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集錦

重陽節習俗集錦1

  大家好,很高興在重九佳節同各位同袍一起登高望遠,品味秋色。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的活動,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接下來,我便向大家詳細介紹重陽節的幾個重要的習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其次,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祝願子女百事俱高。

  第三,賞菊。詩云: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第四,飲菊花酒。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第五,佩戴茱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在數中最尊貴,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習俗集錦2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因為《易經》中把數字“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旺逢兩個陽數相疊,所以成為“重陽。”重陽節染著菊花的香氣,披著輕含的霜露,浸著烈的美酒,載著殘陽中回味不盡的厚重心事。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習俗集錦3

  廣西壯族於農歷九月初九舉行“祝壽節”,凡是有壽滿60歲老人的家庭,其子孫都要專門準備一個壽米缸。節日中,要給米缸中添滿新米,平時裡面總有些米。不斷米,表示歲壽延續。

  雲南哈尼族:農曆每年十一月十五舉行老人節。清晨,小夥子上山砍青松枝佈置會場,婦女在家準備節日佳餚。請老人們邊吃邊欣賞歌舞,最後,有老人們輪流講評自家的子女及晚輩一年來對自己的孝敬情況。

  朝鮮族:1984年,吉林延邊朝鮮自治州,將農曆八月十五定為老人節,節日裡各地都舉行祝壽大會。

重陽節習俗集錦4

  古時重陽節,飲菊花酒之俗,漢代已經存在,《西京雜記》即載有此事。據說古代的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製的。在重陽時節,採下初開的菊花和青翠的枝葉,與黍米和在一起釀酒,釀成後一直儲存到第二年重陽食用。《夢粱錄》則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年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說飲菊花酒可以令人長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益人們的身體健康。重陽佳節,在登高賞菊之餘,飲上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更增添了節日的情趣。

重陽節習俗集錦5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因九是陽數之極,雙九之日便稱“重陽”。又因這一天日數最大,所以又叫“老人節”。

  現在人們過重陽節,大都是買些禮品回家看望老人,和老人一起吃飯聊天,讓老人盡享天倫之樂也就行了。但在過去,人們過重陽節可不是這麼簡單。到了重陽節這一天,人們要在門上、窗上、牆上、房上插茱萸,插得越高越好,說是能辟邪。插完茱萸,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還要互贈蒸糕和菊花酒,說是吃了喝了能祛百病。那麼,這個風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有個叫汝河的地方。這地方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男人長得健壯,女人生得漂亮,而且汝河附近村落的人壽命都特別長,活到一百歲的人算是短命的。

  汝河邊上有一個叫魚頭壩的村子,村裡有一戶姓恆的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長命人。到了恆景這輩上,恆家已經是六世同堂了,恆景是重重重孫子。恆景的老老太爺已經208歲了,仍然耳不聾,眼不花,聲音如銅鐘,走路一陣風。堪輿家說,魚頭壩風水好,整個村子就象一條鯉魚,村口就是魚頭,紮在水裡,村後就是魚尾搭在山上,這樣下接陰氣,上接陽氣,陰陽貫通,村裡人自然長命。

  堪輿家在村裡轉了一圈就走了,他走後沒幾天,村裡就出事了。最先出事的就是恆景家,恆景的老老太爺恆源泉第一個出現了異常反應。

  恆老爺子是村裡年齡最大的人瑞壽星,本來身體倍兒棒,吃嘛兒嘛兒香,可自從堪輿家走了之後,恆老爺子就開始無精打采,臉色日漸蒼白。沒過幾天,恆老爺子腰也彎了,背也駝了,眼也花了,耳也聾了。最後,恆老爺子竟變得骨瘦如柴,躺在榻上成了一具乾屍。恆家覺得奇怪,便請來巫醫診治。可巫醫從上到下把恆老爺子看了個遍,也沒看出什麼病來。最後,巫醫在恆老爺子榻前開壇作法,向天地鬼神打聽恆老爺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誰知,巫醫坐在壇前剛口訣唸咒,法壇竟“轟”地一聲炸了。巫醫嚇了一哆嗦,趕緊起身施禮:“在下醫術不精,法力不夠,實在看不了老爺子的病,告辭告辭。”說著,一溜煙就跑了。

  連巫醫都看不了恆老爺子的病,說明那病實在是太怪了。恆老爺子就這麼奇怪地死了,恆家人身著重孝把恆老爺子發喪了。誰知恆老爺子入土沒幾天,恆景的老太爺又得了恆老爺子一樣的病,沒幾天也死了。

