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指南

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指南

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指南

  一、逐步縮小候選範圍

  (一)首先確定大方向。目前我國高中的實際情況是文、理分班很早,也就是說,將來準備學文科、理科或者是藝術、體育早已確定,這裡所指不是文或理的大方向,而是指理工類到底是理科還是工科。粗略地說,理科是學習自然科學基本原理的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數學等;而工科即工程科學,是學習具體的工程、工藝原理和施工技術的學科,是將工程科學的原理應用到工農業生產部門中形成的各學科。可見理科和工科的性質、研究內容、目的並不相同,因此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理科需要數理基礎紮實,抽象思維能力強、興趣廣泛、知識面寬的人才;而工科需要數理基礎較好、動手能力強、喜歡發明創造和工程設計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理科注重基礎理論、科學思維、基本技能的訓練;工科注重設計方法、工程計算、工藝流程、施工方法的訓練;當然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理工科考生要結合自身的能力和興趣先確定一個方向,這樣候選的範圍可縮小許多。

  (二)將候選院校清單排序,一是按不同錄取批次分別排序,二是將不同批次院校又分成3個檔次按順序排,便於最後確定第一、二、三志願。

  (三)先選大範圍,然後逐步縮小,最後篩選。第一步主要根據自身條件:從自己在本省考生中所處的相對位置著眼,看看在高考中正常發揮能達到哪一批錄取院校的分數線,結合自己掌握的資訊,從中挑出較大範圍的一批院校。第二步是繼續縮小範圍,即從中挑出不超過10個的本省院校或外地院校備選。第三步是全面權衡逐步淘汰,最後篩選出3所不同層次的院校,作為自己的重點志願院校。其他各批次院校都可以依此法處理。另一種辦法是先選地區,再選高校。按地區各選幾所院校作為候選,然後再分析對比,排出先後次序,最後確定出各批次的第一、二、三志願。

  二、確定第一志願學校

  考生填報志願時,要反覆比較,反覆思考,絕不能有半點馬虎。特別是第一志願,更要慎重。第一志願報好了,考生如願以償;若第一志願報得不恰當,就很可能名落孫山,或者即使能考上大學,但很不滿意。

  確定第一志願學校,首先要把住兩點:一是目標要準確,儘量爭取被第一志願學校錄取,二是儘量選適合自己,列出候選學校,將他們按錄取分高低和自己喜歡程度排序。其次要顧及自己的志願和高考發揮情況,實事求是地填報志願。一般而言,對學習成績不同層次的考生,選志願的立足點可有不同。如果你的成績非常優秀,在填報志願時可重點考慮你的志向、興趣和愛好;如果你對自己的高考成績沒有多大把握,那麼你應該考慮填報怎樣的院校被錄取的可能性大。建議成績在本科與專科之間的考生填報志願時,哪怕是調劑錄取,最好先確保本科錄取。

  錄取分幾個批次,志願表中就分幾個批次欄,每個批次都有第一志願問題。建議在填報各批次第一志願時,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依據基本類別,範圍內要 “穩”,範圍外要“冷”。就是說,如果估計自己極有可能被第二批院校錄取,那麼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內選招生人數多的且估計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幾年錄取平均分的院校為第一志願。如果估計的考分在其平均分以下,被院校(或該批次院校)錄取的把握性不大,那就應該在該校中選其“冷”的專業,或者在該批院校中選冷的院校;二是選報第一志願時,不要過高、過專、過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確保錄取。

  三、梯度設定合理

  高考各批志願一般設計3個學校志願欄,現有不少省、市在1個第一志願學校後面,設若干個平行的第二志願。當然每批志願中第一志願至關重要,但不是說第二志願就可有可無。從每年的錄取實際來看,除少數國內著名高校從未錄取過非第一志願考生外,不少重點學校都錄取第二志願高分考生,儘管數量有限。至於普通本科院校,大多要求錄取20%左右的非第一志願考生。問題是考生第一志願落選後,如何能被第二志願錄取?這就要看他第二志願學校填得是否合理,也就是說有沒有合理的梯度。這裡所說的梯度就是一、二志願學校的錄取分數差。所選的兩所學校,錄取分數差過大,會浪費一些更好的機會;分數差過小又不能確保第二志願的有效性。那麼學校志願梯度多大較為合理?回答是沒有確定的數值,要按不同情況分別處置。

