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孝老愛親事蹟

孝老愛親事蹟

孝老愛親事蹟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老愛親事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老愛親事蹟1

  xx,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xx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充套件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xx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讚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剷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xx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裡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儘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裡,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後重建的開展,xx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xx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xx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事蹟2

  XX,男,出生於1958年4月,現年60歲,居住在氣象臺社群55號。數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哥哥50年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裡,XX與愛人XX照顧癱瘓的哥哥已成為氣象臺社群傳頌的佳話。XX70歲,是XX的大哥,因從小患病,腿腳不方便。母親早逝,父親和兩個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顧了。

  弟弟勇擔照顧重任

  由於患有強直性脊椎炎,XX從12歲起就開始“跛腳”,常人走1百米幾分鐘,但他卻要花半個小時。由於腿腳不方便,他讀完小學便在家為一家人洗衣、做飯。18歲時,XX徹底站不起來了,家務活便都落在了8歲的XX身上。

  XX是幸運的,上帝關上了他的一扇門但是卻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雖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樣行動自如,但是他有親人的關心與愛護,他擁有這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XX本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堅持照顧哥哥。每天放學回家,他總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飯菜,再花上1個半小時給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幫助哥哥如廁、洗澡後,才有時間做作業。看著小夥伴們在戶外玩耍嬉鬧,小小年紀的XX,卻只能過早的挑起照顧哥哥的重擔。

  XX在家時都是坐在弟弟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釘了鐵條比較紮實,不容易摔跤。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動,總躺著也怪難受的。雖已67歲,頭髮也花白,可他的精氣神卻絲毫不輸給年輕人。

  揹著哥哥每週看戲

  XX8歲那會,一大家人擠在民主路十幾平米的小屋裡。晚上哥哥關節疼得睡不著,眼淚都快疼出來了卻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來陪哥哥一塊兒哭。回憶起童年,哥倆最開心的就是每週六了,哥哥愛看露天電影,弟弟就揹著他去解放路的劇院,那時候買不起輪椅,多虧了同去的小夥伴幫助輪流背。

  日子一天天過去,XX也一天天長大,他做過搬運工、當過建築工人,無論打什麼工,他總是會抽時間回家為哥哥做飯。由於經常做飯,XX練出了一手好廚藝,由於廚藝了得,他被城區某單位招進去當了食堂廚師。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幹到了退休。

  帶上哥哥成家立業

  XX總說,“挑媳婦要溫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還好這個心願實現了。”XX有個溫柔的媳婦兒,她叫XX,除了照顧女兒,就是照顧哥哥了。原來兄弟倆的住所只隔一堵牆,還是窗對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聽見。弟弟不在家,弟媳便會過來照顧哥哥。對於自己嫁到XX家後所做的一切,XX靦腆地說,自己所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說兩家話。早在嫁過來以前,她就知道家裡有一個大哥需要照顧,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XX總說,“他是我們的哥哥,照顧他是應該的,別的人家裡也會這麼做,這也沒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個月,弟弟總是自責不已。但是XX總是不願意麻煩弟弟一家,但是作為親人,他們怎會嫌麻煩呢?

  幫哥哥圓創業夢

  上世紀80年代,哥哥XX曾組建過自己的家庭,並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長,也許是頂不住這樣的生活壓力,愛人在孩子1歲時悄悄離家。有了女兒,XX自食其力的心願越來越強烈,為了滿足哥哥的心願,XX幫哥哥盤下了一家小雜貨鋪,並和他一起張羅生意。

  XX忘不了,一週總有幾個中午,弟弟都會抽時間騎三輪車去進貨,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為在太陽下曬久了,弟弟的脖頸處總會曬脫皮……

  對於這些,XX總覺得這都是當弟弟的該照顧的,哥哥過得幸福快樂,就是最好的事。

  50年來,XX用雙手為癱瘓哥哥撐起了一片晴空,譜寫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篇章。如今兄弟倆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兒都已長大成人,結伴在武漢打拼。對於以後的路,XX說,日子再難,也不能不顧親情,既然選擇了堅持,就不會放棄。如果可以,我願意再陪哥哥半個世紀。

