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1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實施五年來,四川省xx市xx區工商局圍繞當地主導農產業和優勢農產品,大力推動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解決農民增收、推廣農村新技術、新成果及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穩步增長。XX年設立xx戶,註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設立xx戶,註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設立xx戶,註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至7月設立xx戶,註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面廣。全區15個鄉鎮都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農民生產生活有關的農、林、牧、副、漁業等多個領域,其中種植業xx家,佔xx%,註冊資本共計xx萬;養殖業xx家,佔xx%,註冊資本xx萬;其他類共xx家,約佔x%。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導向性增強。據調查,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打造“xx豆腐乾”、“xx”、“xx西瓜”、“xx”榨菜等獨具特色的地方農產品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如以xx區佳美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xx區青綠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憑藉“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和產品質量優勢與宜賓綠源、xx家園、xx家家樂、xx家樂福等超市簽定了各類蔬菜的種植訂單, XX年,合作社種植蔬菜6.1萬畝,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其中直接進入超市銷售達7000萬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及方向

  一是農村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農村致富帶頭人、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群體,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管理和銷售渠道等優勢牽頭興辦,然後帶動其他農戶參與。實行“合作社+農戶”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如目前,該社種植面積已達1200餘畝,預計年產量8萬斤,能為社員帶來的人均年收入可達x萬元左右。

  二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主要是由農產品加工或銷售企業、批發市場等起龍頭作用的企業,利用生產技術和市場銷售等優勢帶頭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此類合作社起到了橋樑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社員的收入,同時可保證公司有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可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贏。如宜賓市xx區xx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社員簽訂書面合同,為社員提供優質品種、技術指導,由宜賓市娥xx食品有限公司按合同規定的統一收購,作為該公司穩定的貨源。因為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且依靠龍頭企業的資金優勢,該社透過低價發放種鵝、高於市場均價收購,同時實行保護價等一系列的讓利措施,極大的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

  三是“農民+協會+營銷戶”運作模式。xx縣xx西瓜協會於XX年3月經縣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現有會員486人,協以協會作為xx西瓜外銷的主渠道,有效克服了瓜農自產自銷、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況,保證了上市西瓜的品質和售價。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員的不合理經濟預期。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資金髮展,一般情況是由牽頭公司或技術能人進行前期資金的投入,鼓勵農戶加入,對於農戶來說如果當年不能看到效益,那麼將挫傷其積極性,不利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但資金的回收、經濟效益的體現需要較長的週期,因此前期通常是牽頭主體承受較大風險。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2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線農戶與市場的橋樑,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村組織化建設,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為科學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近日,縣人大常委會農工委、辦公室對我縣專業合作組織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堅持把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大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農民合作社,樹立一批農業知名品牌,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協調、健康、穩定發展。截至目前,我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799家,涉及種植、養殖、加工及供銷服務等眾多領域,其中種植類合作社1065家,養殖類656家,農機化合作社60家,其它型別18家。有9家合作社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3家被評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22家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範社。19家合作社取得國家綠色農產品認證89個。全縣合作社成員總數達到15.6萬人,帶動農戶21萬戶,佔全縣總農戶數

  的70%;代銷農產品4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13億元,社員增收3.67億元。合作社運作模式(以林業為例)有:荒山、土地、資金、勞力、技術五種入股形式和合作社+農戶+基地+公司+市場等形式。

  (二)主要特點

  一是發展速度快。XX年底,全縣工商註冊合作社不足50家,自XX年至今,在工商註冊合作社每年平均新增約240家。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為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是組織能力強。當前我縣合作社組織已涵蓋農業生產經營與服務活動全過程,涉及所有特色優勢農產品,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

  三是合作內容多。合作社自身不斷創新,充實豐富合作內容,形成了生產型、流通型、服務型涵蓋多種業務的合作社組織,由簡單的生產合作、銷售合作向信用合作拓展,在強化風險應對能力,特別是在農產品闖市場、樹品牌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四是輻射效應高。合作社組織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具有先進的農業生產力,在資訊、技術、投入和市場開拓方面具有傳統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其經營收益是傳統生產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從而極大地帶動了群眾入社的積極性。

  (三)工作措施

  一是領導重視。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發展,出臺一系列扶持發展的政策措施。先後制定下發《關於促進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的意見》、《關於印發<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

  範量化考核辦法>的通知》等檔案,將各鄉鎮農民合作社培育發展建設情況列入鎮域經濟考核重要內容,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二是宣傳培訓。利用各種形式對農民合作社進行宣傳。結合創業培訓,累計組織近400個合作社負責人到青島農大進行免費培訓,提高了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的理論水平,開闊了視野。同時縣農業、林業等主管部門業務人員也積極到合作社進行實地指導,提供各種資訊服務。

  三是政策扶持。各職能部門樹立發展合作社就是發展現代農業、服務“三農”,打造亮點的理念,在履行好指導、服務職責的同時,積極幫助合作社向上級申請政策、資金扶持。在加強協調、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幫助解決具體困難、解決貸款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透過引導扶持、強化服務,促進了我縣合作社組織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作用

  在合作社組織的輻射帶動下,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有序,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促進了農民增收,助推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速土地流轉。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力短缺、新生代農民不願回鄉務農,“誰來種地”成為現實問題。合作社的發展,引導土地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集中,讓更少農民種更多的地,找到了破解發展難題的答案。截至目前,透過轉包、租賃、轉讓、入股、互換等方式,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3.27平方。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3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伴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產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發展,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有著重要意義。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從20xx年起,國家先後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減免政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扶持政策。

  我省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在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xx年,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了《關於支援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鄂發[×]×號);省人大出臺了《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20xx年和20xx年省委、省政府兩次召開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場會;從20xx年起,省財政每年專列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經費;20xx年,省編辦專門批准成立了“湖北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導辦公室”。從20xx年起,我省還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工程、示範工程、人才培訓工程、農超對接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設,極大地推動了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截至20xx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由20xx年的×個發展到×個,同比增長×倍。

  雖然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總體形勢看好,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合作社水平參差不齊,內部執行機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發展初期,缺乏合作知識與合作能力。這與政府部門扶持指導和服務不夠密切相關。為此,政府部門有必要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上加強引導,從而把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提高合作質量。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1、發展速度快

  截止20xx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家,比20xx年增加×家,增幅×%。其中京山縣、鍾祥市、長陽縣等×個縣(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家,京山縣達到×家。

  2、領辦主體多

  一是能人大戶領辦型,佔×.×%。孝昌縣冠昌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就是由果品產銷大戶程國慶領辦的。二是科技人員創辦型,佔×.×%。沙洋縣曾集鎮五洋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是由該縣曾集鎮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蔡代兵牽頭組建的。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佔×.×%。湖北長陽常家洞茶葉專業合作社就是由省級龍頭企業湖北常家洞茶葉專業合作社異地投資組建的。四是村級組織牽頭型,佔×.×%。鄖縣合葉桑蠶專業合作社,由鄖縣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支部書記湛宏遠牽頭領辦。

  3、覆蓋產業廣

  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農機、農村能源、林業、水利等多個行業。其中,種植業佔×.×%,養殖業佔×.×%,其他行業佔×.×%。

  4、典型示範強

  各地培育和發展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充分體現了為成員服務、民主管理和謀求共同利益的合作社性質。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培育典型合作社×家,其中省級指導扶持×家,各地指導扶持×家。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專業合作社的創辦者姚鳳君同志,是當地果樹行業的老專家,該合作社引進培育了×多個果樹新品種,推廣了×多項新技術,並有多個新品種和新技術在國內領先。聯合購買生產資料和聯合銷售達×%以上,統一培訓、修剪、機防、嫁接率達到×%,還有冷藏保鮮、品牌經營,辦公和培訓大樓等,為成員增收節支效果顯著,合作社成員人均純收入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以上。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合作知識的宣傳培訓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我國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宣傳不到位。雖然國家20xx年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意義、發展原則、組織管理、設立登記等都有明確規定,但由於宣傳不夠,又往往停留在報刊雜誌、廣播電臺和領導講話上,很多幹部群眾沒有聽到,也沒看到,從而造成對發展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對合作社的性質與作用認識不夠。近幾年省裡透過開現場會和培訓會,解決了各級政府和農業(經管)部門的思想認識問題,培養了一批合作知識輔導員,但還是難以適應合作社發展的需要。各地也開展了一些針對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但培訓人數太少,合作社對成員的培訓就更少了,往往只有一些技術性培訓。由於缺乏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識,導致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利益驅動”現象,有些政府官員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營主體,又不納稅,沒有好處;有人還認為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不要去管;有些生產、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領辦者,看到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扶持,紛紛包裝掛牌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些專業大戶領辦者,以為辦合作社等同於辦公司,在盈利分配上完全按股金分配,在民主管理上,也是投資多的成員或理事會少數人說了算,完全不知道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按交易額(量)分配為主,成員有平等管理合作社的權利。有些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得利,沒有履行義務的意識,沒有管理合作社建設合作社的主人翁意識。

  2、政府部門指導力度不夠

  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涉及到合作知識和組織管理,又涉及特色產業和技術、市場等問題,還涉及領辦者帶領成員共同致富的奉獻精神,沒有懂合作知識和有技術、有管理經驗的人去指導,很難做到依法辦社,很難成為政府推動“三農”工作的抓手,也很難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過去政府部門指導不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懂合作知識的輔導員太少。每個縣(市)只有×-×人參加過培訓,而且往往只有×個專職人員,有些還是兼職。鄉鎮一級基本沒有專職人員。村裡基本沒人管,指導服務很難到位。二是深入農村指導服務的工作作風不夠紮實。現在的指導最多隻能跑馬觀花,很難做到深入細緻開展調研和指導。而這項工作唯有直接向群眾宣傳,有針對性地指導合作社的管理人員,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國解放初期的初級農業合作社,就是依靠各級幹部深入農村宣傳指導的。三是典型示範不夠。典型示範是推動合作社發展的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但由於政府扶持和部門指導不夠,導致典型示範太少,規範運作欠佳,服務效果有限。四是沒有正確處理好規範與發展的關係。我們的基層指導者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往往強調“先發展,後規範”和“邊發展,邊規範”的合作社發展思路,缺乏“以規範促發展”的指導思想,一個縣(市)、一個行業做幾個盆景式的合作社,還不能做到規範執行,最後必然影響發展。老百姓看不到好處,影響加入的積極性,合作社也可能沒有生命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很難加大力度。只要能辦出一部分規範的合作社,讓廣大農民償到甜頭,夯實合作社服務基礎,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合作社就會加快發展,政府也就會下定決心加大力度支援。

