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高中音樂教案

高中音樂教案

高中音樂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音樂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徵,瞭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透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透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瞭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透過欣賞,瞭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難點】

  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並透過實踐加深理解。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學生欣賞。

  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聽一曲與眾不同的《茉莉花》,大家聽一下這首《茉莉花》和剛才的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播放爵士樂《茉莉花》。(欣賞完後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第一首《茉莉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風格上完全改變了,改編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這種新的音樂形式就是爵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爵士樂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

  (二)新課教授

  1.走進爵士樂

  播放爵士樂《What a wonderful world》,學生欣賞完談對爵士樂的初步感受。

  教師進行總結:爵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後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併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

  (1)瞭解“布魯斯”音樂

  教師簡單介紹“布魯斯”音樂: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被迫勞動,受盡折磨。黑奴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於藍色在美國被看做是憂鬱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為“布魯斯”而爵士音樂就來源於“布魯斯”。

  現在給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魯斯”音樂片段,透過欣賞,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魯斯”音樂片段)

  教師提問:“布魯斯”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請從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來分析。

  學生討論回答(“布魯斯”音樂憂鬱、悲傷、變化音多,節奏複雜,較難掌握。從音階上看,它的三級音和七級音經常降低一點,有時五級音也降低。這些降音還常輔之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鬱、悲傷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形成輕重音顛倒的感覺。和絃常用主和絃、屬和絃和下屬和絃,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2)瞭解“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

  教師請學生根據蒐集到的資料,簡單介紹“拉格泰姆”音樂。

  爵士樂還有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我們再來欣賞一段“拉格泰姆”音樂片段。透過欣賞,看大家能否對“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總結一二。在欣賞過程中可適當跟著音樂打節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樂片段,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拉格泰姆“是19世紀末,一位名叫喬普林的黑人鋼琴手創造的。右手高聲部演奏節奏特別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它和“布魯斯”節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後移。

  (3)瞭解爵士樂的特點

  教師引導:透過剛才的欣賞和了解,我們大致能總結出爵士樂的幾個基本特點,首先是它的節奏比較多變,大多時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識譜,大多是靠靈感激發,對熟悉的曲調加以變化。因此,爵士樂又被稱之為“靈魂音樂”。

  2.欣賞《南部之子》

  我們在爵士樂的世界觀光了一圈,接下來欣賞一首早期的爵士樂作品,是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帶著兩個問題來欣賞,首先作品的特點和情緒是怎樣的?其次仔細辨別一下作品中運用了哪些演奏樂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畢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並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首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型音樂。演奏樂器有小號、鋼琴、爵士鼓,其中主奏樂器是小號。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節奏,為小活動做準備。

  出示節奏譜例,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負責一個聲部的節奏,用手掌打出節奏。透過這個活動進行節奏練習,加深對爵士樂節奏的體驗。

  (三)拓展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四)小結作業

  今天的爵士樂已發展成為一種既有個人獨奏、小樂團,也有類似交響樂團的大樂隊編制,在流行樂領域也深入人心,同時爵士舞也成為現在很多人的業餘愛好。爵士樂的影響已遍佈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縛被大眾所喜愛,大家多從身邊著手,蒐集爵士樂,體會它的美。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花城版高中音樂鑑賞教科書第二單元《音樂與民族》,第一節《多彩的華夏之音》之《戲曲篇》第一課時。我國的戲曲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本課將以南音作為主要學習的內容,透過南音欣賞、老師傳唱學唱、並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嘗試南音小樂器演奏,讓學生開心的瞭解身邊的戲曲,進而瞭解我國更多的戲曲文化,弘揚民族音樂、鄉土文化,傳承戲曲、曲藝文化。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現在的高中生,由於受流行歌曲的影響較深,對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興趣,特別是戲曲部分更難接受。大部分學生對戲曲瞭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難接受,所以學習難度很大。希望透過身邊熟悉的戲曲引導學生喜愛戲曲音樂,把南音引進課堂降低學習欣賞戲曲音樂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三、設計思想:

  我對南音瞭解較多,擅長南音演唱、演奏,多次獲得南音比賽金獎,而且我校以南音為辦學特色,大家對南音也相對比較不會陌生,所以對本課我將以南音為主,透過學校南音教學成果展示,老師參加演出、比賽影片,親身體驗有趣的南音演唱、小樂器演奏等,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戲曲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戲曲、曲藝的藝術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弘揚鄉土文化。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瞭解南音基本知識:流傳地、伴奏樂器、構成等。能夠用方言(閩南語)演唱簡單的南曲《直入花園》片段,並能親身體驗用南音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加深對南音的瞭解並感受和體驗。

  2過程與方法:

  A透過欣賞學生南音獲獎比賽照片,及電視臺報道,配上音樂(南音《三千兩金》)及文字資料切入主題,吸引學生了解南音的意願。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慾望。

  B初步認識南音的基礎知識,並透過欣賞老師參加演出、比賽影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透過南音演唱(片段)學習,用閩南語演唱,練習咬字、吐字有趣的學習,感受體驗南音唱腔藝術。理解方言在戲曲音樂中的獨特表現力

  D透過南音小樂器親身體驗,自主、合作表演,讓學生喜歡上戲曲藝術。在快樂的學習中期待下一節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發生方法的特別之處、演奏南音小樂器,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文化。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並願意參與戲曲鑑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願意並喜歡聆聽和觀看、學習戲曲音樂,並參與創造性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能用閩南方言南音演唱、並能用南音小樂器演奏《直入花園》,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戲曲藝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南音是我比較擅長熟悉的戲曲劇種,我曾開過市級南音公開課,反思本課,我覺得本課是較為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於:戲曲本來是比較難上的一個課題,我充分發揮自身特點教唱南音,並透過快樂、趣味學唱南音反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的最後會讓學生捨不得離開教室,他們還會想要學習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讓學生不但喜歡音樂鑑賞課,還喜歡戲曲藝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快樂自主的學習,熱愛民族音樂。

  本課為高中音樂鑑賞課,我突破常規教學,選用了教材之外的內容,把身邊的音樂引進課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並把鑑賞課與演唱演奏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戲曲藝術的魅力,產生學習瞭解戲曲的慾望,改變了原本較為枯燥的單一鑑賞課。讓學生有了繼續聆聽和關注戲曲音樂的願望。結合課外預習使本單元《音樂與民族》的學習進一步拓展迴歸主題。