孝老愛親事蹟3

  XX,女,51歲,小學文化程度,系XX鎮廟溝村四組人,家中現有五口人,耕地面積5.6畝。XX是一名山溝溝裡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她三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兩位老人,不離不棄。她孝敬老人,善待他人,教子有方的事蹟在全村傳為佳話,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20xx年3月被評為XX鎮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長期以來公公、婆婆患病無勞動能力,特別是公公患有重病。丈夫前三年患腎癌,女兒上技校,一家全靠兒子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計。經濟困難,生活拮据,沉重的家庭擔子全壓在桂花一個人身上。由於經濟壓力太大無法給婆婆治病,老人於20xx年病故,後丈夫患腎癌醫治無效於去年病故。為給婆婆、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學,給兒子結婚還貸,前後借貸達20餘萬元。眼下還有患重病、臥床不起的公公需要人照顧。短短三年,失去兩位親人,特別是丈夫的離去,經濟困難的壓力,使五十出頭的XX蒼老了許多。XX面對現實,不僅沒有被困難打倒,而且信念更加堅定了。

  三十多年來,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說說:“桂花在寶生(丈夫)家沒有過一天舒坦的日子,成天伺候老人、伺候病人,站鍋頭,奔地頭,既幹家務,又幹農活,實在太累了。”但XX卻不這麼認為,她說:“幹家務、幹農活、伺候老人都是一個家庭主婦的本份職責,天經地義。”好一個賢妻良母,這是她受孃家家風家訓的薰陶,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模範踐行家庭美德的結果。她在婆婆患病期間悉心照料,婆婆病重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兩年中,為其換洗衣服、被褥,餵飯喂藥,接屎倒尿,拆洗被褥,忙前忙後。特別是數九寒天在冰冷的小河中為婆婆洗髒衣服,臉凍紅了,手凍僵了,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鄰居看不下去勸她說:“你在屋裡熱點水洗麼,何必受這麼罪”。她卻說:“衣服太髒了,河裡面好洗,給老人洗乾淨穿上也舒服。”兒媳對婆婆的照料和孝順,婆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經常心疼地勸媳婦說:“不要這樣管我了,讓我早點離開人世,免得你受這麼大的苦、遭這麼大的罪。”XX卻說:“娘,你不要這樣說,伺候你是我的本分,誰都要老哩,誰還沒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做兒女的,當媳婦的都要到這個路上去的,您就不操心這些了,安心養病吧。”在以後的日子裡,婆婆常對來看望她的親戚鄰居說:“桂花雖是媳婦,比親生女兒還好哩,要不是桂花的伺候,我怕是早就不在了……”親戚鄰居對桂花孝順老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都讚不絕口。

  禍不單行,20xx年2月婆婆病逝後,丈夫身體感覺不舒服,經查為腎癌晚期。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對XX來說雪上加霜。三年來,她為給丈夫治病東奔西走,奔波於醫院和家之間,忙的喘不過氣來。為了讓丈夫安心養病,她強忍著淚,對丈夫說:“你啥心都不要操了,安心養病,家裡的活由我來幹。”XX為了這個家默默地承受了一個女人不應該承受的這一切。為了給丈夫治病,前後借款多達12萬元,即使是這樣,丈夫還是被病魔帶走了。丈夫臨終前含淚說:“桂花,我這一生沒有給你幸福,我對不住你。以後的日子,困難再大,想盡辦法給兒子把媳婦娶了,婚事一定要辦好,不要讓人家笑話。我不能為父親養老送終,拜託你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桂花強忍著淚說:“兒子的事我一定會辦好,父親我會照顧好的,家裡的事我會竭盡全力的。”

  丈夫去世後,XX又忙碌著操持兒子的婚事,她向親朋好友借了5萬元,在今年2月為兒子操辦了婚事,完成了丈夫的遺願。兒子婚後三天,她把兒子、兒媳、女兒叫到身邊叮囑:“家裡為了給你婆、你爸治病,加之你的婚禮先後借了20萬元,我還要照顧你爺,不能出去打工掙錢。但是你們要記住,借的錢一定要還,你們省吃儉用也要將人家的錢還上。做人要有良心,要學會感恩。”兒子、兒媳、女兒三人聽了默默地點頭答應,不久就走上了打工的路途。

  桂花面臨一件件、一樁樁的磨難,頭髮白了,身體消瘦了,臉上的皺紋多了,但仍很樂觀,憔悴中顯現堅毅。別人都說:“若是別人,身體早垮了。”而桂花卻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切都要面對現實,愁眉苦臉是一生,說說笑笑、開開心心也是一生。”

  XX就是這樣一個人,對老人孝順,對親人親密,對孩子嚴謹,對人生樂觀,對生活充滿嚮往,對未來充滿希望。

孝老愛親事蹟4

  x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用自己的愛心操持著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起吃住,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噹噹響的,但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說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說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悅。說:“她給予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非常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藥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据,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裡覺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餵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並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後,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係,總是讚不絕口,她總笑著說:“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不過是在儘自己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不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說:“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特別孝順,整天圍著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麼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裡的活計全都是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絡,瞭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事蹟在xx鄉街道村裡傳為佳話,但是本人卻說,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責任、作為父母的義務;村裡人提起都豎起大拇指說:“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範!”

