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求職>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通用8篇)

  社會幼兒教育是每個人接觸校園教育的開始,那怎麼才能更好的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幼兒教育的案例吧!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1

  案例:

  今天的繪畫內容是“我的好朋友”,孩子們在專心的畫著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只有陽陽手拿著蠟筆,皺著小眉頭,半天都沒有起筆。我走了過去,撫摸著他的頭問:“陽陽怎麼不畫呢?”他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畫。”我好奇的問:“陽陽每次都畫的很好,今天怎麼了?”他低著頭,嘴裡嘟噥著:“我不會畫。”

  於是我走到他跟前問:“陽陽的好朋友是誰呀?”陽陽說:“我的好朋友是猴猴。”“那我請他坐你對面,仔細看看他,好不好?”他點點頭。我想這回陽陽該畫了,可是他看看猴猴,又看看畫紙…等到繪畫結束,他還是沒有畫出來。

  分析:

  1.透過與家長的溝通,得知陽陽在外面參加了繪畫班。由於是混班,繪畫內容偏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每次都讓媽媽幫著畫,然後自己塗顏色,造成了遇到困難就依賴別人,自己不願動手畫的原因。

  2.陽陽雖然年齡偏小,但他做事認真,是個要求“完美”的孩子。如在進餐環節,他總是注意不讓飯粒、菜湯撒到衣服上,衣服總能保持得很乾淨。在手工製作中,不論是剪,撕還是粘,即使在速度上慢一些,他也要認真細緻的完成好。因此,他的要求“完美”給他帶來了心理壓力,也是他不動筆的原因之一。

  3.小班剛開始時,他喜歡塗塗畫畫,能大膽地作畫,興趣也很濃。在繪畫內容不斷豐富的過程中,我發現,他表現的不夠積極,開始不願意動筆畫畫了。我分析,陽陽是我班裡年齡最小幼兒,隨著繪畫內容的豐富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影響了他的繪畫熱情,自信心不足,才表現為不願動筆了。

  措施:

  1.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長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於是,我便找到陽陽的媽媽進行溝通,幫助家長理解幼兒繪畫的特點,向她介紹在新課改下美術活動的基本思想和孩子在繪畫過程中應該關注哪些方面,講解了參加這樣的興趣班會給孩子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家長聽了,很認同我的觀點。這樣的有效溝通,使幼兒在家在園都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氣氛。

  2.創設寬鬆的氛圍,給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

  幼兒意願畫是給幼兒應有的自主權,能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和心裡氛圍中作畫的一種形式。對於缺乏自信的陽陽來說比較適用,我鼓勵他按自己的意願去大膽表達,並及時的給予表揚。如:在美工活動中,我有意識的接近他,我問:“陽陽,老師知道你可喜歡畫畫了,那你最喜歡畫什麼?”他興奮地說:“我最喜歡畫大輪船了。”“那今天你送老師一艘大輪船好嗎?”他高興的點點頭說:“好!”於是拿來蠟筆和紙,認真的畫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艘漂亮的大輪船就畫好了。他興奮地拿給我說:“看,我畫的好嗎?”我高興地說:“這艘輪船太漂亮了,我想馬上坐上去。”“好!那我帶你去好遠好遠的地方玩。”在活動結束後,我表揚了他,並請他舉起畫來給大家看,在孩子們的掌聲中,我看到了陽陽自豪的微笑和他所獨有“手舞足蹈”式的表演。

  3賦予愛心,細心觀察,給予必要的幫助與指導。

  面對幼兒,教師用積極、恰當的語言,肯定並讚美他的良好表現,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建立自信。在每次的繪畫活動中,我都關注陽陽的表現,給予他及時的幫助與指導。如在繪畫小雞時,我觀察到他又靜靜地坐著,我走到他身邊再次示範講解給他聽,畫出基本形,鼓勵他學畫。畫完後我說:“你畫的小雞真可愛,你的小手真能幹!”在一次次的鼓勵、示範、提示,暗示下,陽陽的小畫筆開始忙碌起來。一幅幅“完美”的作品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當聽到老師小朋友的讚許聲中,陽陽笑了。

