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考試總結

歷史考試總結

歷史考試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考試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考試總結1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就將結束了,本學期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教學任務。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備課——周到細緻,找準重、難點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能堅持認真備課和教學,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課程標準》,虛心向同年級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提前一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也堅持做到周前備課。積極參加備課組活動和晉江市的各種聽課交流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經常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忙到夜裡十一、二點。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還積極查詢課件,製作課件,雖然學校初中部無法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我仍不斷進行教材分析,製作課件,爭取把第節課都備到完美。複習階段,我把全書及每一單元的重點內容、知識點的內在聯絡予以概括總結,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並精心印發了一些歷年中考、期末試卷中出現的最新題型,及時地讓學生明確考試的方向。

  二、上課——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後進生回答。上課後及時做課後反思和寫教後感,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

  三、作業佈置——有針對性和有層次性.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負擔,每次佈置作業時,我都會精心地挑選,認真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有利於學生髮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作業批改後,我又能及時給予講解;對於作業錯誤教多的學生,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這樣雖然作業量不多,但是作業的質量很高,學生透過不多的練習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四、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在課後,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生忽視後進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課後的輔導中我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我對後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的給予鼓勵和支援,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成績已經成為過去,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歷史考試總結2

  1、收復新疆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戶。

  2、新疆危機: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

  3、“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②戰略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

  ③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透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

  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

  (見課本第15頁自由閱讀卡,見課本13頁畫像。)

  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後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鴻章都是洋務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在對待外國侵略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對外國侵略勢力主張抵禦,是抵抗派的著名將領,左宗棠認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禍及內地,因此,他堅決主張出兵新疆,驅逐外患,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歷史考試總結3

  一、 試卷分析: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100分,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能力題。試題覆蓋面廣,每課知識點在試卷中都有體現,試題難易適中,有一定的梯度,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注意基礎知識與提升能力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對比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創新能力、識圖能力等。重點突出,注重史論結合,培養學生從材料本身提煉資訊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有一定意義。

  二、試卷成績情況

  初一兩個班,平均得分64.8,在十二家學校聯考中居第四,相對於他們的基礎,成績還是滿意的。

  三、學生做題情況分析如下:

  選擇題50分,每題2分,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掌握。選擇題錯誤率較高的是3、5、8、16、23、24、25,其中尤其以5、24錯誤率最高,錯的原因是聽課不專心,概括、綜合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師加以指導,全面提高各項能力。

  判斷題28題錯的較多,只一個“黃”字之差,學生沒能分辨出來。

  31題(2)其中第二問學生錯誤率較高,分析原因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不強,不能根據“血緣”關鍵字眼提取有效資訊進行答題。

  32(1)孔子三句話分別闡明的教育思想是什麼?學生失分較多,原因是平日死記硬背,不理解,更不能合理有效地將知識重新梳理、分析、對號入座

  33(1)商鞅變法對後世封建政治制度影響最大的是哪條?學生想到秦國強大的最有利一條:獎勵耕戰,生產……,不能根據“封建政治制度”關鍵字眼,想到郡縣制,老師沒有將二者聯絡起來做好梳理也有很大關係。

  34(2)(3)學生做的也不好,分析原因學生讀題能力不強,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綜合性的問題缺少應變能力、分析問題、組合問題的能力。下一步要多加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從試卷看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平時的學習態度決定成績,班級的班風學風影響成績。初一學生確實基礎差,沒有把握住學習歷史的方法,透過談話或物質、精神刺激使學習習慣差的孩子迎頭趕上。

  2、透過這次考試,我們感覺到基礎知識須在平時打牢,做各種型別的題才能遊刃有餘。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一些基本的意義或插圖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

  3、在今後的教學中老師需引導學生學會整合教材,增強綜合、對比、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

  五、採取的補救措施:

  1、向集體備課、自己備課要質量,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既落實好課本基礎知識,同時也把卷子中的問題使學生徹底弄懂。需要老師和課代表做好服務工作,多付出效果才好。

