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演講稿>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精選8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發言稿,透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你寫發言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1

  為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的開展,深化校本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校之間教學教研工作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內教育教學的交流與共享,根據白塔區教育局、教師學校的安排,於4月5日下午,白塔區新華小學全體教師到衛國小學報告廳參加了青年街、新華、衛國三校“片校聯動”教研活動啟動儀式。區教師學校張校長、興書記等領導及片內三所學校的校長、領導、教師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

  衛國小學的邊校長主持會議,闡明瞭啟動儀式的重要性。青年街小學的李校長代表三所學校向教師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援表示感謝,同時結合片內三所學校的教學教研實際情況,做了振奮人心的啟動儀式動員講話。新華小學秦校長宣讀了“片校聯動”教研活動實施方案,解讀了“片校聯動”的活動計劃,使教師們明確了“片校聯動”的制度和相關要求、做法。隨後,青年街小學教師代表做大會發言,表明全體教師參加活動的決心。最後,教師學校張校長做重要講話,張校長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就如何更有效開展“片校聯動”教研、創新“片校聯動”教研模式,共同打造區域互動平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對“片校聯動”教研活動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

  相信,在教育局、教師學校的領導下,新華小學一定會與兩所兄弟小學紮實有效地開展聯片教研活動,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推動片內學校的整體發展,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一、現狀

  ①、實施新課程與提高質量分離。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不能同步。

  ②、課堂教學只關注學生的行為投入,不關注學生的情感投入。

  ③、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不注重課程延伸量。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進一步的發現問題。

  ④、不注重課堂教學的“高效”。要從“有效”向“高效”轉變。

  ⑤、教學中教師不敢放開手腳,不敢相信學生。教師講的多,學生主體不突出,教師指導不足,學生活動形式單一。

  ⑥、以“練”代“教”,“滿堂灌”變成“滿堂練”。

  ⑦、只關注課堂,不關注課外。

  二、要求追求真實的課堂,紮實的課堂,充實的課堂。

  (1)、真實的課堂。

  ①、在備課上,要求自己設計,不能下載和抄襲,可以借鑑。

  ②、課堂上要原生態的課,常生態下的課,不需要花鼓稍。

  (2)、紮實的課堂。

  ①、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以“學”為中心的原則。教師要從“講學”變成“導學”,學生從“接收式”變成“探究式”。“吃什麼草,怎麼吃”那是羊兒的事,教師只要當好“牧羊人”。

  ②、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做到五個解放。要突出朗讀品味,不要把“語文味”變成“大雜燴”。

  ③、要做到人本和文字的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給學生一個情感課堂,教師上課要有情感,既要尊重學生“需要”又要注重“激趣”。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④、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學生參與面要廣。換位思考,想學生之所想。不能只關注一部分學生。

  ⑤、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我們教師上課大部分不用教具。

  ⑥、構建教學模式,形成特色課堂。要有自主的教學模式,形成有趣的作業形式,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⑦、要以學定教,進行學情分析,著眼於學生髮展的需求。要以教促學,從教師教的態度促進學生學到態度的轉變,從教師教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的方式轉變。

  (3)、充實的課堂。

  ①、要體現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氛圍和諧。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給他們多大的舞臺,就能跳出多美的舞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培養“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課堂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理會,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

  ②、要注重教學效果,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感情,提高能力。

  ③、要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不辭辛勞來我校參加本次教研活動,我謹代表學校向各位做一個關於我校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介紹。

  一、校情簡介(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學校的情況)

  (一)具有獨特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育人理念

  一是我校立足於特殊學生,堅持“以人為本、育殘成才”的辦學理念,並將辦學理念滲透到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關注學生的發展價值,激發起學生行為的湧動,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學校辦學理念中的具體體現,它強調將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發展學生個性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牢固確立學生在學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不歧視學生、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到一些生活、生存的本領,縮短他們與健全人的差距,適應社會,迴歸主流。

  二是加強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絡生活,強調學生要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因此,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生活化。“生活化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滿足學生的審美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實質是生成思維,要求教學過程從“知識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不把教學過程作為“事實”來看待,而要作為價值來實現,它與傳

  統的教學相比,“生成性”是其認識活動的基礎。我校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觀念,進一步的確立了教師教育理念,我們倡導的是:讓生活走進教育,讓教育改變每個孩子的生活。