  經過家園的共同努力,我們從他自信的畫筆中看到現在的陽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教育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教師要關注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以愛的表達方式感染幼兒,鼓勵他們大膽的探索與表達,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2

  一.案例背景

  浩然是小班下學期入園的新生,由於他性格內向,身體弱小,剛入園時每天都要哭,不太願意主動地與人交往。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願意舉手發言,老師和他講話,他也不願意開口。也許是從未有過集體生活的體驗吧,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婆婆都與我聯絡過,表示了極大的擔憂:孩子自理能力差,與外界接觸少,比較嬌氣,性格內向。透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我發現他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原來他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二.案例片段

  遊戲活動時,我帶孩子們到戶外玩走蕩橋。在我和保育員的保護下,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玩得可高興了。輪到浩然的時候,他小心翼翼地踏上木板,手腳抖了起來,身體晃得很厲害,他連忙下來,小臉紅彤彤的,有點緊張,有點無奈,不敢再上蕩橋了。我朝他笑了笑、點點頭,對他說:“浩然,別怕,老師會保護你的。”他搖搖頭,不敢走。我讓其他孩子鼓勵他,為他喊加油,孩子們大聲地喊:“浩然加油!浩然加油!”可他還是搖搖頭,並且往後退了一步。於是我不強求他,讓他站在一旁,看其他孩子走蕩橋。當他看見其他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都很努力地走過去,沒有人摔下來,他臉上的悲慼表情一下消失了很多,我知道孩子心頭的疙瘩已慢慢解開了,開始向前邁步了,於是我又鼓勵了他一番。他真的走上去了,兩隻小手緊緊抓住扶手,小腳小心翼翼地往前邁開,我一邊扶著他,一邊為他加油。從他嚴肅的表情上看,他十分緊張,額頭上已微微的沁出汗珠。慢慢的,他終於走過蕩橋。孩子們為他拍手歡呼,我摸摸他的頭,表揚了他的勇敢,他回頭看看蕩橋,露出了害羞的笑容。接下來他又很快地排在隊伍的後面準備接受第二次的挑戰。

  三.反思

  一位哲人說得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可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類發展的內向動力;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的動力。自信對孩子來講,是其將來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讚許與鼓勵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浩然是個內向而膽小的孩子,在集體面前表現不夠大方,活動中顯得不夠積極也很不自信。每當這個時候,我似乎可以從他的眼中窺探出一種渴望之情,於是我就想辦法靠近他,對他倍加關注。記得剛開學時,我曾幾次建議他加入小夥伴的遊戲,他都固執地搖搖頭。而現在,在老師、小朋友的眼裡,浩然變得可愛了,變得懂事了,也願意在集體面前說話了。看著他的改變,我也發自內心的欣慰。是啊,象浩然這樣內向膽小的孩子,更需要我們老師應該盡大可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採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經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揚幼兒,使幼兒看到自己的長處,體驗到快樂和滿足,激起繼續上進的願望,增強其自信心。正是從老師的尊重和信任中,浩然感受到了愉快的體驗,形成了對自身價值的認同,自信心得到了培養。作為老師,除了注意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外,更重要的是順應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運用教育技巧,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堅定的信任與執著的耐心點燃孩子心頭自信的火花。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自信心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老師無意中的一舉一動會深深影響著他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更會每時每刻地感染著他們,浩然就是一個例子,哪怕是老師的一個眼光、一個微笑、一個動作足以能使他鼓足勇氣向前走。我為自己在尋常日子裡一步步接近他,一次次鼓勵他,一遍遍支援他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在孩子成長曆程中,教師要細微的觀察、適時的點撥、熱情的鼓勵。浩然就是因為有了我的關愛和鼓勵,才點燃了自信的火花,在他的心頭才慢慢燃起了渴望成功的激情。

  自信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重要因素,保護自信,培養自信是幼兒教師不容忽視的職責。《綱要》中明顯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們只有正確的評價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尊重,我們的孩子才能揚起自信的風帆,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3

