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高中政治課題研究報告

高中政治課題研究報告

高中政治課題研究報告

《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課堂是教師生命價值的舞臺,是學生汲取知識、昇華思想的殿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發課堂的深刻變化,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課堂教學成為廣大教師追求的共同目標,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和核心。有效教學也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課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基於這種認識和思考,我們確定了“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為研究課題,並於2008年10月成為莆田市立項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及理論依據

1、教學有效性的特點:①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②關注教學效益;③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儘可能明確;④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⑤是一套準備、實施與評價的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2、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標準:

(1)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多向互動;

(3)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

(4)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5)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6)讓學生獲得對學習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 7)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三個要素——教師引導是關鍵、把課堂的主角真正讓給學生、教師和學生都得到發展;五個理念——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引導學生在學會學習中學習、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地學習;對教師的四方面要求——問題引導要抓住知識點的關鍵和核心,學生能講的教師固定不講、學生能做的教師絕不代替,以多種形式開啟學生的智慧、經常改變教學方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成功多給予鼓勵、學生學習中的錯誤讓同學幫助改正;對學生的四方面把握——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有宏觀把握、讓學生主動參與但不違背規則、讓學生展示自己但不放縱自己、讓學生體驗樂趣但又參與競爭。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方法

1、課題研究的目標:

總體目標:落實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透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和實踐,更有效地落實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樹立現代的學生觀、教師觀、課程觀。

具體目標:

(1)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構建有效的教學課堂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2)明確教師的“角色”的轉變。由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成為學生的引導者,拋棄“權威”角色,成為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合作者。

(3)明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實現從對問題的單向認知到對問題的多向思維的轉變,並能嘗試透過合作學習,從“學生”角色向“社會人”角色的銜接與過渡。

2、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研究: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師有效教學和學生有效學習方式。 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主,輔之以經驗總結法、文獻借鑑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等。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成效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08年3月-2008年10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課題組成員透過對課堂教學現狀的深入調查,發現目前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缺乏應變新課改必要的經驗和能力,使課堂教學改革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課堂上為討論而討論,為活動而活動,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以學生為本得不到落實,教學實效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課題組成員在反覆認真學習“課標”之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針對教師如何有效教,學生如何有效學,將課題定位在“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上。課題組成員專門召開了課題理論研討會議,共同探討課題的研究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進行研究,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以什麼形式呈現研究成果等問題,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初步形成《新課程下有效的課堂交流活動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後因實踐研究的需要,本課題的子課題確定為《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並確立了課題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擬定了課題的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8年10月――2010年7月)

本課題共設定了“課堂有效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研究”、“有效課堂教學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師有效教學方式的研究”、“學生有效學習方式的'研究”、“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等五個部分,為了使課題研究紮實開展,課題組成員採取了分組進行研究的方式,由每個課題組成員進行課堂行為設計的研究,並從五個部分中選取1-2個進行研究。課題負責人負責整個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管理好各個部分的正常活動。

(1)圍繞“有效教學”主題,組織課題組成員不定期進行課題理論研討活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交流教學實踐經驗,提升教學理念。課題組成員先後學習了《讓“問題”變“課題”》、《有效教學的一般理論》、《啟用、捕捉和運用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課堂中的交往與互動》《今天,教師應該怎樣上課》《追求有效:教學的永恆主題》《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等文章。使課題組成員有了廣泛借鑑的經驗和理論,瞭解了國內外有關有效教學的研究現狀。在學習的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感覺到以往難以解決的課堂低效問題找到了解決的理論支撐,“怎樣才能使教學更有效”成了他們經常討論的話題。

(2)圍繞“有效教學”主題,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課堂教學展示等研討活動。

2008年10月-2010年11月,課題實踐基地校每兩週舉行一次課題組成員校級課堂教學展示。

2009年11月4日,在市級公開課研討活動中,課題組成員楊老師執教的《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受到與會老師的好評。

2009年12月16日,舉行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主題的高中新課程教研活動,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

2010年4月1日,在區級課堂教學展示中,課題組成員執教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深受好評。

