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演講稿> 消防安全演講稿左右

消防安全演講稿左右

消防安全演講稿400字左右

消防安全演講稿400字左右一:

“火善用之則為福,不善用之則為禍。”為了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消防安全知識,使每一位同學都樹立起消防意識,掌握好消防知識,並具備自救的能力。我校在今天下午,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消防知識講座,並舉行了演練儀式。

廣播聲中響起了警報:“嗚嗚嗚……”同學們反應靈敏,立刻放下了學習,排成隊伍急急忙忙地感到操場上彙集,此時,天空中充滿了燻鼻的煙味兒,有些同學趕緊用毛巾捂住鼻子,因為據報道,被火災燒死的人數寥寥無幾,大多是被那煙味燻死的。用毛巾,摺疊成16層,才能有效阻止它。這節課,消防叔叔們還跟我們講了滅火的方法:1。隔離法2。窒息法3。冷卻法等,同學們聽得可認真了。這次的消防演習不僅鍛鍊了我們面臨危機的警覺和敏捷性,更提高了我們逃離危險的效率,同學們受益匪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然而,火災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2009年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於南湖公園內的學生宿舍發生大火,兩層樓的學生簡易宿舍起火,濃煙滾滾,籠罩在美院上空,後來由於消防隊員及時趕到,40分鐘消滅了大火。還有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時,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宿舍樓602女生寢室失火。慌亂中門打不開,因室內火勢過大,一位女大學生跳樓,另三位也跟著跳,不幸身亡……這些例子足以證明,火災一旦發生,就難逃厄運。

所以我們要竭力阻止它發生。

火災真是時刻都存在我們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火星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釀成火災。所以,作為小學生,我們要認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火災發生後一些自救的方法,預防火災的發生,讓我們一起記住火場逃生十三決:1。逃生預演,臨危不亂2。熟悉環境,暗記出口3。撲滅小火,惠及他人4。保持鎮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記住了這些,火場上就心裡有底了。同時還要記住火警電話:119。

實際上火災其實並不可怕,但是它的可怕在於人心,遇到災害不要害怕。火災又源於人們的一時大意,才會造成火災的出現讓我們共同珍愛自己的生命,共享明天升起的那一輪太陽!

消防安全演講稿400字左右二:

消防安全是關係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怎麼能不珍惜他?

生命是一曲優美的交響曲,是一片華麗經典的詩章,是一次經歷挫折與艱難的遠航,生命誠可貴!我們歌頌宣告,因為生命是寶貴的,他只有一次;我們熱愛生命,因為生命是美好的,他令我們的人生煥發出光彩!在這個世界上最蓬勃旺盛和美好的就是人的生命!

消防安全是關係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怎麼能不珍惜他?俗話說:水火無情,這一點也沒錯。人們在不經意間就釀成了災難。我們的身邊處處離不開火,做飯需要火,燒水需要火。自從古人發明了鑽木取火,人類才吃上了熱的食物,在冬天刺骨的寒風中得到了溫暖。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類如果不好好使用它,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每年,有多少起因為火災造成的嚴重事故?又有多少人命喪這熊熊大火的魔爪下?消防安全人們總不重視,這還不足以給我們一個警告嗎?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們不注意消防安全,那就等於在踐踏自己的生命,踐踏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他。倘若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那他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麼意義?

同火災來比,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人們為什麼將生命置之度外?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的確,只有生命的健康存在才能有新的生活。尤其是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更是要精彩的活著!消防安全就是生命,我們要時刻牢記:生命是寶貴的!

消防安全演講稿400字左右三: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現在我向大家介紹我對消防安全的認識。

首先,我知道火警電話是119,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國安全日。火對於人類來說是很重要的,它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帶領人類走向文明。大家離不開火,但是我們不正確地使用火是很危險的,容易造成火災給國家和個人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學習消防安全知識。

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記住報警電話是119,看見有地方發生火災要及時撥打火警電話,這是任何一個公民的義務。起火以後,要做到先救人後保財產的原則。

如果發生火災,同學們切記不要相互擁擠,不要慌張保持冷靜;被濃煙包圍時不要直立行走,用手或者衣袖捂住口鼻靠著牆壁彎腰撤離,以免被煙嗆到;當身上起火時,要趕快在地上打滾,把火撲滅。

每年學校組織的消防演習,同學們一定要記住消防叔叔交給我們的自救知識併合理運用,一定能夠及時預防火災。

我們須自覺承擔起校園防火工作的責任與義務,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消防知識,遵守各項防火制度,積極參與校園消防工作,使社會形成“處處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校園火災事故的發生。同學們“遠離火災,讓社會安全”是我們永遠的目標。讓我們更加關注消防安全,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而共同努力吧!


【消防安全演講稿左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