  (二)學生現狀

  我校現有7個教學班,學生88人,其中聾生22人,智障學生66人。近年來中、重度智障學生的比例逐漸上升,生源的變化改變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式,學校辦學目標的重心也隨之發生轉移,培智學校課堂教學生活化、讓智障學生學會生存、適應生活逐漸成為了培智教育面臨的新的課題。

  智障兒童的智力低下,具有學習速度慢,效果差,注意力集中困難,缺乏計劃性和學習興趣、綜合與應用能力薄弱等學習特徵。這些特徵告訴我們,如果教給智障兒童一些分散的、聯絡不太緊密的、需要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學科知識,他們一定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例如對事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狀態,難以獲得完整的影象。智障兒童學習的遷移能力差,學習動機水平低,容易造成學習興趣減弱。因此,對智障兒童採取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尋求有效的適合他們學習與易於掌握的課程設定內容和方法。把智障教育的課程內容生活化及課堂教學生活化,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二、“生活化”課堂教學初探

  (一)措施

  1、精心安排課程

  為了解決“學生難教、知識難懂”的難題,我校針對不同類別的殘障學生相繼開設了“十字繡”、“烹飪”、“蛋糕製作”、“模擬家庭”、“模擬超市”課程。我校以學生生活技能培養為切入點打造特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學

  習、生活環境,為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這群特殊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20xx年成功建立為銅梁區“生活技能特色學校”。

  為了讓智障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生活技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促進社會性發展,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編寫了《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略校本課程》。包括:健康飲食、穿著、如廁、身體清潔、就寢等。在本課程中,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運用學校各功能室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保護和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其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2、以課堂為抓手,凸顯特色

  在教學中,我們以課堂為抓手,著眼於全體特殊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以開放、體驗、創造、發展為主線,構建了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學習為特徵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實踐意義,為特殊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可借鑑的良好範例。將課堂教學作為重點和突破口,學校專門建了模擬超市、家庭房間、烹飪間、蛋糕間等情景教室,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提高了可以實體操作的硬體裝置。實現了以真實的任務為學習內容,將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課內訓練與課外訓練、模擬訓練與真實訓練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在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訓練專案任務驅動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於實踐,促進了特殊兒童生活技能的提高。

  3、功能室在培智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

  模擬家庭以生活語文、品德與生活、生活常規等課程為載體,讓培智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家庭生活的技能、禮儀等。“模擬家庭”功能室內設有真實的(衣櫃、梳妝檯、化妝鏡、床、被子、褥子等)家居生活必備品,在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培養培智學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家庭品德禮儀、居家安全意識等方面的能力。

  模擬超市則是結合勞動與技能、生活常規、生活數學等課程,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課程資源和功能室的設施裝置。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學會認識超市內的相關物品和超市購物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超市禮儀,具備超市購物的相關認識。

  另外,烹飪和蛋糕製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學生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學校要把校園作為重要的快樂學習資源,並充分發揮其學習功能。一方面要在烹飪和蛋糕製作教學中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學習效果。利用課前、課餘定期播放相關佳餚、美麗蛋糕的相關影片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受到薰陶;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展出學生的各類作品的照片;透過品嚐活動讓學生體驗分享的樂趣。讓每一道菜、每一塊蛋糕都可以說話,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4、基於智障兒童“生活化”教育的課題研究

  我校一直比較重視對智障兒童進行生活化教育,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我校20xx年承擔了市級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研究》和重慶市子課題《智障兒童良好健康生活習慣研究》及並分別於20xx年2月順利結題和20xx年6月順利結題。透過課題研究,使得學校從教育教學研究的層面出發更深層次的對本校培智兒童進行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促使老師們採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對智障兒童進行教學;加深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絡,號召家長參與到學生生活化教學中來,教學成果讓家長滿意;使得我校參與研究的所有成員獲得成長,在研究中嘗試錯誤,總結經驗,最終總結出先進的經驗。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我校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

  透過生活化教學,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表現在飲食、穿著、如廁、身體清潔的、就寢這五大方面的自理能力明顯提高。

