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賞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賞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賞析

  導語:《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我國大眾熟悉的民間愛情故事,流傳千年,傳承至今已被人們以多種形式展示出來,但是,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的影響力最大,受到國內外藝術家的一致好評,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梁祝,講的是千古愛情傳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這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馬鄉)鎮。梁祝傳說以鮮明的人物性格、曲折動人的情節、奇巧的故事結構而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以崇尚愛情、提倡求知、歌頌生命生生不息的鮮明主題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梁祝傳說和以梁祝傳說為內容的其他藝術形式所展現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之林中的一朵奇葩。1958年,陳鋼與何佔豪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取得如此的藝術成就原因何在?現分析一下其輝煌藝術成就的原因。

  一、“洋為中用”的藝術體現

  《梁祝》中的主要樂器是小提琴,小提琴是四絃樂器,也有“樂器皇后”之稱。傳統的中國樂曲融入中國特有的演奏技巧,加之中國越劇、京劇中的倒板、器板等,使小提琴協奏曲版的《梁祝》容納了鮮明的中國特質,所以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絕對是當時最與眾不同的。因此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享有“為中國創造民族文化交響樂開拓一片綠野”的美譽。一次小提琴與中國文化的大膽融合,為中華民族交響樂開拓了未來,一次“洋為中用”的成功體現,使人記住了這段經典。

  二、完整的結夠設定

  眾所周知,情節設定是影視作品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一部作品中有頭無尾,或是有尾無頭,都會讓觀眾覺得茫然,音樂作品亦是如此。《梁祝》是所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既然是用音樂的方式來表現它,那麼一個完整的曲式結構是曲子成功的關鍵。

  (一)呈示部,在呈示部中又包括了引子、主部、連線部與副部、結束語。其中引子是由鋼琴引出秀麗的長笛,以及絃樂演奏,為我們展示出了一派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音畫世界。

  (二)展開部,展開部又包含了“抗婚”、“樓臺會”以及“哭靈、控訴、投墳”。在展現“抗婚”時,不安的音樂帶出了銅管樂器兇暴的主題,顯示出了逼嫁的主題。而後小提琴的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調,表現了祝英臺的痛楚,反抗音調與兇暴主題的交替出現,最後隆隆的鼓點以憤然的對抗結束此樂章;“樓臺會”中,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話般的樂章更像是祝英臺與梁山伯兩人的對話,那種相視無言,難依難捨的情景油然而生,令人動情。“哭靈、控訴、投墳”這部分又是曲子的高潮,音樂急轉直下,小提琴獨奏出悲憤的情感,鑼聲又為我們流露出了悽慘和悲壯,似是祝英臺在梁山伯墳前對蒼天的控訴,最後管絃齊奏,象徵了祝英臺的反封建精神。

  (三)再現部,豎琴、長笛再次響起,又將人們引入了那片美麗的景色,小提琴裝上了弱音器,流露出了愛情的主題,使之成為帶有神奇的色彩的終曲。

  完整的結構設定再現了整部《梁祝》的故事,充分表現了故事中人物的各種感情,以及其後的精神,是曲子成功的又一關鍵。

  三、細膩的情感表達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感染力

  在引子部分鋼琴和長笛的`演奏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那種風和日麗的景色,似乎我們身臨其境,在用心感受著美麗的風光。在音樂進行到5分鐘左右的時候,曲子以歡快、跳躍和激情的三分鐘時間的音樂,講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三年的同窗學習情景,以及他們之間如膠似膝,親密的友情,而在音樂進行到7分33秒的時候,梁山伯與祝英臺在長亭惜別時,依依不捨的樂句,又會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他們之間心靈相通,不忍惜別的留戀不捨,令人心碎。這樣,各種樂器以及我國戲劇、京劇中因素的加入,更加細膩的處理了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故事背後傳達的反抗封建的精神,再現了梁祝二人的形象。也令每一位聽眾深受感染。曲終,餘音繞樑,我們沉浸在了梁祝雙雙化蝶的美好願望中。因此,曲子細膩的情感表達,亦是《梁祝》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結語

  在我們的記憶裡,總有一些經典,長存在我們的記憶,經久不衰,令人沉醉。它們就像一杯杯茗茶,越品越有餘香。然而,不知道我們是否想過,經典為何成為經典,其實每一段經典背後,都包含作者苦心的思索與大膽的嘗試。希望透過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經典的原因分析中,我們能有所感悟,有所觸動。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