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通用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1

  十堰市紅十字醫院職工、中國紅十字應急隊隊員陳光圓滿完成了一個月在四川抗震救災任務,於7月21日上午十點乘坐的K284列車順利抵達十堰,紅十字醫院在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這次四川抗震救災工作中,中國紅十字總會首次引進了國際聯合會(即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星月會組合簡稱)支援的野外醫院、供水系統、公眾衛生、基礎、營地等5支應急隊(簡稱ERU),在地震緊急救援和災民安置中發揮了良好的積極作用。為保證ERU的順利交接和執行,同時也為培養ERU骨幹力量,中國紅十字總會決定以省為單位組建除野外醫院外的中國紅十字應急隊,赴四川災區實地接受國際聯合會ERU專家的培訓,並參與救災工作。

  一道電波,中國紅十字應急隊隊員陳光整裝待發

  6月18日下午6點,中國紅十字總會發出組派中國紅十字應急隊緊急通知,電波迅速傳遞到湖北省紅十字會、十堰市紅十字會、十堰市紅十字醫院,要求紅十字醫院立刻派員待命準備開赴前往國際聯合會駐紮在四川災區的ERU大本營營地工作,負責接受丹麥、英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國ERU隊員培訓、協調ERU救援,主要從事ERU大本營基礎營地建設、裝置維護和運轉。

  紅十字醫院辦公室根據前期自願請纓要求到四川抗震救災申請書,把目光落到了陳光身上,陳光,男,45歲,身體健康,醫院維修班班長,從事水電、管道等維修維護工作多年,有豐富實踐經驗,工作過硬,作風紮實,他在申請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川汶川大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做為紅十字醫院的一員,弘揚“仁道、博愛、奉獻”精神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人人都有義務為災區人民分憂、為災區人民解難,我不怕任何困難,即使犧牲我也再所不惜,我懇請組織批准我到四川抗震救災。

  醫院找到了陳光談話,陳光欣然前往,並承諾:“一定盡最大努力搞好ERU營地維護工作,讓ERU隊員盡心盡力為災區人民服好務,我決不辱紅十字人的使命,一定為紅十字醫院爭光。”

  認真學習、刻苦專研,牢固掌握各項維護技術。

  6月21日下午,陳光同志抵達四川綿竹市九龍鎮國際聯合會ERU抗震救災營地,為了儘快適應工作,陳光顧不得旅途的疲憊,立即要求ERU安排具體任務,當他得知他主要負責營地發電、供水、公廁、浴室、帳篷及食堂等裝置維修維護後,又馬不停蹄的去熟悉營地的工作環境,瞭解相關裝置維護、操作及管理,虛心向國際聯合會ERU的國外專家學習工作流程和使用技術,儘快掌握ERU各項儀器裝置操作,由於ERU所用裝置均是外國製造,裝置使用無中文說明書,帶領的專家又是丹麥人,溝通、學習都十分困難,往往一個裝置的一個問題都要用好幾個小時才能搞清楚,他一邊學習,一邊認真做筆記,不懂就問,他儘量用最短時間掌握各項儀器裝置的維修和使用,同時為他在對中國的ERU第二批隊員培訓、實現順利交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兢兢業業做事,得到了ERU的肯定

  6月22日上午11:30分,烤箱在工作中突然發生故障,ERU丹麥人員透過電話諮詢認為修復難度很大,準備放棄而購置二臺小微波爐替代烤箱,陳光同志想到ERU隊員中餐要麼要推遲,要麼要調整為其它食品,為了保障國際隊員能準時吃上如意的中餐不影響工作,陳光堅持向丹麥方技術人員建議,將裝置開啟爭取儘快修復,在陳光的努力下,烤箱很快修復,中餐準時開餐,國際聯合會ERU人員對陳光豎起了大拇指。

  營地最為繁瑣的工作是四個節能型公廁的維護,需要定期新增迴圈水、配製試劑、排放汙物,特別是排放汙物時氣味十分難聞,每次都需要5小時,陳光他從不叫苦、叫累、叫臭,他堅持著就是為了ERU隊員無後顧之憂更好的為災區人民服務。