  2、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的課程觀決定著教學觀,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教材解讀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彼此傾聽和分享各自的認識成果的過程。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意識及教育智慧。在學校關於生活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帶動下,教師們透過發現和解決培智兒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到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念,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習得相應的生活技能。透過生活化教學研究,廣大教師圍繞“生活化課堂教學”積極撰寫論文,近幾年來,參與課題的教師公開發表了《淺談讓智障孩子正常就餐》、《淺談智障兒童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的入廁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談智障兒童身體清潔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促智障兒童健康成長》、《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個案研究》《智障兒童心理之我見》、《生活教育在智

  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智障兒童生活技能教育》等論文。另一方面,透過生活化課堂教學,我校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透過課題研究得到鍛鍊,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明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對今後工作的一些思考

  透過我校近年來對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再結合智障學生教學的相關報告、文獻資料,我們認為今後要更好的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運用好校本教材

  目前我校培智班選用的是重慶市出版社出版的重慶市培智學校教科書,教材內容較以前的版本先進、實用很多,更加切合培智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智力水平。但是由於每個地方總會有所差異,因此,我校認為根據實際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更能滿足學生需要。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更牢固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及時達到並超越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2、生活化教學離不開多重複、小步子訓練原則

  智障學生的特點是學得慢忘得卻很快。所以我們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仍要採用反覆操作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把不太熟練的動作變為熟練地技能,把已經學到的能力運用於生活。常常是一個內容的操作如果不是很理想的,就進行展到廚房、宿舍以及培智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這對低幼智障兒童可能有些困難,但我們可以嘗試在校園有組織有指導地在適宜低幼培智學生活動的場所進行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面我們也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生源由單一趨於多元。現在,我校既有聾啞生,又有智障學生,而且智障生的人數越來越多。智障和聾啞是兩類不同的殘疾,這兩類殘疾兒童的心理又有完全不同的特點,這使我們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二是認識問題。對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師的共識,但對於智障兒童的心理問題,教師往往歸結為智力問題,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如何有效地對智障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校急需解決的課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3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我們又一次歡聚在這裡進行第十四周的教研活動。由於時間緊湊,就直接進入活動主題。今天的教研活動由我來主持,與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討交流,促進我們教研組全體成員共同進步成長。

  一、今天的教研活動分為三個議程,分別是:

  1、焦點式研討:幼小銜接特色活動數學區焦點研討

  2、專題研討:幼小銜接無縫對接(五)轉變評價(最佳化一日生活組織)

  3、結合藝術周幼兒畢業典禮策劃和探討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第一環節:

  焦點式研討:幼小銜接特色活動數學區焦點研討(褚紅)

  幼小銜接階段是兒童思維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兒童的數學邏輯性逐漸萌發,有效地教學銜接可以為兒童思維進步提供良性的進步空間,而當前很多幼兒園或小學的銜接式教學過於單一沒有達到社會及家長的要求,產生的諸多教學問題:學前教學目標小學化,課程教學內容成人化,教學銜接過程功利化,兒童升學評價單一化等問題。

  第二環節:

  專題研討:幼小銜接無縫對接(五)轉變評價(最佳化一日生活組織)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一般都是用如廁、洗手等生活環節來代替過度環節。環節之間的轉換比較生硬,過多幹預和催促的現象仍大量存在,原因是如果教師不在規定時間裡完成相應的工作,就會打亂一日活動的正常秩序,增加組織活動的難度。但教育應是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的,這種不顧幼兒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做法,是對幼兒主體性的不尊重。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情況來看,幼兒園過度環節的轉換仍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管理者與教師的正確觀念還沒有樹立。因此,我們對幼兒園一日活動過度環節展開了研究,主要目的在於:

  一是轉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師對一日活動以及過度環節的處理方法,豐富過度環節的組織形式,最佳化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

  二是促進教師與幼兒的相互作用,發揮幼兒的自我調節功能,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過度環節的特點

  從幼兒的角度來說,過度環節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它有利於幼兒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有利於教師進行現場思考和活動調整。因此,我們應將過度環節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為一種需要加以消極避免。過度環節中一般會存在兩種需求:一是教學活動組織與安排的需求,這一需求一直以來都處在顯性的位置,大部分的活動安排都是從這一需求出發的;二是幼兒身心的需求,在傳統的過度環節中,這一需求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三、如何有效利用過度環節