  2、透過複習、記憶,落實基本的大事,意義,評價人物等知識。

  3、透過看書、識圖、領悟文字知識,把課本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增強概括能力,綜合能力。

歷史考試總結4

  一、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有一定的區分度,主要側重於基礎題和學案錯題的再現與變式。總體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透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導學案和固學案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二、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導”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著“三科考好,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願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三、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著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

  4、學案認真完成,不會做的題及時找老師和同學解決。

歷史考試總結5

  本次歷史試卷題目偏難,但仍然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並且能與當今社會聯絡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又很注重靈活運用,不過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在材料分析題中部分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二、審題不清,分析問題、提取資訊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資訊。

  三、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記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所以憑印象就做錯了。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許多原因在於我講解的時候,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要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中考試後,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資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六、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為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考試總結6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為依託、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後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佈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著發電機的創制成功,電力逐漸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以煤氣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後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領域

  隨著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鬥爭的環境,多以經濟鬥爭和合法、和平鬥爭為主。

  三、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藉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著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為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林什維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鬥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註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四、國際關係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鬥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鬥爭的新高潮,先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並最終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2)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藉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

歷史考試總結7

  高三,主要是對知識複習的一年,其中試題和試卷評講所佔用的教學時間大概要1/3左右,如何進行有效評講試卷就成為高三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學習和總結自己一年的來的做法,大致如下。

  試題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三部分:一是課堂針對性練習,二是課下使用的教輔資料,三是平時測試,這裡主要論述的是平時的測試試題,尤其是周測試卷。

  一、對比資料,尋找差距和優勢。

  本校周測一般採用網上閱卷,週四上午測試,下午閱卷,當天晚上各項資料都能拿到。透過同等層次班級平均分、在一二卷得分率、選擇題的得分率、各階段分數的人數對比,使自己也使學生心裡清楚在哪個環節或是知識點上的不足,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和複習有一個明確的指向。

  二、學生課前自主研究試卷

  1、(考試結束至答卷下發之前)學生及時研究試題:

  ①製作知識清單,列出本次考試的考查的主要知識要點

  ②時間與速度估算,選擇題和主觀題大約分別用了多少時間?

  ③心態打分,你對你的心態打多少分?哪些不好的心態干擾了你的發揮?

  ④剖析做錯的選擇題,並與同學討論

  ⑤審視主觀題。一是根據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核對自己的主觀題;二是研究參考答案,探究主觀題答案的來由,獲取和糾正解題思路與方法;三是找出失分之要點並分析原由

  2、(答卷下發後至上評講課之前),及時自主研究自己的答卷。結合老師的批閱,完成如下分析:

  ①找出知識漏洞(記憶或總結部分)製作知識清單

  ②找出審題之缺失。算出因審題失誤而丟的分數,從心態、速度、準確度三方面找出審題失誤的原因

  ③找出思路(思維)之缺失。將自己的答案同參考答案及平分標準進行對比,找出遺漏的角度和層面,從中反思解題思路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感悟歷史思維之章法。 ④找出表達之缺失。

  ⑤寫出考後的感悟,即總結經驗教訓

歷史考試總結8

  這學期我擔任了高一的歷史任課教師,我們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加之珠海市歷史科目是不記錄中考成績的科目,而只是參考科目,學生對歷史的重視度不夠,基礎不好。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排是專題式的,要求學生有比較好的歷史基礎。現在是高中的第二個學期,學生已經習慣了專題式的教材編排。某些同學對歷史學科的重視度也在增加。針對學生的情況,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這學期我認為自己在歷史教學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主張快樂教學。歷史課絕不是聽故事的課,但是在課堂中適當的補充一些歷史故事,或者鼓勵學生講出自己所瞭解的相關的歷史故事可以讓歷史課堂更具活力。班上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的學生,課外看了很多和歷史有關的書籍。對這部分學生加以引導,就會在班級中起到很好的榜樣和帶動作用。上開學初有一個學生在歷史課上非常活躍,他在課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歷史史實,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識瞭解很準確細緻。我也藉機給了他一個“歷史小王子”的稱號,在之後的歷史課上勇於表現自我的學生就增加了不少。在歷史課上透過分享式的教學增加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起,也讓課堂快樂有活力。