  不足之處的設計主要是在時間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學習是難點,時間不好控制,可多設計一課時,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南音。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下節課能願意參與戲曲鑑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那這節課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課了。

  高中音樂教案 篇3

  教具: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裝置

  教學目的:瞭解西洋交響樂隊及樂器

  重點難點:西洋交響樂隊規模龐大,樂器眾多,不易掌握是本課的難點

  一、導課。

  1、我們時常聽到交響樂隊的演奏,時常聽到電臺廣播的交響音樂,每當我們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都會感到:從這樣的交響樂隊中不知道會有多少美麗的、雄壯的、激動人心的、熱情橫溢的音樂奔瀉出來。但是,一個交響樂隊到底有哪些樂器?這些樂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效能和表現力?它們是在什麼時候和怎樣結合成為這樣一個龐大的整體的?一個交響樂隊所具有的那種魔術般的力量又是怎樣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並不是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能完全瞭解。

  2、交響樂隊的萌芽實際上是在十六世紀中葉,即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交響樂隊中的樂器大多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現代的交響樂隊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甚至可以說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一共經歷了三個世紀的複雜發展過程才最後定型。

  二、授新課

  1、交響樂的時代變遷與發展。

  在文藝復興時期,由於資本主義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展,由於城市的建立和發展,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進步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人文主義的形成,因此對藝術創作也提出了以現實主義的方法基礎。蒙特威爾第的另一個功績還在於:他對樂隊有著新的理解,認為樂隊就是各種不同的音色的結合,因此他開始使不同的樂器進行對置,相互對比,讓各組樂器輪番演奏等,這些做法在當時都還是一種意外的新發現。總的說來,這一個時期在樂器的採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斷地在變換著,有時候甚至還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巨型提琴、風車和大炮等用在樂隊中,以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紀是交響樂隊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時期。隨著主調和聲風格的發展和數字低音的採用,羽管鍵琴因為便於奏出和絃便在樂隊中佔據很穩固的地位;其次,由於義大利提琴製造家,例如阿瑪

  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後定型方面所獲得的輝煌成就,提琴族樂器在樂隊中的數量便逐漸增多,並最終把詩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樂器排擠出樂隊之外。但是這時候的樂隊還不能算是新型的樂隊,因為它的基礎仍然是羽管鍵琴,而且樂隊中還有不少是古老的樂器。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對樂隊的興趣在整個歐洲逐漸蔓延開來,樂隊也從它誕生的搖籃——義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國境,在巴黎、倫敦、柏林、漢堡和維也納,都相繼出現不同型別的早期樂隊。到十七世紀末,不但在歌劇院和教堂有樂隊演奏,還有專門供樂隊演奏音樂的新場所應運而生。1672年,個公開收費的絃樂隊音樂會在倫敦舉行,1686年荷蘭開始有定期的公開演奏會,並即遍傳歐洲其他國家。

  十八世紀是大轉折和大革命的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哲學觀點、美學理想以及藝術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交響樂隊的轉折時期也隨著到來了。在交響樂隊的這個轉折,應該以海頓的《交響曲》問世的1759年為標誌。

  十八世紀中葉,主調和聲的新風格取代了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出現了交響曲和協奏曲這一音樂新體裁,隨著音樂風格本身的轉換,在樂器組合方面,已經漸趨合理的所謂“古典時期樂隊”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這時候的樂隊已經從長期妨礙它發展的數字低音和羽管鍵琴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在樂隊中的地位還沒有確立,海頓的《交響曲》所用的樂隊除絃樂器組外,只有兩個雙簧管和兩個法國號。由海頓所創始並由莫扎特最後確立的“古典樂隊”,實際上是取法於曼海姆樂派的雙管樂隊。

  此後,交響樂隊的發展只是在細節上有所變換而已。十九世紀初的樂隊又擴大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銅管樂器的數量有了比較大的變動——起初把法國號增加到四個,構成一個四重奏,稍後又加用了三個長號。這樣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樂隊——大交響樂隊,也就是所謂“浪漫派樂隊”。這種樂隊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門德爾松的創作中才最後完成。

  2、交響樂隊的樂器構成

  總的說來,在交響樂隊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歷代作曲家所採用的樂隊是非常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種類繁多的樂隊歸納為兩種基本型別,那就是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這兩種樂隊都包括有絃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組。現在先談小交響樂隊。

  小交響樂隊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形成,這種樂隊在當時的作曲家看來並不覺得它是小型的樂隊,直到十九世紀初,絕大多數的歌劇和交響樂作品都是採用這種樂隊。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絃樂器:小提琴六至八個,第二小提琴四至六個,中提琴二至四個,大提琴二至四個,低音提琴二至三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兩個。

  銅管樂器:法國

  國號和小號各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一對。

  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有時候往往還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單簧管和小號等。莫扎特的後期交響曲創作有時候省略小號或定音鼓,有時候省略雙簧管。相反地,小交響樂隊有時候也有所擴充,甚至接近大交響樂隊。這種擴充套件的形式時常被用在當時的歌劇樂隊和清唱劇樂隊中,交響樂作品應用這樣的樂隊的就少得多。

  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直到現在,一般的交響樂、歌劇和舞劇作品,多半應用大交響樂隊,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絃樂器:小提琴十二至十六個,第二小提琴十

  至十四個,中提琴八至十二個,大提琴六至十個,低音提琴六至十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個,此外往往還加用這些樂器的變形樂器,例如短笛(偶爾也採用中音長笛)、中音雙簧管(或英國管,偶爾也採用抒情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偶爾也採用小單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銅管樂器:法國號四個,小號二至三個,長號三個,大號一個或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三角鐵、小鼓、鈸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組樂器外,往往還加用豎琴,而且多半是用兩個。大交響樂隊大約由六十至九十人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這種樂隊有時也壓縮一部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減少絃樂器的數量、但有時也擴大某一組樂器中的個別樂器的數量或全組樂器的數量,以及加用一般樂隊少見的個別樂器,如鋼琴或管風琴等。

  從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種類上可以看出,長號是決定樂隊所屬的型別的標誌。缺少長號的樂隊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因為一個大交響樂隊必須有三個長號和一至兩個大號。如果只有一個長號,也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

