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

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

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

立秋時節

按傳統曆法,立秋是七月的節氣。但按公曆,立秋一般在8月7-9日之間,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35°。今年立秋交節時刻是8月8日4時01分。

我們先看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即立秋頭5天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因為這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的熱風了;中5天,大地上早晨會有白色露水產生;後5天,蟬也開始鳴叫了(古人認為蟬感陰而鳴,故稱寒蟬)。元稹的詩把前兩候的物象寫了進去,還寫到了七夕的`牛郎織女。

至於“一葉驚心緒”,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這還成了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國家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片葉子。因此還留下了“一葉落知天下秋”的成語。

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吃一些燉肉、烤肉、紅燒肉等,補一下由於夏天苦夏造成的營養不足,還有吃瓜果“咬秋”、祭祀土地神等活動。農事也進入秋收的準備階段,民諺有“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的說法。

其實就中國大部分地方來說,立秋只是進入名義上的秋天,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按這個標準,中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各地天氣還是很熱的,人稱“秋老虎”。所以傳統曆法還規定,三伏中的“末伏”必須在立秋之後,為“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今年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8月12日庚申,所以這天為末伏。

前面“大暑”篇我們提到,夏、秋的交接是“火克金”。不過到了末伏,火很快就要克不住金了,秋天真要來臨了。我們可以欣賞一首唐朝劉禹錫的《早秋集賢院即事》,感覺一下涼爽:

金數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樹含秋露曉,閣倚碧天秋。灰琯應新律,銅壺添夜籌。商飆從朔塞,爽氣入神州。

“火星”指大火,周曆“七月流火”,正是秋天來臨的時節。後面說:秋風(商飆)浩蕩,全國南北都涼爽起來了!


[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相關文章:

1.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

【立秋-末伏夏盡 涼風漸至節氣·物候(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