開課的課題組老師能將課題研究理念融入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圍繞新課標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駕馭課堂,展示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風格,突出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透過課堂教學展示,課題組成員開展真誠的合作與交流,構建了多層次合作的研究共同體,,圍繞“影響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構建真實高效課堂” “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探討”“高考新模式應對策略”等話題進行研討交流

(3)圍繞“有效教學”主題,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城廂區思想政治教學設計和學生政治小論文比賽。其中,課題組陳愛金、鄭雪凡等課題組成員多人次獲得教學設計一等獎; 指導學生參加知識競賽、政治小論文多人次獲獎。

(6)開設網站。開設網站,記載課題組成員開展相關活動的過程與圖片等資料,課題組成員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將自己原創或收集到的相關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如教學論文、課件、教學設計、案例等上傳到網頁,為課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第三階段:課題全面總結階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 )

課題組成員進入總結反思階段,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整理和歸納課題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對課題進行了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獲得了預期的成效。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收穫

1、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確立起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意識

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透過發現和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幫助教師正確認識新課程,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每個學生並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每個人由於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慧、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徵,這種差異性、獨特性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是課題組成員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了解學生的群體和個體的已有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心理品質及身體素質等方面構成教育教學的各種基本因素,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充分體現在對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的設計、組織、領導和實施等方面,以便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透過對課題的研究,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對教材中可透過分析概括出的規律,為學生提供方案,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對那些學生不易找出或易於忽略的問題給予啟發,對學生經討論仍未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只作簡單的回答,想方設法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時,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建立起“學生—文字”“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的多層面,全方位交流模式(如圖所示),形成了資訊交流的立體網路,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極大地喚醒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思維,觸及學生的情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從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透過有效課堂的實踐,極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同學們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便會去主動探究,便會有創新有創造有所得有所成。

3、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為了使課題研究紮實開展,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漸漸發生了變化:(1)注重集體備課;(2)講授新課時能更多地選擇“展示→提問→提示→討論→呈現”,使學生得以積極思考主動學習;(3)實行分層教學,照顧到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對問題的設計有適當的難度、合理的梯度,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個人思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愉悅、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4)課堂小結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清晰的條理性,能注意精心設計不同能力層次的課後作業,尤其注意保護困難學生的自尊心(5)在師生相互交往中,教師能利用和諧溝通策略,言傳身教,注重與學生的言語交流,成為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合作者(6)具有較多的有關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知識,善於計劃、評價、調控學生的學習過程,適時適度調整教學方法,靈活地應用各種學習策略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4、改變政治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題組以課堂教學為依託,進行實踐驗證,實施校級、區級、市級不同級別的課堂展示,構建有效課堂,把課題研究不斷推進,利用各種研討活動,探討各種課型有效教學的教學策略,主要包含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對教學的科學規劃以及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捨與提煉;教師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案,做到課堂中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突破教學方法的舊框架,注重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真正實現有效的思想政治課堂。

四、課題研究的幾點啟示

1、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知識形態走向對生命意義的關注。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不僅要關注學科知識、關注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更要關注透過什麼樣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來,經歷知識生成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體會學習的價值。

2、學生參與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學生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教師要重視參與式教學,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從行為到情感的參與,充分發揚課堂民主,創設了一個良好寬鬆的情境,組織開展討論或辯論,讓學生感受、質疑、聯想,把問題的發現權,思考權,解決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興致,尊重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引導學生就問題充分發表各自的看法,講錯了也沒有關係,讓每一個學生感悟參與的快樂,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3、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自主學習包括“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這四個密切聯絡的部分,透過發現和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將學習的自主性和科學性作為啟用學生學習的內在機制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在導上下功夫,導的實質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導的落腳點是促使學生進行高質高效的自主學習,形成良性迴圈,透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保證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

4、課後的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學的助推劑。

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徑,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自己“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教育的基本問題不僅是“教什麼”、更要思考“怎麼教”,針對具體的學生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課堂無論有效還是效果不盡人意,透過課後的有效反思找到不足就是收穫,之後認真做出調整,最後形成經驗或教訓就是提高。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研究課堂的有效教學,應是教育的永恆主題,完美的課堂,是每個教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但無論哪門學科,任何課堂,任何一節課不可能是完美的,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如既往,認真做好每一件教育教學工作,從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出發,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教學遺憾變成教學藝術。


【高中政治課題研究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