  三、總結

  我們已經把交響樂隊中各級樂器都簡略介紹過了,現在再講一講這些樂器在數量上的比例關係。上面說過,絃樂器組的樂器數量最多,單是小提琴就有十多個,但是其他各組中的每一種樂器一般只用兩三個,甚至也有隻用一個的。每一種樂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潑的旋律,有的則適合於奏出徐緩悠揚的曲調。把這些不同效能的樂器結合在一起,就得考慮到使這些樂器能夠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礙。因此首先就得使這些樂器在數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現代樂隊中的樂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紀中葉形成的,在這之後雖然樂隊的組織日漸擴大,但是樂隊中各組樂器的比例並沒有多大變化。

  高中音樂教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和《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人物

  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二)瞭解京劇發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為中國戲劇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三)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二、重點、難點重點

  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並在學唱中體驗 感受京劇國粹的音樂風格,瞭解京劇的發展歷史和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

  難點: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這種綜合性表演藝術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欣賞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錄影片段進行匯入。

  (二)簡介京劇的發展歷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紹梅蘭芳的藝術成就。

  (四)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

  1.欣賞作品

  2.簡介作品的劇情

  3.介紹南梆子及四平調的特點

  4.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這兩首作品。

  (五)欣賞李玉剛和梅蘭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風格。

  說說你對兩個唱段的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分別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影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影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錄影片段,李玉剛的錄影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範唱並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揮喜愛京劇藝術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路資源,查詢相關資料。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

  (一)以聆聽、學唱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瞭解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影片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的特徵,使審美情感得到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的獨特的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閱京劇常識和相關知識,做成答題卡片,在課上進行競賽搶答活動,在交流活動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二)課上學唱的片斷,進行分組、或個體、資源組合的聽唱檢測。

  (三)寫一篇學習京劇藝術的體會,發表自己京劇藝術的認識與看法。

  高中音樂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徵。

  2、學生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

  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東南亞---印尼和南亞——印度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分四個聲部視唱《星星索》並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點;用手劃出劃旋律線,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家來看這幅地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洲呢?(亞洲)我國和鄰國所構成的亞洲就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類在漫長的歲月裡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亞洲音樂神秘的面紗!

  二、教授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提問)亞洲可分為哪幾個音樂文化區?影響各區音樂文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著問題聽音樂)

  1、在東亞有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有誰聽說過嗎?

  (瞭解呼麥唱法,書71)

  2、聆聽樂曲分為幾部分,屬於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你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呢?(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樂曲開始,馬頭琴奏出徐緩悠揚的前奏。

  第一部分,響起呼麥的聲音具有蒙古長調的特點,節拍自由,節奏徐緩、寬鬆,樂曲非常遼闊、奔放、抒情、恬靜。

  第二部分具有短調特點,節奏密集,曲調歡快、跳躍,情緒熱烈歡快。刻畫了生氣勃勃的紅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發而出,表現出草原上歡快的情景。

  3、表達了人們什麼情感呢?

  書71

  (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們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去聽一聽。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匯入:(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麼特點?

  高中音樂教案 篇6

  一、課題

  《賞析驚愕交響曲》

  二、教材分析

  《驚愕交響曲》是人教版高中音樂欣賞的必修教學內容。是海頓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樂章最為著名。作品採用變奏曲式。第一樂章速度很快,感覺輕巧流暢。第二樂章速度變慢,開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輕,沒有什麼變化,剎那間樂隊用的音量演奏,爆發出強烈的聲音,定音鼓猛烈地敲擊,模仿驚雷的聲音。樂曲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輕快活潑,音樂詼諧富有活力。第四樂章速度變得更快,好像是人們在歡快地舞蹈。因此本交響曲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極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全體學生參與演奏,培養學生簡單樂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透過學生親自演奏作品,瞭解變奏曲式及變奏曲式的創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並實踐演奏,完成教學。

  (2)發揮特長生的優勢,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示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參與演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器樂演奏的興趣。

  (2)透過分析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鑑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分段賞析驚愕交響曲

  2.透過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海頓的創作風格,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鑑賞能力。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意圖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視唱、試奏、合奏等音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並熟悉該曲的主題部分,從而促成“隨風潛入曲”的良好效應。

  2.“生本課堂243”教學模式的實施。利用導學案媒介,針對學情,靈活處理“前置性補償--新知探究--形成性檢測--後續性補償”四環節,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生動課堂、生本課題、生成課堂、生長課堂。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透過教師的問題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見板書設計)

  (二)學生分析作品,用樂器演奏作品片段

  現有樂器;豎笛、鋼琴、小提琴、二胡。

  1.主題:全體同學用豎笛演奏。(強弱變化如何處理?注意最後一個音。)

  2.分析與演奏四個變奏及尾聲:讓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1)變奏一:再次請學生欣賞片段,聽一聽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哪種樂器來演奏?作品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海頓為什麼用這樣的情緒演奏作品?

  (2)變奏二:轉調為同主音的小調。請同學欣賞片段。

  (3)變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麼樂器演奏?

  ②欣賞片段,兩個聲部分別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用了什麼創作手法?

  (4)變奏四:

  ①樂隊強奏,絃樂以快速的六連音襯托。欣賞這部分內容,使用什麼樂器演奏?

  ②欣賞後半部分,使用了什麼樂器?我們用什麼樂器演奏,作品是如何變奏的?最後的強奏如何處理?

  (5)尾聲:

  作者如何處理情緒?為什麼?我們怎樣演奏?