孝老愛親事蹟5

  九龍園小區有這樣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點的房子裡,雖擁擠但幸福美滿,大家都和睦相處,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家庭是因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數年來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張海德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靠打零工,做保潔,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再加上年齡比較大,於是沈光存就承擔了一切家務。

  人常說:‘婆媳關係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可是在這個家裡沈光存很巧妙的處理了婆媳關係。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體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氣不好總是動不動就對家裡發火。沈光存從不抱怨,總是默默聽著承受著。

  去年8月份,已90多歲高齡的婆婆生病癱瘓在床,子女要忙於工作,沈光存在照顧孫子的同時還要到醫院照顧婆婆,家裡醫院兩頭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經過細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後來接到家裡調養。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顧,從沒一句抱怨。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裡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當別人問她累不累的時候,沈光存總是笑著說,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後我們也會老的,再說了把孩子們養這麼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為一名兒媳,一直盡著兒媳的孝道,作為妻子,默默為丈夫守著家,作為婆婆,帶著兒子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為贍養著老人教育著子女,讓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能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和諧。

孝老愛親事蹟6

  xx,女,現年49歲,是xx省xx輸(集團)有限公司一五九隊一名普通職工,她不僅悉心照顧年邁的公婆,而且精心照料癱瘓的丈夫數年如一日,不懼苦、不怕累,在公婆眼中是好媳婦、“好女兒”,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兒女眼裡是位偉大的好母親,而在鄰里、親朋、單位同事眼裡更是一位孝老愛親的典範,她用實際行動演繹著人間真情和真愛。

  她原本和大家一樣有著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雖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日子過得很開心、平靜,卻因丈夫的兩次突發性疾病打破了往日的寧靜。20xx年2月丈夫突發心臟病在重慶市新橋醫院長時間的住院且進行了心臟搭橋手術治療,給本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帶來了經濟上的巨大壓力,尤為重要的是在精神思想上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本是家裡面的頂樑柱,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倒下了,她毅然撐起另外半邊天,不僅要照料好生病的丈夫,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婆,在她的心裡只要丈夫早日康復,再苦再累都能挺過去。經長時間的精心照料下,看著丈夫一天一天的好轉,心想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困難和辛苦只是短暫的,一切都會過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屋漏又偏逢連夜雨,20xx年2月丈夫因突發腦溢血進行了搶救治療,再次住進了醫院病房,對於丈夫久病的家庭來講,這次的突發腦溢血疾病給家庭帶來的無疑是雪上加霜,精神上再次遭受到重創,心如刀絞的她無法也不能逃避,她的選擇只有堅強面對,用瘦弱的肩膀扛起這個家,從此單位、家、醫院成為了她每天忙碌的地方。雖幾經治療,但遺憾的是未能治療痊癒,造成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安全喪失勞動力,從此每天給丈夫按摩、擦背、端屎倒尿等成了每天在家必須做的工作之一,下班後還要攙扶他進行康復訓練......這樣週而復始就是5年,有苦有累,無怨無悔譜寫了一曲曲愛的讚歌。

  她對癱瘓丈夫的不離不棄,長達近9年的護理和照料,對待公婆如自己親生父母一般照顧......她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孝老愛親”,用自己的真情書寫了人間真愛。

孝老愛親事蹟7

  供銷社經濟發展科副科長,是個讓人一見過目不忘的、個頭高條、美麗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來,她在出色的完成單位本職工作的同時,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為老人排憂解難,為年邁的父母撐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著聰明可愛的兒子,是兒子的第一任好“老師”,在兒子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用真愛全心支援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展現了一個東方女性的善良和賢惠。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鄒春鳳帶著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

  鄒春鳳丈夫是家中的長子,因此在贍養老人問題上,鄒春鳳對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小事不計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出現。