  3、合作社內部執行機制不健全

  目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普遍存在內部執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機構不健全、決策不民主、分配不合法等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利益關係不順,核心是合作社能否給成員帶來增值利潤,這是合作經濟的實質。實際上,國家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業部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章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部執行機制規定得既有原則又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由於我們的領辦者和指導者一般只有企業、事業、社團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管理經驗,往往憑藉經驗管理和指導合作社,恰恰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其特殊性質,不同於其他任何組織。只要合作社領辦者和指導者都能認真學習深入貫徹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法規,弄清了合作經濟的實質和作用,就是使合作者都能享受透過合作帶來的增值利潤,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得到生產、加工、流通領域增值利潤的好處。就不難理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部執行機制。

  在實踐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關係不順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龍頭企業運作型。有些合作社,在為成員服務時,往往侷限於優惠供應生產資料和保護價收購社員農產品,這種服務對農戶成員確實有好處,但他只是一種盈利性服務的市場買賣行為,而合作社行為應該是在此基礎上,讓成員分享生產資料和購銷產品帶來的增值利潤。二是行業協會運作型。有些合作社,將生產資料供應商、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生產者社員聯合起來,既為生產者社員優惠供應生產資料,又以保護價收購生產者社員的產品,既為加工者社員帶來穩定的貨源,又為生產資料供應商帶來薄利多銷和穩定的銷售渠道。這種執行機制看起來大家都能利用合作社這個平臺得到好處,互利共贏,其實,還是“企業+農戶”的翻版,核心問題是,往往生產資料和加工銷售環節的增值利潤沒有分給生產者社員,只是生產資料供應商和加工銷售企業聯合起來的一種營銷策略,還可以減免稅收,或爭取政府資金扶持。三是核心成員運作型。有的合作社是以幾個能人大戶聯合發起,作為核心成員,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當地一些小型生產者農戶參加,作為“一般成員”,不在工商登記。“核心成員”完全按股份分紅,“一般成員”則以購銷合同結算。當然“一般成員”還是享受了進入市場、改進價格和技術服務的好處。

  總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利益聯結機制至關重要,在執行中應當依法規範,合作社在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後的當年盈餘,應主要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給成員,返還總額不得低於可分配盈餘的×%。

  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合作社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

  要讓合作社知識深入人心,成為推動合作社發展的動力,就必須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利用各級行政組織資源,透過會議形式宣傳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二是有關職能部門結合業務工作,透過舉辦培訓班,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形式宣傳合作知識。三是透過各級黨校、高等農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及相關涉農培訓機構開設合作社專業課程。四是透過典型示範宣傳合作知識和管理人員。五是透過合作社向成員以及農村青少年宣傳合作知識。

  (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優勢特色農產品的扶持力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市場主體組織形式,它的領辦者一般都是農村能人大戶、農技人員、龍頭企業等,生產的都是優勢特色農產品,而且是專業化、規模化、無公害化生產經營。合作社的發展既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又能提高農業效益,最大的好處是能促進農民增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好。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力度扶持。各級財政應當從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板塊基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對合作社的資金投入。目前,我省對合作社的扶持資金主要是對示範性合作社給予補助,一般一個縣(市)只有一個,而且資金額度只有×-×萬元,只能用於規範化建設和一般性服務。對於發展生產和解決加工銷售問題,資金是個重要瓶頸。一般農民社員資金都有限,貸款又沒有什麼抵押。要想解決資金困難問題,一是爭取金融部門出臺支援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議省財政每年拿出×萬元,用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從發展現代農業看,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發展合作社,才有能力運用農業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出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產品,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支點,它能把農民的組織化、現代農業和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機制。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業、農民、農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履行職責,著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三)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示範和總結推廣力度

  20xx年中央×號檔案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為貫徹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和省農業廳都將“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寫入了20xx年的×號檔案,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作為合作社具體指導部門的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指導辦公室以及各級經管部門更應該重點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試點示範工作。如何抓好這項工作,中央的要求是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示範社給予補助,這就意味著政府扶持合作社是有重點和具體要求的。另外,抓示範社建設,也是農業推廣工作的有效工作方式,透過示範社建設,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幹,讓農民親眼看到和親身感受到合作社的作用和好處,讓合作社的領辦者知道規範的合作社應做好哪些工作。讓我們的指導者知道如何總結推廣合作社經驗。示範社建設主要圍繞提高服務功能、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機制做好具體工作,在此基礎上,搞好總結推廣工作。抓好這項工作,決定因素在人,只要我們的幹部能夠深入農村,深入合作社,針對不同合作社的特點,與合作社領辦人溝通想法,幫助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內部利益機制,在技術、市場和管理方面予以指導,示範社的作用就會充分體現。全省各地都有一些好典型,凡是指導有方,擅於總結的地方,典型合作社就多。凡是指導服務不夠,即使有一定資金扶持,也很難培育出好典型。一個好的示範社要具備三個重要條件:一是產權明晰。要明晰成員私有產權和共有產權,一個沒有產權的合作社,或者是產權不清的合作社,不是利益關係有矛盾,就是合作成效不佳。二是盈餘主要按交易量(額)比例返還。如果盈餘全部或主要按股分紅,就無法體現合作社性質,無法做到依法辦社。三是在成本價基礎上開展服務。合作社對成員的服務既不是無償服務,也不是市場化的有償服務,而是非盈利性服務。如果合作社僅僅把社員當成顧客,就無法幫助成員降低產銷成本,也無法體現與公司制企業的本質區別。在政府部門指導合作社發展上,一定要以規範促發展,對於示範社而言,本身就有比較好的基礎,只要有人指導一下就行了。只有規範發展的合作社才有生命力。為此,建議各級財政加大示範社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一是投入示範社服務功能建設;二是用於培訓;三是用於指導服務的工作經費;四是用於表彰先進,包括優秀輔導員。另外,除了各級經管部門要抓示範社建設外,農業部門的種植、畜牧、水產、農機、農村能源等行業,農業綜合開發、工商、稅務、林業、水利、農墾質監等相關部門都要結合業務抓好示範社建設。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4

  自20__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新型的經濟組織發展迅速,為高效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我們在透過對姜堰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中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還伴生著一些問題,凸顯出工商部門的監管盲區。

  一、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主體的虛假問題。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很小,有的則純粹就是家庭作坊式的,這種以家人為成員,實質上是家庭經營的種養殖戶,並不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登記條件,屬於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名義從事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其目的是為了享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是虛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顯示,這類虛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數不少,佔總數的近30%,它們的存在,擾亂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不和諧因素。

  從事重熱點行業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自律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所涉及的重熱點行業主要為食品經營和農資經營。姜堰市61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實際從事食品經營和農資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18戶,佔總數的35.73%。我們在調查中發現,218戶從事食品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除了在設立時按規定領取了相關許可證外,沒有1戶能夠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和臺帳,食品安全和農資質量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農民專業合作社超範圍經營的問題。根據《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向其成員銷售農資的,可以不辦理營業執照”。但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有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向成員以外的農民銷售農資。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特殊性,特別是農藥的銷售涉及前置許可,這種向成員以外的農民銷售農資的行為實質上已構成了《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所指的無照經營行為。

  二、大膽探索,強化監管,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並沒有明確賦予工商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年度檢驗和日常監管職能,再加上不少工商幹部認識偏差,認為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只能講服務和扶持,不能講監管,從而使得農民專業合作社處於監管的盲區,工商部門陷入只登記不監管的“尷尬”地位。

  那麼,工商部門應該如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監管呢?我們對此也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對一般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類似於企業年度檢驗的定期監督檢查制度。因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無須申報年度檢驗,工商部門無法透過年檢對其實施監管,我們認為應當建立起一種類似於年度檢驗的定期檢查制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每年至少1次的定期檢查,檢查的方式可以是實地檢查,也可以是書面檢查。檢查的重點除看合作社是否存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第26條至28條所列的7項違法行為外,還應包括合作社經營是否正常、盈利虧損情況、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各個方面。透過定期檢查,規範合作社經營行為,收集合作社發展的一手資料,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的資料。

  二是對從事食品、農資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按重點行業進行特殊監管。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的重點行業主要是食品經營和農資經營兩種。根據《食品衛生法》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均屬於這兩個法律法規調整的範圍,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根據這兩個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起相應的自律制度,工商部門對涉及這兩個行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應按照省局《經濟戶口管理辦法》的規定,實施特殊監管,除了每年的定期檢查外,還應當實施不少於1次的實地檢查,檢查的專案、要求參照省局對食品經營者、農資經營者檢查的規定。