  3.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連線及不同樂器的進入。

  (三)小結變奏曲式並欣賞其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透過演奏作品,請學生說說什麼是變奏曲式?請學生再欣賞兩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進一步體會變奏曲式。(《小星星變奏曲》、《少女的祈禱》)

  (四)總結

  透過演奏作品,同學們不僅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變奏曲式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學生活動】

  l.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2.變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題結構,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襯托。主題可以用豎笛演奏,人數可以減半,(反覆時換另一半),可用絃樂奏十六分音符,可選擇小題琴或二胡。學生分析作品的情緒,“驚愕”之後的愉悅。

  3.變奏二:彈鋼琴的同學為我們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變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豎笛演奏。由雙簧管和小提琴奏出兩個聲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長笛和小提琴演奏。這部分運用了復調的創作手法。所有樂器一起強奏,鋼琴演奏六連音襯托。學生全體演奏。

  作品用絃樂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許多變化節奏,豐富作品。部分學生演奏,其他學生聆聽。強奏時所有豎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聲:情緒有些壓抑,暗淡。因為“驚愕”過後一切都不會改變。豎笛演奏人數減半,弱收。全體學生完整演奏作品。(學生總結變奏曲式。)

  變奏曲式:先奏出一個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後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使主題透過多次不同的變奏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

  【教學評價】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合理。透過學生分析作品,並透過選擇身邊熟悉的樂器親自演奏作品,進一步瞭解什麼是變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

  高中音樂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1、《祖國頌》

  2、《你是這樣的人》

  3、《走進新時代》

  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走進新時代》,聯絡所學作品,瞭解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音樂作品意境,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透過學習,體驗感受合唱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

  教學理念:

  師生進行研究型學習,根據上節課佈置的作業,學生在在課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並以《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為例,認識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教師從中給予指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透過學習,懂得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體驗、瞭解合唱音樂的特點。

  2、透過學習、演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①學生將收集的的資料,整理好,用以說明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多媒體裝置,課件等。

  ③學生進入教室按聲部落座。

  教學過程:

  一、《祖國頌》

  1、介紹合唱《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出示多媒體)

  《祖國頌》是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氣勢宏偉,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為A,B,A三個樂段,教師範唱三段的主題,並簡要介紹說明。演唱《祖國頌》這首歌,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聆聽全曲

  3、組織學生說出聆聽後的感受

  4、學唱三段的主題旋律,加深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5、出示多媒體:“什麼是合唱藝術” 、“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

  6、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資料,教師參與展示、總結歸納: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二、《你是這樣的人》

  欣賞分別由戴玉強的美聲唱法和劉歡的通俗唱法演唱,請學生進行對比。

  作品介紹:《你是這樣的人》是電視片《百年恩來》的主題歌,是為紀念週恩來誕辰一百週年而作,題材為頌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長。

  請同學說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重複欣賞,戴玉強演唱的。

  師點撥提示:周恩來,是一個讓後人無限追憶和懷念的歷史偉人,我們不能忘記他,也無法忘記那些為革命的勝利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

  三、《走進新時代》。

  (1)分別欣賞:獨唱《走進新時代》、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同學們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獨唱、合唱,產生的效果有怎樣的區別。

  (2)實踐

  教師彈奏並演唱《走進新時代》

  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學唱《走進新時代》,進一步體驗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

  師:《走進新時代》作於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歌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婉轉動聽的音調,抒發了全國人民,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情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規整,歌曲的曲調採用民族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第一樂段是陳述性的訴說——“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麼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麼熱愛……”演唱中注意裝飾音的效果,使曲調更具有口語的語感,自然而優美。

  第二樂段是對比段,旋律在高聲區,情緒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詞中先後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繼往開來,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

  學唱中,教師要給予氣息,咬字、吐字、強弱、情感處理等,必要的指導,把歌頌與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播放歌曲,全體合唱《走進新時代》,教師指揮。

  四、鞏固與深化

  教師與學生一起,把整節課的內容,回顧,整理,總結歸納。

  學生可繼續用搜集的資料說明。

  教師在音樂有何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進行研討。

  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麼關係?研討。

  音樂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研討。

  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最後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提問與考核。

  五、下課,佈置作業。

  高中音樂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音樂與生活》(人教版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1.透過對一組實用性音樂的欣賞,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內涵的感受力;

  2.瞭解音樂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3.以各種方式演示實用性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1.重點:透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實用功能;

  2.難點:找到音樂風格與生活情景的結合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用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①利用網路資源學習音樂;②透過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樂。

  3.情感目標: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②用音樂關愛自己和他人。

  本課時運用了問題研討法,安排了較大力度的探索與實踐,旨在讓學生在瞭解音樂的實用價值的同時,提高各種能力(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等),貫徹與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

  2.本課時在讓學生了解音樂實用性的同時,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意蘊,以利於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

  3.本課時旨在嘗試探討網路環境下的音樂教學,並初步引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資訊進行研究性音樂學習。

  課型:自學研討課(網路環境下的音樂學習)

  教具:自建《音樂與生活》網站、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老師、課代表主持)

  1.組織教學(老師主持);

  2.學習方式和要求(課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導答問:

  師:請同學們回憶在這個活動中共出現了幾次音樂?這些音樂是在何種場合下出現的?各起:到了什麼作用?(螢幕上同時顯示問題)

  生:4次。分別是進場----升旗----做操----退場,起到了釋出命令→烘托氣氛→統一動作→放鬆情緒的作用。

  5.揭示課題:

  師:這說明音樂與人類的生活是有密切聯絡的。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吧!(螢幕上顯示課題《音樂與生活》)

  (二)研討問題:

  1.例項顯示:

  ①生活中的音樂;②學生答問;

  2.導學提示:

  ①關於《音樂與生活》學習網站;

  ②揭示研討主題:A.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麼關係?

  B.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C.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的音樂?

  D.生活中的音樂分哪幾類?

  3.網上活動:

  ①資源瀏覽;②BBS聊天交流討論;

  (三)深入實踐:

  1.準備活動:

  ①課代表發言:為加深大家對音樂實用功能的理解,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幾段音樂,請選擇一段進行情境表演;

  ②教師補充提示:這些場景可以是頒獎、天氣預報、時裝表演、感情朗誦、交誼舞、卡拉OK演唱等,設計表演時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樂與特定場景的聯絡;

  ③學生分頭準備情景表演;

  2.表演活動:

  ①課代表主持學生即興表演;

  ②學生觀看、評價;

  (四)範例介紹:(老師主持)

  1.音樂療法選單:聽了剛才的討論,看了剛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學提出的問題:音樂為何能鎮痛?音樂有利於動植物生長嗎?我想就此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則音樂療法選單(螢幕顯示):

  治療心情不安,思緒紊亂症:《春江花月夜》、《花之圓舞曲》;

  治療煩躁易怒症:《流水》、《月光奏鳴曲》;

  治療高血壓症:《小提琴協奏曲》(巴赫);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症:《鋼琴奏鳴曲第七號》(貝多芬)…

  音樂之所以能起到醫療作用,可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波動,人體也有波動,如腦電波、腸胃蠕動等;音樂是一種節奏,人體也有節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樂有利於動植物生長的例項;