  為了讓公婆安度晚年,,她為公婆在市內買下樓房。為了給公婆一個舒適的環境,她每週到公婆家裡打掃房子,把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為了讓公婆增加營養,她就隔三差五變換著花樣給老人做菜;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經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過年過節,給兩位老人裡裡外外換個新,老人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裡樂開了花,總是樂呵呵的,在老戰友面前也揚眉吐氣了。公婆常說“有這樣的好媳婦,是我們前生修來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發過敏,當幫忙人問她家在哪時,她脫口而出的不是兒女的聯絡方式,而是兒媳鄒春鳳的聯絡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顧婆婆。每天為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長躺的三個月。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春鳳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經80高齡,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身體健康、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8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們有福氣,婆婆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而她卻說:“爸媽,作為小輩,我們孝敬你們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裡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一個人在烏魯木齊打拼,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她經常教育兒子,要自己努力認認真真做事,要禮貌特人,尊重領導、同事等。透過她的悉心教導和鼓勵,兒子能正確地處理各種困難和問題,為自己理想事業努力勤奮的工作著。

  丈夫說:“她的支援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從事工作,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援丈夫幹好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為丈夫工作性質的原因,經常出差,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兒子病了,自己頸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個人扛著,從來不告訴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說“患難見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災,造成全身十幾處骨折,幾處燒傷。因傷情嚴重,有時候脾氣不太好,她總是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著。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沒有一句怨言。出院後,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癢,她跑遍了五師、州市大小醫院,請大夫到家給丈夫看病,找多少藥方,抓了多少中藥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沒有辦法的她就一晚上無數次給丈夫用手搔癢。丈夫病情稍有好轉,她就鼓勵丈夫多活動,避免長期臥床肌肉萎縮,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麼,她就趕緊做什麼,為怕丈夫寂寞,她買來許多丈夫愛看的書,讓他在床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姐妹”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接管病人,她才回家。

孝老愛親事蹟8

  吳伏連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大愛踐行生活的意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上慈下孝”的生動內涵。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結局有些淒涼,有點沉重,不會像電影劇本里的那般峰迴路轉,有的也許只是我們對事實的惋惜,對生活的嘆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24歲的孫子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額的費用做透析,還需要換腎,而這時,孫子的父親早年患有糖尿病,母親有高血壓,而父母兩人都不能為自己的兒子捐腎,這讓做父母的只能為孩子乾著急,而這時,吳老太卻毫不猶豫的決定捐腎給孫子做手術,吳老太自己也不知道,這手術是什麼,會有什麼危險,但她更知道,孫子還很年輕,快要當爸爸了,還有大好的青春等著他,而自己過了大半輩子了。

  配型的結果非常的樂觀,手術也很順利,手術過後沒多久,孫子和女友結婚了,隨後,孫子也當爸爸了,吳老太也做太奶奶了,這本該是讓全家人都萬分開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長,20xx年的3月,為了趕車,孫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這幾步,使得縫合的地方裂開了,讓本該可以慢慢恢復起來的孫子病情突然惡化,誰都不會想到,手術完後才半年多的時間裡,孫子就這麼離開了人世。吳老太經歷了人世間最慘痛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孫之痛。

  即便如此,吳老太也從沒有抱怨,悲觀,依然樂觀、平淡的生活在這塊屬於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著年邁體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種菜,生火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照顧著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許我們的主人公在外人看來會是多麼的無助和悲傷,而當她在70歲高齡時,還能開心,愜意的生活著,無論身邊發生了任何事還能坦率,誠然的去面對,不禁的讓我們對這位老太太產生了由衷的佩服與敬意。

  吳老太的偉大在於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對生活的認知態度與人生追求,或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它的眼睛,又或許對於這些人,他們要的不是回報,這只是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這裡,我們衷心祝福老太太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愛親事蹟9

  劉彩軍,女,43歲,北戴河區第二幼兒園保健醫。1994年她27歲的時候,因和丈夫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她帶著年僅4歲的女兒劉索亞生活,至今已經過了16年。如今,女兒已經20歲了,而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現在上大學二年級。送孩子踏上去往大學的列車,劉彩軍流出了幸福的淚水。

  她知道單親家庭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總是儘量多的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懷。回想這麼多年來,她和女兒相依為命的日子,她總是覺得自己給予孩子的太少太少了。由於劉彩軍一個人工資養活2口人,所以,為了能夠給女兒留出更多的教育經費,她和女兒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每次買菜都是選價格最便宜的,買肉和魚的次數是有限的,每次買都是留給女兒吃,她自己總是捨不得吃。女兒小時候有一次生病發燒躺在床上一天沒吃飯了,她很心疼問女兒想吃什麼,女兒說她很想吃草莓,當時正是草莓剛上市的時候,十塊錢一斤就沒捨得給孩子買,做母親的心裡真不是滋味。她很少買新衣服,經常穿的就是單位發的那幾套工作服,過年也很少添一件新衣,一雙鞋子穿破了修修補補,穿爛了才買一雙廉價的鞋子。她對女兒卻總是關愛有加。好吃的留給女兒吃,過年給女兒添置一些新衣服,叫女兒在學校和同學們相處時不被別人看不起。她和女兒相依為命的日子,儘量帶給女兒幸福和快樂。

