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小學教育> 國中教師德育論文

國中教師德育論文

中學教師德育論文

  在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是影響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因素。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是未來事業的領路人。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學教師德育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內容空洞陳舊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經常被空洞政治思想教育代替。這樣就失去了它的具體化和層次化,德育內容與課程教材也就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學生也會因此而產生失落和迷茫。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中,把它具體化、層次化。例如初一年級重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良好心質的培養,初二年級重在國情及法律知識教育,初三重在思想教育。

  二、教育方式簡單化、單一化

  某校在學雷鋒演講比賽中,奪得團體第一名;在愛心捐款中,該校捐款數目最多,受到校內外一致好評。然而在該校,校園碎紙熟視無睹;花草常被踐踏;打架現象時有發生。這兩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缺乏針對性,沒有落實到實處。一味地灌輸,並沒有給學生留下主動思考、討論、選擇與行為的空間。而這種簡單灌輸教育,在當今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必然會導致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缺乏。所以我們的德育教育要以日常行為突破口,從點滴做起。要注重嚴格養成,持久養成與集體養成,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步培養其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由於以上兩方面的問題,使很多地方的德育教育成為一種空談,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把德育教育實效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德育教育的第一前提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是影響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因素。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是未來事業的領路人。一個新時代的優秀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品德、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要不斷提升自己、改造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每一個學生。而不是像過去說的那樣,起早貪黑,對學生看管、盯、壓,強迫學生服從領導,墨守成規。我們要與學生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係,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動態;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多激勵表揚,用自己充滿愛心的笑容,發自內心的語言促使學生進步,要經常開展師生聯誼活動,增進師生感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也要成為學生的益友。

  (二)營造德育教育的氛圍,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營造一種德育教育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使他們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例如4月5日清明節,要帶領學生為革命先烈掃墓獻花,向學生講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五四青年節,美術徵文和演講比賽;七一黨的生日時,要求學生學唱一兩首革命歌曲……要把每一個節目,都注入新時代的氣息,以此來教育學生。另外儘量在校外建立一些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參觀。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甚至可以帶他們去參觀一些監獄、勞教所、戒毒所,以便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可以讓學生處處感受到愛的傳遞,如宣傳欄上展出學生好人好事的圖片;走廊中名人名言,英雄的影象;花草欄邊一些文明的言語,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學校還要設立貧困生儲備基金,幫助那些生活中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給差生義務補課,不歧視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一個輕鬆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

  (三)德育教育要從課堂教學入手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中學的每一科都蘊含著德育的內容,所以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把德育教育定為學習的主要目標。把德育教育滲入每一課中,把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形成內在的道德認識和自我教育態勢。讓學生在文化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德育教育;要經常召開班集體會議,針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及時給予引導和糾正;在班內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每天寫一篇反思日記,反思一下自己當天的得與失。每天一篇班級日誌,對個別學生的錯誤言行登記入檔,幫其改正。要做到意見大家提,是非大家辨。在問題中,提高認識,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開展“一幫一”、“一扶一”活動,開展“手拉手,獻愛心”活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班內可以開展朗讀詩歌表演等形式,讓學生體驗情感,讓學生在濃厚的意境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提高明辨是非的德育認知水平。而不應像過去一樣,把德育教育看做一種擺設,只把德育簡單地作一門學科來教,在教學效果上只追求分數,而不是教給學生道德的理念。所以,筆者認為在中學教學中只有進行好德育教育,素質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國中教師德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