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次十一長假,我回家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自己感觸頗深。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子如何身殘志堅的走完一生。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這本書寫的是海倫·凱勒在老師的關愛和朋友的幫助下,克服了許多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的哈弗大學的學業,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為他們創造教育的機會。

  在她九歲那年,她因生病雙目失明,從此她的生活陷入永遠的黑暗之中。對於一個九歲大的小女孩來說,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實。從此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失去了她童年應有的快樂。直到有一天,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莎莉文老師。剛開始凱勒很不願意與人親近,但是逐漸被莎莉文老師的教學所吸引,開始學會接觸和擁抱大自然。有一次,老師帶著凱勒去樹下接觸撫摸各種花草生命。後來天有下雨之勢,老師讓凱勒坐在樹上等候她拿傘回來。老師走後,雷聲越來越大,凱勒非常的恐懼,但又不知該怎麼辦,急的大哭了起來。等莎莉文老師回來時,凱勒已被嚇得哭泣不止,這為凱勒以後的學習增添了許多阻礙,讓她對於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充滿的恐懼,她又一次封閉了自己,不再與人親近。她的脾氣因病情失去原有的溫和,變得暴躁易怒,連原先喜愛的布娃娃也被她撕扯的粉碎。但是莎莉文並沒有放棄凱勒,帶她第一次接觸了水,並告訴她,這就是生命。教會了她人上當中第一個單詞“water。”從此凱勒打開了心門,跟從莎莉文老師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學習。

  在這本書中,海倫·凱勒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真摯的情感。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最基本的條件。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望他人的憐憫,他們全憑著自我堅強的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我任為她的一生,是創造奇蹟的一生。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但是跟讓我欽佩的是海倫·凱勒,她的精神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在書中,海倫·凱勒說:“知識給人以關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是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是啊,知識就是力量,是知識讓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把學習比作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