  她常常告訴孩子,父母的錯不是孩子的錯,越是經歷坎坷越要堅強自信,要做出樣子給別人看看我們能行。我們不能消沉下去,我們要努力向上。她常常告訴女兒:苦難是一個人童年最大的財富,咱們不和別人比吃比穿,要比學習成績。她是這樣要求孩子的,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她自己不僅要養家餬口,還自強自立參加了大專函授班,取得了心理學大專學歷。由於在幼兒園工作,她還用業餘時間自修了教師資格證,在班級缺人需要配班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到班級配班。在她女兒7歲那年,她上大專函授班,有一天她女兒發高燒40度,小臉通紅昏睡在床上,為了不影響母親參加函授學習,自小就很懂事的女兒,沒有哭,沒有鬧,她給女兒吃了些藥就去秦皇島上課了,下午上完課回到家一試體溫42度,趕緊抱著女兒去醫院。每當想起這件事她都很後怕。

  她對女兒在生活和學習方面要求都很嚴格。她的女兒小時候脖子上總是掛著一串鑰匙,小學二年級時她就教女兒開門,自己放學後回家先完成家庭作業;為了讓孩子學習成績好,上興趣班需要花的錢她從不吝嗇。她經常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可以做物資的貧窮者,而不能做知識的貧窮者,一個人最大的富有應該是內在的富有。她的女兒從小到大學習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思想品德優良。

  她和丈夫離異後,在女兒16歲時,他的爸爸因車禍突然去世,這件事給女兒一個沉重打擊,當時孩子悲痛的每天流淚不止,嚴重影響了她女兒的學習生活,從此她的女兒連一個名義上的父親也沒有了,而她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那段時間她給女兒更多的關心和愛,默默忍受著,希望時間能慢慢撫平女兒的心痛。

  她的女兒轉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秦皇島一中,為了讓女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她和其他家庭一樣為女兒在秦皇島租了房子,每天自己跑公車上下班,一個人堅持陪著女兒度過了高中最艱苦的學習生活。為了緩解經濟方面的壓力,她將北戴河的房子出租出去,只保留了一間房放置家裡的物品,在高中學習期間,更是省吃儉用維持生計。女兒高中學習結束,重新搬回北戴河居住,為了節省開支,她和女兒親自動手粉刷了房子。她的女兒考上了大學,為了省路費,她將女兒送上了南去的列車,沒有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親自歡歡喜喜的送孩子到學校。一個人的工資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僅要負擔學費、住宿費、書費、伙食費,還要負擔專業學習所需的其他很多費用,她感覺到壓力很大。幸好有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使她感覺到溫暖,也減輕了她的負擔。她有信心將女兒的學業完成,並不斷進取,向更高的方向邁進。

  劉彩軍認為,雖然無法彌補單親家庭給女兒內心留下的陰影和缺憾,也無法給予女兒物資上的富足,但她願儘自己最大努力,讓女兒在苦難和現實中學會堅強,失去的已經無法再得到,學會珍惜所擁有的,努力學習,努力做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她告訴女兒,雖然你無法選擇出身,但你可以選擇將來的路,路就在你腳下,下定決心勇敢去追尋吧。她願意陪著女兒,她願意永遠默默的守望女兒的幸福!

孝老愛親事蹟10

  我叫×××,家住××鎮水泥預製廠,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孝老愛親先進事蹟。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彙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儘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事蹟材料《孝老愛親先進事蹟》。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係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藥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揹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三、鄰里關係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裡,周圍有零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物件,但家裡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孝老愛親事蹟11

  說起蔡雲德,道東社群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雲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結婚以來,蔡雲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雲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雲德總是耐著性子,變著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雲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雲德來說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裡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雲德總是屋裡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說:“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說: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於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雲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著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誇著蔡雲德。在蔡雲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著柺棍行走,蔡雲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著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著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雲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唸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媳婦。”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透過看電視,要兒媳蔡雲德到社群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著社群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雲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著家人,感動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裡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讚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蹟,也影響著道東社群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群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群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雲德同志先進事蹟,並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透過活動開展,在社群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某某某,,鎮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贍養了本不該由她贍養的一個個老人,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現年48歲的,小巧玲瓏,性格剛強,心直口快。自進了婆家門就與婆婆一起承擔起這個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務。她家當時的家庭狀況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臥床不起;一個70多