  3.“超級學習法處方”;

  (五)佈置課外作業:

  音樂既然這麼實用,那麼在關鍵時刻,只要你精心選用音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課外作業是:①為同學的生日聚會選擇一組音樂;②師生食堂進餐選配背景音樂:

  (六)尾聲(課代表主持)

  (七)宣佈下課。

  附(後記):

  《“我吃了回螃蟹”----關於<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吃了回螃蟹”

  ----關於《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於1987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師範系。十六年來,我--直工作在中專、高中音樂教學第一線。1997年調入麻城一中後,專職從事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參加本次賽課,主要是想把我對音樂欣賞教學的一些新體會、新做法跟大家彙報、交流一下,我想做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我絕不是第一個。

  音樂教改怎麼改?改什麼?這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想弄清楚的問題。我的淺見是:

  1.改觀念:

  音樂是一門藝術,但她首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人們生活中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得見感覺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存在。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然後才是引導他們學習音樂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最終讓音樂充實、豐富、陪伴他們終生。

  2.改模式:

  現代人最應該具備的是“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動。我們現代人面臨著三個“世界”:心靈世界、網路世界和自然世界;我們的學習內容每天在不斷更新,因此學習方式也要不斷革命。音樂欣賞教學應該直面學生的心靈世界,奇異的網路世界,劇變的自然世界,一改以往背景介紹→曲目選聽→討論提問→復聽曲目→宣佈“標準答案”式的呆板、陳舊的模式,把學習、研討、設問、答疑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學習、主動地學習、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在這種新模式下,教師只是配角,學生才是主演。

  3.改教法:

  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常規做法是: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這種鸚鵡學舌、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式的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嚴重製約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同時,由於教師與學生在生理機能、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教學也絕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立足於“學生特點”,立足於“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變、不拘一格,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到最自由自在、最愉快,使他們最喜歡的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認識,在設計《音樂與生活》這節課時,我主動放棄了傳統觀念、傳統教法、傳統模式,大膽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下自主研討音樂與生活的關係等相關問題,並引導他們深入體驗、大膽表現相關音樂,以期達到培養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拓寬他們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等目的。

  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經驗欠缺,本課從教案設計到課堂教學,一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同行們不吝賜教。投石以激浪,拋磚而引玉,取人長補已短,是我本次參加賽課最大的目的。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我無悔,因為“我也吃了回螃蟹”。

  高中音樂教案 篇9

  一、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自由變奏”?

  (2)、學唱民歌《城牆上跑馬》

  (3)、引導學生對第一部分的三段音樂作分析。

  (4)、引導學生對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音樂的速度、情緒變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標:開闊音樂視野,增強感受、聽辨、鑑賞音樂的能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

  情感目標:透過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讓學生感悟到思鄉是中國人、中國音樂一個永恆的主題,培養學生用真情實感去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課前先佈置學生去查閱、瞭解有關馬思聰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鄉曲》的創作背景、採用的音樂主題。

  三、教學重難點:體會音樂作品“自由變奏”的特點、情緒變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學方法:引導、討論

  五、教具準備:VCD、電腦、課件、鋼琴。

  六、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新課匯入:播放根據李白的《靜夜思》改變的通俗歌曲。

  學生:老師,這不是李白的《靜夜思》嗎?表達的是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很好聽!

  老師:是的,說的非常好。古往今來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思鄉這一永恆的主題。感受了文人表達的思鄉作品後,今天我們要著重欣賞由音樂表達的思鄉作品,馬思聰的《思鄉曲》。

  3、放《思鄉曲》音樂,請同學來介紹他們所收集的馬思聰的生平及《思鄉曲》的創作背景、採用的音樂主題。(老師總結並加以肯定)

  4、老師把民歌《城牆上跑馬》的曲譜歌詞呈現在電腦的大螢幕上,老師伴奏,學生學唱.

  5、知識教學:什麼是自由變奏?“自由變奏”是更為自由的重複變形的寫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題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幹音和總的旋律線趨向等),而在節奏、節拍、速度、音調,甚至句式結構、調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變。自由變奏在創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複、變化重複、模進等)結合運用。它可以深化甚至改變原型主題的音樂形象,使之獲得嶄新而豐富的表現力。、全曲欣賞

  1)、第一部分三段音樂的欣賞。

  a、思考問題:對第一部分三段音樂作分析,體會音樂的自由變奏有什麼特點?第一部分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情感?

  b、學生答:感覺三段音樂都會有相似的音,象都有個共同的根基。音樂有思念故鄉的憂傷情感在裡面。

  c、老師總結:第二段是第一段的變奏與引伸,相同骨幹音有1、2、3、5、6,第一段與第三段音樂有著更為廣泛的聯絡,主要表現在骨幹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樂一定的再現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帶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種感嘆的訴說語調,把思念故鄉時憂傷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d、師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樂主題。

  (2)、第二部分音樂欣賞。

  a、思考問題: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的音樂在速度、情緒在有什麼不同?它表現了什麼情景?b、學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輕緩、情緒憂傷;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緒是喜悅的,好象是遊子回家了。

  老師總結:與第一部分速度輕緩、情緒憂傷感傷的音樂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緒變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又似遊子夢迴故里,沉醉在親人中間,心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樂欣賞。

  a、思考問題:第三部分的音樂特點是什麼?它又表現了什麼情感?

  b、學生答:再現民歌的音樂主題,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遊子綿綿不斷的憂傷的思鄉之情。

  c、老師總結:第三部分音樂是一個縮減再現的段落,僅僅變化再現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樂旋律,並移高了一個八度顯得更加纏綿悱惻蕩氣迴腸,樂曲短小的結尾充滿茫茫的愁緒,最後結束在不協和、不穩定的和絃上,曲終意未盡。無窮盡的相思理不清,斬不斷,久久縈繞在心頭。

  (4)、復聽全曲。

  教師總結:同學們,《思鄉曲》哀婉、纏綿,如泣如訴,帶著濃濃的思鄉愁情,把遠離故鄉的遊子那種要回故鄉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也讓我們感受到曲作者馬思聰魂牽夢縈的鄉思和縷縷不斷的憂傷。