  (一)適時延長過度環節

  對於過度環節的處理,單一的壓縮並不能完全適應幼兒身心節奏的轉化,教師需要適時延長過度環節,這不僅能給幼兒自由活動和釋放個性的時間,同時也能給教師實現過度環節教育價值的機會和時間。

  1、自主選擇活動。

  幼兒渴望自由宣洩情緒、表達意願。於是,我們在每日晨間活動後安排了一段自主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地給植物澆水、說悄悄話鼗教師的刻意安排改變為幼兒的自主活動,為不同個性、興趣的幼兒提供了空間。

  2、故事與遊戲。延長過度時間,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幼兒沉醉在這一小塊的時間中,導致下面的環節很難進行。於是,我們嘗試將故事和遊戲引入其中,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過來,自然過度到下一環節的活動。

  幼兒的一日活動來說是邊緣的、不穩定的,從時間上來說也是非常短暫的,經常界於兩個活動之間。因此,我們依據過度環節的這一性質,採用了弱化的方法來處理過度環節。也就是說,將集體活動從高結構轉化為開放的、低結構的活動,使前一活動順利、自然過度到後一活動中去,使過度環節與其他活動沒有明顯的區別。

  第三環節:結合藝術周幼兒畢業典禮策劃和探討

  時間推遲至17周,星期五下午,班歌、紅歌和班級親子走秀三大板塊。

  這裡雖沒有璀璨的星星,但是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每一次教師的發言就像璀璨的星星,智慧的碰撞,每次的教師都讓我們教師飛躍成長,瞭解下一步走向的步伐。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4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語文教研組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每週定期開展活動,力求做到每次活動有準備,有成效。我們今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了活動。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思想,開拓視野。

  1、繼續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念。透過不斷的學習、討論、交流,教研組全體成員提高了思想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立足教育。一開學,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讓老師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平時正常開展備課組活動,師徒結對活動,每位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的公開課、研討課,積極聽課、思考,努力做到跨學科聽課,透過上課、評課、聽課,努力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利用光碟,學習特級教師的報告。本學年,我們全體任課教師聽取了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教授的報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對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是主體”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分二次學習了竇桂梅報告《為生命奠基》。她講到了語文教改的三個方面: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聽了

  她的報告,我們語文老師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載體,作為語文老師,要透過這個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語文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帶多,讓學生擴大章的積累,教師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好文章。

  二、充分進行研討,從更高的層次上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

  由於我們的認識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動我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以課評課,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提高幫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為了使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更進一步提高,我們嘗試著“跳出語文看語文”,試著站在更高的層次重新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來不斷地超越自我。

  1、針對現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費時多,但收效甚微。對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語文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講,但到最後,許多學生卻不會用規範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量應達到40萬字,那麼,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分析、探討,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2.討論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並進行實施。第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整套的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透過將零碎的語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們看到了現在語文考核評價的一些弊端,如一張

  語文試卷,從字、詞到句、段、,看似完整的,其實並不能真正代表學生的實際的語文能力。因此,如何來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值得我們思考。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可以說比較全面、公正、客觀地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實踐運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於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三年級王彩霞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評課中,許多老師對教材是個例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堂課對我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上好校級掛牌課和備課組試驗課(一課三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備課組裡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每位老師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師們都能認真聽課。從上的一些公開課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師課堂教學的進步、提高。透過這樣的活動,我校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3、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語文案例的評析比賽,二位老師上了學校級骨幹教師的考核課,二位老師認真備課,參加了“五優”評比之一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學年,組織學生開展了寫字比賽,現場作文賽,成語接龍等,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即“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四、教科工作。

  本學年,我們語文組以《創新性課堂教學的研究》為教研組的主課題,各備課組都確定了相應的子課題。課題的研究貫穿於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能圍繞課題蒐集資料,結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許多老師有強烈的教科意識,能認真寫好教後感、週記,積極投稿,積極參加各種論文、案例的評比活動。本學年,多位教師的文章在全國級、省級、市級等獲得一、二、三等獎。

  五、努力方向。

  1.語文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表。

  2.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年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六、建議。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5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傳統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不這麼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透過嗎?家長能願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麼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謀求改變。

  一、在教育理論中尋求改變的方式與依據。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並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於虛擲。”又說“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藉助於批改,在同學的文章裡“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二、益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髮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產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並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願露醜。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斷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擔他人與自己共同成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己在別人的評價下,以及別人在自己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歷程,體現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成長的本質特徵.