  歲的遠房奶奶,行走不便;一個雙目失明的遠房的光棍大伯哥;還有一個70多歲的姑母,自姑夫死後也一直在這個家中。這些老人,由於年老多病,性格怪異,她對每個老人都象照應自己的老人一樣。平時除了忙地裡的活,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個老人身體不好,哪個老人心裡不痛快,她都細心的去照顧,還時常將瞎子大伯領出來曬曬太陽,為奶奶和姑母洗臉、梳頭更是常事,這樣一個複雜的家庭,硬是讓她安排的井井有條。老人們整天讚不絕口,逢人便誇:我們娶了個好媳婦。特別是幾個老人重病時,她更是日夜守護、照顧地無微不至,直至老人臨終。大伯哥重病時,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紙墊網手一把把的從被裡向外抓,大伯哥實在覺得難為情,就用手勢阻止,但她卻說:“這怕什麼,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講究這麼多,你沒有更近的親人,我就算你的親人了,這事我不幹叫誰去幹”,大伯哥有感動的哭了,在場的人也都哭了。諸如此類,太多太多……平常家務不平常,結婚至今30年,照應老人30載,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個個老人,換來了一聲聲讚揚。

  現在的,仍然照應著80多歲的姑姑和時常回家近80歲的三叔三嬸(臺胞),她的臉上還是那樣時常帶著微笑,做著平常的家務。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長歲月中,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著她的賢孝美德,成為一方楷模。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在武山縣樺林鄉孫堡村,有一位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十年如一日照顧著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無怨無悔,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她叫高富珍,今年32歲,一名普通的孫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勞雙手描繪了一幅孝老愛親的動人畫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顧老人多年,毫無怨言,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所有重擔,總是自覺自願,無怨無悔。現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於長期的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裡,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時就會陪在老人身邊,和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她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儘管她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對老人的關心照料從不掉以輕心,除了做好適合老人的可口飯菜和滋補食品外,還經常為婆婆梳洗。每當外出前她都會再三叮囑家人好好照顧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兒女們一道送婆婆上醫院就診,每次送婆婆上醫院,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婆婆是她的母親。

  關愛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兩個兒子年紀尚小,但她自小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辛勤勞動的精神。她一個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辛苦勞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還要時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兩個小孩,沒有一刻能夠閒著。為了給兩個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到愛,身心健康地成長,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從來不爭嘴吵架,每次帶給孩子的都是笑逐顏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高富珍讓全家人統一教育思想,不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高富珍夫妻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他孝敬長輩;發現他對人有不敬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高富珍總會認真教孩子掃地、擦傢俱等家務事,儘量給機會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儘管高富珍夫婦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但他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援,一起承載起生活的重壓。他們一直以來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對丈夫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

  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婆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誤會。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著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家庭和諧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處處洋溢位幸福和美滿。高富珍是一位勇擔家庭責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關係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

  作為兒媳,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兒媳;作為妻子,他關愛丈夫,與丈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目前,她以身作則,注重對孩子的教育。

  群眾頌揚

  作為媳婦,她克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一力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係中,她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對兄妹的子女,她們均視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她始終銘記著“吃水不忘挖井人”,她關心老人,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幫助困難戶、貧困戶和殘疾人。她不僅孝敬家中的老人,對鄉親更是和藹可親,關懷備至,她能夠善待鄉鄰,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孝老愛親事蹟12

  陳秀英,女,1937年出生,中共黨員,長港鎮濱港村漁業隊村民。丈夫中風,她不離不棄,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著大小便失禁癱瘓在床的丈夫,60多歲還學著給丈夫理髮、刮鬍子。兩個女兒因病去世後,小兒子又檢查出患有白血病,面對接二連三的厄運,她勇於抗爭,獨自支撐著家庭。她在60多歲時當起了搬運工,攢錢給兒子看病,兒子在她的庇護和鼓勵下,經過6年的治療,身體漸漸康復。為了供養小女兒留下的外孫讀書,73歲的她還在起早貪黑,到七八里遠的地方幫人撿棉花,每天賺二三十元,每次都是清晨踩著露珠出門,帶上幾個饅頭天黑才回家。面對生活的困難和家庭的不幸,陳秀英用堅強和樂觀詮釋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她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湖北省勞動模範”,今年9月,又被授予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事蹟13