  三是用行政指導來彌補農民專業合作社監管手段的單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賦予工商部門的監管手段只有責令改正、撤銷登記和吊銷營業執照3種,一般違法行為是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就要吊銷營業執照,監管手段過於單薄,容易陷入非左即右的監管誤區。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家庭承包經營之後的一種新型的農村經濟組織,承載著國家促進農民增收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希望。對這樣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我們的監管手段應當更加柔軟、更加人性化,以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為最終目的。而行政指導因為具有很強的行政性、鮮明的導向性和顯著的非強制性,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要求,能夠很好的彌補農民專業合作社監管手段的單薄,應當成為工商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監管的重要手段。對在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情節嚴重的,當然要吊銷營業執照;對一般違法行為,在責令改正的同時,儘量採取提示、提醒、建議、告誡等柔性的行政指導手段,指導其規範經營,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5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透過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和各有關部門具體幫助指導,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無發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進一步完善和規範農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對全鄉所有合作社進行了實地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目前,全鄉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7家。按行業劃分:種植業58家,畜牧業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有7993戶。經營形式主要有以下2種:一是“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主要透過作為骨幹成員的專業大戶開展生產示範和流通經營,為農戶提供間接服務。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透過組織、協調和規範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模式,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經濟組織也不斷狀大。按照利益聯結機制,緊密型合作社佔24%,鬆散型合作社佔76%。

  二、我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認真學習,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培訓。鄉里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以宣傳發動、培訓人員、學習法律法規為突破口,解除農民的種種顧慮,使之充分認識入社的好處,辦社的意義。分類指導,制定規劃,建立各類合作社培訓班,指導農民辦社、入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內部管理,構建科學的執行機制。為了解決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內部運作管理不規範的問題,我鄉堅持“自願、民主、互助、平等”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重點做到四個方面:即有一個可行的示範章程,有一個良好的執行機制,有一個嚴格的管理制度,有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並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民主辦社;堅持入社自願;堅持以農民為主體。

  三是完善規範。“按照先發展後規範,邊發展邊規範”的要求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按照標準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財務制度,議事規則,發展規化,落實合作社的基地,明確合作社的責權利。建好一批規範的合作社。如修學花生購銷合作社、新科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沙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等。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作用和成效

  (一)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農村生產力,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和最佳化;同時,合作社透過為農民進行購銷服務、傳遞市場資訊、指導農民種養品種的調整,有力地促進了專業生產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加快了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步伐。農民加入到專業合作社後,從品種的引進、生產、管理、包裝和銷售所有環節都要求統一進行,既促進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又極大地降低了單個農戶所承擔的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其中,花生種植合作社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小戶生產無法起到做大做強的效果,但農戶組成合作社或協會後,透過示範引導,統一加工程式,極大的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形成鄉特色優質產業。

  (三)推動了農民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是否順利進入市場,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作為一家一戶的家庭經營,農產品很難打通市場銷路,而農民專業合作社透過組織農戶,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能在帶領單家獨戶進入市場方面發揮著獨特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

  (四)吸納勞動力就業,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大減少了由無業人員引發的偷盜、搶劫、打架、鬥毆等社會問題,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近年來,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但還存在著許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認真加以分析和解決。

  1、組織規模偏小,帶動作用有限。農村專業合作社絕大多數規模較小,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會員與合作社之間聯絡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出現合作社建設急在鄉上、冷在戶裡的被動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發起人為獲得政府扶植資金或地方政府為合作社建設任務而成立的,它們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意義。作為專業合作社,應該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切實為會員提供市場資訊。但是我鄉的一些專業合作社,受資訊閉塞、管理不規範等因素的影響,給會員提供的支援少,增產增收效果不太明顯。合作社本身由於沒有帶來較好的作用,其影響力、號召力越來越小,會員也相應減少,這樣就導致不良迴圈,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2、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範。有的合作社沒有制定章程和具體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員合作意識不強,只願利益均沾,不願風險共擔,社員之間誠信度不高,還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掛名成立了實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3、發展資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資金來源便是入股農民自籌,但受農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見利後方願出資,一個合作社全靠農民自發籌集實屬很難。

  4、成員意識有待提高。大多數農戶的市場意識、合作意識、經營意識不強,科技文化管理素質低,觀望心理較強。

  五、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幾點措施和政策建議

  1、抓樣板。要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首先必須建立樣板,抓好典型示範,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要堅持典型引路的方針,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大創新力度,認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傳和推廣工作。

  2、抓規範。在按照先發展後規範、邊發展邊規範的要求,抓好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來,要使其逐步走向規範。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訂單農業等合同方式保證農民利益,在發展壯大以後,應逐步使合作社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增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實力,提高抗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3、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發展動力。農業是弱勢產業,需要政府及全社會給予扶持,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我們更有理由切實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建議積極推動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作用。

  4、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建議縣政府有關部門把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促使相關部門、鄉鎮引起高度重視,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6

  為進一步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引領作用,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在縣農業局的支援配合下,透過現場檢視、聽取介紹、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和特點

  (一)發展速度快。《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以來,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各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數量迅速增長。截止目前,註冊登記的.各類合作社共157家,註冊資金1.22億元,入社農戶1659戶,帶動非成員農戶3020戶。成功建立省級示範社2個,市級示範社4個,縣級示範社30個。

  (二)覆蓋領域廣。15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遍佈全縣7個鎮辦,覆蓋了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其中:種植業(食用菌、中藥材等)44家,佔28%;林果業(苗木、板栗、獼猴桃等)48家,佔30.6%;養殖業(中蜂、土雞等)46家,佔29.3%;漁業(冷水魚、娃娃魚等)11家,佔7%;農機、植保服務業2家,佔1.3%;其他6家,佔3.8%。

  (三)資源利用好。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地域資源優勢,在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特別是在引領貧困戶脫貧上發揮了較好作用。如長角壩、嶽壩鎮依託金水河、椒溪河水域和山林資源優勢,成立了冷水魚、土雞、中蜂等養殖合作社;陳家壩、石墩河鎮依託大戶引領和技術優勢,發展袋料香菇和豬苓、天麻等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其中陳家壩繼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與當地50戶貧困戶結對子,吸收貧困戶創業扶貧資金購買食用菌袋料,發展袋料食用菌30多萬袋,預計今年每戶貧困戶將實現利潤近萬元。

  (四)專業程度高。全縣大部分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村種養能手、專業大戶領辦,他們懂技術、善經營、有市場,號召力強。如長興蒼朮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人蘇沭名是當地蒼朮種植土專家,被省農業廳認定為高階職業農民,帶領全縣50餘戶種植蒼朮400餘畝,年產值達400多萬元。德信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依託自身優勢,產前提供優質雞苗、產中進行技術指導、產後統一銷售產品,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註冊了“綠源德信商標”,通過了無公害認證,建起了全縣首個農產品追溯體系。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機制薄弱,運作不夠規範。一是管理不嚴格。部分合作社組織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不完善,會員權利、義務不明。部分合作社運作和管理隨意性大,理事會、監事會流於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辦事的現象。二是執行不規範。合作社與會員的聯結鬆散,利益關係不緊密,部分合作社靠個人信譽維持管理,服務停留在生產或銷售的個別環節上,沒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部分合作社僅註冊辦理營業執照,無生產、辦公場地,個別合作社甚至是有名無實的“空殼子”。

  (二)發展水平不高,合作層次較低。一是社員人數少。截止目前,全縣註冊登記合作社社員為1659戶,僅佔全縣農民總戶數的23%,大多數合作社是幾個、十幾個農戶的鬆散式聯合。二是資產規模小。儘管全縣合作社註冊資金達到1。22億元,但由於部分社員採取以土地、山林等實物入股,實際可營運的資金較少。三是合作環節少。多數合作社合作專案少、內容單一,基本停留在產前的農資統一採購,產後農產品銷售等簡單環節,在產品倉儲、運輸以及“三品一標”建立等環節上還比較欠缺。

  (三)市場競爭力弱,帶動能力不強。一是基地規模小。一些合作社基地建設意識不強,力度不夠,加之自身條件所限,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小而散。二是服務範圍窄。絕大多數合作社服務的範圍僅限於本村組的幾戶、十幾戶,跨鎮、跨縣發展的合作社還非常少,整體實力不強,規模效益不高。三是產業鏈條短。儘管我縣農業特色產業較多,但合作社的主要經營模式還是生產、銷售初級農產品,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導致其抵抗風險的能力弱,對農民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帶動作用不強。

  (四)扶持力度不夠,發展後勁不足。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參與者大部分是農民,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難以適應規模化發展的需要;我縣耕地資源短缺,合作社啟動資金和政策扶持資金不足,無法滿足合作社擴大再生產的需要;部分合作社小富即安,沒有發展壯大的強烈願望。各業務指導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在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專案扶持、信貸扶持等方面支援力度小。

  三、幾點建議

  (一)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一要強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知識、扶持政策、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讓廣大幹部群眾認識合作社、積極創辦合作社。二要樹立典型。要積極開展示範社建立活動,透過擇優扶持、示範帶動,積極培育一批讓農民可看、可學的標杆和樣板,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辦社積極性。三要正面引導。積極引導有能力的組織和個人創辦合作社,鼓勵種養大戶牽頭興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領創辦等形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創辦和領辦合作社。四要強化培訓。重點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合作社領頭人,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規範內部運作,夯實發展基礎。一要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制。指導農民合作社規範組織形式,實行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明確“三會”的職責和權力,保證合作社組織內部運作的公開、公平。二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嚴格遵守《合作社章程》規定,認真履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式,確保合作社成員的主人翁地位和經濟利益。三要堅持發展與規範並重。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嚴格審批,從源頭上保證質量;要探索實行動態監測制度,嚴格監督財政扶持資金使用情況,整合規模小、同質化、知名度差的合作社,取締沒有產業實體、運轉不規範、違規經營、套取扶持資金的合作社。