  不到一個月時間,恆家上下二十幾口都得了怪病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下了恆景一人。恆景哭得死去活來,一家人好好的,怎麼就遭此橫禍呢?鄉親們都來勸,說生死有命,讓恆景想開點。可恆景想不開,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本來身體好好的,怎麼就一下子沒了呢?他一定要找個明白人問問清楚。

  這天,恆景來到汝河邊,想擺渡過河去找訪高人。正往渡口走,迎面來了一個手拿拂塵的道人。只見道人手搭涼棚向魚頭壩觀看,看完之後,道人點了點頭,自語道:“哎喲,好大的妖氣呀,看來村中已經死了二十幾口子人了。”說著,又轉身看向汝河,閉目掐訣口中叨咕了一會兒,突然睜開眼睛驚道:“唔呀,河中妖氣更重,用不了多久,這一帶的人就要死光了!”恆景一聽,眼睛當時就瞪大了,趕緊跑上前去,給道人深施一禮,說:“請問道長,您剛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道人手捻採鬚髯,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恆景把家裡的遭遇一說,道人點點頭:“年輕人,你家的遭遇只是你們村大難的開始,以後家家都會死人,直到村裡的人都死光為止。”恆景問是怎麼回事兒,道人說,他剛才掐算了,這汝河之中有一處是陰間和陽間都管不著的地方,叫做“陰陽界”,這陰陽界本是陰間和陽間的通道,陽死陰生皆透過此處。這裡原本無人管轄,是個清幽之所,可是現在,這裡卻出現了一個瘟魔,專門吸人陽氣。待人的陽氣被他吸乾,那人便會得“乾屍瘟”而死。而這個瘟魔的功力也會隨著陽氣的增加而大長,他的道行也會因被吸食人的壽數而大增。現在,瘟魔已經吸了三十多人的陽氣,道行已經超過千年,如果瘟魔的道行超過萬年,他就成了瘟魔王,陰陽界就會被他控制,到那時,陰陽兩界就會大亂,陽間的人死了無法轉世,陰間的鬼魂無法投胎,天地又會變成一片混沌。恆景著急地問:“那怎麼辦呢?誰能治得了他?”道人搖搖頭:“天地六道,瘟魔屬阿修羅道,天道和地獄都離他甚遠,只有人道與他最接近,因此,要想治服於他,必須找一個有仙緣之人,經得道高人點化後方可將他剷除。”

  恆景看看道人,說:“您不就是得道高人嗎?快去找有仙緣的人吧!”道人搖搖頭:“貧道道行甚淺,只能算出瘟魔在此,剷除他還沒有辦法。”說著,仔細打量一下恆景,突然眼睛一亮:“年輕人,把你的生辰八字報上來,讓貧道算算。”恆景說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道人掐指一算,連說:“善哉,善哉,你五行缺土,可任意穿行陰陽兩界,正是有仙緣之人。”恆景一指自己:“我,是有仙緣之人?那您快說,得道高人在哪裡?我要為家人報仇,剷除瘟魔!”道人想了想說:“得道高人距此八百里,住在山之始祖泰山之上,你若真想為家人報仇,救天地陰陽於水火,就馬上去吧,不過此程艱辛,你若半途而廢,這方圓百里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恆景使勁點頭:“我不會半途而廢的,可是我去找得道高人,不是一天兩天能回來的,瘟魔這個時候出來禍害人怎麼辦?”道人說:“這個你放心,我在河岸邊壓一道符,瘟魔就無法從陰陽界出來,但貧道法力有限,只能將他鎮住一年,一年之後你若還不回來,他就會出來害人了。”恆景說:“我一年之內定會回來!”道人給恆景深施一禮:“貧道代陰陽眾生在此謝過。”說著,便拿出一道符,壓在了岸邊的石頭下。

  道人走了,恆景趕緊回家。這幾天,又有幾戶人家死了人,村裡已經人心惶惶了。恆景把他去找得道高人的想法一說,村裡人全都支援,有的牽來馬匹,有的拿來盆纏,讓他趕緊去找高人,為百姓除害。