  為了保障發電機長正常運轉,陳光除了每天為發電機採購柴油並進行補充外,還要認真觀察發電機的油壓、油位、水位、電壓、電流等儀表,每天還要記錄許多組資料,夜間還必須定時檢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保證發電機的正常執行是保障營地辦公、廁所、熱水器、照明、食堂等正常運轉生命線。

  ERU營地帳篷種類多,每個帳篷重達500餘公斤,每天都要多次檢查是否漏氣,底部固定是否結實,以防倒塌和吹翻。充氣帳篷維護難度極大,由於充氣帳篷體重重,漏氣後篷內空間狹小又易吸貼在維護人員身上,一動渾身是汗又不透氣。7月11日凌晨突降暴雨,由於篷頂積水太多加之餘震不斷而倒塌,陳光立即對倒塌帳篷進行排水、充氣、加固,一個帳篷復位就用了整整3個小時。ERU隊員既盼天晴又盼下雨,但晴天由於帳篷沒有隔熱層,篷內溫度達40度以上,猶如蒸籠一般,夜間休息也只有10點鐘以後才能入睡。雨天由於篷內空氣不流通,溼度大,呼吸十分困難。但無論任何時候、出現任何情況,陳光都能做到保障有力,保證各項工作及時、良好運轉,解除ERU隊員後顧之憂。

  由於陳光同志為人正直,幹事踏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圓滿完成了接受ERU培訓和各項服務工作任務,並對中國紅十字應急隊第二批隊員進行了很好指導、培訓和交接,他的工作受到了所有ERU隊員的好評,陳光多次得到中國紅十字會賑濟部副部長王平、湖北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毛三元等領導的慰問和鼓勵,ERU將陳光作為湖北省唯一重點物件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推薦為優秀隊員。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2

  5.12地震使得德陽市旌陽區嚴重受損,其中柏隆、天元、揚嘉、孝泉的農房長效還本家財險在此次地震災害中受災面積巨大、數量極多。

  作為營銷部經理的黃靈同志,憑著職業敏感,很快就認識到我區,多個接近龍門山脈的鄉鎮受損情況嚴重。為了能夠讓災民災後儘快重建家園,在第一時間帶隊到各鄉鎮服務所不畏艱難,深入查勘。每天披星戴月早上六點半出發,傍晚六點半回辦公室主持召開全天查勘總結會,終日與麵包加礦泉水。

  “四月維夏,六月徂署”,五月份的早晨,溫熱的陽光散發出熾熱的氣息。雖然剛剛經歷特大地震使黃靈同志看上去略顯疲憊,但在作了簡短的工作安排後,振奮精神整裝待發了。查勘的第一天,黃靈同志驅車近一個小時到達目的地後,村公路兩旁遭地震破壞的房舍就開始不斷地映入眼簾。一下車,附近的百姓就像看到親人一樣,拉住他不停地訴說,如何在一瞬間的巨大震動後,親人受傷、房舍倒塌、財產破損,自己遭受了多麼重大的損失和打擊。黃靈同志耐心地傾聽著災民的訴說,一邊安慰,一邊認真地記錄著房屋主人的名字,門牌號碼和房屋受損情況,為將來的理賠作資料準備。

  柏隆是旌陽區查勘定損工作最困難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地處山區,農戶居住相當分散。地震之後,道路損毀嚴重,很多地方無法驅車前往,而且山路崎嶇,危險重重。作為小組的隊長,他不畏艱險,面對路邊一處處坍塌的房屋和隨時都會滾落下來的岩石,他十分平靜,阻止其他隊員前行,獨自一人上前查勘拍攝,為理賠留下珍貴的映像資料。

  查勘第四天,黃靈同志一到服務點,一位看上去約摸40多歲的當地農戶迎面走來。在問明情況後,他還來不及稍息片刻,便立即驅車前往農戶損毀的房屋查勘。地震後盤山公路更加難行,許多路段在搶修後,崎嶇不平,一路顛簸,五臟六腑已經開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塵土飛揚,更是讓人避之不及。問到正在開車的黃靈同志每天吃這麼多的灰塵什麼感覺?他回頭憨憨一笑,“吃慣了。”要查勘的農房位於一條45度的山間小路上,來回經過這條連軍車都很難上下的小路,還真是別有一番驚險在心頭。回來的路上,沿途失事車輛的殘骸觸目驚心地丟棄在雜草叢中,讓人心中感受到陣陣悲涼。這樣的路對黃靈同志來說,每天都會走上無數個來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為災區群眾送去了人保公司的關懷,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大災無情,人保有愛”的莊嚴承諾。

