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反思

幼兒教育反思

幼兒教育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育反思1

  我執教的是中班數學活動《小羊找家》。這是一次將遊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活動,孩子們在遊戲中學到了知識,寓教於樂,活動形式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活動是以遊戲的形式開展,老師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情境——灰太狼來不同的房間裡抓小羊,小羊要根據指令迅速躲到沒有灰太狼的房間裡去。幼兒扮演小羊,老師扮演羊媽媽。這個遊戲要求幼兒學會逆向思維,老師以羊媽媽的身份參與到遊戲中,讓幼兒對顏色、形狀又更加明確的認知。

  透過這次的翻課活動,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活動整體節奏偏快。活動時我感覺幼兒領悟能力很強,所以很多步驟實施的非常快,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理解情況。

  2、最後總結的時候沒有讓孩子們先回座位。我在活動結束進行總結的時候孩子們還在遊戲時的小房子裡,所以總結顯得過於倉促和混亂。

  3、遊戲使用的房間形狀不準確。遊戲中的正方形和圓形比較簡陋,形狀不是特別明確。

  4、匯入不恰當。我是以一個幼兒喜歡看什麼動畫片的問題為匯入的,這個匯入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應當直接播放音樂匯入。

  5、遊戲中形狀偏少。這次活動我設計了正方形和圓形兩個形狀,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可以再加一個形狀,比如三角形,這樣會使活動內容更加多元化、更加豐滿。

幼兒教育反思2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問我:“教師,孩子說有個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某某某。這兩天我們孩子都不願意來幼兒園了。”我聽後忙問:“孩子說打到哪裡了?因為什麼打的?”

  “我們孩子那麼小,他怎樣說得清楚反正你們教師給我多注意著點就是了,另外別讓他們挨著坐了。”我說:“好的,我會關注的。”

  這時某某某的媽媽正好送孩子來幼兒園,為了不引起家長之間的矛盾,我連忙說:“又來了一個乖寶寶,快和媽媽再見吧!我們去洗手。”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這件事我一向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會故意打人嗎?我想對家長們說:“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想法去評價孩子,他們是那麼的善良、純真,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完美的。”正像三字經裡說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們的思想世界裡,沒有仇恨、嫉妒、報復、虛偽、欺騙。僅有真實情感的表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歡就是喜歡,生氣就是生氣,但過後立刻又會忘記,所以我一向覺得這是我最該向孩子們學習的優點。比如:“幼兒園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打架了,跑過來告狀,相互埋怨十分生氣,教師有時會說:好吧,你們兩個人就不要在一齊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過去不到五分鐘,他們又在一齊興高采烈的玩起來了。並且還是的朋友,越不讓他們在一齊玩,他們會越好。”所以說:“孩子們都不計較我們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於懷呢?”

  再說,小班孩子規則意識還不強,需要我們做教師的正確引導,比如:在入廁這個環節,剛開始孩子們不懂的排隊,一到廁所就往前面擠,時常聽見孩子們說:“教師某某某小朋友推我,某某某小朋友打我。”如果我們教師不正確分析,盲目批評指責,勢必會誤會孩子。如果家長偏聽偏信,生怕自我的孩子吃虧,錯誤誘導勢必會使孩子犯錯誤。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本事不夠,他們只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現實與想象還分不清,有時會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出來,使得家長誤以為真。還有的家長會使用一些誘導性的語言,來對幼兒發問,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教師厲害不厲害?教師今日批評你了嗎?小朋友打你了嗎?”

幼兒教育反思3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教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並且效果不必須很夢想。但如果教師能在不影響正特別教學程序的狀況下,用表情、體態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用心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取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裡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於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十分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隻手蓋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衝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裡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後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於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終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於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對於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於好奇心萌發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一樣現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境緒。對於這種方法,我們還能夠將其運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能夠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生爭執或者亂扔玩具,能夠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現孩子們大吵大鬧時,能夠帶領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並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理解教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幼兒教育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