  (三)加強引導扶持,規範管理服務。一要加強管理,整合資源。建議縣政府出臺合作社管理和扶持辦法,明確稅收優惠、信貸支援、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方面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指導服務體系。要整合農業、林業、水利、市場監管、科技、供銷等部門的管理資源,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指導服務體系,共同協調和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要加大扶持力度。職能部門在安排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技術推廣等涉農專案時,要把合作社作為支援重點,優先安排專案資金和農業扶持資金。三要強化帶動能力。積極倡導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透過吸收更多農戶入社,逐步建成一批規模大、特色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農產品深度開發。透過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帶領農民創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四)加大營銷力度,建立知名品牌。要引導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和追溯制度,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據可查,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要加大品牌建設力度,規範使用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業規範標識,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認知度和競爭力。要指導合作社在鞏固現有銷售渠道和營銷視窗的基礎上,透過參加西洽會、農高會等各類節會的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推介,開闢新的銷售渠道。要藉助中央網信辦扶貧佛坪的有力機會,積極與京東、阿里等電商平臺對接,在網際網路+、網路直銷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拓展市場。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7

  在我局組織安排大下基層開展備春耕生產前調研活動中,利用10多天的時間,深入到我區三鎮一鄉相關村,圍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執行、發展等情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走訪與村幹部和部分農民座談,初步掌握了我區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情況、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統計,目前我區三鎮一鄉共有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6個,其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54個,產加銷型合作社39個,服務作業型專業合作社13個。20xx年申報省級專業合作社示範社4個。

  1、農民專業合作社起點較低。全區10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無論從規模、數量,還是功能作用的發揮方面,都還是較低層次的。一是規模小、經濟實力弱、服務功能不強。一些合作社的註冊資金僅三、五萬元,缺乏配套的場地、倉儲、加工裝置,服務手段有限。由於規模小、帶動農戶的覆蓋面也小,服務範圍窄,形不成大的產業帶,基本上限於本鄉、村,能提供跨鄉鎮經營服務,形成規模效應的屈指可數。二是一部分農民在產業規模小、成員戶數少的情況下,為了獲得上級資金扶持,盲目確定合作社產品、專案,缺乏根據地效仿其他已經成形合作社的制度、章程、機構,紛紛申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相當一批專業合作社缺乏優勢產品或專案,運營穩定性較差,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使得一批專業合作社雖然已組建很長時間,但也難以形成規模經營趨勢,始終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

  2、大多數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靠個人的權威來維持管理,靠合作社法人個人的能力經營運作,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執行不規範,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財產和資金,開展共同經營活動的較少。多數合作社內部沒有建立合作社成員檔案及各類資金收支財務帳目,收益分配和監督保障等機制不完善。

  3、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人才缺乏,合作社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才少。無論是專業合作社法人自身還是合作社廣大成員都沒有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文化結構就決定了整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群體素質還是較低的,再加之部分農戶合作意識不強,“搭便車” 心態嚴重,就更淡化了對各類專業知識的學習,造成整個合作社所有成員素質低下,難以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帶來的各種挑戰和衝擊。

  4、三鎮一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執行方式目前來看多數以法人的家庭成員執行方式為主,沒有實現以合作社法人為引領,廣大合作社成員積極融入,達到群策群力、合舟共濟、管理民主、利益均沾的執行方式,沒有真正形成以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這種執行方式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領、輻射作用很難發揮出來,必將嚴重地影響到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影響到廣大農民的增收。

  圍繞服務農業主導產業,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二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物件,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資訊等服務。因此,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各類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機制體制,圍繞全區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和產品因地制宜組建專業合作社。將一些規模小、經營分散、經濟實力弱、服務範圍窄的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形成具有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為一體產銷聯合的專業合作社,實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透過合作、服務、利益共享、實現共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水平。

  加強規範引導,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序發展。一是規範各類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章程和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社員為獲取合作效益而組建的利益共同體,因而重點要解決好利益分配問題,做到這一點,必須按照20xx年6月29日農業部下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章程》的基本要求,嚴格制定、執行章程,堅持按社員與合作社交易量和按股份分配的原則。全區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規範的專業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崗位職責、生產管理、收購營銷、財務會計、檔案管理等運作制度。二是規範財務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應按財政部頒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20xx年1月1日施行)規定,設定和使用會計科目,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加強合作社財務管理,要實行獨立建帳,規範會計核算,定期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財務和會計報表,定期向合作社社員公佈財務狀況,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審計和監督。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政部[1998]32號)的規定,加強對會計檔案的管理。建立會計檔案室(櫃),實行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做到完整無缺、存放有序、方便查詢。三是規範專業合作社執行制度。加強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理事會、監事會、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強內部運作規範,按照合作社章程建立並嚴格執行議事、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收益分配、公開、獎懲等制度。

  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合作社整體素質。一是透過深入基層舉辦涉農培訓班、農村勞動力引導性培訓班、印發宣傳單、召開專題培訓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檔案的宣傳貫徹,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宣傳合作社典型經驗和合作理念,透過宣傳引導,使廣大農民群眾瞭解和掌握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合作經營、依法辦社的意識,增強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支援和促進合作社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營造支援合作社健康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和工作氛圍。二是按照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圍繞農業主導產品和產業,透過深入基層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等形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財務人員、成員大戶、市場營銷管理人員、龍頭企業代表、農戶代表等相關人員,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和相關知識培訓,加快培育一大批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市場營銷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用人才,增強農民從事主導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進而提高合作社社員的整體素質。

  典型帶動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目前,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還需要以合作社典型來吸引、激發更多農民群眾加入合作社發展。一是對全區各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民主鄉新立胡蘿蔔合作社、龍達生豬養殖合作社、東風苗木合作社)機構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執行比較規範和農戶聯絡比較緊密、發揮作用比較好、輻射面較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典型示範,總結推廣典型經驗。透過典型引路,合作社法人現場說法等形式,帶動更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圍繞種植、蔬菜、畜禽、水產、果品、林業和農機服務等七大農業主導專業合作社方向,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省、市各類科研院所對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拓展新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引導和扶持發展潛力好的專業合作社建立自主品牌、銷售等經營鏈條,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初級農產品生產銷售向深加工發展,在延伸合作領域的基礎上拓展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擴大合作社對優勢產業和基地農戶的覆蓋面。三是鼓勵有能力的各類主體積極牽頭興辦,廣泛動員全區各村種養專業大戶、產品營銷經紀人、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層供銷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組織和個人領辦、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元化主體競相參與的格局。四是選擇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大力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區5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要結合自身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組建各類獨具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五是發揮優勢,打造品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化經營。積極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時申請商標註冊,各類有機、綠色、無公害等食品標識認證,加快推行農產品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大力幫助更多合作社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七章規定了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明確了四種扶持方式。一是產業政策傾斜。《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國家支援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建設專案,可以委託和安排有條件的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二是財政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五十條規定,中央和地方財政應當分別安排資金,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資訊、培訓、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三是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四是稅收優惠。《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享受國家規定的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其他涉農經濟活動相應的稅收優惠。透過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實力強、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科技含量高的龍頭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8

  根據市政協今年工作安排,市政協組織提案委、研究室、市農業局及部分委員組成調研組,於5月份深入我市部分鄉鎮(街道)、村莊進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店下鎮、硤門鄉、點頭鎮、管陽鎮的有關情況介紹,召開了12家合作社理事長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三友鹿業、前岐福昌蘑菇、天和茶葉、黃金雞、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等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赴浙江洞頭、文成等地進行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概況和特點

  20xx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9月15日,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305家,其中:茶葉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8家,食用菌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蔬菜瓜果種植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家禽養殖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農業綜合類農民專業合作社97家,漁業養殖類28家,以及花卉、經濟林類21家,農機7家,累計註冊資金達10.58萬元,發起人2386人,涉及農民社員1.75萬戶,帶動農戶5.06萬戶。在27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2個,註冊商標42個,確定為XX市的龍頭企業1家。2015年12月22日我市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為促進我市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縱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主要有以下特點:

  1、龍頭企業依託型。如溪大洋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興辦的益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採取農戶入股,牛、羊由合作社農戶飼養,公司提供種苗、防疫、養殖技術指導、銷售等全程服務,合作社成員經公司銷售產品後獲利。

  2、農民合作創辦型。如由6名農機大戶自發組織成立的XX市綠野機耕專業合作社,每年有計劃地開展跨區作業,與店下、秦嶼周邊農戶及種植大戶簽訂機耕作業訂單,明確了服務專案與機耕時間,確保了農戶及種植大戶不誤農時,因此,極大地調動了服務物件的積極性,達到了合作社與農戶及種植大戶雙贏的目的。

  3、兩委牽頭引領型。如2015年10月15日成立的XX市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由柏柳村兩委牽頭, 213位農戶自發入股,村委會成員兼任理事長,合作社註冊資金8萬元,其中:農戶入股7萬元,村集體入股1萬元。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打造品牌。

  4、技術人員領辦型。如XX市藝農花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依靠自身技術優勢並透過聘請農業技術人員,向社員提供服務,為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發揮了很好作用。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通過幾年的發展,我市合作社引領農民闖市場、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關於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關於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1、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與最佳化。如秦川果蔬專業合作社為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在生產園區內建立了20畝的示範園;投入10多萬元建立新品種引進風險基金,採取種苗無償提供、試驗適當補助、減產酌情補償等辦法減輕農戶的生產風險;合作社註冊“一線天”等商標,申請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標誌使用權,進一步增強了我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2、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普及。如前岐福昌蘑菇專業合作社編髮《福鼎食用菌》會刊、印發宣傳資料、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菇農的科技水平。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等茶葉類合作社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茶葉加工企業規範整頓,推廣無公害茶園專用肥和綠色植物殺蟲劑,使全市茶葉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2015年茶葉抽檢合格率達100%。目前,全市在有條件的合作社中建立各種“五新”技術示範片、生產基地、展示田等,示範效果顯著,較好發揮農業“五新”技術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3、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與發展。如秦川果蔬專業合作社藉助市、鎮、村三級農村社會服務聯動網,將各類蔬菜品種、價格、數量在網上釋出,拓寬客戶聯絡渠道,落實訂單,開闢市場。店下天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加強與北京、上海、廣西等大中城市銷區市場的橫向聯合,組織福鼎茶商在北京、天津等建立茶葉批發市場,開創了我市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名特優產品專業市場的先河。前岐蘑菇專業合作社,組織蘑菇營銷隊伍近1000人,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設立“福鼎蘑菇”營銷視窗近100個,每年銷售福鼎雙孢蘑菇1萬多噸。