  有更多的農戶的家在山裡面,查勘車無法直接開到那裡。需步行前往,黃靈同志及他帶領的查勘理賠隊員克服蜀道崎嶇、忍飢挨餓等諸多困難,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奔波在一個又一個山頭、田間。看著農戶倒塌的房屋,黃靈同志都會感到陣陣心酸。查勘時,他還不住地安慰著農戶,而他的後背,早已被汗水浸溼了一大片。望著長長的山路,問黃靈同志是不是每天都要走這麼遠的山路?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著說起第一次上山時,被農戶“騙”說只有20多分鐘的路程,結果是按照農戶的腳力計算的,最後還是走了一個多小時。爽朗的笑聲在陽光下久久迴盪……

  德陽天氣悶熱,在崎嶇的村間小路走不上十分鐘,就會汗流浹背,而且農村的衛生環境較差,空氣中瀰漫著動物糞便的味道,但是沒有人顧慮這些,沒有人關注這些,抹一把頭上的汗水,大家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拍攝記錄,經過一所所村舍,翻過一道道山坡。很多需要拍攝的農房受損嚴重,圍牆倒塌,牆體開裂,屋頂瓦片斑駁,甚至很多房屋已經列入危房行列,為了更好地記錄損失狀況,確定損失資料,黃靈同志帶領的一線理賠人員不顧個人危險,多次在搖搖欲墜的屋簷下、岌岌可危的房牆邊,手持相機拍攝。汗水順著脖子流淌,沁溼了衣衫,眼鏡被蒸騰的霧氣附著,變得模糊。

  5月29日在趕回德陽的路上,又遭遇了餘震(回來後得知是青川又發生了5.4級地震),由於強烈的震感,黃靈同志片刻沒有停歇,又返回當天查勘的孝泉鎮,查勘農戶生命及財產有無更大的損失。

  黃靈同志就是這樣為保戶奔波,每天行走6、7小時,50多公里路,共查勘6500餘家農戶,挨家挨戶、樓上樓下非常仔細地進行查勘登記,顧不上吃飯喝水,及時準備全面地掌握了受損資料,為理賠工作提供了準確真實的資料,充分體現了人保財險精神,譜寫了一曲“人民保險為人民”的奉獻之歌。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3

  汶川地震過後,他一直被埋在廢墟里。13日早晨9點多,他被救出來,滿身都是傷,被緊急送往醫院。被救出來的時候,他的懷裡抱著一個孩子,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渾身沒受一點傷。

  他叫吉慶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漢旺鎮小學一位年近40男教師。

  在醫院,吉慶雲擦了一點藥,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學校。“傷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醫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亂了,趕緊救娃娃啊。”

  回校後,吉慶雲參加到搶救學生的隊伍中,直到記者採訪的15日下午5點多,一直都沒有離開。他的妻子徐曉琴是一位村小教師,不放心丈夫,也趕過來陪著丈夫,一起尋找被埋的孩子們。

  校長何仁貴說:“吉老師平時很愛學生,個人素質很高,教學能力也很強,學生都很喜歡他。”

  地震發生前,吉慶雲正在3樓的辦公室和幾位教師聊天。突然,地板抖動。吉慶雲迅速起身,趕到自己所教班級的教室。因為這裡經常發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級都不高,這次的抖動並沒有引起他的警覺。他跟學生說,彆著急,慢慢往樓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話音剛落,天花板上的磚塊就掉下來了。

  沙石就像雨點一樣往師生的頭上砸。吉慶雲趕緊帶領學生退到拐角處。一個學生嚇得哭起來了,看見吉老師,就跑過來抱著他。吉慶雲下意識地把他摟在懷裡。一下子,上面掉下來的磚塊就把他們掩埋了,卡住了。

  “當時,我聽到外邊到處都是尖叫的聲音,身邊還在不斷地晃動。學生們亂作一團,哭爹喊娘。”吉慶雲說。

  何仁貴告訴記者,全校學生一共3500餘人,教師180餘人。目前已發現19名教師遇難,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遇難者已經近200人。

