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聖誕節來歷

聖誕節來歷

聖誕節來歷

  聖誕一般指聖誕節。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隨著文化的傳播,聖誕節在中國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那麼聖誕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聖誕節來歷,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聖誕節是天主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與耶穌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合稱四大瞻禮。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全球化和世俗化的急迫腳步,聖誕節以它非宗教的面孔為國人所熟識,而且好似一年比一年熱鬧起來,數年前曾有“十博士”看不下去,寫了一份倡議書,一時也成了大眾的話題。其實,每年將近冬至時呈現在大街上、櫥窗裡、派對活動內的聖誕節,更多是年輕人找樂的藉口,或是小孩子向大人們要禮物的理由,而商家隨機而動,給聖誕節塗抹上一層浪漫的色彩,營造大節日的氣派。就是在今天的西方,聖誕節本來的宗教色彩和氣氛,也淡薄多了,它越來越像一次家庭的聚會或朋友間的狂歡,有點似中國的春節。所以不必吃驚,感到吃驚甚至震驚的,倒是那些堅持聖誕節宗教傳統的人。

  天主教信徒心中的聖誕節

  每年的12月25日,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會隆重慶祝聖誕節,因為在這一天,他們信奉的主給天下蒼生帶來了一個福音,一個關乎每個人生命的大喜訊,在他們看來,這福音就是耶穌基督。今年,天主教會在舉行子時彌撒時(24日子夜)會讀一段經文,是路加福音二章1至14節,其中有這樣的文字寫道:“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路1∶10–11)。到25日的清早,教堂裡還要舉行天明彌撒,它讀的是另一段經文,為若望福音二章1至18節,裡面有一句關鍵的話或許很好地表述了教徒對聖誕節的理解:“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2∶14)。如果正好在聖誕節期進入天主教的教堂,往往可見祭壇的.兩側掛有兩個條幅,上書:良人受享太平於地,天主受享榮耀在天。聖誕節在天主教信徒心中的意義和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對天主教徒來說,慶祝聖誕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到教堂中參加彌撒。五世紀即有在子夜舉行彌撒的習慣,即天主教會所說的子時彌撒。至七世紀,羅馬教會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做法,即在聖誕節那天要做三臺彌撒:24日晚上(即平安夜)守夜的子時彌撒、25日天剛亮時的拂曉彌撒和稍後舉行的天明彌撒。當然,除了彌撒活動處,教會也在教堂內或教堂外舉辦一些表演,將耶穌的出生、牧羊人的朝拜,以及東方三賢士的造訪以戲劇的形式表達出來,人們將這種始於十二世紀的戲劇形式稱為“奧秘劇”。約在第一千年的時候,天主教會還做出規定,令處於敵對的雙方在聖誕節期內不得進行戰爭,史稱“天主的休戰”。

  聖誕節的來歷

  有意思的是,12月25日在成為基督宗教紀念出生於納匝勒的耶穌的聖誕節前(由於使用曆法的不同,東正教一般在1月6日那天慶祝耶穌的誕生),卻是一個地道的在教會看來是異教的日子。在古代世界,冬至日對於一個農耕社會既有現實的效果,更富含象徵的意義,因為在那一天,太陽似乎重新煥發它的活力,長夜由此結束,光明戰勝了黑暗。於是,近東崇拜太陽的密特拉教、古代羅馬人的農神節、凱爾特人的拜神儀式等等都看中了這一節期。出於同樣的理由,當教徒想到要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時,也想到了這個令萬物復甦的冬至日,聯想到光明戰勝黑暗的這一時間轉折及其象徵意義。

  基督宗教的四部福音書都沒有留下關於耶穌出生的確切日期,早期教徒大概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聖誕節,他們或許只慶祝復活節,以及稍後的聖神降臨節。最早關於聖誕節的確切記載,要算到公元354年的羅馬,在12月25日這一天,羅馬主教召集教徒到梵蒂岡大殿,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後來,這一慶祝活動逐漸與其它教會節慶一樣被固定下來,成為天主教禮儀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推廣到其它地區。425年,東羅馬皇帝對慶祝聖誕節的儀式做了明文規定。

  與時俱進的聖誕節

  對於天主教的信徒來說,聖誕節本是一個慶祝耶穌誕生的日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信仰進入到不同的文化當中,聖誕節也與時俱進,不斷地發生一些改變,像聖誕馬槽、聖誕樹、聖誕老人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聖誕卡之類,並非自古就有。

  十三世紀後,聖誕馬槽出現在教堂裡,最先見於義大利,據說是聖方濟各所為,十七世紀後遍佈歐洲諸國。聖誕馬槽將福章書記載的關於耶穌出生時的情景展現給教徒:用紙狀物造成一座假山,山上撒一些雪一樣的東西,表示冬天的樣子,假山有一個洞,洞裡有一個馬槽,剛出生的耶穌就躺在那裡,馬槽邊站著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養父若瑟,還有牧羊人、遠道而來的三賢士和一些牛羊。

  說到聖誕節,人們自然想到聖誕樹。聖誕樹可以擺在街面上,也可放置於家中,在樹上飾以燈光,再掛上各樣好看的小物件,給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大人給小孩子們準備的聖誕禮物,也總可隱藏在聖誕樹裡,在聖誕節的清晨給他們一個驚喜。聖誕樹據說最早出現在1521年的阿爾薩斯,據傳,聖誕樹代表的是生長於樂園中的生命樹。其實,它的來源可能非常古老,因為如果冬至代表太陽重獲活力,那麼,樹木的綠色正好意味著萬物的復甦,意味著光明的勝利。

  至於聖誕老人的出現,則是更晚的事了。總的說來,它是十九世紀盎格魯—薩克森民俗給聖誕節增添的又一道景觀。為了增加其中的故事性,人們說聖誕老人就是那位更早時代的聖尼古拉,一位長著長白鬍須,穿著一件紅色長外套的老人。

  但是,還有一些優秀的傳統、真正體現聖誕節“道成肉身”精神的東西,卻在世界的強大世俗化中被人們淡忘了,失去了。例如,在天主教的傳統中,曾有這樣的一些事例:在聖誕節那天遇到的第一個窮人,當請他到家裡吃飯,或者在聖誕子時彌撒結束走出教堂的大門後,應慷慨地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那些乞討者施捨。如今,在某些地方的天主教會,在聖誕節那天給認識或不認識的路人分發蘋果,名曰平安果,並祝他們平安,這做法就很有意思,值得提倡,因為聖誕節的真實精神,在其中獲得了某些體現。

【聖誕節來歷】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