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秋季養生小常識順口溜

秋季養生小常識順口溜

秋季養生小常識順口溜

  立秋之後,秋風秋雨漸多,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那麼秋季養生知識你知道多少?

  秋季養生順口溜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吃麵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參湯。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蘿蔔出了地,郎中沒注意。

  人說苦瓜苦,我說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過。

  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

  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飲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儘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

  飯後一支菸,害處大無邊。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秋季保健七口訣

  1.合理增減衣物

  立秋後,愛美的張小姐依舊穿著夏天的清涼裝——涼拖、短裙,可是前幾天,她請了病假休息。來上班時,辦公室的小姐妹發現室溫有26攝氏度,但一向時尚的 張小姐居然長衣長褲加身,這可讓人看不懂了。大夥細問後得知,原來張小姐前兩天涼過了頭,患了寒冷性脂膜炎,即人們常說的“裙裝病”。

  “春捂秋凍”的道理沒錯,但年輕人即使體質好也應“凍”得適度,“秋凍”不當,會招來“裙裝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關節炎;名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膚 病,也常常會襲擊那些為了美麗而不顧氣溫低穿著單薄的女性;光腳穿涼拖或光腿穿短裙的女孩,還會“寒打腳上起”,因為中醫認為,人體的陽脈從腳起,秋天護 住腳就等於護住了陽氣;丹田在腹部,它是元氣之根本,護住肚子就是護住了元氣。陽氣和元氣充足,人體的免疫力就強,就不容易得病。

  與張小姐的清涼裝相比,立秋的第一場雨後,媽媽就給3歲的童童穿上薄毛衣,可孩子還是流涕不止。童童媽納悶了,怕孩子受涼,特意給加了衣服,感冒怎麼還是不請自來。

  天氣剛一轉涼,就給孩子穿很多衣服,活潑好動的他們極易因出汗而把內衣浸溼,待安靜下來時,風一吹,就易感冒傷風。秋涼之際,應該儘可能晚一點增衣,即能穿單衣,儘量不加外套,因為適當地凍一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和身體的抵抗力。身體弱者另當別論。

  2.早睡早起宜養收

  中醫認為,從立秋開始,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渡。

  因此,秋季養生,要以養收為原則,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李副院長說,夏季人通常心血難安,睡眠不安穩或多夢、易醒,而 秋季由於陽氣容易洩漏,更要注重睡眠的調整。早睡能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可以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冬季節的呼吸道病變大有裨益。

  3.先調脾胃後進補

  一立秋,林大媽就忙著開始為一家人進補,又是羊肉湯又是參湯,可是沒想到,老伴的胃腸承受不住短時期內大批次補品的“狂轟亂炸”,開始與主人較起勁,林大媽不得不陪著老伴上醫院。

  夏季人們普遍食慾不佳,脾胃虛弱,此時大量進食補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狀態的腸胃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補品,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所以秋季進 補之前一定要先調理脾胃,側重清熱、利溼、健脾,多吃一點綠豆、扁豆、薏米等,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其次,調理脾胃還要因 人而異,脾虛及胃火旺盛者要區別對待。

  4.晨起一碗粥保養身體

  鶴髮童顏的吳大爺82歲了,飯量不大,不愛運動,兒女們擔心父親久坐不動會影響腸胃蠕動從而便秘,可老人每天喝粥的習慣讓兒女的擔心變得多餘,“我一 年四季離不開粥,喝來喝去,終於悟出了古人所講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的道理,不同的季節喝不同的粥,對身體大有好處。”

  粥有適口、易消化吸收、生津益氣的功效,古人認為“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早餐喝粥不但花錢少,關鍵能潤燥滋陰,益於養生。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麵紅薯粥,玉米麵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5.清潤調養抗秋燥

  又到一年秋燥時。儘管每天都會喝夠8大杯水,可白女士嘴皮照樣幹,鼻腔依舊燥,臉上還起皮。其實,這都是因為酷暑消耗完了人體的津液,而秋燥又進一步來襲。針對這種情況,當下最應該做的就是補足津液,在此特別提醒,一是補,二是防丟失。

  喝水是補津液,可是喝的水已經不少了,嘴唇還照樣幹,怎麼辦?李副院長提出如下建議:

  ●少吃過油、過甜、過鹹的東西,並儘可能少食用蔥、姜、蒜、辣椒等辛味之品,少喝甜味飲料。

  ●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為什麼排便與補津液有關呢?因為長期便秘,“火”發不出去,自然灼燒津液了。

  ●多運動,運動促進血液迴圈,津液自然充足。

  ●飲食調養應以清潤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蘿蔔、黃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梨、香蕉等。

  ●忌情緒過激。問問自己,情緒是不是不穩定,心情煩不煩?這些都會產生心火,灼燒津液,使自己口舌乾燥。

  喝水喝茶固然能防燥,但僅靠這一點還不夠,多喝點湯和粥,也是防燥的要點。

  但是如果喝了很多水,又喝了很多湯和粥,可是一到單位就因為一點小事大動肝火,這樣喝多少水也沒有用——嘴唇照樣幹。

  再比如你喝了一上午茶,可是中午又是大魚大肉,又吃了不少甜食,喝了可樂,你上午喝的水全沒用了。所以要多吃防燥的,躲著助燥的,再從全身及情緒方面把握自己,就一定不會再幹燥了。

  6.輕鬆平緩去運動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鍊”。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周身微熱而不出汗為好,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如登山、散步、做操、慢跑等專案。

  7.生活規律除“秋愁”

  人的大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充足的陽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但入秋之 後,光照時間減少,特別是碰到陰雨連綿時,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就會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怠工”,情緒也就低 沉消極,精神萎靡不振。

  怎樣防止“秋愁”呢?李副院長說,首先,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晴朗的日子裡,多做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沐浴。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 奶、雞蛋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消除抑鬱情緒,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秋天是果實累累的,她給了我們一個金色的豐收季節,她雖是人們最易生病的“多事之秋”,但也是調養生機的最佳時節,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

【秋季養生小常識順口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