  二、對學生“低起點,高要求”,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這學期還未分文理科,所以歷史學習的最重要目標仍然是抓基礎。基礎知識反覆鞏固和練習,加強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其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都要高要求。在課堂中儘量關注每一個學生,對於基礎差的學生透過談話,和設定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強其歷史學習的信心。

  三、注重學生搭建歷史知識網路的能力。在學期學習前就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的目錄,瞭解這學期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都會花一些時間指導學生構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在每節課和每個單元結束時,由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包括幾方面,相互之間有何關係。培養學生“大歷史”的意識。

  四、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個學期聽了北大招生辦主任秦春華在我校舉辦的講座中講到,如今中國的中學教育不重視情感教育,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導致校園暴力事件頻有發生。這更加堅定了我在歷史課上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心。

  五、抓緊時間為自己“充電”,多看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歷史有客觀性和主觀性雙重屬性。優秀的歷史課堂應該傳達有深度的歷史思想,要達到這個高度,要依靠老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的熱情和教學經驗。我現在是熱情有餘,所以這個學期主要從後兩個方面去努力,這學期看了《民主的細節》、《中國近代史綱要》風書籍,每週都去聽一堂優秀歷史教師的課,每週參加歷史組的教學活動,向有經驗的前輩們學習。

歷史考試總結9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 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 前5

  組內 前7

歷史考試總結10

  初三月考已經兩次了,但兩次考試都沒有預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從兩次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考試中能不斷改進。

  一、考試卷看似簡單,沒有難度特別高的題目,但每一個問題的思考量都很大,還有個別題目雖是考查重點內容,但設問比較偏,以至學生答題時失分點多,A率不高。

  二、這兩次考試時間是和政治結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鐘,時間各為50分鐘。跟學生交流後瞭解到,以往學生答卷時,歷史、政治兩科分開考,現在考試時間進行改革,但試卷的題量跟以往一樣,學生對時間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門科,那一門就考得比較好,加之答題時又不抓緊,導致許多同學考到後半階段時答題倉促,導致後考的一門科差。

  三、主觀上,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不夠,沒有很好地掌握學過的知識點。甚至,停留在開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過關的觀念上。這也是考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下階段我在九年級教學工作準備做好如下幾點:

  一、抓好進度,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注重教學方法,在平時多加強審題的訓練,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教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

  二、注重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注重時事政治,多看、聽新聞,多讀書,藉助課外知識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鍊,持之以恆地堅持才會碩果累累。

  三、教會學生抓住規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四、強調虛心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總結,不斷的進行反思。

  五、透過兩次月考對我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這就要求我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逐步讓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法,我也要適應他們,形成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師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歷史考試總結11

  一、認真備課。

  這一屆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師大歷史教材的起始年級。這套教材的特點是單元主題鮮明,重視提高學生素質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有課程中的“繁、難、偏、舊”的內容被刪掉了,每一課書的內容大為減少,有些課文甚至正文比小字還要少,所以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適當補充內容,否則歷史的連貫性就喪失了,學生聽起來一頭霧水。每個學期開學前我們備課組的老師都能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佈置、教學反思等。另外我們還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進度,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課堂,提高實效。

  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要求。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既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氣氛,也要嚴格管理,抓好紀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從初一開始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課堂小測。根據近年來我市歷史中考的題型,我們每一節課都準備了8——10道單選題,這些題目我們不是隨便出的,而是精挑細選,注重應用,強調新穎和靈活,儘量和中考接軌。一個學期下來,積累了二百多題選擇題,期末考試時學生在選擇題的得分都比較高。課前小測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小測一般安排在上課一開始的5分鐘,小測完畢後評講上節課的小測紙,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進行小測可以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歷史考試總結12

