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閱讀從質疑開始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

閱讀從質疑開始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

閱讀從質疑開始小學語文老師教育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從質疑開始小學語文老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新課標的實施,使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迴歸了原本屬於學生的課堂“主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著力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而問題本身就是閱讀教學的靈魂,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

  怎樣啟用學生的靈性意識,問出智慧的`火花,問出閱讀的動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一、瞄準文眼,題中求疑。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著眼點》一文中提倡教師要著眼於使學生“開竅”。為使學生“開竅”,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切入點,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透過變換角度,增設條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動化。

  教師如何巧妙切入,選準正確的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又匠心獨運,巧妙構設,使學生感到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即所提問題具有現實適應的思維價值,一般而言,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題目質疑,往往簡潔明瞭,又直撲重點。

  如在教《月亮灣》這課時,我從課題切入: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提問:為什麼叫月亮灣?一石擊起千重浪,於是全班同學透過對名字來歷的探究,來自主學習課文。學生爭先恐後地說,一次又一次地說:月亮灣是個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河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這個村子叫月亮灣。學生樂於參與就有收穫,學生樂於參與就是成功。

  教師瞄準文眼激起學生已有的興趣,尊重學生學習願望,引導對所提問題的熱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這正是學生一個認知不斷完善、發展,從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甚多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範圍由小到大,理解由淺入深,求知慾望盪漾開來,課上學生的靈性思維踴躍綻放。

  二、聯絡實際,趣味求疑。

  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生活中有什麼”。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基礎來進行設計。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創設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中,怎樣理解文中的“我”為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認為這是本文的難點,分析我班學生情況,大多來自農村,對自然風景都有自己的觀察。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想象省略號的內容,聯絡實際生活中所見所聞,對於學有困難的學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誰)說:“荷葉是我的(什麼)。”在荷葉上(幹什麼)”練習想象說話,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練習想象說話,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生成了一些東西,可以編寫一首首小詩文: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唱歌。

  小蜜蜂說:“荷葉是我的小床。”小蜜蜂採花粉累了,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一覺。

  小烏龜說:“荷葉是我的避風港。”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小烏龜就躲在荷葉下自由自在地遊玩。……生動有趣、充滿童心的語言在課堂上盪漾。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從表面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在學生思維和已有的生活體驗相連結的瞬間,把問題拋給他們,透過聯絡生活體驗補充說話,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詩歌的主旨,知道了荷葉在動物王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變成荷葉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給大家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問題在學生靈動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閱讀從質疑開始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