閱讀屋>語文> 《科學奇才霍金》課文教學設計

《科學奇才霍金》課文教學設計

《科學奇才霍金》課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科學奇才霍金》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科學奇才霍金的傳奇一生。

  本文按總分總的方式來記敘。開頭和結尾,前後呼應,點出了霍金是一個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科學奇才。第2-8節按時間順序,分了三個人生階段,具體介紹了霍金在人生之中所遇到的挫折,頑強面對的表現,以及獲得的成就,全文結構嚴謹。

  二、學情分析

  本班生,就默讀而言,能做到“不指讀、不出聲、不動唇”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上,老師要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學有困難生的邊讀邊思這一習慣的養成,以及對“逐漸提高默讀速度”這一新要求的指導和落實上。其次,學生對於整體把握篇章的能力相對較弱,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予以指導,從而為地提高他們對於文章、段落的概括能力打下基礎。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本課雖生字量不大,但要能一字不差地將課文讀通順並非易事,故要引導學生在預習時,透過自主學習字詞,來讀通課文。課堂上以小組互評和指名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對本目標予以落實。但對於“脊髓”的字音,“癱瘓”的字形等難點,還是應融入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給予集中指導。

  目標二:繼續指導學生在默讀過程中,養成邊動筆墨邊思考的習慣,理清文章結構。

  默讀課文是本單元課文的一個重點訓練目標,考慮到學生已能達到默讀“不指讀、不出聲、不動唇”的基本要求,課堂上要加強對邊默讀邊思考的指導和檢查,並將面向全體的“逐漸提高默讀速度”這一新要求的指導落到實處。

  理清文章結構是學生提高概括文章、段落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生相對薄弱的能力之一。本文結構清晰、嚴謹,不失為訓練學生這一能力的好材料。

  目標三:知道霍金與疾病抗爭、堅持研究的經歷,理解“奇才”的含義,並能結合

  文章內容準確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奇才”二字,無疑是本文的題眼,透過讓學生感悟人們稱霍金為“科學奇才”的原因,是讓學生體會本文的主題,感受霍金頑強的意志品質的`有效抓手,故將此作為組織本課課堂教學的一條主線。

  目標四:瞭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強者,學習他不斷探索的科學

  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偉大人格。

  引導學生,在學了課文以後由感而發,能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感悟,從而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深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四、關於教學設計

  (一)聯絡文字、落實重點

  默讀是一種不影響別人,不受環境限制的朗讀方式。它可以讓讀者在讀書過程中,結合實際,自由地停頓下來重複看、反覆想,從而促進思考,促進理解的深入。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在“不指讀、不出聲、不動唇”、邊讀邊思的基礎上,逐漸提高默讀的速度。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把訓練的主陣地放在課堂教學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課堂上就不要朗讀,而是要求老師要結合文字,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選用合適的朗讀方式。在備課時,我就發現在“整體感知、理清結構”的板塊設計默讀,有利於學生能結合自身實際,在靜心默讀中反覆推敲文章的結構,對篇章有一個整體把握,故在此,我設計了兩次默讀練習。同時,透過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知道提高默讀速度,絕不能囫圇吞棗。接著,在有限的時間裡,再由學生對思考題進行交流,老師在交流過程中能較為全面、清楚地瞭解學生對這一新要求的掌握情況,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調整、改進落實這一要求的教學策略。而在找句理解霍金被稱為“科學奇才”的原因的教學環節,則更適合透過指導朗讀來讓學生增強感悟。

  (二)巧設練習、解決難點

  本文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奇才”的含義,並能結合文章內容準確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如果放手直接讓學生交流,往往會出現回答不完整、表達內容浮於表面或過於囉嗦的毛病。在備課中,考慮到這一點,我先是設計了一個填表練習。透過讓學生讀文劃句,對霍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身體狀況、積極面對的表現以及所獲得的成就進行了歸納、整理,為學生後面的表達做好鋪墊。隨即再提供給學生“雖然……但是……”這一組關聯詞,對學生完整、準確地表達予以指導。

  (三)因材施教、訓練表達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定是存在著個體差異的,故在備課時,作為教師要在“備教材”之餘“備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提升。就拿本課中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這一教學點來說,我把讓學生了解霍金的傳奇一生,感悟其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精神,作為了課堂教學展開的重點以及訓練內容。對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環節。第一次是在課伊始,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用2、3句話來說說自己對霍金的瞭解,初步感知他的“奇”。這一訓練是對學生預習課文的檢測,但只要求能用連貫、流暢的語言來交流即可,故教師在組織交流時,可以把反饋這一問題的群體定為班中學有困難的學生。緊接著,在深入開展教學的時候,我又讓學生透過讀文劃句來進一步感受霍金被稱為“奇才”的原因。這一次的訓練目標,就不僅要求學生語言流暢,還要求他們能從不同的內容上,更為完整、具體地來說一說,透過指導用上“雖然……但是……”,讓他們感受準確使用關聯詞能使表達的意思準確、明確。交流中,教師有意識請中等偏上的學生來交流,給有困難的學生以示範,再讓學有困難生仿說,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後,在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設計“霍金,我想對你說……”的說話練習,讓學生結合自己感受進行表達的訓練,較前兩個教學環節的要求又有了提高。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語言表達的設計,就讓不同程度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都得到了紮實的訓練,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想身為教師,我們必須鑽研教材、立足課堂。只有切實提高課堂三十五分鐘的效率,我們的“減負”口號,才不會是鏡中月,水中花,光看得見,但摸不著。

【《科學奇才霍金》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