  恆景騎著快馬出發了。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一日來到泰山腳下。恆景在山下跟人打聽,那位得道高人住在哪裡,可沒人知道,恆景只好上山去找。恆景在山裡轉了七天七夜,馬被大蟒吃了,他也險些葬身蟒腹。但恆景沒有退縮,繼續在山上找。又過了七天七夜,恆景身上的盤纏用完了,乾糧也吃光了,四下一看,周圍一戶人家都沒有。恆景有點心恢意冷了,心說我都快把泰山轉遍了,哪有什麼高人啊?恆景想下山,又一想不能,那位道人說得道高人就在此山中,自己必須心誠,不能半途而廢。於是,恆景忍著飢餓繼續往山上走。走著走著,就聽頭上傳來“撲啦啦”一陣響,抬頭一看,一隻仙鶴落在了不遠處。恆景高興了,有仙鶴必有仙人,便向仙鶴落著的地方走去。仙鶴時飛時停,漸漸就上了山頂,落在了一片霧氣之中,恆景也爬到了山頂,再看那仙鶴,翅膀一抖就沒影了。恆景仔細一看,山頂霧氣一片,山下群山起伏,哪有人啊?恆景實在是走不動了,身子一軟就暈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恆景醒了過來。睜眼一看,見一個白眉老者站在他面前。恆景坐起來,問:“老人家,這是哪裡?”老者一笑:“你要找哪裡?”恆景說:“我要找得道高人。”老者哈哈一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貧道雖身居高處,但卻不敢言高。”恆景聽不明白老者的意思,但見老者生的.仙風道骨,說話又高深莫測,便知他定是得道高人。於是,恆景跪倒磕頭,把瘟魔禍害一方之一說了一遍,求老者指點,如何剷除瘟魔。老者點點頭,說:“你不畏艱險來到此處,貧道就傳你一套降妖伏魔劍法,你學成之後定要剷除瘟魔。”恆景一聽,再次磕頭謝恩。

  恆景學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學成了降妖伏魔劍法。老者掐指算了算,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說著,把一把降妖伏魔劍贈給恆景,讓他就用這把劍斬殺瘟魔。然後,老者又拿出兩樣東西,一樣是茱萸葉,一樣是菊花酒。老者說,泰山乃眾山鼻祖,茱萸生在山頂之上,乃至陽之物,其陽氣可令妖魔鬼怪退避三舍。菊花生在山腳,乃至陰之物,用酒泡過,陰氣最盛,可令妖魔鬼怪元神凝結無法動彈。老者把這兩樣東西交給恆景之後,說:“要想降服瘟魔,需在明日午時三刻,那時天地間陽氣最盛,你可用降妖伏魔劍將溫魔魂魄打散,令其永世不得輪迴。”說完,老者傳授了茱萸和菊花酒的使用方法,恆景牢記在心。

  背上寶劍,拿著茱萸葉和菊花酒,恆景發愁了:明天就要趕回去,這麼遠的路我怎麼走啊?老者哈哈一笑,拂塵在空中一揚,一隻仙鶴“撲啦啦”飛來,落在恆景身前。老者說:“騎上它,閉上眼睛,片刻便可回家。”說完,老者又一揚拂塵,若大一個道觀不見了,山頂上還是恆景剛來時的模樣。恆景向四周施禮,謝過老者,騎上仙鶴一閉眼,就覺耳邊颳起一陣大風,只一會兒,風便停了。恆景感覺自己的腳已經落了地,睜眼一看,原來已經站在了汝河邊。

  此時,那位道人正手持寶劍被困在一團黑霧之中,見恆景來了,道士大喊:“年輕人,貧道支援不住了,瘟魔出來了!”恆景怒目圓睜,抽出降妖伏魔劍,大喝一聲刺向黑霧,就聽黑霧之中傳來一聲慘叫,“哧”的一聲,化作一縷青煙鑽進了汝河之中。道士喘著氣走到恆景身邊,說:“你來的正好,再晚一步,瘟魔就進村了。”恆景看一眼河水,說:“不怕,我已從得道高人那裡學來了降魔之術,明日是九月初九,我要在午時三刻剷除瘟魔。”道人點點頭:“好,貧道幫你。”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九月初九辰時。恆景和道人把村裡人都集中到村後的山頂上,每人分給一片茱萸葉和一盅菊花酒,然後讓人們站成八卦陣,茱萸葉貼在額頭,菊花酒端在胸前。只等瘟魔出現,恆景便念動咒語用寶劍將其除掉。

  午時三刻就要到了,可瘟魔卻還沒有出來。恆景有些著急了,錯過午時三刻,再殺瘟魔可就難了,怎麼辦?道人走到恆景跟前,說:“他不出來,你就把他打出來,待貧道作法,把你送進陰陽界!”說著,道人在恆景後背畫了一道符,口唸咒語,猛地在恆景背後打了一掌,恆景“哧”的一聲就飛進了汝河之中。