  假定考生填報的第一志願基本合理,即使未被第一志願的學校錄取,考分也只不過相差幾分,這時討論梯度才有意義。如果自我定位失準,高考成績與第一志願學校的.錄取分相差幾十分的話,幾乎相差了一個錄取批次,其第二志願也多半不能如願,只能寄希望於下一批次。對於不同錄取批次,梯度大小應有所不同。

  第一批錄取的高等學校主要是國家重點大學和少數比較有名氣的地方性大學,其中有不少是國內外著名的大學,第一志願就可以全部錄滿,儘管他們錄取分可能相差幾十分,但把他們放在第二志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北大、清華、復旦、北師大……如果將這一批的其他學校作為第二志願的話,其梯度應大於該校的分數級差,重點高校的志願分數級差多在40分至60分,因此第一批錄取志願學校一、二志願的梯度以50分左右為宜,二、三志願之間的梯度可適當小一些,大概20分左右。對於設若干個平行(第二)志願的情況,則不存在二、三志願梯度的問題。

  第二批錄取的院校為普通本科院校,這些院校中除少數較熱門的院校外,一般都不設志願分數級差,還有相當數量的普通本科院校要透過招收一定數量的非第一志願考生才能完成當年的招生計劃。所以第二批錄取院校時梯度20分以內一般就足夠了,第二志願和第三志願的梯度在10分左右已足夠了。

  第三批錄取院校梯度確定類似第二批錄取院校,一般在15分左右。

  關於各批次志願梯度除上述分數考慮之外,還需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第二志願學校應具有以往錄取非一志願考生的人數相對較多,分數級差較小的特點。

  這裡要特別指出,上面只提了第二志願梯度的把握,如果對該批次院校錄取願望強烈,則第二志願學校項下的專業志願必須填上服從調劑。許多學校特別是重點院校的招生章程中都規定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但是須專業服從調劑;否則成功率大打折扣。

  四、後續志願的確定

  從錄取投檔的過程看,第一志願在錄取過程中最為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第二、三志願形同虛設。從歷年實踐來看,錄取第二志願、參考志願佔一定比例。還應注意到,有的重點高校注重考查學生整體素質,不僅僅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而是留出計劃招收第二志願的高分考生(院校必須事先公佈)。也有的院校本身具有相當實力,但因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成為冷門院校。所以第二志願被這樣的院校錄取,也是不錯的。

  由於教育部有明確規定,學校不許拒收第二志願考生,但允許有分數級差,且級差的設定要科學合理。也就是說錄取第二志願考生是有條件的,而且條件由招生高校來制定。因此,考生要熟悉自己報考的第二志願學校的招生政策,包括該學校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的計劃人數,專業有哪些安排,分數級差如何設定等問題。挑選第二志願學校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的梯度;

  (二)歷年都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的院校;

  (三)最好是本省、市的高校,因計劃基數大,按比例留出的名額多;

  (四)最好選分數級差小一些的學校或較“冷門”的學校,如農、林、油、地礦類院校;

  (五)名校不能作為第二志願;

  (六)爭取調至自己相對比較滿意的學校。

  考生獲取院校是否招收第二志願考生資訊的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向欲報考的院校諮詢,得到準確答覆是否招收第二志願考生,是否存在減分投檔分配專業等附加條件。二是透過對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公室印發的歷年高校在當地錄取情況資料的分析研究獲得。其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需要考生關注,某高校當年招生計劃數、第一志願報名人數、第一志願上線(錄取批次控制分數線)人數、第一志願實際錄取人數。如果該校的第一志願實際人數少於計劃招生人數,又要完成招生計劃,說明該校錄取第二志願考生。這樣的院校即可作為第二志願填報。第三志願的填報照此處理。

  五、慎填服從調劑

  xx年有些省市的志願表計劃中取消了“服從調劑”欄,改為若干平行志願學校;有的則同批次整體錄取完畢後對未錄滿的學校、專業名額公佈,由符合條件先前落選的考生再次填報志願,擇優錄取。大多數省、市的志願表中仍有“服從調劑”欄,供考生選填。服從調劑的含義是考生在前幾個志願落選的情況下,如同意調劑,則省級招生辦將按考生的意願將其檔案投到同批中未錄滿的高校,供該校選錄。如若不同意調劑,則前面幾個志願落選後,只能參與下一批次的錄取。這裡強調兩點:一是服從調劑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二是若被調劑錄取,就要守信按要求報到上學,被錄取了又不去報到上學既擠佔了別人考取的機會,又浪費了教育資源,損人而不利己。所以,是否服從調劑,一定要嚴肅對待,不能兒戲。

【高考志願填報方法指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