  4、促進了農產品質量的安全與提高。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如:梅氏茶業專業合作社實行“五統一”,即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對外宣傳、統一建立無公害基地、統一價格,打造福鼎白茶品牌;前岐蘑菇、秦川蔬菜等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基地和主導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和基地雙認證。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中發現,我市在引導和扶持合作社發展中面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由於宣傳普及不夠到位,一些幹部和多數群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缺乏瞭解,不清楚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何物,更不清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性質與作用。多數農民群眾也不清楚組建和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給自己能帶來什麼利益,即便知道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怎麼一回事,也因受傳統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影響,認同度不夠高,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是內部管理有待進一步規範。由於合作社的會員大多是農民,他們的專業知識、政策水平、市場競爭能力、管理經驗都還比較缺乏,導致專業合作社規範化管理水平偏低。部分合作社雖然登記成立,但還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理事會、監事會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二次分配”大部分沒有實行;合作社與會員的聯結鬆散,利益關係不緊密,多數合作社都是由公司在操作,服務停留在生產或銷售的個別環節上,沒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甚至“政社不分,村社不分,企社不分”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存在。

  三是發展水平和服務層次不高。目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體上還是處於起步的階段,合作社規模小、檔次低,總體經濟實力不強,服務能力較弱。創辦合作社的發起人少,參加合作社的農民社員數不到全市農民總數的15%。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限於產前的農資服務統一採購,產後農產品銷售這些環節。多數專業合作社還沒有做到統購統銷,農戶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一些新的服務領域還未拓展。雖然我市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數量不斷增加,達279家,註冊商標只有42家和無公害認證2 家,有數量,沒質量,重發展,輕規範的現象存在。有的純粹打政策擦邊球,或由少數人操作,缺乏帶動性,甚至名存實亡,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發展水平和層次較低。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融資困難是調研中合作社反映最多的問題。2015年初,中國銀監會和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省銀監局和農業廳聯合下發了《轉發銀監會農業部關於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從調查情況看,雖然農業部門積極與銀監局和農村信用社聯絡,並多次組織合作社貸款,但由於缺乏扶持合作社融資的具體措施,而商業性貸款利息偏高,多數合作社望而卻步。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工作建議

  為推動我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健康快速發展,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一個新生事物,目前在幹部和群眾中還普遍存在模糊認識。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宣傳媒體,集中宣傳造勢,透過組織宣講隊伍、開展農村幹部專題培訓、與群眾座談面商等方式,做到幹部重視,群眾歡迎。重點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的作用、意義及典型經驗,用事實教育群眾,激發他們的入社熱情。有計劃地對市、鄉鎮駐村幹部和各鄉鎮主管農業領導進行嚴格培訓,賦予他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任務,組織精幹有力的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員隊伍,不斷提高其服務指導能力,拓寬服務領域。同時做好辦社帶頭人和農民骨幹的培訓工作,充分調動農業生產經營大戶、農村能人、涉農企業、村幹部辦社的積極性。

  關於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各類報告

  2、健全領導體系,制定發展規劃。充分發揮XX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規範管理領導小組作用,領導小組每年召開2次以上的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各鄉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鄉、村合作社領導體系和長效協作服務機制。建議市政府每年圍繞優勢產業或特色產業,培育10家市級示範社,作為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示範和推廣工作。對農業、林業、海洋與漁業、供銷、經貿、財政、質監、金融、國土、工商、稅務等部門統一排程,建議涉農部門每位副科級以上的幹部與示範合作社結成幫扶對子,明確責任,形成合力,協調和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規範內部運作,夯實發展基礎。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合作社的權力機構和日常管理機構。確立社員(代表)大會制度,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社員代表、理事會和監事會。二要規範內部管理制度。合作社組織不同於公司和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有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執行特點。應當儘快建立和健全符合合作社要求的內部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專案責任制度、獎勵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執行的規範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製度。為了兼顧生產者與投資者雙方的利益,可分配盈餘應當實行按交易量(額)和按資分紅相結合的方式分配,並以按照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為主。透過這些措施,進一步規範內部運作,更好地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4、加強引導扶持,規範管理服務。作為新的經濟組織在起始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市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示範社的指導、培訓、服務和扶持工作,同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進行適當干預非常有必要,對合作社在經營管理中,是否損害社員和農戶利益進行了解監管,對政府補助給合作社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解,如發現違規經營的合作社,將列入“黑名單”,確保合作社建設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作用,成立服務中心,幫助合作社拓展服務領域,特別是要幫助合作社抓緊完善管理方式、財務制度、“二次返利”等制度。

  5、明確思路目標,制定實施意見。最近,省政府制定了《關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的若干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若干意見》,結合福鼎的實際,儘快制定出臺《關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市級示範社評定的具體規定,積極開展示範社的建立活動,進一步明確包括稅收優惠、信貸支援、土地流轉、用地、電力供應、技術人才、農業保險、績效評價等方面政策措施。同時,財稅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市財政預算中每年應安排不少於30萬元的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項資金,各鄉鎮也要安排相應資金,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設施配套、專案等建設補貼和獎勵基金等,形成一整套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為加快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科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9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全面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創新了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程序,也是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載體,是一種新的集體經濟形式。

  我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尚處於起步階段,它的存在與發展還很不成熟。從自身發展和外部環境來看,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自身綜合實力不強

  目前,全區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無論在規模、數量還是功能作用的發揮方面,仍處於低層次。一是規模小,經濟實力弱,服務功能差。缺乏配套的收購場地、倉儲、冷庫及加工裝置等硬體設施,只能出售初級產品,無任何產品附加值;二是缺少高素質的帶頭人。從各地發展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看,主要是有一個優秀的懂經營、善管理並有較高威望及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又有奉獻精神的帶頭人。現實農村中,具備上述條件的帶頭人太少;三是產銷銜接不緊密。一般停留在產前的優良種子提供、產中的技術服務,對於產後的銷售服務、市場開拓、產品加工、營銷策略等方面涉足太少。專業合作社與社員之間、與農民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關係;四是缺乏品牌培植意識。目前,區內的專業合作社自身沒有統一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更談不上產品的商標註冊,也沒有積極申請省級以上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很難贏得市場信譽,加上廣告宣傳不到位,市場競爭力處於下風。

  二、外部環境不適應

  一是思想認識不統一。一些農村基層幹部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以及專業合作社在農村工作中的地位作業還認識不足,甚至對專業合作社的概念都不清楚,誤認為搞合作經營又回到過去計劃經濟的老一套。因此沒有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二是扶持力度不夠。有關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技術指導、產銷資訊獲取、週轉資金信貸及專項資金補貼等職責不清、協調不夠,甚至互相推諉,影響了農民辦社的積極性。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指導、扶持和服務,使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在農業產業化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形成地方產業帶,帶動一方農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政府各級組織特別是涉農部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宣傳、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適應農產品市場化所起到的客觀作用,宣傳典型的成功經驗,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要使農民群眾清楚專業合作社的含義和性質:在合作方式上,堅持實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在組織管理上,堅持自願結合,民主辦社,任何組織不得干預合作社的正常經營管理活動;在辦社宗旨上,對內以服務為宗旨,對外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在利益分配上,讓合作社成員充分得到實惠,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二、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原則。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首先須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我區各鄉鎮的傳統產業,比如樟山鎮的牛皮、松籽;長塘鎮的空心菜籽;興橋鎮的黃牛;曲瀨鄉的花生、芝麻;禾埠鄉的餑芨、蓮藕等等。圍繞當地主導產業辦社,要有特色,突出一個“專”字。其次要根據當地的產業基礎,善於引導和依託農村的種、養殖能人,在有關部門的指導、扶持下,帶動周邊群眾,走專業合作化道路。三是要堅持創辦條件,講究質量,形成統一品牌和規模效應,提高競爭功能。

  三、加強政策扶持力度。政策上的扶持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動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及中央、省、市的各項惠農政策,各級財政用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項資金要及時撥付到位;在稅收優惠上,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的農產品,應按規定免徵增值稅。此外,在資金信貸、農業產業化立項、農業科技推廣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等專案安排,都應優先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適應農業市場化的新生事物,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更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正視問題,尋求對策,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健康的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10

  按照市政協上半年工作部署,黃體勤副主席帶領經濟委調研組就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赴太康、扶溝兩縣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市農業局和兩縣政府負責同志進行了深入的座談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一)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全市註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共計10101家。從數量上看,目前全市平均每村2。3家合作社,在全省佔第一位。從規模實力上看,全市入社社員32萬人,成員出資總額69億元,擁有註冊商標的合作社258家,合作社獲得質量認證的產品數達129個。

  (二)服務領域廣泛。從行業上來看,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植業合作社6134家,佔全市合作社總數的60.73%,養殖業合作社2502家,佔比24.77%,服務型合作社805家,佔比7.97%。超過85%的合作社從事的是種植業、養殖業,而種植業比重高於養殖業。就種植業而言,合作社普遍以當地優勢農業產業為依託,主要集中在糧食、蔬菜、瓜果等種植業。從合作社提供的服務來看,呈現出以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為主要內容的多樣化特點。

  (三)農民增收明顯。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統一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減少了農民的生產投入,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充分發揮了合作社帶領農民抱團闖市場、節支增收的作用。如太康縣白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面積10000餘畝,安排屬地農民就業1500餘人,社員人均年收入超過了10000元,比非合作社社員人均年增收35%以上。

  (四)先進典型湧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級農民合作示範社1113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1家,省級示範社50家,市級示範社248家,縣級示範社774家。今年初,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作為全國唯一基層農民代表,參加了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座談會,受到了總理的充分肯定。