  此時的陰陽界裡黑氣一團,瘟魔被恆景刺了一劍,正在閉關療傷。他已經好久沒吸人的陽氣了,又被恆景刺了一劍,功力大傷。瘟魔這個氣呀,他本想在昨天干掉道人,到村裡再吸幾個人的陽氣,沒想到恆景半路殺出來,壞了他的好事。今天是九月初九,陽氣最盛,他想過了午時三刻,再出去村裡所有人的陽氣都吸乾。

  瘟魔療好傷,正打坐運氣,恆景就提著降妖伏魔劍殺了進來。瘟魔一見,亮出九陰魔鉤就與恆景打到一處。可恆景手中的降妖伏魔劍是太上老君丹爐中所煉,再加上那位老者傳他的劍法,溫魔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只幾個回合,恆景手中的劍氣已將陰陽界中的魔氣掃淨。沒有魔氣護體,瘟魔無法在陰陽界容身,便化作一縷青煙從陰陽界衝了出去。恆景手持寶劍,大喝一聲:“哪裡走?!”便飛身追了出去。

  瘟魔從汝河裡躥出來,正好是午時三刻。抬頭一看,見山頂上站滿了人,便衝向山頂,一股腦把人們的陽氣全吸盡,回頭再與恆景打鬥。就在他衝到山腰的時候,恆景從河裡跳了上來。見瘟魔已接近村民,恆景立刻念動咒語。就見村民站成的八卦陣射出萬道霞光,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也溢滿山野。瘟魔被霞光一道,茱萸香氣和菊花酒氣一燻,立刻變得身形扭曲,痛苦不堪。趁此機會,恆景使出降妖伏魔劍法,口中默唸“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三招五式便將瘟魔斬成碎片。恆景讓村民趕緊把茱萸葉扔到還在蠕動的瘟魔碎片上,然後又用菊花酒澆。隨著一陣慘叫,瘟魔化作一團青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瘟魔被剷除,汝河一帶再沒人得怪病而死。為了紀念除魔的日子,也為了防止別的妖魔再來,汝河一帶的人每到九月初九,就把茱萸搜到高處,然後酒上菊花酒。這個習慣漸漸傳開,很快就傳遍了華夏大地。於是,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成了一種風俗。這個風俗流傳千年,也就成了節日。

重陽節習俗集錦6

  重陽節的由來已久,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嗎?

  重陽節是許多長輩的節日,對於家庭而言是對老人長壽安康的祝福,對於社會而言更是倡導敬老尊老的道德樹立。主要有以下幾個習俗:

  賞菊: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菊展躲在重陽舉行。所以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登高: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放紙鷂: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的飲食之風,除了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每個地方過重陽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重要的是熱鬧。要是這個日子能回家陪陪爸媽,或是去旅遊,享受一下農家樂,也是很溫馨的一件事。

重陽節習俗集錦7

  重陽節正值五穀收穫的日子,重陽糕,不僅是節日的食品,還是神佛的供品,也是饋贈的禮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用於農曆九月九日佳節並且形色花巧,所以又叫花糕。

  重陽糕起源很早。南朝梁代人宗懍(約501-565年)的《荊楚歲時記》注說:“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宋代高承在《事物記原》卷九說:“蓋餌,即糕也。”並引述晉代葛洪《西京雜記》所記漢代“食餌”的記載。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經出現,不過並不專為重陽節的食俗。而宋時做糕之風已經很盛了。到了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市井之內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於是吃糕與登高同成節俗。

重陽節習俗集錦8

  重陽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秋天到了,冷空氣南下,雨水減少,天氣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氣爽,氣溫既不寒冷,也是炎熱,正好適合出遊。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比如唐代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南京地區也有一句俗話叫“春牛首,秋棲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棲霞山登高。

  吃重陽糕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糕上還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兩隻羊,取“重陽”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放兒女額頭上,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還有的地方,祝壽回禮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壽和步步高之意。

  女兒節

  有些地方重陽節還被稱為女兒節,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孃家,吃花糕,孃家還要給女兒、外孫送糕,有步步高昇之意。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有些地區還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節的典故。羊肉性暖,益氣補虛、秋天食用,也有防寒進補的效果。

  賞菊

  菊花是中國的名花,是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潔、質樸的品格,才有東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也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菊花酒

  古時的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花酒,共賞菊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菊花含有養生成分,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祈福祛災的“吉祥酒”。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婦女還有頭上戴菊花的習俗。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陽節習俗集錦9