  5、復歸本位,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佈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在反覆修改中才能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己的事。培養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交流,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於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斷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其意義遠遠超過作文批改本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三、摒棄繁瑣,解放教師

  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儘量地少教,而使學生儘量地多學。”作文互批互改將會使教師跨過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鑑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收穫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大青咀鎮東片“四校聯合體”主題教研活動,能作為此次活動的牽頭校,我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嶺小學的全體教師,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幾位領導,能夠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更是難能可貴。

  執教此次教研活動的三位教師,分別是老師、老師,和王老師,其中王進老師是師範畢業生,2010年參加工作,業務出色,工作務實,教學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陶老師是09年特崗,在我校工作三年,現在已經給編,陶老師家是遼源市裡的,作為一個城裡的孩子能在農村這麼踏踏實實工作,這一點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師所沒有想到的,陶老師的工作非常認真、務實,他所教的班級以及他所代的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始終是名列前茅。

  王老師是一名代課老師,她雖然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但他的教學經歷比王進老師和陶金虎老師加在一起還要長,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學經驗豐富,工作一絲不苟,她所教的班級連續幾次統考都是名列第一,當開學初我找她讓她承擔此次教研活動時,王老師有一些退縮,她跟我說:“校長啊!你讓我教班我行!你讓我講教研課,搞主題教研,我可不行!”後來在我的鼓勵下,王老師也承擔下來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師的想法也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心聲,不想搞主題教研,不知道怎麼搞主題教研,其實主題教研就是學校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來進行。

  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來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急於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我校根據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注重趣味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這三節課中,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有一定的體現,如陶老師的數學課中分別設計了俄羅斯方塊的遊戲匯入,flash動畫的形象演示,學生直觀的動手操作,層層遞進、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以及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王豔萍老師的田園風光影片匯入,自主選讀課文,畫自己心中的大花園。王老師生動的談話匯入,腦筋急轉彎引出單詞,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教學單詞,拍手歌記憶單詞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以趣味教學模式來構建高效課堂。但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能夠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指出不足,彌補缺憾,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教研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瑟瑟秋風吹來了陣陣涼意,卻吹不走我們對主題教研的濃濃熱情,讓我們藉著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東風,紮實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力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把我鎮小學主題教研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感謝環縣教體局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感到萬分榮幸。現在將我校數學教研工作和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況介紹

  蘆家灣中心小學數學教研組是由12名教師組成的集體。全組12名教師中有1名高階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6名,有4名經驗豐富而敬業的老教師,有8名年輕教師。老教師幹勁足、熱情高、教研氛圍十分濃厚,年輕教師活潑有闖勁,觀念新穎,素質出眾,潛心教改,銳意進取。這些優勢為我們組順利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理論學習,以理論指導教研

  我們教研組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具體措施是:①每週週三教研組組織一次理論學習的心得交流,或者是實驗研究情況的交流。交流的題目有“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討論如何強化小組交流的‘互動性’”等12次。②按學校規定我組12名教師每月讀完同一本書,本期讀的書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給教師的建議》、《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做不抱怨的教師》等,每位教師都有讀書筆記,每期不少於8000字,讀完每本書寫不少於2000字的心得體會,然後在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分享。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輯大家的討論十分熱烈也被他的思想所吸引,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向課堂要效率

  我們數學組教師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教研活動中以“聽課+交流+反思”的過程進行,透過上公開課(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組織聽課——討論評議,每位教師每一學期聽課不少於15次並做詳細記錄,然後集體評課,充分做好交流活動,學習他人優秀的教學方法,形成互補、競爭、發展的新型協作關係。為了加強課堂教學我們也實行開門觀課,這樣更好的促使教師關注每一堂課,關注每一個學生;督促教師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四、學校注重教研工作的常規管理和制度建設