  “我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嚴重。”吉慶雲說,“幸好當時我抱著他,跟牆壁圍成了一個小圍圈,這才讓那個小男孩沒受一點傷。”吉慶雲的班級一共48名學生,目前仍有兩名失蹤,其餘46名全部獲救。

  何仁貴說:“在師生陸續被挖出來之後,我們發現,另外還有5位教師,他們的懷裡都抱著一個孩子。不幸的是,教師和孩子們都遇難了。”

  挖掘中發現,六年級的教室裡有很多禮物,都是送給老師的。其中有一支鋼筆,是一位學生送給孫安平老師的禮物。他就是懷裡抱著孩子的5位教師之一。

  眼看就要小學畢業了,學生準備了鋼筆、賀卡等禮物要送給老師。可是,就在那山搖地動的幾十秒鐘後,學生們的禮物最終沒有送出去,老師也沒有收到學生的禮物。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在那幾十秒鐘內定格為生命最後的姿勢。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4

  重慶商報5月21日報道昨日上午9點,正在市武警總隊醫院病房內喂母親牛奶的四川北川中年漢子王正興回憶說,地震發生後,他和二弟揹著母親走了13個小時,輪換了上千次,才終於把左腿受傷的母親背出險境。

  塵土中救出斷腿母親

  王正興說,12日地震發生時,母親母廣瓊正在北川縣城曲山鎮的家裡為孩子們削水果。突然,眾人發現房子劇烈搖晃起來,四處的玻璃紛紛爆裂,“發生地震了,快跑!”母親大聲吼道。全家人剛跑出家門,就全被晃倒在地。30秒鐘後,王正興在瀰漫的灰塵中爬了起來,隨後弟弟及弟媳也都聚在了一起。只受了點擦傷的他們聽見四周到處都是慌亂的救命聲,便開始營救能夠救出的人。王正興說,15分鐘過去了,他突然聽到母親在不遠處呼叫,他找到母親後發現老人左腿已骨折,鮮血如注。弟媳立刻找來一張布把母親傷口緊緊綁住後,他二話不說背起母親就往外跑。

  兄弟倆輪流背母親逃生

  據介紹,剛剛地震後的驚嚇及營救傷員後的疲勞,使王正興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揹著母親腿腳痠軟不已,拼命跑出六七米後便無力地蹲了下來。王正興的二弟見狀,立刻接過母親揹著繼續跑,跑出不到十米,渾身乏力的他也開始左右搖晃,不得不又把母親轉移到了哥哥的背上。

  “丟下我吧,你們快跑,你們一定要活下去。”母親在王正興的耳邊說道。王正興瘋了一般地搖頭拒絕了。就這樣,他一直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輪換一次,揹著母親一步一步地艱難前行。他們在把母親背往縣醫院的途中聽人說,醫院已全部坍塌掉了,於是他們立刻轉向縣防疫站。此時的防疫站已人山人海,醫生告知要先救病危者。王正興見其所站的整棟樓已呈45度傾斜,立刻決定不再等候,揹著母親又去了縣政府廣場。廣場裡,大家都害怕震後會有洪水突然來襲。

  13小時送母親到安全地

  兄弟二人為了儘量確保安全,再一次揹著母親衝向縣裡最高最平的地方任家坪,然而在走出約2000米時,因山路滑坡無法前行,他們又轉身快速返回縣政府廣場。“立刻把我放下來,你們的體力已經消耗得太多了,必須抓緊時間逃生!”母親邊發火邊使勁地掙扎著要從兒子身上下來。“我們死也要把你揹出去!”王正興堅定地對母親說道,在13日凌晨3點,前後輾轉7公里,兄弟倆終於把母親揹回了縣政府廣場,兩人才稍微放下心來。至此,兄弟倆已花了整整13個小時。13日清晨,救援部隊把母廣瓊送到綿陽404醫院救治,確診左脛股骨折。

  目前,老人已轉入我市武警總隊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昨日記者離開病房時,母廣瓊即將上手術檯,她微笑著對一旁的親人說,“有你們,我什麼都不怕。”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5

  3天內7位親人遇難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裡數十例手術,沒有人知道她心裡藏著多麼大的悲傷。在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長黃瓊心中,救活更多傷病員。