  1、上海市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

  2、廣東省

  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縣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3、浙江省

  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4、福建省

  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

  5、江蘇省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6、河南省

  南陽喊山大賽以“祝您長壽健康”、“白頭偕老”、“家庭美滿”等美好話語為主要內容,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喊出獨特的心裡話。屆時,99位老人將一同參加登山比賽,登頂後進行喊山大賽,工作人員將藉助分貝儀,根據選手的聲音大小決出比賽名次。

  7、河北省

  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

  8、山東省

  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浪”的說法。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

  9、江西省

  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10、安徽省

  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11、湖北省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12、廣西省

  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13、四川省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14、山西省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15、陝西省

  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陽節習俗集錦10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並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來源

  重陽節又叫“踏秋”,是漢族傳統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燈謎

  1、九九重陽日,蜻蜓點點心、果實名

  答案:蘋果

  2、不妨風雨到重陽、四字常言

  答案:有點過節

  3、秋到重陽人重聚、商品

  答案:香菸

  4、“待到重陽日、古代科舉名詞

  答案:探花及第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四字禮貌用語

  答案:後會有期

  6、九月九,釀新酒曆法用語二、重陽,

  答案:立春

  7、“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四字民俗

  答案:重陽登高

  8、重陽節前,門口邂逅、植物

  答案:蘆薈

  9、”重陽淚落如珠、2字勸慰詞

  答案:節哀

  10、重陽時節與君逢、香港導演

  答案:王晶

重陽節習俗集錦11

  今天是重陽節,你們打算幹什麼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對重陽節沒什麼紀念意義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陽節不但是有紀念性也是有意義性的。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陽節的起源吧: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習俗集錦12

  農曆九月,古時又被稱為菊月,重陽節至,人們要飲酒賞菊。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醉花陰》詞:佳節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借賞菊抒發了節日裡孤獨寂寞的心情。古人過重陽時還要飲菊花酒,《藝文類聚》引《續晉陽秋》說:世人每至九月九,登山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菊花酒能延年益壽,不知現在有否此等好酒?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呈卵形,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品種很多。菊花最早栽種於我國,相傳在8世紀初的唐代,東渡日本,成了皇室御用花,17世紀後傳遍歐美。在九月的秋陽和涼風中,惟有菊花迎風怒放,獨領風騷。農曆九月舊稱菊月,這個時候菊花盛開,重陽節恰為賞菊的黃金季節。在中國人的審美意念中,菊花高標逸韻,傲霜怒放,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人們在賞菊時產生了一種高尚的心靈感應。菊花的風骨,嬌美而又傲岸,剛強而又豔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和敬仰。所以,人們又稱菊花為長壽花和延齡客。以菊喻志,詠菊抒懷,成為文人墨客的最愛。東晉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寫得尤為樸素動人。

重陽節習俗集錦13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重九、茱萸節、菊花節,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節令之一,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州的重陽習俗有不少:吃重陽糕、爬山登高、賞菊吃蟹、佩茱萸、飲菊花酒等。

  吃重陽糕

  重陽節最主要的時令食品,就是這重陽糕。蘇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棗泥、豆沙餡,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鋪或考究的人家還在糕上插上紅、黃、綠三色小旗,小孩尤其喜歡,後來代以三色制糕。“糕”,也隱含著“高”意思。始創於道光年間的蘇州黃天源糕團店,製作的糕點,頗受上海人的青睞。

  爬山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最突出的風俗,故又名登高節,也是源遠流長。蘇州文人雅士都喜歡重陽節登高,明代蘇州著名書畫大師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飲酒。現代蘇州作家周瘦鵑、範煙橋、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陽節幾乎都相約去靈巖山登高懷古。朱德元帥的老師、愛國人士李根源除了去小王山,有時還特地去穹窿山登高。

  賞菊插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須插茱萸、飲菊花酒以避邪消災。茱萸是一味中藥,味香濃,有驅蟲逐風邪之作用,能治寒熱,消積食。

  菊花開在農曆九月,又稱“九花”。蘇州種植菊花歷史悠久。現在古城各園林菊花如錦,市民廣場、街心小遊園等處菊花鮮豔,花鳥市場供應菊花,居民自己養菊花者越來越多。

  吃蟹

  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重陽時節捕捉的陽澄湖和太湖大閘蟹最為上品,長得十分矯健,脂滿膏肥,名揚天下。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遊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

【重陽節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