  蘆家灣中心小學有一支年輕而有活力的領導班子,他們結合外出培訓學習和自己在教學中摸索出的有效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多研究、勤學習、多交流、常反思、細考核”。備課前做到多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做到勤學新的課改模式,勤學新的教學理論,勤學他人的教學亮點;多與校領導交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多與學生交流;常思考本節課的亮點有哪些,常思考學生的閃光點是什麼,常思考課堂的改進之處在哪裡,正如李鎮西所說的“帶著一個思考的大腦,重複每天的工作”,每節課後在教案上都寫有反思;將考核工作做到具體、細化、有章可循。在趙校長的親自指導下我校數學教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五、搭建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

  我校12位數學教師中,青年教師有8名,佔了一大半。為了幫助他們儘快地成長起來,學校非常重視年輕教師的培訓工作。我們的做法是:1、開展師徒結對,安排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進行傳幫帶;號召新教師主動向老教師學藝,多聽課,多取經,多學習。2、安排教師學習取經。我們始終相信好老師肯定是好學生。近年來大多數教師都參加外出培訓及絡研修,他們滿載而歸,把培訓心得分享給其他教師,並上示範課,把我校數學教研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六、教研活動與社團活動相得益彰

  我校每週五組織一次社團活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展了奧陣列、珠心算組。對課堂內容學有餘力、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踴躍的報了奧陣列、珠心算組,這兩組的人數約佔我校學生總人數的六分之一,又分成四個班,由四名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輔導。奧數不但可以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培養自信;還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珠心算是眼耳手口腦同時參與的計算活動,有效地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感知力;我校社團活動中把這兩組抓的較緊,看的較重,每週的教學設計經過校長和教務主任親自審查後教師方可進教室,負責這兩組的四名教師備的很紮實、很充分。所以教研活動與社團活動相得益彰。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研組建設前景

  1、近年來,我校教研組工作不在流於形式。

  每個學期初,學校要求教研組長擬訂一份學期教研計劃、制定每週集體研究討論的題目,上交到教務處,經教務處稽核同意後每學期必須按照計劃開展教研工作。集體教研討論的題目每位教師都要去研究思考,然後寫出書面發言材料在教研活動中發言,供其他教師參考採納。為了方便教師交流,我校設立了數學集體辦公室,每位教師上班期間必須在集體辦公室辦公,這樣更有利於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也方便大家的探討。要讓我校的教研工作真正的落在實處,服務於教學。

  2、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反饋機制。

  以前教研組工作普遍存在只檢查不反饋的現象,或者只向領導彙報總結而沒有把工作資訊反饋給教師。現在教研組有自己的決策權,做到常檢查、細檢查,檢查一次,就毫不留情面點名反饋通報一次,使問題得到及時整改。自從建立反饋機制後每位教師教學工作中不敷衍了事,不隨心所欲,認真鑽研,更杜絕了問題的出現。

  3、課堂上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構建小組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把教學活動與學生自主活動有機結合,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潛能和促使自我完善。透過探究性學習,從而改變由老師包辦代替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課堂教學實效性增強。我組每位教師根據多年積累的“小組”經驗,在實施新課程的下構建了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每組4—6人,編組儘可能考慮到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及性格特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最佳化組合,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主動探究學習活動。我們認為小組活動不是一個形式,而應成為合作互助的學習型組織,應有構建目的、組織方式、組長職責、組員責任,做到幫助組員揚長補短,對組員個體問題實行結對子幫教。

  總之,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不斷探究、創新,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買上了一個新臺階,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8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剛才我們一起觀摩了一節數學案例的動態呈現。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因為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數學教研組本學期開展了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區域教研。在明確主題後,我們對全體數學教師進行了相關理論培訓。今天之所以選擇這一課,是因為他具有代表性。最後推選了韓豔華老師執教。

  今天,她給我們展示了這節課。主要是透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自主發展的能力。

  我點評的是:

  一、教學目標的達成較好

  讓學生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透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體現突出:

  教學重點是:瞭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三、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採用了以下的教法:

  1、啟發引導法:教師步步啟發,層層設問,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知識,透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2、嘗試法:透過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知識規律,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能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透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利用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

  四、學法

  教師把教落在學上,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並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有:

  1、歸納法:透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匯出除法的意義。

  2、觀察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3、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4、透過提問與練習,讓學生逐漸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解題技能。

  5、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逐步擴充套件到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方法。

  6、在觀察、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

  總之、韓老師這節課上的很精彩,值得我們學習。建議:小組活動的時間要充足,練習設計要多樣化。可以學生出題,學生解決。

【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