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國小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

國小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1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臺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透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每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臺或將講臺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臺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小學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2

  在這個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音準進行了初步的考察,發現每個班只有幾個突出的學生能脫離鋼琴唱準歌譜,而大部分學生都唱得偏低,有的還不能連貫的唱出每個音符,或者亂唱一通。

  學生音準問題說明我們的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這就需要解決音準和學生識譜的問題。

  在音樂教學中,音準和讀譜能力是對每個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學生讀譜和音準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首先,是音準的問題。音準這個概念這是相對的,音準就是人們感知並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準是不可分的,培養音準其實就是要培養準確的音高感。所以要讓學生先多聽歌曲,並用“lu”來跟唱,對旋律有個整體的空間概念,再來隨鋼琴分句學唱,不一定要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簡單的可以放慢速度讓學生自己來跟琴唱譜。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沒有唱準或唱對的樂句。

  透過一兩遍的練習,可以用稍快的速度來連貫的'唱譜,再來學習演唱歌詞的話就事半功倍了。

  我認為還是需要藉助音樂裝置和器材來培養學生對樂音的把握。

  其實,不論是音準還是讀譜能力的培養都是息息相關的,不能獨立而存在,我們老師要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和準確的讀譜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能自信、大膽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小學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3

  隨著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裝置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著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為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程序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為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透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著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湧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為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國小音樂課教師教學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