  情況分析:

  tt小朋友性格比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處不是很融洽;很少參加集體的體育活動,動作發展很不協調,對活動專案和有點難度的動作表現出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透過家訪。我瞭解到:孩子是早產兒,眼睛有點斜視,腳上有根骨頭沒有發育好,走路很不穩。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務都由奶奶包辦,活動受到父母的諸多限制、不允許做這、不允許做那,怕有危險、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過度依賴、不願與人交往的個性。

  學期總目標:

  主動與家長聯絡、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適合她特點的教育方案,如:讓她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併為之提供方便;培養她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多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她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

  階段培養目標及措施:

  第一階段目標與措施:

  1、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幫助她排除焦慮的情緒。

  2、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第二階段目標與措施:

  1、關心與信任,幫助孩子戰勝膽怯心理。

  2、發揮孩子的專長與愛好,使她獲得成功體驗。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4

  我要玩這個大球

  時間:20XX年4月20日上午9:00

  地點:操場“滾大球”運動場地

  我和孩子們站在操場上,和孩子們討論晨間鍛鍊的規則,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大球”。選擇運動器械的音樂一響起,弘弘撒開腿,朝大球飛蹦過去。這時場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個了,弘弘和新迪同時拿到這個大球。兩個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爭起來。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新迪說:“不對,你是跑過來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我輕輕地對他們說:“你們倆商量一下,想個辦法,要不,這樣下去誰也玩不起來。”於是新迪用商量的口氣對弘弘說:“我先玩,等會兒交換地時候再給你玩,好嗎?”弘弘鬆開拿著大球的手,我以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揚他,沒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鬆開了手,哭了起來。弘弘見狀立即拿著大球準備玩起來。

  分析:

  攻擊有多種表現或種類,著名心理學家張春興認為,攻擊有兩種表現方式:直接攻擊和替代性攻擊,直接攻擊是對欲攻擊的物件直接予以侵害。案例中弘弘的表現應屬於這類。兒童的攻擊行為有自己年齡階段的特點,即以工具性攻擊佔優勢。兒童具有一定認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夠對各種環境因素,進行評估、判斷,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透過攻擊手段產生的結果,因此兒童有時會受到外在誘因的驅動(如玩具、同伴中的領導地位等),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發動攻擊。弘弘的攻擊性行為其攻擊的意圖主要不在於傷害他人,而是為了得到“大球”,他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我咬他,我就能得到大球。”攻擊只是他達到目的所採用的手段。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5

  他先打我的

  時間:20XX年5月12日中午12:00

  地點:盥洗室

  午睡時間到了,小朋友在準備入廁。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隊,弘弘站在偉偉後面捱得很緊。偉偉轉過頭對弘弘說:“弘弘,你往後面站一點行嗎?”弘弘沒理他,仍然貼在偉偉身身上。偉偉上完廁所拎褲子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著他的弘弘,弘弘不由分說從背後緊緊勒住偉偉的脖子,偉偉大喊:“放開我,你幹嗎?”我立刻走上前,一邊叫弘弘鬆開手,一邊觀察著偉偉的脖子。幸好及時,要不準得出事。我問弘弘:“你為什麼要勒偉偉的脖子?”弘弘理直氣壯地說:“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生主要依賴於具體情境和兒童的認知因素。認知行為理論認為某些具有攻擊行為的兒童可能缺乏社會資訊的處理能力,或者是對社會資訊的解釋出現了偏差。高攻擊性的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傾向與帶著敵意的眼光去解釋夥伴的行為和意向,存在著歸因偏差。具體來說,他在下列五個步驟的社會資訊處理模式中容易發生錯誤或偏差:對環境中社會交往線索的譯碼;做出相應的解釋和歸因;搜尋可能的行為反應;決定一種可能的反應;執行這種反應。如果兒童在以上任何一個步驟上出現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導致攻擊行為反應。此案例中弘弘的行為可以用這種理論來解釋,他將他人一個無意的動作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錯誤的判斷使他做出了錯誤的攻擊反應。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6

  誰來還孩子一份真誠?

