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思考

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思考

關於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思考

  農業產業化的命題,不在於確認農業的產業地位,而在於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即按照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的要求,透過一種合適的中介載體,把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億萬分散的小農產所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大市場直接聯絡起來,實現農業生產及其後續的農產品加工、運銷整個產業鏈條的有機銜接。人們把這種農業產業鏈條化、系列化的生產經營,稱之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或農業產業化。產業化經營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1、因地制宜確定主導產業。

  我國幅源遼闊,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與社會資源都存在極大的地方差異,因此,農業產業化的途徑選擇不應是千篇一律的。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業,培育區域性主導產業是農業發展的自然基礎,也是產業化形成規模效益的前提。資源既包括一切為人類所需要的自然物,也包括以人類勞動產品形式出現的一切有用物,還包括無形的資產。區域開發就是綜合考慮以上各方面,經過區域內的比較分析和綜合論證,從當地資源、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民文化素質出發,堅持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最佳化資源配置人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選擇好市場空間大、資源後備優、經濟效益高的產品作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2、突出抓好龍頭企業建設。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關鍵在於龍頭企業的帶動。目前,農業龍頭企業不僅數量少、綜合功能差,而且佈局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因此,必須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關鍵點和突破口來抓。堅持積極引導、大力扶持、放手發展、不斷提高的方針,組建龍頭企業,還必須運用市場機制,遵循市場的經濟規律,按照最佳化配置、集約經營、規模發展、降低成本的思路,以擁有主導產品、名牌產品且經濟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為核心企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產為紐帶,以合同契約為載體,把相關的企業聯合起來,最終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系。

  3、開發建設好農業商品生產基地。

  透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佈局,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要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圍繞帶頭產業,實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力發展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逐步形成與資源特點相適應的區域化經營格局。

  4、提高龍頭企業的營銷能力,樹立名牌形象。

  提高產品質量和完善銷售服務,尋找併發揮自身的市場優勢,對一個龍頭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要建立健全銷售體系,從擴充套件專業化流通載體出發,大力發展為龍頭企業服務的專業市場和外埠視窗,組織流通大軍,多層次、多渠道搞好產品流通。

  5、完善經營執行機制。

  要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吸引農民透過資金、土地、勞力、技術、設施入股,與龍頭企業結成經濟共同體。透過簽訂合同、契約的形式,合理確定各方面的責權利,特別要注意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6、政策積極扶持引導。

  堅持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開發的方針,遵循有利於合理利用耕地、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原則,使產業化加工專案向小城鎮適當集中,努力按照現代化大生產方式進行建設,提高專案總體水平。要實行國家、集體、個體、私營、合資、外資一齊上,誰有能力誰牽頭,誰有能力扶持誰的政策。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要積極組建優質米、飼料、種子、水果、水產品、肉牛、中藥材等企業集團,賦予達到經濟規模的龍頭企業或集團計劃單列和進出口權,使之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我國農業產業化的思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