  (五)“網際網路+”初見成效。隨著“網際網路+”創新模式迅猛發展,合作社與網路銷售平臺廣泛對接,透過網路購進農資、銷售農產品已經成為我市合作社的新常態。如太康縣與“馱鳥網”合作,扶溝縣與“一畝田”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扶溝縣汴崗鎮越秀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一畝田APP系統網上銷售胡蘿蔔560多萬斤,並遠銷巴基斯坦,以前被丟棄的胡蘿蔔櫻、芝麻葉和紅薯葉也透過該平臺找到了買主。另外,還有一些合作社用二維碼標識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增加了消費者信任,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二、存在問題

  (一)金融信貸支援方面存在制約瓶頸。缺少資金、融資困難是農民合作社反映最為強烈、最為普遍的問題。一方面,合作社在上繳數量不菲的承包費後,還需在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器具等方面投入資金,還要僱傭勞力、發放工資等,成本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由於目前還沒有開展針對合作社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合作社向銀行和信用社申請貸款只能以社員個人的名義,且需要抵押。以個人名義取得的貸款,合作社在使用時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如在資金使用與還貸責任分配方面會產生爭議,不利於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二)合作社人才匱乏。大多數專業合作社是圍繞當地優勢主導產業組建的,參與者主要是農民。合作社的負責人一般由所在村組負責人或當地的種養殖大戶擔任,靠長久積累的經驗做事,這些農民成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經營管理和帶領闖市場的能力更是不足,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雖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請了技術人員,但也僅限於技術指導,難以保證合作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合作社自身承擔風險大。一是市場風險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級農產品,比如蔬菜等,保鮮時間短,搶佔市場不及時就造成產品積壓。二是自然風險大。農民合作社流轉的區域大多是地形地貌條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收成無保障。同時由於未來土地預期收益不確定性大,導致農戶不願簽訂長期土地流轉合同,農民合作社對修建灌溉設施、培肥地力等事關持續發展的專案不願也不敢投入,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未得到全面的改善。三是流轉價格風險大。農民合作社與土地流轉轉出的農戶之間簽訂合同時價格低,現在價格走高,部分群眾毀約,生產過程中也易產生糾紛。

  (四)制度不完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工商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銀行賬號等證照都有,但在制度約束、財務約束、內部管理、利益分配和風險規避等機制方面還不健全,成員權利不明;有的雖然成立時有規範的《章程》,以明確分工和完善機制,但卻流於形式,停留在字面上,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有的只辦理營業執照,基本不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或是雖然有經營活動,但只是本家人在幹,沒有和家庭之外的成員進行任何合作。

  三、意見建議

  (一)加大財政金融扶持。一是要加快對扶持合作社發展政策的研究,降低扶持門檻,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在合作社的擴大生產、技術創新、人員培訓方面給予扶持,在稅收、用地、用電等方面創造更優惠的條件。二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對合作社的信用評級工作,建立適合農民合作社的信貸評級制度,加大信貸服務創新,用“網際網路+農村金融”模式拓寬合作社的融資渠道。

  (二)提高隊伍素質。一是舉辦農民合作社培訓班,對其進行市場營銷、資訊利用、財務核算、經濟合同、計算機等方面的強化培訓,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民合作社隊伍。二是積極引進外部人才資源,鼓勵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到農業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可從農民合作社取得相應報酬。三是支援合作社發展農業經紀人,因地制宜培養經紀人隊伍,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促進本地區生產與市場的融合。四是建議將大學生村官政策推廣到合作社,把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大學生放到合作社去創業,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解決他們的工資和養老醫療待遇,讓他們把合作社作為自己的創業平臺,提升合作社發展後勁。

  (三)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一是積極組織開展“農超對接現場會”,組織有條件的合作社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洽談會、博覽會、展銷會和知名品牌評選等活動,引導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二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新模式,加大對合作社創設自己的營銷網路或藉助其他網站平臺開展網路營銷的支援力度,加快農產品“走出去”的步伐。三是引導合作社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培育具有地域資源優勢和特色的農產品申請註冊地理標誌商標,對合作社的產品品牌予以傾斜。四是在適當條件下,以產業或區域為單位,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或聯合會,進一步提高市場談判地位。

  (四)健全執行機制。一是完善組織體系。健全合作社的登記准入制度,加強合作社的源頭治理;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執行監事)“三會”治理結構。二是規範執行機制。以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為抓手,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理事會制度、監事會制度、盈餘分配製度、社務公開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管理民主、財務規範。三是健全分配製度。要保證合作社社員的利益,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進行利益分配,保障社員的經濟利益。四是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政府有關部門要監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經營,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社員的監督作用,實行社務公開,促使合作社健康發展。五是增強服務功能。強化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服務功能,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引導合作社積極與農技部門、農科院所、技術協會和大專院校建立緊密的技術協作關係,增強農業科技水平。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11

  近年來,國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力度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無論從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截止目前,縣在工商部門註冊成立的農民合作社146家,註冊資本26085萬元,合作社成員2850人,帶動農戶3800餘戶。目前納入我們示範社管理的合作社有21家,從總體情況來看,合作社的數量增長比較快,且合作社的型別也越來越多,經營的範圍也了越來越廣泛,隨著合作社不斷髮展,對農民的帶動能力不斷加強,在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及抵禦風險的能力方面將發揮作用將越來越大。但應該看到,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在制度建設、內部管理、財務規範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發展,現階段合作社在經營及管理執行過程中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合作社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興辦合作社目的認識不到位,偏離了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目的。在成立的合作時,部分專業合作社是個別人出資成立並運作,以專業合作社名義登記註冊,村民名義上為合作社成員,但實際上並未出資,也並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分配,還有些合作社以村民、家庭成員組織成立合作社,成立後並沒有按合作社的章程進行運作,也沒有組織成員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成為“空殼合作社”,合作社沒有發揮作用,個別人開辦合作社認為可以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且登記門檻又低,所以降低了合作社的公信力。

  (二)規模還比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因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重發展輕規範,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目前我縣發展情況來看,由於合作社的的負責人文化程度不高,管理經驗較為缺乏,資訊渠道比較單一,合作社在營銷、生產方面缺乏科技含量,對產業化經營中的促進作用還不大,合作社的龍頭、橋樑和紐帶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部分群眾對專業合作社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入會的興趣不高,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從而導致專業合作社發展緩慢、會員偏少。

  (三)合作社專案資金管理不規範。目前合作社在申請國家專案資金時多渠道申請,導致部分管理不規範的合作社也能享受國家的專案資金的支援,專案申請口徑不一致不利於合作社的有序、健康發展。

  (四)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低。大部分沒有專業人才,雖然都是種植多年的種植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缺乏管理經驗和新科技知識。

  (五)合作社設立及章程建設來看:相當部分專業合作社是個別人出資成立,以專業合作社名義登記註冊,村民名義上為合作社成員,但實際上並未出資,也並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分配;合作社的章程沒有體現合作社的特點,千社一章,千孔一面,合作內容、合作辦法合作規則等在章程中寫的不是很清楚,產權不夠明晰,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制定了《章程》和相關的管理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強,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發展壯大,必須在今後的發展中儘快加以完善。

  二、合作社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合作社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一般都是由農村的種植、養殖大戶,大多數對財務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對財務知識比較欠缺,意識不到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重抓生產經營活動,對完善財務管理工作重視的不夠。

  (二)有的專業合作社認為配備會計、出納需要花費一筆費用,合作社收入還不高,內部人員兼任比較方便,也節約費用。有些合作社負責人直接用銀行個人銀行卡來管理資金,沒有財務公開的意識,認為自己的合作社,支出不願意受過多的手續的約束,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由於合作社業務相對收入有限,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合作社沒有按照會計法的規定及時配備專職或兼職的會計和出納。

  (三)合作社理事長認為把所有的收入都入賬,會要繳納相關的稅,思想上有顧慮。同時在經營過程中的開支,如果索要發票,價格會比較高,成本會相應提高,所以索要發票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合作社發生經濟業務時沒有發票。有的合作社沒有財務預算或財務收支計劃,財務理財的意識不強。

  (四)檔案資料不完整。表現在會計檔案不健全,許多合作社沒有辦公場所,會計檔案資料無法集中管理,會計資料只好長期放在會計或出納家中。有些會計沒有把會計憑證裝訂成冊,歸檔管理,這樣會造成賬簿和憑證丟失。

  三、加強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工作,積極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深入到鄉、鎮、村和廣大農民群眾中去,透過召開座談會、動員會,解答農民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內涵和相關規定,使廣大農民群眾理解我國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歷史背景、重大意義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充分認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好處及作用,促使其不斷地克服小農意識、培養“民主”意識,增強“合作”意識,極大地提高農民群眾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

  (二)積極引導,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首先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牽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將企業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農戶的“橋樑、紐帶”作用,把推行訂單農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發展之路,實現多渠道、多領域、多層次的聯合與合作,鞏固和延伸產業鏈。二是引導、支援基層幹部、種養大戶和能人帶頭組建專業合作社,發揮帶動農戶多、管理較為規範、產品具有一定市場、對弱勢群體幫助大的特點,透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統一管理,實現規模效應,加快資本積累,形成幹部、大戶、“能人”與廣大農民在共建合作社新優勢中

  (三)正確促成合作社的發展,遵循客觀經濟規律,鼓勵農民申辦合作社,又要堅持條件,規範發展;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扶持,又要防止合作社沒有規範而享受國家扶持資金現象,讓農民自己在政府提供的優良環境中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

  (四)引導合作社合理設定會計機構與人員,專業合作社可根據自身規模和業務繁簡需要,選擇是否設定單獨的會計機構;不單獨設定會計機構的,可在專業合作社有關機構中設定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要求選擇持有會計證的會計人員),負責本社的會計工作;對於不具備設定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條件的,也可以本著民主、自願的原則,委託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五)規範支出票據,完善財務核算

