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00字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00字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00字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00字範文,可以借鑑的哈。歡迎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篇一:

最初對於稼軒的認識是在小學的課本里讀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那時對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罷了。

而第二次是在中學課本上,從老師的介紹中得知他生平資料的一點皮毛,前兩次都在課本上遇見他的,而今天卻是在一張充滿了平凡氣息的紙上再次與他對話。

“把欄杆拍遍”,多麼有詩意的一個題目,讓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

一個政途不順的詞人在一排安靜的欄杆前輕輕拍過,心情是複雜的。他想建功立業想讓自己的滿腔熱血注入到國家發展的罈子中。但是夢想有時雖然離現實很近很近,就是中間隔著一堵牆罷了。南宋的皇帝沒有練就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眼睛,以至於老是看見一些像浮藻之類的東西,而終不知那從淤泥中破水而出的荷花才是真正值得欣賞。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朵荷花並沒有因為無人欣賞而馬上枯萎凋謝,而是用它的芳香,它的儀態,最重要的是它的品性——一種不在乎有沒有人注意的但始終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品性——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從未動搖過收復失地的決心!

從歷史這本書裡慢慢去翻閱去找尋,壯志難酬的人真不少。

陶潛也是有建功揚名之心的,只不過官場對他來說是一個黑黑的染色坊,所以他及時的抽身,為後人留下了一篇篇清新秀麗的田園詩作,不再執著於自己曾經的建功立業。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歐陽修在仕途不順的時候,也只能在小亭子裡舉著杯子,望著斜陽,喝喝悶酒,曾經的理想變成了自己閒置時的偶爾的回憶。

但辛棄疾不同,因為他是真正操過刀的人,正如文中說道的“是快刀利劍殺過幾次人的。”

這說明他的詩詞真的是從刀刃上用血洗蘸過的,是真的從鐵蹄黃沙的洗禮中抽出來的,帶著對於“希望再回沙場”的無限渴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只是拿著劍或是舉著酒杯在某一個容易勾起回憶找尋感覺的地方寫下詩或是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

如果在這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若宋朝是一棵參天大樹,那辛棄疾則是一片樹上的葉子,而且不是長在樹的冠頭,天天都能夠享受陽光的充分愛撫,恰恰是長在最下端的沒有陽光沒有充分的養料,但就是這樣的一片葉子卻是不停地向上生長,從未停止過自己心中的信念,一種追求功業,追求北伐的`愛國信念。

這種執著又何嘗不是可貴的呢?這種執著的心又何嘗不是神聖的呢?

也許我們當代人,特別是當代的青年人,也應該去試著擁有一顆執著的心呢?

試著向一顆種子學習,學習一顆種子是怎樣的從硬如土石的大地下鑽出來,然後是怎樣從一株小芽去努力地汲取養料從而歷經歲月風霜地長成為一顆參天大樹的。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困難的,也是陰霾籠罩的。

所以,你就需要從現在開始,向一顆種子學習,學習它的執著,也勇敢地去嘗試!

篇二:

“把欄杆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闢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杆.嘗有詩曰:

“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杆拍”.

所以,“欄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杆來發洩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鬱苦悶之氣.

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杆拍遍”.在詞人把欄杆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複雜的心情:

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吒風雲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