  一、基本情況

  考試時間20xx、6、2科目歷史

  班級九年級考試人數35任課教師王曉春

  二、成績分析

  分數段統計:

  50—40

  39—30

  29—20

  19—10

  10分以下

  15人

  14人

  3人

  3人

  0人

  等級統計:

  特優線40及格線30

  特優人數15人及格人數29人

  高分線37

  高分人數19

  三、試卷分析

  題號、題型(主觀題、客觀題)、主要考查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做答情況、得分情況

  試卷考查得是初中歷史內容,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從總體上看,這張試卷學生考得一般。其原因有二點:(1)學生對題意理解不透徹,以至於無從下手。(2)有一部分選擇題比較難,不容易做正確。在以後的教學中鍛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試卷的總體評價

  命題方向(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難易程度、考查知識點、書寫量等。

  重點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體現學習和運用兩者並重。書寫適中。

  五、試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無

歷史考試總結13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型別。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永珍,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資訊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資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佔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絡,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資訊,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考試總結14

  在現代社會中,學習已成為人生的重要需求。從適應與發展兩大任務出發,樹立自主型的學習觀,自覺地、能動地、有目的地從事學習活動,“懂學”、“會學”,已成為時代對人的迫切要求。 對於歷史教材學生一般都能看懂。在歷史領域裡,“知”與“不知”的矛盾並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與少、深與淺的差異。對於歷史學習而言,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參考書(《辭海》、教師教學參考書、教輔書籍等),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創造性地學習,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選擇資訊的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進而達到認知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呢?首先,要把握一個根本點:準確、完整、系統、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歷史基礎知識。

  其次,要抓住兩個觀點: ①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地歸納整理,構成完整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②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認識歷史,包括科學地評述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等。

  在初中時,歷史對於我來說只是一門副科,只要考及格就行,當時我的歷史學習幾乎沒有什麼方法,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這隻適用於初中的歷史,並非是我今天要講的歷史的正確學習方法。所以,我強調一點:歷史決不是可以靠記憶就能攻克的簡單課程,它同樣要求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學的學習方法。

  我是從高二開始將歷史作為一門主科來學的,這是由於我本人特定的情況所決定,因為我很晚才決定選擇文科,在此之前我從未給予歷史足夠的重視,這可以作為一個反面的例子。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我的同學中,越早重視它的人越輕鬆,而我對此認識比較晚,所以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它上面。我建議那些早已決定選擇文科的人,一定要從初中,最晚高一時就開始注意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它有一個知識沉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倖心理。如果時間充裕,就能夠詳細地瞭解歷史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歷史分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因為這會使你看不清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錯誤,而造成不能掌握歷史的真正內涵,也許在個別的細節題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綜合論述性的題,就只會出現將凌亂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況,留給改卷老師的不好印象,會大大影響你的得分。

歷史考試總結15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卷面總分為100分,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析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佈於初一歷史課本前11課。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命題依據初一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範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基於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考試成績情況

  兩個班最高分86分,最低分6分,分數差距較大。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取得成績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任務。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絡,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絡和綜合。

  存在問題:

  1、審題不認真。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了得分。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2、4,5,6、7、8、小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

  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塗卡問題。由於選擇題答案是透過答題卡進行提交,學生對塗卡方法掌握不熟,失誤較多,甚至出現大面積同學選擇題0分的情況,嚴重影響班級平均分。

  四、改進措施

  1、在加強基礎知識、史實掌握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樹立歷史觀念。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資訊。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此次考試成績並不理想,但是隻要從中找出問題,吸取教訓,並積極總結反思,相信我們會在下一次取得進步!

【歷史考試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