  綿陽市中醫院13樓重症監護室外,黃瓊的五妹一家三口靜靜地等待著:“三姐讓我把小侄女最後的照片給她送過來。”那幾張留在手機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後,藏在黃瓊心靈最深處的牽掛。

  黃瓊,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強震後3天內她7位親人遇難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靂般的打擊下,她擦乾淚水,以堅韌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傷病員的工作。3天裡數十例手術,同事們看到的是堅持,沒有人知道她心中藏著多麼大的悲傷。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做著本就應該做的事情。”5月27日,剛剛協助醫生為一個災區孕婦做完剖腹產手術的黃瓊面對記者的採訪顯得很平靜。“親人遇難,是不可挽回的事實,而救活更多的傷病員,讓他們康復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安慰。”

  中斷休假:“院裡一定會很忙”

  5月12日,強震襲來。正在休假的黃瓊立即想到“院裡一定會很忙”,匆匆趕回醫院。

  綿陽市中醫院的手術室設在住院部大樓14層,地震造成停電、停水,加上可能出現的餘震威脅,已經不能正常開展手術工作。搶救工作只能在醫院的低層和院內的防震篷裡進行,臨時手術室必須建立,而此時裝置卻在高樓上。

  冒著餘震的危險,黃瓊和同事們冒著生命危險,徒步登上醫院大樓,搶運手術室裡的醫療器械裝置。手術床、監護儀、手術包、輸液包,一樣樣一件件被運送到安全的地方,來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為他們的臨危不亂,保證了臨時手術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當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開。

  “中醫院只有400個床位,地震之後的半個月裡我們收治了20000名傷員,靠的是黃瓊和同事們頑強而有序的工作。”院領導向記者介紹。

  噩耗頻傳:一次次來到手術檯

  黃瓊的家鄉就在重災區平武縣。地震發生後,通訊中斷,和親人無法聯絡。她只能把擔心壓在心底,因為她知道“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13日晚上10時,她終於接到地震中失去聯絡的姐姐的電話,得知侄女遇難。那一瞬間,黃瓊頭暈目眩,因為她失去那個由她從小帶大的可愛的女孩。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傷員,黃瓊藏起悲傷,鎮靜情緒,一次次來到手術檯,配合醫生做完一臺又一臺手術。

  然而噩耗還沒有結束。接下來的兩天裡,又有6個親人遇難的噩耗傳來,而遠在平武的80歲的老母還杳無音信。當妹妹的女兒的遺體找到後,還在從外地往回趕的妹妹打來電話,希望黃瓊去平武接運遺體到綿陽,然而她拒絕了。醫院的'傷病員手術量猛增,外地支援的醫療隊需要配合。含著眼淚,黃瓊在電話中對妹妹說明了理由。沒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傷和愧疚有多重:“當初是我建議把這個侄女送到平武讀書的……”

  “工作的時候沒有時間悲傷。”黃瓊告訴記者,手術室工作不容許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閒暇,她就會流著眼淚靜靜地發呆,也會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親人,輾轉難眠。

  深深感動:親人們成了志願者

  黃瓊的丈夫吳國勝也是綿陽市中醫院的職工。地震發生後,兩夫妻幾乎沒時間見面。“電話聯絡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夠了。”吳國勝把對妻子的理解化為行動,在醫院見啥做啥:“在這樣的時候,能為國家分憂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榮耀。”

  5月13日,是醫院最為繁忙的時候,黃瓊在搬運傷員的時候忽然發現兒子吳澤宇和侄兒們的身影。“我們是來當志願者的,用行動支援你。”親人們的身影出現在醫院裡,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化成黃瓊最大的工作動力。5月13日下午,醫院裡的一個大帳篷要從門診部轉移到住院部,卻沒有人手。吳國勝聽到訊息,趕緊把一家人招集起來幫忙。然而院內通道太窄,情急中他們抬著帳篷從前門出去,繞過院外的涪城路,把帳篷抬進側門。回憶起這些非凡的志願者,黃瓊被親人們的理解和支援深深感動。