  七、課堂拓展延伸。

  欣賞有關思鄉的優秀歌曲:《念故鄉》、《我的肯塔基故鄉》、《故鄉的親人》

  八、師生同唱《思鄉曲》主題音樂。

  九、課後小結:只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的思考與實踐活動中,學生才不會被動的聽、被動的接受,有利於培養學生聽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樂實踐能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調動起學生的音樂興趣。

  高中音樂教案 篇10

  課題:走向新世紀

  課時:一課時

  型別: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班級:高 一

  教學內容:

  1、欣賞《義勇軍進行曲》,表演並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欣賞並歌唱《歡樂頌》。

  2、透過聆聽以上曲子,認識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並結合曲子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透過音樂作品激發了學生熱愛民族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2、情感態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用音樂搭起一座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相通的橋,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並建立起同學之間純潔而深厚的友誼,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並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3、價值觀:透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音樂功能探究:在學習和感悟的過程中,結合曲子初步掌握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探究音樂的:認識、教育、審美、等功能,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探究能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

  教學重點:

  1、《友誼地久天長》的表演與歌唱,在表演中感受同學情,掌握音樂的教育功能

  2、全體學生演唱《歡樂頌》,在音樂表現中感受向命運不低頭不服輸以及對生活熱愛的態度,並掌握音樂的審美功能。

  教學難點: 音樂功能的掌握

  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DVD機、CD碟

  教學方法:欣賞法、體驗法、表演法、歌唱法、講解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上課禮儀

  二、 情景匯入

  1、聽音樂看圖片思考問題

  師:在上課前,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或者什麼樣場合中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義勇軍進行曲?

  師引導學生自由暢談並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那麼,現在請同學們來聽一聽義勇軍進行曲,在聆聽的過程當中,結合老師所提供的圖片,思考:

  (1) 為什麼在這些場合裡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師播放曲子並結合音樂開啟圖片。

  (圖片有學校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天安門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奧運冠軍在領獎臺上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響起的情景等)

  2、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回答上述問題。

  師:歌我們聽完了,同學們想下為什麼在這些場合

  裡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因為《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它具有節奏鏗鏘有力堅定清晰,旋律剛健豪邁雄壯有力的音樂特點,是其他歌曲所無法代替的。樂句中突出使用短句,使音樂具有短促有力的質地,造成急促的氣勢,富於青春活力和戰鬥精神,休止巧妙使用,對音樂的強勁氣質和緊迫感的創造,有著很好的效果。)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國歌,那麼,在這些場合中,國歌傳

  遞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音樂家聶耳的作品,那麼他創作這個作品是在抗戰時期,是根據當時的狀況而創作的。在當時,《義勇軍進行曲》鼓舞戰士的鬥爭意志,激發戰士的戰鬥熱情,表達出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將革命進行到底,實現全中國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思想,這首曲子,是當時苦難的中國人走向勝利和光明的吶喊和呼喚,而在現在和平的年代,《義勇軍進行曲》已成為祖國的化身和象徵,在圖片中,我們看到了,奧運冠軍為國爭光,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聽到奏響自己祖國的象徵——國歌時,激動不已熱淚盈眶或燦爛自豪的笑容的場景,那麼,在那樣情況下,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尊嚴,代表了一箇中國人民族的自豪感。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有些音樂作品由於政治原因或其他社會原因,在固定場合、固定情況下反覆使用,那麼,這些歌具有了一定社會意義的訊號,具有某種特定的象徵的意義。就像我們的國歌,它所造成的那種代表一個國家尊嚴及情感象徵,是很明確的。那麼,這就是音樂的認識功能——訊號象徵作用)

  3、師拓展延伸

  師:2008奧運會就要來了,同學們,那麼,在那時候世界最高領獎臺上,你們最想聽到的是哪首歌奏響著唱響著?

  (奧運會就要在我們的北京舉行了,我知道我們所有的同學們都滿心希望在奧運會上,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我們能夠可以頻繁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在藍天飄蕩,那麼我想那時《義勇軍進行曲》一定是最美麗最動人最悅耳的音樂,因為,那是一個訊號,一個象徵,那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神聖的尊嚴,一個民族自豪感的體現,那麼,同學們,讓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奧運做一點應有的貢獻,講文明,樹新風,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因為2008世界在關注北京,在關注中國人,世界和我們在一起聆聽《義勇軍進行曲》)

  三、 表演並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音樂的認識功能我們剛剛掌握了,音樂還有著其他的功能,

  在探究其他功能之前,先請同學們看一個音樂情景劇《友誼地久天長》。那麼,本音樂劇由贄超同學創作,由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表演,下面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

  1、學生表演本劇情

  (1)2007年9月他們一起來到格致中學,在高一(11)班這個集體裡互相認識併成為了很要好的同學。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回家,一起上學,一起討論學習,一起聽同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他們對這份友誼非常的珍惜,他們也相信伴著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他們的友誼也一定會地久天長的。

  (2)然而,時間長了,他們的差異出來了。甲是一個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的學生,他成天只想著打籃球,就算在面對考試的時候,他也是隻想著抄別人來應付,而乙卻是一個熱愛學習認真對待生活的學生,他對待同學朋友都很真誠,而且他特別珍惜與甲的深厚的友誼。於是,兩個人這樣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友誼在慢慢的發生變化,他們誰也不理誰,一首兩個人唱的《友誼地久天長》現在只剩一個人孤零零的唱了,昔日的好友變成了陌生人。

  (3)高一生活即將結束了,甲要念理科,乙要念文科,在一次音樂課上,《友誼地久天長》響起,在那時,兩個人都被這首曲子所感動,他們緊緊的抱在了一塊,他們從陌生人又開始變成了好朋友,他們又一起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

  >

  (4)甲乙兩個人真情告白——珍藏友誼。並告訴11班全體同學們:高一就要結束了,文理分科決定了大家要走向不同的班級,無論走到哪裡,高一(11)班永遠是一個大家庭,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11班的同學友誼地久天長;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人際關係出現不和諧情況,聽聽音樂吧,讓音樂來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事。

  2、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引導學生演唱

  (1)帶動學生跟隨音訊演唱或者哼唱

  (2)師加入笛子演奏來帶動學生演唱

  3、師引入音樂教育功能——人際關係和諧化的作用

  師:感謝剛才3位同學非常精彩的表演,讓老師不禁想起了我的中學時代,我的好朋友,我的友情,建議再一次給三位掌聲鼓勵。那麼,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剛才的音樂短片在你心中湧現出什麼樣情感?是否勾起了你曾經的一些事,一些畫面?勾起了與老師與同學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有誰可以說說,可以讓我們一起分享?

