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與未來同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1

  雖然以前聽過李開復先生的大名,對他的一些文章著作略有耳聞,卻始終沒有機會完整地閱讀。而學校推薦的一百本必讀書目發到手中後,李開復的《與未來同行》立刻跳入我的眼簾,一種讀書的衝動讓我立刻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慶幸我讀了一本好書,無論在生活、學習和以後的工作等方面上都讓我受益無窮,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與未來同行》這一本書可以說還沒有深讀,我只讀了一遍,而且我還是有選擇性看,我著重看了第一部分“迎接未來-給青年學生的信”和第三部分的“憧憬未來-未來一代的教育和成長”,而第二部分的“創造未來-網路時代的創新、人才與文化”我選擇略看了。這本書不同於其他勵志類書籍的地方在於沒有強調式的反覆說教,而是多以作者的親身經歷進行現身說法。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對當代青年人的思想心理竟如此瞭解,加之坦誠有力的語言、清晰辯證的邏輯、真誠中肯的意見,讀他的文章如同迷茫的青年與一位智者名師促膝長談。

  下面便是我讀後一些個人的看法。第一,李開復博士提到我們要積極主動和避免被動。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歷經納粹集中營裡殘酷至極的黑暗歲月後猛然警醒:“在任何極端的環境裡,人們總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這是一個經過煉獄之人的徹悟。他本人更是一個積極主動、用不想困難低頭的典型。仔細想想,這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正是自己所缺乏的。很多時候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已,缺乏主動發現並探索問題及積極合理管理自己的意識。即便有,也很難付諸實踐。李開復提出,“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他說,不能盲從他人,應冷靜分析,積極求證;不要說辦不到,而應積極去嘗試;多用積極主動的語言暗示自己……沒錯,“從小事做起”,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在小事小節上做出小小的改變或嘗試,經過日積月累,很可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儲備良好的心態。我覺得他的這個觀點對我以後的影響會很大,從李開復先生的親身經歷中,我學會了許多,其中現在就是學會積極主動,避免被動。

  第二,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這是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當代青年必須樹立的觀念。習慣了聽從老師的有序的安排、父母細心照顧的我們,進入大學快一年了,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大學生相對以前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選擇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同後果。社團會有很多的活動,當我們參加活動以後,學習的時間自然就少了,那麼面臨的就是掛科,掛科後就必須得補考,這當中無形的壓力,回頭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的後果,有人說:“在大學裡,掛科也是一門必修的學科,沒掛過科的大學生不是好學生。”相信你們也聽過,其實我想說這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還是大學生就應該好好的學習,高中拼了命的考個大學,現在卻用如此不在乎的態度面對學習,這就是對自己不負責的現象,更別說對別人負責。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周邊做起,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第三,開復博士提到要學會積極地推銷自己。無論學校還是在社會上,我們都要學會怎樣推銷自己。一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個企業招聘,你往往要在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之內交談中讓別人瞭解你、信任你,最終聘用你。從中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技巧的,就是開復博士所說的要學會怎樣推銷自己。在會議上,我們要膽大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贊同別人或上司的意見,即使和自己的觀點意見背道相馳。我們要選擇正確的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發展自己。演講也是一種推銷自己的好方法。我們要提高演講能力也即是口才,有好的口才與演講能力,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別人瞭解自己、信任自己、肯定自己、更重要的是信服自己。李開復博士說他原來也是一個不善於交談和演講的人,但透過他的種種努力,最終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交談和演講能力。他的'例項是可以給我們無窮的力量的。

  李開復先生的書真的值得我們一生受用,以後還要反覆細讀其中的觀點,這將會對我目前的大學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2

  從高中開始認識李開復,也是從高中開始喜歡上李開復,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讓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奮鬥方式都有了改變。而這本書《與未來同行》,也帶給了我很大的思考。

  在《與未來同行》一書中,圍繞“迎接未來、創造未來、憧憬未來”三個主題,提出了許多新的理念,其中,李開復博士一開始就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他談到了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首先做一個誠信的好人,我們的經驗和能力可以在日後的工作中學習到,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這提醒了我們在大學中,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培育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因為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所以,當我們努力的朝成功的方向前進的時候,千萬不可把誠信等做人基本的準則遺失在成功的道路上,想要在社會上立足,首先應該學會的不是處事而是為人。

  如他在書中指出:“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這或許就是馬雲之類的成功人士的共同寫照。畢竟,在這個社會中,有這麼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工作了好多年,但總是成績平平,默默無聞,缺乏亮點,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即缺乏嘗試,墨守成規,原地跑步。因此,如果我們有了好的思路,不要怕麻煩、怕責任、怕失敗,則是要大膽去實踐,去嘗試,去努力,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否則就會錯過積累經驗和教訓的好機會。

  “用機率論的方法看問題”的觀點,我認為這是該書最精華、最難得的地方。平常,大家都知道“兩利取其大,兩害取其輕”等道理,但對於其精神實質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李開復博士所提到的機率論的方法,運用的利弊對照表的方法,把一件事情的利弊全部羅列出來進行對照,雖然方法簡單,效果卻很直觀,對於提高選擇的準確性有很大的幫助,這或許就是其系統化、嚴密化、精細化的寫照吧。畢竟,在現實中有很多事情是利與害並存的,是利大一點還是害大一點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很難作出選擇。對於職場人士來講,機率論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作出更加科學的選擇,獲得更大的成功機會。

  李開復博士在《與未來同行》一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觀點,如 “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做自己理想和有興趣的事情就是一種快樂。”“追求成功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帶來快樂。”“快樂比成功更重要,心情好的人最能發揮潛力;快樂能提高效率,創造力和正確決策的機率。”等等,對於大學生來講無疑是心靈的點醒,使我們不再對人生不再感到迷茫。如對於不喜歡自己學習的專業,又沒有能力改變自己喜歡專業的人,李開復博士建議“選你所愛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對於大家是啟發多多,必將幫助我們擺脫困惑、拋開煩擾,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並從中去體驗快樂。

  希望透過李開復博士的指導,透過自身不斷的進步,我們在憧憬未來的同時,有信心去迎接未來,更有自信去創造未來,讓我們一起,與未來同行。

  國乃至全球各種最新的英文報告和資料,這對於他們把握研究方向、跟蹤最新的發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幫助。(以前不知道英語原來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學英語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現在恍然大悟,學好英語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非凡的意義,為中華之崛起而學英語。)

  與其說上大學是為了學好一門專業,不如說是為了學會如何學習,讓自己能夠“無師自通”,做一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時間為自己打好基礎。打工只是學生生活中的一種補充,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打工只是為了開闊眼界,而不是提早上班。(明白了在大學如何學習;處理好了打工與學習的矛盾關係)

  對自己的能力判斷過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進,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在事業上遇到打擊時心裡落差較大,難以平靜的對待客觀現實;低估了自己能力的人,則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也沒有主動請纓的積極性。無論上述那種情況,個人的潛力都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個人事業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與未來同行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