  16日,黃瓊得知母親只受了點輕傷的訊息,欣慰之餘,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於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邁的母親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帳篷裡。地震發生後,黃瓊還沒有回過一次家。“我不是一個好女兒,就連他們住的帳篷都是鄰居幫著搭建的。”說到這裡,黃瓊潸然淚下。

  “提燈女神”:她在同事和病員眼中

  地震發生以來,黃瓊一直都處在高負荷工作狀態。領導看她實在太疲憊,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護士們卻發現護士長仍然出現在手術室。“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就是過來看看。”黃瓊說。然而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都把黃瓊看成大姐姐。手術室護士聶鵬先告訴記者,由於這一陣子實在太勞累,很想請假,但是看到護士長一直奮戰在一線,又藏起了請假條。面對手術室裡情緒失控的孕婦,黃瓊總會握緊她們的手,反覆安撫:“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新的希望,好不輕易從災難中走過來,一定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地震發生後,臨時手術室設定在住院部三樓。由於燈光條件不夠,手術中必須要人舉著手術燈。黃瓊毫無怨言地承擔起這個任務。她不知倦怠地舉著手術燈,照亮了手術室,也照亮了同事們的心。“她就是‘提燈女神’”這是同事和病員對她的評價。

  感言:

  愛讓生命生生不息

  有時候,生命很輕,輕如落葉,風一吹便掉落枝頭;有時候,生命很重,重如泰山,失去它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對看過太多生離死別的醫護人員來說,更能理解生命的輕與重他們也許難以拯救每一個被自然摧毀的肉體,卻可以盡力拯救每一條可以存活的生命。對生命的理解正如黃瓊那樸實的話語:“親人遇難,是不可挽回的事實,而救活更多的傷病員,讓他們康復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安慰。”

  親人的離去總會讓人悲傷,但當黃瓊手捧著呱呱降生的新生命,她知道這意味著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用愛去滋養生命,用希望去點亮生命,這種存於她心中的最樸實無華的理解正是最高貴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不獨存於她心中,也存在於每一個醫護人員心中,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

  有了這樣一些用愛為生命搭建起“抗震棚”的可敬的醫護人員,我們毫不懷疑,生命也許會枯萎,但愛永遠不會枯萎,它朝氣蓬勃,永遠垂著綠蔭,開著明媚的花,結著芳香的果。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6

  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悄然降臨,四川汶川縣發生了7.8級地震,地處汶川附近的都江堰也成了這次地震的重災區,建築屋倒塌不計其數。災情發生時,家在都江堰的楊磊正好休假在家,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將楊磊所在的網咖倒塌,楊磊被埋其中,只露出一個頭,危急時刻,旁邊的人迅速將楊磊解救了出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被解救出來雙手受傷並流血不止的楊磊,雖然極度擔心自己家人的安危,但是看到網咖裡還有更多的人被埋,聽到他們的呼救聲音,楊磊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去解救被埋的群眾。

  下定決心後,顧不得自己已受傷的雙手大量流血,甚至房屋有再次因為餘震倒塌的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楊磊忍受著傷痛,在塌陷的房屋內尋找呼救者的聲音和被困者。聽到被石板壓在下面的一男一女在叫救命後,他便快速來到他們身邊,由於沒有工具,楊磊便用著受傷的手一點一點撥開房子的碎片、碎石,並且還不停的安慰他們說:“你們冷靜一點,我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在他和另外兩人的努力下,一個、兩個、三個……總共五個生還者解救出來了,看到生還者大量流血,考慮到他們的安危,楊磊和其他兩個人一邊呼救,一邊攔車將生還者送到附近醫院。

  由於搶救及時,五個人很快就脫離了危險。這時,楊磊才想到自己家人也有可能會被埋在廢墟里。他便迅速回到自己的外婆家時。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外婆家房屋已經倒塌,但家人安然無恙。看到這一切,楊磊這才回到醫院進行了簡單的包紮。此時,心存掛念的他想到門店可能發生的情況,在簡單安撫家人後,便回到門店繼續上班,全力保護公司的財物安全。

  雖然,楊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防損員,但是,在災難面前,他沒有被擊倒,甚至奮不顧身,不顧驚險和勞累,不顧自己也身受創傷,積極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從未道過一聲苦,也沒說一次累,以一顆普通防損員的火熱之心,敢用生命冒險換甘泉,樹立了防損員的良好形象。

【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