  片段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他們都會甜甜的問候我,我也用微笑回應他們。這時候,牛牛來了,他腆著臉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來幼兒園嗎?”“為什麼啊?”“因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媽媽可漂亮多了。”這個小人精就知道說好聽的哄老師,不過心裡還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飯時間剛剛結束,小值日生們有的拿著抹布幫老師擦桌子,有的拿著笤帚幫老師掃地,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這時候,濛濛卻什麼也不幹,還在一邊 “指揮”:“君君,你看這兒多髒啊!快來擦擦這兒。”“琪琪,這兒有很多紙,你快來掃掃啊!”我趕緊去過去問濛濛:“濛濛,今天你是值日生嗎?”“是啊,老師!” “那你怎麼總是站在這兒?”“老師,我站在這兒幫你‘指揮’小朋友啊!這樣他們就不會亂了。”

  片段三:“誰幫老師去把你們的小被子抱進來啊?”中午曬得被子該收進來了。“我!”“我去!”孩子們就是這樣勤快,每次都會爭著幫老師,只有小志浩總是坐在那裡不肯幫忙。“浩浩,你來和老師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畫還沒畫完呢?”他為了推辭竟拿出了畫畫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強答應了。到了曬被子的地方,他東看看,西看看,找了一個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裝著很吃力的樣子在他的身邊,可是他卻視而不見。“浩浩,你幫我一下吧!”“你長得那麼高應該抱多一點。”“你看,你不幫我,讓別的小朋友看見會笑話的。”“如果我幫了你,讓別的老師看見也會笑話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他們有自己純淨的小天地,可是受社會大環境及其個別家長行為的影響,他們也學會油嘴滑舌,學會偷懶磨滑,並且不為所恥,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能夠成為誠實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我們家長和老師必須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能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說真話,以免孩子為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說謊。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我們的教育活動、遊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如:大班主題《我長大了》,目的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他們懂得愛勞動是光榮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於克服困難,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音樂活動《螞蟻搬豆》,讓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體中應該相互幫忙,從而體驗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樂;語言活動《康康變了》,讓孩子們從故事中瞭解到康康的變化,誰也不想做不愛勞動,總是找理由偷懶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孩子的社會生活起步於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孩子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關懷備至,而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則不盡人意,這就要求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總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片段情況,和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教師和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7

  下午,小朋友吃完點心都進了教室。一會兒,天漸漸黑了下來,有的小朋友注意到了,星星說:“老師,天黑壓壓的,看也看不清,等一會兒爸爸媽媽不能來接星星了,”李欣說:“馬上要下雨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正說得熱鬧,突然天上打起雷來,雷聲“轟隆隆”的傳來,把小朋友們都嚇住了,凌佳琦捂著耳朵說:“打雷很嚇人,聲音真響。”小朋友也學著她的樣子將耳朵捂住。

  果然雷聲過後,馬上下起雨,雨越下越大,雨聲吸引了幼兒,他們都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去,有幾位小朋友甚至跑到窗臺邊去看雨。李欣得意地說:“看天真的下雨了,”星星說:“沒有傘,我不能回家了,”康康說:“雨下的真大,我聽到聲音了”我發現小朋友興趣很高,我就說:“我們都來看看雨吧”,那些還坐在位子上的小朋友聽到老師的鼓勵,都一窩風地圍在窗臺前,拼著力氣擠在最前面想看看清楚。

  我指著雨絲問幼兒:“雨象什麼?落在地上變成什麼?”小朋友看看天上往下落的雨絲,又看看集滿雨水的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我說:“你們看,落下的雨象麵條、象線,雨絲落在得上就變成水塘了,雨水落在水塘裡會冒泡泡。”小朋友聽了我的話,看得更有興趣了。依依和周欣韞等幾個小朋友都要跑到教室外面去看了,我趕緊制止他們,說:“大家象不感覺一下雨?”說著我就用手心接了一些雨水放在一些小朋友的手上,我這樣連續接了幾次,小朋友們能接觸到雨水,他們都表現得非常興奮,在教室裡不停的跳著。

