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單元引言分析

  本單元系統闡述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的興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主要內容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宋明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即宋明理學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出現了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掌握孔子“仁”的思想、教育思想及其對文化的貢獻,以及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及其與漢武帝實現大一統之間的關係;宋明理學;明清進步思想家的思想。

  建議在學習中將本專題內容與中國古代史的政治、經濟專題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對一個時代的整體認識;還可以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從熟悉的有關名篇佳作入手,更好地理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更要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絡,中國與世界的聯絡,關注社會生活實際,進一步瞭解儒家思想深遠博大的影響。學習中應貫穿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合作交流。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理解運用

  “百家爭鳴”的局面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百家爭鳴”的原因和意義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總結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分析圖文材料

  概括歸納知識

  史論結合

  “百家爭鳴”是時代的需要

  孔子及儒學的勃興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闡釋歷史

  聯絡現實以祖國的歷史文化而自豪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張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歷史比較

  問題探究以人為本的精神境界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1課時。

  重點

  “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社會原因和歷史意義;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難點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情況:“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及儒學的勃興,戰國時期儒家代表。“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儒學產生的社會背景,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傳承中的創新。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過程中,建議多采用史料教學法,一方面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另一方面也可向學生初步傳授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課引言是由圖畫與文字兩部分內容組成的。《孔子講學圖》體現出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的風采。文字內容則重點指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兩部分內容旨在說明: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同時,孔子也是屬於全世界的,孔子的思想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建議教師將圖畫和文字內容作為材料,讓學生閱讀材料後回答問題。問題一:透過觀察《孔子講學圖》,你從中可以獲得哪些歷史資訊?問題二:透過閱讀引言文字內容,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如何?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