  透過覃敏同志的模範事蹟,我很感動也獲益良多。在分場我們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為“覃姐”,作為她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在影響著我,讓我時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為我們林場孝老愛親的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學習的榜樣。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4年?14年間幫丈夫翻身、擦身、按摩、護理大小便...她毫無怨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剛才她說有次因排氣不暢丈夫肚子脹得太嚴重,醫生說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時候,她卻依然堅信丈夫會好起來的,讓他繼續接受康復治療,最後在她的堅持下丈夫從死神裡逃脫出來了。我沒有辦法想象覃姐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但如果換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樣做到?而她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她的永不言棄創造了丈夫一個又一個奇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夫妻真愛”,什麼叫“人間大美”。

  不僅如此,婆婆去世後,覃姐還把公公照顧得很好,煮他愛吃的早餐、每天換洗衣服、定期幫理髮剪指甲換床單,把公公的個人衛生做得乾乾淨淨。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燒不退而精神崩潰還是家婆過世,在公公狀態不好時候,她都能不嫌煩的悉心照顧公公,在關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漸好轉。而公公對她們也是很關心,等著一起吃飯,給孫女交學費和零花錢。我感受到了晚輩對老一輩的孝敬,老一輩對晚輩的疼愛。她們在用行動演繹著“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

  在困難時期,覃姐對女兒的教育也毫不鬆懈,乖巧懂事的女兒和她一樣樂觀堅強。在爺爺狀態不好的時候,女兒週末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陪爺爺。都說一個人以身作則踐行孝悌,樹立好榜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人和後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兒便是傳承了她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

  不管是作為妻子、兒媳還是母親,覃姐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同樣是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我,我很慚愧,我遠遠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愛親還是工作上,我覺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學習的地方,學習她對家庭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還有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她的工作煩瑣事情多,卻能做到細緻入微,我覺得這是因為她做事都能端正態度。

  但我們也知道,其實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卻用行動為我們譜寫了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典範。不管曾經我們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透過覃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把我們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發揚下去,締造一個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學習道德模範從自身做起。在此我對自己提幾點要求: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輩子,尊重親朋好友,關愛晚輩。如:做到常回家看看,關注父母思想、關心父母身體,問寒問暖。2、夫妻間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和睦相處,相互忠誠,互相謙讓。3、要愛護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關心子女,保護好子女等。

孝老愛親事蹟14

  孝敬父母,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不知父母恩的兒女,他們認為父母老了,既沒有工作能力,又累贅,只會用掉他們掙來的錢,可是他們想過沒有,父母養育了他們一輩子,卻這樣的丟下了他們,不覺得臉紅,可恥嗎?

  在電工廠的一個小角落裡,一幢幾乎快倒了的屋子,一位年過80的老人,正一邊吃力的移動著病弱的腿。一邊修鋪房屋頂上的漏雨之處,他,是這兒最年邁的老人,住在一間用幾根木柱子簡單支起來的低矮的。破舊的屋子,每天的溫飽都很難解決,你可能要問了,他的兒女呢?怎麼會讓自己的父母住在這等地方,她的兒子叫楊爽,生活條件並不差,可他和那尖酸刻薄的媳婦總覺得那樣婆婆是個負擔,拒之門外……

  一次,那屋子差點倒了,是路過的孫叔叔及時把木頭扶起來,才逃過這一劫,有人跑去通知楊爽叔叔,楊叔叔則是躺在沙發上,一邊抽菸,一邊漫不經心地說:“沒砸死就對了,一驚一乍的搞什麼嘛!”天啊!他這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的嗎?自己的母親砸傷了,則是那樣,就像是哪兩國戰那樣和他無關,真不像話。

  每天中午,你會在一家簡陋的餐廳到看到一個弓著腰,彎著背要飯的身影。老人正向好心的店主要飯,店主則是將一碗盛進她要飯缽裡,並命人將幾個素菜給她端去,你一定又要說了,向別人要飯怎麼要別人幫她端去,那如果我告訴你,她只有一隻腳,你會怎麼想,而那隻瘸了的腳,正是她兒子楊爽弄的。是的,那天,雨下得很大,屋口的泥路變得溼路路的,稍不留神就會滑倒,那天,楊叔叔破天荒地來了,說了幾句關心的話,便走了,走的時候還不忘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被褥給拿走。老人並沒有想阻止,只是想出去送送兒子,雙手緊緊的握住兒子的手,楊叔叔一定認為她是來要回被子的,便一把推開那雙筋脈突兀的手,不知是老人太弱不禁風,還是楊叔叔推得太重,或是地太滑,老人竟重重地倒在地上,周邊的鄰居都聞聲而來,揹她去了醫院,再回頭望望楊叔叔,早一消失在蒙朧的雨中。

孝老愛親事蹟15

  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她,一個傳統的普通女性,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把孝順父母,孝敬公婆作為一件心頭大事,記在心裡,並付諸於行動。在父母眼裡她是孝順的女兒,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賴的兒媳。

  有這麼一個平凡而溫馨的家庭,在社群催開了家庭文明之花——這就是祖孫三代同堂之家,而其兒媳,則是這朵文明之花的辛勤澆灌者。她本人也曾在20xx年被白雲街道評為敬老好兒女。在社群,凡認識她的人,保準翹起大拇指:“這樣的媳婦,沒得說!”