  雨慢慢的小了,小朋友也回到了座位上,我問:“剛才我們看了雨,現在我們來聽雨聲,聽聽大雨和小雨的聲音”,小朋友一下子靜了下來,都仔細聽起來,周欣韞說“現在沒有聲音了,剛才聲音很響的,”於是我唱起“大雨、小雨”的歌,“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快快下”小朋友也開始跟著我一起唱起來了。

  分析:

  在對幼兒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如何發現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所在,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我們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於幼兒,使教師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託班的幼兒雖然年齡小,知識量少,但他們對身邊充滿好奇,他們的興趣往往會由外界的環境變化而應起,當幼兒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需要時,及時給予支援和呼應。所以當小朋友對打雷、下雨的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時,我就及時將大家的注意力都往這方面移動,引導幼兒觀察雨絲、雨落下的樣子,讓幼兒感受雨和聽雨聲,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想要了解雨的願望。雖然,這並不是我預先設計好的活動,但我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進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動,我覺得真正領會了兩期課改的精神,做到老師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 篇8

  案例分析:讓幼兒快樂很重要

  案例情況:

  大龍是從其他園轉到我們班來的,剛來的那幾天,大龍一走到教室門口就往回走,說不想進去,媽媽和老師怎麼哄都沒有用,對教室和幼兒園的抵抗情緒很強烈。透過跟大龍媽媽的交流,才知道原來大龍在以前那個幼兒園時,老師說如果哪個小朋友遲到就要被罰,被批評規定一定要按時到園來,不能遲到,吃飯和睡覺時也是管得很嚴厲,哪個小朋友不聽話就被嚴厲。就因為這樣,所以大龍看起來性格非常沉悶,更加害怕上幼兒園,對幼兒園老師也有害怕的情緒。所以才出現了剛來時一走到教室門口就不肯進來,往回跑,看著老師時眼神裡也流露著怯怯的樣子。

  分析:

  大龍正是由於在以前的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太嚴格了,或者可以說太過份了,違背了幼教的理念。大龍的性格受到了嚴重的壓抑,對幼兒園產生抵抗情緒,如果一直下去,對大龍以後的性格發展會有嚴重的影響。

  採取措施:

  透過與大龍媽媽的溝通,和對大龍在班上所表現出來的形為,我們對大龍進行了家訪。

  家訪時,我們主動地和大龍說話玩遊戲,把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縮短,把自已當成是小孩子,把大龍當成是自已最好的夥伴,大龍也由剛開始的抗拒到後來的和我們玩得很開心。

  在幼兒園時,大龍有時獨自一個人玩時,我們會拉著小朋友做遊戲,然後和一個小朋友叫大龍過來一起玩,大龍玩得很開心,對大龍說話時,我們的語氣和態度是非常親切可愛的,在圖書區域時,大龍在看一本小人書,我對大龍說,大龍,我給你講這個故事吧。大龍看著我,點了點頭,大龍已經不抗拒我們了,並且有點接納我們了,給大龍講故事時,大龍很認真的聽著,不時冒出幾個問題出來,很可愛。家園聯絡冊上,大龍的媽媽說大龍說很喜歡們三個老師,並且大龍很想邀請我們去他家作客,我們去了大龍家,很有禮貌的叫我們。那天大龍玩得很心,我們走時,大龍還不肯讓我們走。

  反思:

  其實大龍本身是個性格很開朗的孩子,只是以前受到了壓抑,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對幼兒園的抵抗心理,然後再讓他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現和發揮,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大龍已經深深地喜歡上我們的幼兒園和我們老師。他媽媽說,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大龍都吵著要上幼兒園,不願呆在家裡。還老是說要請老師去家裡作客。大龍現在每天早上來看到老師都很有禮貌地跟老師打招呼,聲音還很大呢,上課大龍也很認真,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開心。每天下午媽媽來接了,大龍都不願意走,說還想玩,大龍媽媽說從來沒見過大龍這麼喜歡幼兒園的。

  透過大龍的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一個純真自由的個體,還是讓他們自由地成長,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開心就好。

【社會幼兒教育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