  凡能夠取得正規發票的應當開具正規的發票,直接從農戶手中購買材料或飼料等難以獲取正規發表的,應當提供售貨證明及售貨方身份證明材料,數額較大的,還應附有會議記錄、情況說明等附件,支付給合作社成員的款項,應提供領款人簽字的花名冊及身份證明資料,支付大額工程,裝置款項,除取得正規票據外,還應附有合同協議、裝置驗收證明,和工程建設方出具的工程決算等附件。

  (六)在專業合作社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專業合作社示範專案,或者申請承擔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專案,相關部門接受申請並審批申請的前提條件應該要求合作社規範執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提供合乎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會計資訊規範。對未按照制度核算、會計資訊不清楚的不予撥款支援,也不予申報專案,這樣,才能充分促進合作社規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提供真實正確的會計資訊。

  (七)加強會計檔案的管理,建立會計檔案櫃,實行統一管理,轉入負責,會計資料收集要齊全,會計憑證裝訂成冊,做到完整無缺,存放有序,方便查詢,同時要求示範合作社嚴格按照社員檔案,會議記錄、合作檔案、專案檔案等檔案分類建檔。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12

  根據縣政協xxxx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縣政協組織了部分縣政協委員及涉農部門相關人員對區內(縣外)、縣域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域內農民專業合作社情況

  (一)總體情況

  西林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相對較晚,最初是xxxx年庫區移民在天生橋庫區水域成立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之後沙糖桔種植大面積發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隨之快速發展起來。此外,精準扶貧大政策的推動,也是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截至xxxx年末,西林縣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09個,註冊登記409個。在全縣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以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主,佔專業合作社個數90%以上;養殖專業合作社個數佔比相對明顯偏少,且正常運作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更少。

  (二)本次調研物件情況

  本次調研所選擇的調研物件,都是從全縣專業合作社名單中按種植、養殖類隨機選樣的專業合作社,共25家。這25家中:正常執行11家;創社模式:支部帶領型1家;能人帶動型9家;自願聯合型15家;行業型別:養殖型6家;服務型2家;種植型15家;種養型2家;投資方式:貸款2家;成員資金入股9家,其他的14家;營銷模式:已有產品的14家全部是自產自銷;管理建設:年召開社員大會9家;有會計核算9家;有固定辦公地點12家;對社員進行過培訓的11家;制定相應制度11家。

  除了對我縣進行調研外,我們調研組還到武鳴區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沃柑火龍果為主,集種植金融及技術服務果品增值包裝及冷鏈於一體,配套農業觀光旅遊致力於打造“三產融合”、“沃柑全產業鏈”為主的大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依託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沃柑、火龍果的種植,主動探索金融與農業的融合模式,透過彙集金融企業、渠道商、農資廠家、科研機構、加工廠、冷鏈運輸、社員種植戶等各方資源,構建完整的產業鏈。主要做法:

  一是出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做好合作社培育和發展工作。

  二是簡化工商登記手續。

  三是農業農村局定期開展負責人(法人)培訓,掌握合作的運作規律。

  四是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確保銷售額準,財務精。

  二、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本次的調研物件看,我縣當前已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合作社的產權安排不合理

  合作社財產支配權包括財產佔有、支配和收益權。這次的調研物件中,成員資金入股只有9家,大部分“成員”並沒有按照合作社章程出資,他們只是透過合作社採購農藥、化肥,或者銷售農產品給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這些“成員”並不能真正成為合作社的成員,他們與合作社實質上就是買賣關係。如果沒有出資就不是合作社成員,也就不存在盈餘返還。合作社社員有的以林地入股後,仍按照分散經營的方式單家獨戶作業管理,林地產權不歸屬於合作社,導致合作社無法統一生產作業,也不能以林地來抵押融資。

  (二)合作社結構不規範

  這25家合作社有16家一年甚至幾年都不召開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9家召開也是走形式,只有核心成員參加,重大事情如理事長的選舉、財務報告公開、盈餘分配方案等普通成員均不能參與,民主管理成為一句空話。另外,本次調查的專業合作社,大部分沒有制定合作社章程,或者已制定合作章程但未能按照合作章程進行管理和運作,除理事長(發起人)以外,沒有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組織架構不符合標準,社員各自為戰。25家只有6家有正式固定的辦公地點,因此,合作社與成員的聯結鬆散,利益關係不緊密。

  (三)資產核算建賬不健全

  25家有9家聘請人員做賬,但都沒有嚴格按照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設定會計科目、配備專業會計人員和進行賬務處理,財務監督審計根本談不上。在收益分配的處理上,25家合作社均沒有提取盈餘公積,也沒有為普通成員設定明細賬戶登記股金和交易量(額),進而也沒有按交易量(額)給成員按股份返還盈餘。由於合作社內外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每年享受國家扶持資金的合作社並沒有把國家補助計入專項基金,更沒有量化到普通成員的份額。合作社成立之初,大都未收取入社費,合作社也未能從經營收益中提取活動經費,負責人的經營管理服務活動都是義務勞動,甚至倒貼差旅、代辦和交通費用,導致合作社各項工作難以開展。由於合作社成立未收取入社費,多數為實物資產(林地)入股,合作社缺少活動經費,難以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代為做賬,無法規範生產活動資金的收付管理。合作社社員購買農資、出售產品收入均未透過合作社賬戶管理,各自收支,合作社賬戶無法真實反映合作社的現金流量。

  (四)產銷鏈脫接。我縣當前已成立的各專業合作社,事實上並不能有效地履行生產規劃、技術標準、操作監督和產品檢驗方面的管理職責,也不能做到要求每一個成員都要執行標準化生產流程,維護合作社對外簽訂的合同和承諾的產品質量標準。調研過程中,多數合作社反映,合作社負責人與廠家訂購肥料、農藥後,一些社員認為社長從中撈好處,非要自己另行採購不達標的低價肥和農藥。施肥、噴藥時令,也不服從要求,存在拖延時間的現象,結果導致合作社成員之間果品不一。另外,在銷售季節,合作社聯絡了銷售渠道,社員又不服從安排,為了早些多些出售,降低要求進行了採摘,以次充好,導致客商取消後續合同的履行,影響到合作社的聲譽。個別社員還參與散戶違反合作社規定競相降價出售,致使產品價格難以統一。養殖合作社產品主要銷售還是以零售為主。25家中,有產品的14家的銷售渠道全部是自產自銷,沒有形成真正的產銷連結。

  (五)金融貸款扶持有難度

  所調查的合作社帶頭人和合作社社員均未得到銀行貸款支援的專業合作社共有7個。未能得到銀行信貸支援既有銀行方面的原因,也有合作社方面的原因。銀行方面的原因,一是銀行受理借款申請後不調查、不答覆、不作為,服務態度差導致未能借款;二是大型國有銀行貸款門檻高,貸款條件嚴苛,多數合作社難以符合貸款條件;三是銀行現有貸款產品不夠靈活,不能較好地適應合作社發展的需要。合作社方面的原因,一是合作社的性質決定合作社不需要貸款,例如八達鎮壩林村吉裝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業務主要是為造林公司或個人造林大戶提供勞務合作,無需週轉資金,無貸款需求;二是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有一定的資金,不需要貸款,例如那佐鄉弄合村益友種養專業合作社;三是合作社自身沒有資產,缺少抵押物,也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無法申請貸款。加之我縣當前的農業保險服務發展困難,由於自然災害的不可預測以及災害評估難、保費貴等原因,保險公司不願受理,果農也不願意投保,合作社投保額為零,金融貸款扶持風險高,導致銀行惜貸怕貸。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對合作社的支援有待加強

  除了少數成立比較早、發展比較快的果品類合作社能夠獲得政府支援,大部分合作社都依靠自己力量在發展,但由於資金籌集難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國家金融支援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這些合作社面臨的困難重重。

  (二)合作社理事長的自身素質

  由於理事長在自身素質方面差異很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縣合作社規範化程度的不一致。一是對合作社缺少認識,對合作社的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二是民主管理意識缺乏,成員只是徒有虛名,並沒有起到作用,理事長主導合作社,唱獨角戲;三是信心不足,責任心不強,成立合作社之後才發現組織經營管理困難重重,缺少管理經費,於是對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失去了信心,沒有了責任心。

  (三)對合作社規範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縣對於合作社的發展都持積極支援態度,從宏觀方面給合作社的誕生及發展創造了條件,但一些部門在追求合作社數量增長的同時,忽視了對合作社的規範化進行引導和管理,數量較多,但總體執行質量不高。

  (四)以經濟實體抵押登記存在困難

  比如當前我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沙糖桔林權確權工作未完全推進,很多果農未進行確權,未辦理林權證。與此同時,我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剛成立不久,林權、經營權抵押登記系統上線不及時,特別是沙糖桔抵押登記相關係統未上線,導致無法進行抵押登記,銀行發放以沙糖桔林權、經營權抵押的貸款尚存在困難。

  四、幾點建議

  (一)重視專業合作社的規範管理和建設。我縣當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缺乏有效的指導和模範社可參照,因而在組織建設、章程制定、財務管理、操作流程、規範化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有針對性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細分水果種植類、養殖類、勞務輸出類等)進行專門指導,明確“三會”即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職責和權力,保證合作社組織內部運作的公開、公平。同時,可以整合或撤銷“空殼社”,由要數量向要質量發展。

  (二)健全合作社財政扶持資金的評估和監督機制

  應該逐步建立合作社資信評估制度,財政扶持要預先進行科學評估,對經過評估後被認為具備發展潛力的合作社,政府可以提供財政支援,同時投入後要定期進行調研,避免有些合作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幌子,套取國家的優惠政策與財政資金扶持在鼓勵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同時也要完善監督機制,對財政扶持的資金進行必要的審計與稽查,增強財政支農資金安排、使用過程的透明度,自覺接受專業審計和群眾監督,使財政扶持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規範合作社財務管理