  師:那麼這首曲子應該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下進行的?

  師引導學生討論

  師: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是社會交往的一個範例,當這首歌曲廣為流傳後這是歌曲已經同人民進行精神的交際和思想相溝通了。在剛才很多同學講的那些故事那些場合朋友餞行告別會,不論是小學畢業還是初中畢業時,這個旋律總會一直播放著,總會牽引出人們內心久違的感動。人與人之間在那樣場合下的精神交流,溝通,音樂起到了推波助瀾和強化作用。那麼,這就是

  (1)音樂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了人的群體意識和認同傾向;

  (2)音樂又教會了人掌握和運用這種最廣泛最普遍的交流手段;

  (3)音樂使人的交際活動藝術化和美感化。

  偉大音樂家李斯特曾說過:“音樂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並被一切人所理解。”

  那麼,這就是音樂的教育功能——人際關係和諧化的作用。

  四、 欣賞並歌唱《歡樂頌》

  師:接下來,我們來聆聽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作品《歡樂頌》。這段音樂是《第九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是貝多芬於1809 至1822年創作的。這個時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徹底摧毀的一個反動時期,而在1820年時他自身也遭受到了一個巨大的打擊——兩耳失聰,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始終以自己的音樂作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號角,創作出偉大的作品。那麼,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聆聽《歡樂頌》。

  1、聆聽《歡樂頌》

  2、探究

  思考:

  (1)《歡樂頌》的音樂情緒是什麼?

  (全人類歡樂、團結、友愛)

  (2)音樂表達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第九交響曲是他在交響樂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這部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熱情,集中的體現了貝多芬畢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也體現了貝多芬積極、樂觀和堅強的內心世界。)

  (3) 那麼,在當時消極的社會情況下,這首曲子對當時人們的思想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在首演那天,貝多芬坐在樂隊中間,因為他的耳朵已經聾的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了,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人們歡呼雀躍著,唱著,不斷的打著歡樂頌的節拍,但貝多芬卻什麼都沒有聽

  到。據參加首演的女中音歌唱家說:這位大作曲家,雖然坐在豐富的音樂聲中,但他什麼也聽不見。甚至,在這部偉大的作品結束時,對觀眾的掌聲都無動於衷,還是站在那裡,揹著聽眾打拍子。直到我把他轉過身來,他才看到人們還在拍手,表示出最大的歡樂。在座的每一個人猛然意識到,他剛才之所以轉身是因為沒有聽見。人們無不像觸電似的感到震驚。接著,同情和仰慕的心情像火山一樣的爆發出來,首演非常成功,因為這樣的音樂,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感染了當時全世界的人為了自由、解放、平等而團結友愛,走向革命的勝利。)

  (4)那麼,對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有什麼啟發?對情感有什麼樣的認識?

  貝多芬與我們隔了近兩個世紀,但他的音樂卻早就引起全世界人的共鳴,《歡樂頌》不僅表達了他內心的感情,也表達了全人類人民的感情,社會穩定和諧,人類自由平等團結友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希望都能夠象貝多芬一樣,都能夠樂觀勇敢的去面對,都能夠頑強堅強的`積極的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用這些積極性的情感(樂觀、堅強、團結)去戰勝內心消極性情感(如悲觀、陰暗、灰塵),那麼,這個就是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3、師引入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音樂的審美功能表現可以誘發人的內在情感,觸發人們內心積極性情感(如喜愛、快樂、興趣),使消極性情感(如悲痛、厭惡、憤怒等)得到宣洩。音樂使對立兩級的感情相互轉化,如透過積極性感情內涵作用與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們原有的消極感情並使之轉化為積極的感情。優美的音樂中動人的旋律、輕鬆的節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使人的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調、心境良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們處在積極性情感狀況下,更為強化、豐富、充實,使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4、演唱《歡樂頌》

  師引導學生演唱

  (1)鋼琴伴奏:哼唱譜,

  (2)演唱形式: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女聲大合唱

  (3)情感: 團結與歡樂

  五、總結

  音樂的三個功能

  認識功能——訊號象徵的作用

  教育功能——人際關係和諧化的作用

  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文 章

  高中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音符,大膽參與音樂“組合遊戲”,體驗小音符帶來的樂 趣,感受音樂創造的魅力;

  2、從動畫片入手,讓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思路:

  新生入學,對初中音樂還很陌生,用動畫片來進行第一課教學,可以說是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這樣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也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學生熟悉的音符用童話故事中的人物以遊戲的形式來學習,更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的教學要求。

  教學重點:

  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及學習興趣的激發

  教學難點:

  音符的自由組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學生在音樂中進入教室。

  2、師生相互問好。

  二、感受與探索

  1、教師提問:大家喜歡聽童話故事嗎?說一說你聽過的故事名,或者說一說你最難忘的一個故事。

  (用故事匯入,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

  2、“七個小矮人”大家聽過嗎,今天我們就來和他們一起做做小遊戲。(出示:七個小矮人。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認識七個音符)

  3、遊戲:七個小矮人找朋友

  要求:找出七個學生,一人一個名字,然後自己組合,站在一起後學生試唱,教師可彈琴伴奏。

  4、學生自由探索,感受音樂。

  5、學習新歌《地厚天高》

  教材選取於大型動畫片《藍貓淘氣三千問》,學生早已十分熟悉,再一次出現在初中音樂課堂,會給學生一種想不到的喜悅。

  6、採用試唱法和聽唱法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學歌曲。

  三、展示與表現

  1、將學生分組,各小組推選有音樂特長的學生。

  2、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的特長展示出來

  4、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小組與個別同學進行評價。

  (以學生自評為主,教師只指導學生如何評價,不作結論性的評價,但都要充分給予肯定)

  四、教師小結,下課。

  高中音樂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長城謠》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透過歌曲練習表現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發聲和吐字。

  課時: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約10分鐘)

  (1)複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 。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透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絡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3)聽歌曲範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後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2、學習新歌(約30分鐘)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

  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

  B、請學生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聽歌曲的範唱演唱(最好是教師範唱,也可聽獨唱錄音)。

