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 篇1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後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透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那裡面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著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著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瞭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為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被老師“請”上講臺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後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問題學生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著一個孩子對全班學生說:“以後我們都不要理他!”但是我們的教師顯然對事情的原因不感興趣,教師不想走進孩子的心,老師只想管住他。於是調動集體輿論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這樣做,我們不理你了!”問題學生迫於集體輿論的壓力,暫且“改邪歸正”,一旦離開集體他又會露出他的“真面目”,這就是所謂的“兩面派現象”,學校、家庭判若兩人。王老師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採取分析的態度。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千萬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層,不要只抓現行問題。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啟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型別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 篇2

  這兩天,我看了一本書《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感觸頗深。“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每個人都想做這樣的一位老師,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的並不容易。

  看著書中的一個個案例,覺得似曾相識,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經歷,但是自己的處理方式都有些簡單專制。特別是對於那些調皮的孩子,我會缺乏足夠的耐心,有時候不願意聽他們過多解釋就把他們“制裁”了,真的像是“教書的警察”。

  看了這些案例分析後,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在接手一個班後一定要儘快瞭解每個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自己要心平氣和,瞭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在沒有結果前不亂下定論,孩子的行為是需要時間來改正的,在處理班級問題時需要多一份理智。

  透過閱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讓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對問題,那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遇到問題,必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選擇適當的時機,努力去解決好這個問題。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我一定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努力早日成為一名聰明的教師。

【讀《做一個聰明教師》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