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謠我們十分熟悉,它說的就是在清明之際,為親人掃墓的那種特殊氣氛。正值清明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給奶奶掃墓。

  爸爸先把一些鞭炮、紙和紙錢放進塑膠袋裡,再拿出一個小茶壺,給裡面倒些開水和涼水,說這叫“陰陽水”,然後把酒倒進去,這就是所謂的“祭祀湯”準備好了一切,我們就往奶奶的墓那兒走,一路上鞭炮聲不斷。天空中飛舞的楊絮似乎給清明節增添了一絲淒涼。

  到了地方,我拿出一張紙放在墳頭上,爸爸用鐵鍬剷起土,壓在上面,為墳墓添新土,又把一些紙、紙錢和祭品放在墳頭前,用打火機把紙點著,又把紙錢放在上面焚燒,我聽到爸爸嘴裡唸叨著讓奶奶別捨不得用,我走到一旁,折了一支嫩綠的新枝和一枝花,把它們插在墳頭上,又將分上的一些雜草和樹葉拿下來,爸爸點燃了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使我想起了奶奶的點點滴滴,接著我們倆跪下來磕了個頭,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時之敬”,最後我拿起小茶壺,繞著墳墓轉了一圈,把水酒灑出來“點湯”,再磕一個頭,把那些果肉食品吃掉,整個掃墓活動就算圓滿結束了。

  掃墓既表達了後輩對先祖的尊敬,又哺育了後人,我覺得掃墓時非常有意義的!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2

  清明節前兩天,父親決定帶我回鄉掃墓祭祖。我聽了這一個決定之後,既是高興,又是好奇,終於可以知道掃墓是怎麼回事兒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父親都要去給太奶掃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父親去的時候,父親、爺爺奶奶都不讓我去,他們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了再帶我去。今年我已經十歲了,終於可以去掃墓祭祖了。

  掃墓之前,父親帶了我去商店買了幾捆大黃紙和一些大寶紙,父親教我疊大寶,我們一共疊了4方便袋。奶奶就告訴了父親說今年好填墳,父親又準備了一把鐵鍬。父親還給我講了一些有關掃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一定要嚴肅,不要亂說話,能幫他乾點就幫他,不能看著就行。

  掃墓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春風和煦,父親領著我,二十多分鐘就到了墓地,這是一塊公共墓地,方圓近10公里,附近這十個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這裡。我家的祖墳有四個,墳上都長著很高的蒿草,每座墳頭上還有一塊磚頭,父親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一個墳上都填了點,然後拿出四張大黃紙,每一個墳頭上都用磚頭壓上一張。接著父親告訴我每一個墳都應該怎麼稱呼,燒紙要按輩份高低順序燒,輩份的先燒。我也拿著一根事先準備好的棍子幫父親燒。在太奶奶的墳前,父親問我:“還記得你太奶嗎?”我說:“記得!”父親聽了就說:“那你就給你太奶多燒點吧!”

  燒完紙,我和父親就往回走,路邊的楊樹正泛著新綠,田地裡也熱鬧了起來,農民開始整地準備春耕,“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父親跟我說,“你看,多應節氣啊,大家都忙起來了,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兒!”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媽媽祖父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著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祖母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裡也沒有任何跟祖母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我見過祖母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說:“實話說吧,她對你可好啦,你犯錯了,她一直袒護你……”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祖母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祖母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著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描寫掃墓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