  D、調查瞭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A、 請學生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

  B、學生讀節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奏時要注意節奏的樂句。

  C、 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奏。

  (3)學習歌曲的曲調。

  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

  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後一邊作“用手勢表現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

  (4)學習歌曲的歌詞。

  A、聯絡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

  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

  (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

  3、小結(約5分鐘)

  (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

  (2)瞭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

  (3)指出下一節課的任務或課下的樂器練習任務。

  注:本教案(摘自《音樂課標解讀》案例)。譜例、基本節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線未轉摘。

  簡評:

  這節課裡,採用“學歌詞和學歌譜相互交替”學習新歌的方法,從學習的過程來說,按照“綜合——分析——再綜合”的模式進行新歌的學習,避免了把感受、體驗歌曲情感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學習歌曲的最後階段去進行的缺點。這樣的學習新歌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先學歌譜,後學歌詞”的模式,比較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對歌曲的認知規律。

  在學習歌曲曲譜的時候,先從節奏入手,這種方法也值得提倡,因為它“先易後難”,切實可行。用類似於指揮動作的單手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習讀譜與身體動作相結合。這些都有利於提高讀譜的效果和減低讀譜的難度。

  高中音樂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舞劇《天鵝湖》的“天鵝”主題,瞭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

  2.瞭解舞劇音樂與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能夠辨別和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並能用舞蹈或課本劇形式來進行創造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並瞭解“天鵝主題”的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音響、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l.播放二首由《天鵝湖》旋律改編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話組合的《Top》,欣賞後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①這兩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誰能把這段旋律演唱出來?

  2.視唱“天鵝”主題旋律。(課件展示)

  這首旋律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鵝”,讓我們一起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視唱這段旋律吧。(教師用鋼琴伴奏)

  二、欣賞教學

  1.引導學生明白“天鵝”主題旋律和情緒的變化:

  旋律較平穩→旋律自下而上進行

  情緒較平穩→情緒激動(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師:公主到底遭遇了什麼樣的不幸呢?

  介紹《天鵝湖》的故事情節。(課件展示)

  3.師:下面讓我們視聽結合一起來感受一下舞劇《天鵝湖》的片段。

  讓學生帶二個問題欣賞:問題一,這段舞劇背景音樂用的什麼?(“天鵝”主題)問題二,這段舞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4.簡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芭蕾的起源與發展(義大利──法國──俄國──世界各地)。

  5.簡介這段舞劇表現的劇情0暮色降臨,為王子成年舉行的舞會正在進行,王子忽然發現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這引起他強烈的狩獵願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學藝》中關於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再播放舞劇《天鵝湖》中天鵝飛翔的動作。

  2.教師現場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讓學生模仿。(先無音樂伴奏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然後全體學生站起來再跟“天鵝”主題和根據“天鵝”主題改編的說唱音樂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

  四、學生創編表演

  規則:

  1.每組任選下列一段音樂和一個故事情節來創編。

  2.表演形式:舞蹈、課本劇或課本劇加舞蹈等。

  3.表演時間不超過2分鐘。

  4.準備時間5分鐘。

  音樂(任選下列一段音樂)

  1.古典風格的“天鵝”主題。

  2.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情節(任選下列一個故事情節)

  情節一:幕色降臨,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

  情節二:在湖邊,公主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編排中合理的加入剛學過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飛翔動作,加5分。)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組。

  5.讓學生欣賞舞劇中演員們所表演的情節一、情節二,並讓他們回答這兩段舞劇片段所用背景音樂是什麼?(“天鵝”主題)

  五、師生共同總結舞劇

  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文學和舞美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六、播放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讓學生再次重溫主題音樂的美妙旋律並離開音樂教室。

  高中音樂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不光包括音樂,還涉及到了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本人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進行了合理的篩選,做了些簡單的學科綜合。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鑑賞音樂。並讓學生唱一唱、議一議,更直接地讓學生體驗感受亞洲民歌的特點、內涵。所以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透過鑑賞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徵。瞭解亞洲各地區音樂文化與地理、經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關係,加深對亞洲傳統音樂風格的理解。

  (二)透過比較聆聽、合作演唱等實踐活動,認識“呼麥”、“拉格”、“塔拉”,體會和區別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

  (三)學生通過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夠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重點: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去嘗試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難點:比較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個國家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聽三個音樂片段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完成學生手中的第一張表格。

  (設計意圖:1、考考學生平時對音樂的積累。2、讓學生對亞洲音樂有個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課學習。透過學生新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將對新課的學習設計為四個板塊:

  (一)音樂旅行第一站:東亞音樂文化區(蒙古)

  1、透過影片短片認識呼麥,瞭解呼麥唱法的特點。

  2、欣賞呼麥作品《四歲的紅鬃馬》。

  23、學生對作品的風格進行討論。

  4、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旅行第一站結束。

  (二)音樂旅行第二站: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尼)

  1、請學生指出印尼在地圖上的位置,教師對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簡單的介紹。

  2、聽賞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學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學生注意歌唱的狀態。在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基礎上教師演唱主旋律,和學生合作。

  4、在歌聲中結束音樂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樂旅行第三站: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度)

  1、欣賞一段有關“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讓同學們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裡?請學生說說對印度和印度音樂的印象。

  2、教師介紹印度音樂。

  3、介紹印度民間樂器薩朗吉、西塔爾,聽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邊聽邊思考印度音樂的特點。

  4、總結印度音樂的特點,音樂旅行第三站結束。

  (四)音樂旅行第四站:中亞音樂文化區(亞塞拜然)

  1、聽《巴雅提木卡姆》感受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並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師介紹“木卡姆”。

  3、比較欣賞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亞塞拜然木卡姆與新疆卡姆之間的聯絡.(設計意圖: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區,人類古代四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國家在這裡,並且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這一篇章的學習尤其重要。在介紹每個地區音樂之前,以當地的風景(或代表性建築)圖片和民族風情音樂一同引入,讓學生更容易瞭解亞洲國家的音樂文化背景。然後再直觀感受、欣賞、聽辨來感受和了解亞洲民族音樂的風格,總結出它們的音樂特徵。)

  三、拓展與探究課後蒐集有關“木卡姆”的資料,試比較亞塞拜然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處,有沒有明顯的不同?

【高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