  遵循自願、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則,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財務管理體制。應依據原行業財務制度,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本社的財務制度。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門報送財務和會計報表,定期向社員公佈財務狀況。

  (四)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化意識

  有效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透過品牌最佳化達到產品最佳化,透過品牌競爭實現產品質量提升。相關服務視窗可以透過產品低農殘、生態綠色認證指導合作社規範化生產,以產品的綠色食品產地認證打響合作社聲譽,提高合作社的收益。

  (五)積極推進和擴寬銷售渠道

  要指導合作社在鞏固現有銷售渠道和營銷視窗的基礎上,透過參加如農產品交易會以及推介會和各種節會的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推介品牌產品,開闢新的銷

  售渠道。積極與電商平臺對接,在網際網路+、網路直銷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拓展市場,政府應推廣“黨建+合作社+農戶””“超市+合作社+農戶”“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模式,藉助合作社樹立的品牌,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穩定的產銷渠道合作。

  (六)探索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折股量化、股權設定和股權管理

  透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資產進行折股量化、對合作社經濟組織成員配置股份、對資產股權加強管理,有效落實合作社經濟組織成員對經濟的收益權和分配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活動實行民主管理,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成員最大限度分享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紅利。

  (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建立示範專業合作社,使之在組織架構、制度建設、生產標準化管理、銷售與財務管理、效益分配等方面走向合規、健康、有效益、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帶動其他合作社的發展。只有規範管理、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才能夠有效化解和防範金融風險,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援。一是為合作社提供貸款貼息政策。為合作社貸款提供財政貼息,貼息可以根據本縣財力提供全額貼息或者部分貼息,減輕合作社發展的還息壓力,與此同時,金融機構為合作社貸款出臺優惠政策,適當降低貸款利率。在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支援下,合作社融資成本得以降低,從而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由經紀人、選果廠提供擔保。開創合作社與水果經紀人、選果廠簽訂訂單合同,銀行向合作社發放貸款,經紀人、選果廠提供保證擔保的“合作社+銀行+公司”模式,實現降低銀行貸款風險。三是為沙糖桔林權、經營權抵押登記提供條件。推進不動產登記中心的林權抵押,特別是沙糖桔林權(或者是經營權)抵押登記上線執行,給合作社融資提供方便,使林權、經營權轉化為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實現收益。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13

  青州市譚坊誠信肉鴨產銷服務合作社於20xx年6月23日成立,經青州市工商局註冊,由譚坊10個村眾多養鴨專業大戶共同發起,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成立的。合作社以優質肉鴨產銷為主,為社員提供肉鴨養殖產前、產中和產後全方位的服務,運營以來,合作社為廣大肉鴨養殖戶提供了一流的養加銷服務,輻射面積進一步加大,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經營規模進一步膨脹,更好地滿足了青州市肉鴨養殖的需求,更好地滿足了廣大肉鴨養殖戶的需要。合作社成立後,形成了以合作社為龍頭,以農民家庭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經營大戶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特色主導產業為依託的執行機制,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業經營效益和農民經濟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一、合作社組織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1、管理機構:

  青州市譚坊誠信肉鴨產銷服務合作社是工商註冊的合夥企業法人單位。建立了全體社員代表大會制度,選舉並通過了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理事會有7人組成,設有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1人,理事5人。監事會有5人組成,設監事長1人,副監事長1人,監事3人。服務處所輻射青州、壽光、臨朐、昌樂等縣市區。

  2、執行機制:

  合作社為全體社員養鴨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方位服務,合作社實行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執行機制。真正實現了“六個統一”。一是統一購料。選擇品牌飼料,並且因量大能享受價格優惠;二是統一購苗。選擇信譽好、質量好的種鴨場的鴨苗;三是統一購藥。選擇名牌廠家的名優產品;四是統一飼養管理規程。聘請大專院校的專家為社員養鴨戶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並且定期對社員戶的肉鴨養殖場進行巡迴技術指導;五是統一銷售。解決養殖戶賣鴨難的問題;六是統一結算。徹底解決賣鴨結賬難的問題。

  3、制度建設:

  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積極推進規範化建設,注重規範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和內部管理結構,有力地增強了我鎮養殖業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改變了過去肉鴨生產管理技術落後、疫病防治知識淡薄等問題,提高了譚坊鎮肉鴨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合作社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也在不斷增長。為規範發展,合作社建立了《全體社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員大會通過了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法律法規制定的《合作社新章程》,對合作社宗旨、社員權利義務、組織結構、財務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實施了議事、決策、管理、監督程式,這是誠信肉鴨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工作中的一個里程碑。同時印發了《肉鴨防疫技術操作規範》,積極推廣使用低毒藥品和綠色環保飼料,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藥品的使用,提高了產品質量。

  4、資金管理:

  合作社由譚坊10個村眾多養鴨專業大戶共同發起,現已有200餘戶加盟,每個社員戶股金200元,團體社員戶500元,現累計吸收社員股金5萬餘元。合作社專門成立理財小組,設有組長組員若干人,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合作社及時做好分紅工作,加盟戶均得到了產加銷一條龍服務,及時得到了分紅受益。我們每個社員戶現已分紅多次,同時社員戶最少的享受購物優惠達到3000多元。

  二、合作社工作開展情況

  1、組織生產、加工、銷售情況:

  科學組織生產,專門印發了《肉鴨防疫技術操作規範》,積極推廣使用低毒藥品和綠色環保飼料,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藥品的使用。聘請防疫專家對高溫鴨棚從防疫角度進行全面消毒,確保肉鴨生長在健康的環境中。

  大力發展基地建設,堅持把基地建設作為展示譚坊誠信肉鴨品牌的視窗,在鎮黨委、政府和獸醫站的支援和協調下,按照“平等,互利,自願”和“一個龍頭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原則,發展起高標準肉鴨棚100多個,建設規模化肉鴨基地2個,對基地內的肉鴨從鴨苗到上市完全按有機食品標準進行生產。

  為搞好銷售工作,我們實行了龍頭企業連接合作組織,合作組織連線農戶的銷售模式,依託各大冷藏廠、食品公司,養成後再返銷給冷藏廠、食品公司,完善了銷售鏈條,解決了廣大養殖戶的後顧之憂。

  2、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技術培訓情況:

  質量是通向市場的“身份證”,是信譽的“保證書”,有質量,才有市場競爭力。基於此,合作社圍繞改善肉鴨品質做文章,著力打造譚坊誠信合作社肉鴨養殖的品牌影響力。為此,引進了純正的櫻桃谷鴨SM3,並切實加強技術培訓。聘請省市畜禽養殖專家實地講解肉鴨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方法,定期對社員進行培訓,提高養殖技術。兩年來,先後舉辦6期培訓班,培訓社員10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00多份。

  3、提供質量檢驗、品種培育、互助保險、貸款擔保、行業維權服務

  合作者依託龍頭企業透過訂單、契約、入股的形式,為養殖戶積極提供質量檢驗、品種培育、互助保險、貸款擔保、行業維權等一系列服務。在龍頭企業中和農戶之間建立起來的中介組織,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目前主要依託濰坊美城食品公司華美冷藏廠、壽光康利佳食品有限公司、青州惠邦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1、促進了當地畜牧這個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

  青州市譚坊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分別與昌樂、壽光兩縣市為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肉鴨養殖一直是譚坊鎮的主導產業之一,其產銷量一直位列青州前列,但起初當地群眾在肉鴨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管理水平差、飼料轉化率低、飼養成本高、飼料品牌多亂、藥品雜、劣質獸藥充斥市場、鴨苗質量混亂、飼養管理不規範、賣鴨難、結帳難等諸多問題。合作社成立後,進一步提高了譚坊鎮肉鴨養殖的規模,加快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程序,實現並達到了國家“城市准入制”的要求。目前,畜牧業已經成為了譚坊鎮的農業支柱產業,合作社已經成為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

  2、有力地帶動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合作社注重加強養殖戶的管理和引導,強化合作社內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分配機制,促進合作社自我服務、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合作社成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由合作社成立之初的27個社員戶發展到現在養鴨社員戶500多個。

  合作社成立之前養殖戶普遍存在著賺錢少,錢難賺的現象,透過合作社的“六個統一”,社員養殖戶賺錢多了,錢好賺了。據初步統計,誠信肉鴨合作社社員利潤超過15萬元的社員養殖戶達20多戶、10萬元以上的40多個戶、5萬元以上的60多個戶。年向社會提供400萬隻肉鴨,增加社會效益400萬元。同時,市場越來越大,合作社已經由原來單一的區域經濟拓展到壽光、昌樂、臨朐等縣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增強,受到了眾多養殖業戶的一致稱讚。

  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過去一家一戶小規模單一養殖的模式,真正成為集約化規模化的合作型養殖。統一供藥統一供料等行為的實施,真正肉鴨產品成為綠色食品,成為名牌,為下一步的名揚全國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合作社的進一步膨脹問題。如何吸引更多的養殖業戶和周邊縣市群眾加入合作社,併為社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務,從而讓合作社發展進一步壯大的問題。

  2、合作社發展壯大中的技術支援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上級畜牧部門、科研單位聯絡,學習和引進最先進的生產技術、科技知識,並加大與企業間的合作關係,保證產品質量,提高肉鴨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直接促進農民增收的問題。

  3、基地建設問題。如何透過基地的建設、交易設施的改善,市場的交易額增加,進一步提高市場的吞吐能力,增加就業機會,使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問題。

  4、不斷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全面規範完善合作社的規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機制,有效強化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和市場開拓能力,切實提升合作社的組織功能、執行質量和發展水平,在最大限度上最佳化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和技術進步,降低農產品經營和交易成本,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的問題。

  20xx.8.26

【農民專業合作社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