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7月13-14號,我參加了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於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影片;聆聽了張靜老師有關於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和教學建議;同時學習了丁丁老師關於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透過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瞭解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

  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髮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後活動”、“課後知識拓展”。

  在學生學習方式上,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凋接受性學習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部編歷史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能力培養、師生關係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爭取將部編歷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後的教學工作中。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本人有幸參加為期兩天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會,透過培訓,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啟發,現將內容整理如下,與同行的前輩和老師共同交流。

  首先,在觀看了教育部有關領導對這次部編教材的有關影片,反映了國家對初中歷史學科的重視。其中特別提到了家國情懷的滲透,也是以往歷史學科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或不能比擬的。通過歷史學科很好的滲透家國情懷,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教書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觀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從而很好地體現歷史學科的自身價值,也為我們今後在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第二,本次培訓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對於部編教材的解讀和有針對性的案例的分析。應了那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得事先準備一桶水”,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前提和基礎,需要老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具體而繁雜,特別是歷史學科更注重史論結合。每當看到老師們展示的案例和影片,不禁感嘆老師們能把歷史課上的有聲有色、有理有據,是因為確實在課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試問這樣的歷史課堂學生又怎會不喜歡呢?而且在講求實證的同時,不再像過去的傳統教學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而是能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的歷史課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內容豐富,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有效”,所以也為我們今後上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和幫助,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

  第三,這次的部編教材是經過了多位國家級的專家和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經過了審慎的考量編制的,與之前的教材相比,僅就中國史而言更加的系統和完善,能夠將中國史所涉及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沒涉及這段歷史,會使學生對於兩漢的內容不夠清晰,東漢的內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學生知識點的盲區;再比如本次部編教材中關於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前的教材也沒涉及或是不作為必要內容讓學生掌握,這也是有缺憾的,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卻沒有給予必要的交代,這不利於學生對整個唐朝歷史作出完整而準確的評價。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還有就是在對歷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辭方面更加的準確而嚴謹,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及時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對本次歷史培訓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和認識,僅供交流,如有不當的'地方還希望各位老師及時提出並批評指正。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這次我參加了20xx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後聽取了幾位骨幹老師關於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透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啟用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儘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課堂中去,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願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透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初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