  她總是竭盡所能,為婆婆送去溫馨和舒適,讓婆婆能盡情地安享晚年。雖然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來比擬。每年,婆婆的生日,她可以講是熟記於心,每到這一天,她都會精心為婆婆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而且,還會精心下廚,為婆婆噴制一道健康、可口的美味大餐。並組織一家三口與老人齊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的好媳婦。

  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她都會盡早提醒婆婆多加衣服,並給婆婆添置羽絨服,讓其倍感溫暖。當婆婆有些頭痛感冒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到婆婆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婆婆需要多休息,她就時常囑咐婆婆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並且為婆婆購買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每當婆婆外出老年大學學習、充電時,她都會囑咐婆婆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併為婆婆配了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工作之餘,她常常陪伴在婆婆身旁。一次,婆婆因病住進了醫院,她跑上跑下,掛號,交費,給老人餵飯,服侍老人上廁所,同病房的人對她婆婆說:“你真有福氣,生了一個好女兒。”老人笑著說:“她是我的兒媳婦。”那段時間,她不停往返於醫院、單位和家,既要照顧好婆婆,又要給孩子做飯,還要料理家務。為了讓丈夫放心,她做出一副舉重若輕的樣子。她還教育兒子和侄兒侄女:“誰都有老的時候,你們從小就要懂得孝敬老人啊!”

  她介紹,婆婆有兩個兒子,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們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們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比如:每當婆婆住院交藥費的時候,兄弟兩人都是爭著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顧婆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的。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家庭成員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揹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們都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著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兄弟之間、我們妯娌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正是家庭成員間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們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她不僅是一位孝順的好兒媳,也是一位慈愛的好母親。她對兒子從不用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細緻的正面教育。兒子王宇軒在她的精心栽培下,打鼓、主持、學習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還經常在社群文體活動中表演,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優秀兒童。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瑣事,都會有一些不快樂,而她應對這些困難卻也是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因為她有一顆真摯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每個人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有時婆婆會嘮嘮叨叨,有時婆婆也會發火,每到這時,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從不和老人爭辯,等事情過後,她就細心的瞭解婆婆生氣的原因,並對婆婆進行安慰和勸解。在處理一些事情上,有時她的看法會和婆婆發生分岐,每到這時,她都會坐下來和婆婆商量,徵求婆婆的意見,並將婆婆的意願放在第一位,讓婆婆開心滿意。

  有時候老人會和晚輩因為看法上不同,發生一些不快,而此時,她又成為了“和事佬”,周旋於兩者之間,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化解矛盾,使家人重歸於好,使老人盡享天倫。就是這樣,她從點滴中關愛著老人,從瑣碎中牽記著老人,用言行感染著老人,從困境中扶助著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後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順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這樣好的媳婦啊,只有前輩子積德才修得來”。當社群幹部來了解有關情況時,程婆婆就馬上說開去了,“同媳婦同吃同住八年多,從沒有過不去的坎,我早年喪偶,沒有一點遺產留給孩子,但我媳婦從不提財產之類的問題,她任勞任怨,家事都跟丈夫有商有量,每天吃飯總是先婆婆、兒子、丈夫、再她自己。每逢過節、過生日,都塞給我錢買保健品。只要我開口的東西,她都會想方設法買到。我老家來了客人,她都帶她們上飯館,然後買點寧波特產送給他們。我有兩個兒子。妯娌的孩子只有3歲,一住就幾個月,她每天都買好吃的,臨走時還買幾套衣服送給他。真可說是坐得廳堂,進得廚房,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賢妻良母、好媳婦。古話說,討個媳婦,賣掉兒。我則是討個媳婦,多個女兒。”

  如今,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也影響著整個社群!每次社群裡的鄰居街坊碰見程雪芳的家人都要誇讚他們家有個好媳婦。社群裡形成了孝老愛親的良好風氣,變的更加和諧美好。

  感動春風化雨,感動潤物無聲;春去秋回,寒來暑往,她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高揚道德風帆。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日常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親樂章。

【孝老愛親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