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地理科普知識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地理科普知識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地理科普知識

導語:下面是由小編整理收集的一些關於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一些有趣的資料知識,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_地理科普知識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於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佔全中國一半。

鄱陽湖的古稱很多: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等等,不下十個。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於它兼併了許多小湖,逐漸擴大,同時也並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窪,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系,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禹貢》中記載“九江孔殷,東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蘆。也就是說,這片窪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蘆瓢。

鄱陽湖名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主流說法始終博弈:其一以地為名;其二以山為名。以鄱陽山為名是較主流,併為多數人接受的一種說法。《輿地紀勝》卷23饒州載, “湖中有鄱陽山,故名鄱陽湖。其湖綿亙數百里,亦名彭蠡湖”。《讀史方輿紀要》亦稱鄱陽湖是“煬帝時,以鄱陽山所接,兼有鄱陽之稱”。以地為名的證據是:鄱陽縣古稱番邑,亦稱番陽,秦以前屬吳越楚皆曾屬。隋唐宋元間一直隸屬饒州,隋朝大業三年曾改饒州郡為鄱陽郡, 這是“彭蠡澤”改稱“鄱陽湖”的重要歷史時期。這就是鄱陽湖名稱的由來。

相關閱讀

地質地貌

流域地質構造北部屬於揚子準地臺,中部和南部屬於華南褶皺系,不同的地質構造發展演化階段,其構造形態表現了明顯的不同特徵。在地槽階段(北部晉寧期、中部和南部加里東期)以褶皺形變為主,北部地區褶皺方向為北東東到近東西向,至東部轉為北東向,中部和南部地區褶皺方向為北北東到近南北向。北部地區在晚元古代晚期經晉寧運動褶皺回返轉入準地臺階段,中部南部地區直到早古生代末期才經加里東運動強烈褶皺隆起作用,褶皺回返轉為準地臺階段。

鄱陽湖流域地貌北部以平原(鄱陽湖平原)為主,南部以山區(贛南山區)為主,中部(贛中丘陵山區)為過渡區。鄱陽湖流域西部近南北向的羅霄山及其向北延伸的九嶺山、幕阜山,東部近南北向的武夷山及其向北延伸的懷玉山、天目山、黃山餘脈,與其間的鄱陽湖平原及以吉泰盆地為代表的.眾多河谷盆地形成了東西三大地貌帶。鄱陽湖流域南北三大地貌區、東西三大地貌帶、及南高北低的地勢構成了流域的宏觀地貌格局。鄱陽湖流域地勢周高中低,三面環山,中部漸次由丘陵、盆地相間的地形向北成為坦蕩的平原,即長江流域五大平原之一的鄱陽湖平原,主要河流發源於東、南、西三面邊緣山地,順勢流入鄱陽湖。流域地貌型別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8%(其中山地佔36%,高丘42%),平原崗地約佔12.1%,水面約佔9.9%。除上述常見地貌型別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該地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宜於農作和水產養殖,為鄱陽湖流域重要農業區,素稱“魚米之鄉”。

自然資源

鄱陽湖濱湖平原以沖積性土壤為主,湖洲地區主要是草甸土和沼澤土。五河沖積平原和鄱陽湖沿岸旱地土壤主要有潮土、馬肝土和黃泥土,其中潮土是良好的旱地土壤。水稻土是本區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其中面積最大的是瀦育型水稻土,具有良好的肥力基礎和耕作效能。紅壤廣泛分佈在丘陵崗地,邊緣山地為紅壤、黃壤和黃棕壤,是發展林果業的良好土壤。

受地貌因素的控制,本區的植被亦呈圈層狀分佈:以鄱陽湖為核心的溼地生物群落位於本區的中部,廣大水體中分佈著水生植物,由深水至淺水分別為沉水植物帶一浮葉植物帶一挺水植物帶,還有廣佈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水體中還有種類繁多的魚類、底棲動物等。水位漲落區是面積廣大的湖灘草洲,棲息著數量眾多的珍禽水鳥,其中自鶴數量佔世界總數的95%以上,被稱為“白鶴王國”。湖灘草洲外圍的濱湖平原以栽培植物為主,丘陵崗地則生長著馬尾松林、荒山灌木草叢,許多已闢為果園。本區的邊緣山地分佈著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和荒山灌木草叢群落,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但面積很小,除廬山外基本為次生林。森林面積27.6萬平方公里,佔鄱陽湖流域森林面積的2.9%,活立木蓄積量1289萬立方米,佔鄱陽湖流域活立木蓄積的4.4%,森林覆蓋率31.8%。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_地理科普知識]相關文章:

1.長江源頭在哪裡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地理科普知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