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諧音古詩國小5年級

諧音古詩國小5年級

諧音古詩大全小學5年級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諧音古詩大全小學5年級,歡迎閱讀與收藏。

  諧音古詩小學5年級 篇1

  1、《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情)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2、《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留)。

  3、《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留)暗壁,草露滴秋(愁)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4、《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愁)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留)。

  6、《謝公亭》

  唐李白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7、《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憂)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8、《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留)。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9、《客中行》

  唐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想)。

  10、《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1、《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留)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12、《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思)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月春風似剪刀。

  13、《嘆白髮》

  唐韋應物

  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

  絲(思)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

  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1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情)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諧音古詩小學5年級 篇2

  1.長歌行(節錄)漢樂府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覆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餘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覆吟誦。

  2.七步詩(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簡析]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3.敕勒歌(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諧音古詩國小5年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