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

  相比以前的任何一代人,現在的蓓蕾們物質生活都更為豐富,他們所受的教育也更為完善。在郴城,許多隻有兩三歲的小孩,便在幼兒園裡開始了人生最初的集體生活。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還在假期將幼兒送入各種培訓班。於是,幼兒園和培訓班如雨後春筍,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

  勿庸置疑,幼兒園和培訓班的增多,既方便了年輕父母,又對下一代的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幼兒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條件各校參差不齊

  中心城區各幼兒園收費差距巨大,有一學年上萬元的,也有一年只需一千多元的。與之相對應,教學條件也是參差不齊。部分幼兒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整齊,但也有不少人在一個社群或單位租一至二套住房,甚至就在自己家中擺一些桌、椅,就變成了住宅式幼兒園。

  一些住宅式幼兒園甚至就是一家人辦的,沒有一個教師具備幼師資格。教學設施也極為簡陋破舊,一些舊桌椅,一塊泛白的黑板,再加一些髒亂的玩具。

  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讓各個層次的幼兒園都有著自己的生存空間。

  二、教學內容有些拔苗助長

  幼兒教育應講究循序漸進,因人施教。但調查發現,一些小幼兒園只是大體按年齡分成幾個班,一律講授統一的知識,使低齡幼兒很難跟班學習。還有些幼兒園為了培養神童,突出成果,給幼兒灌輸一些難度大的知識,過早地開發幼兒智力。

  在一些教學條件差的幼兒園,由於沒有露天活動場所,又顧忌小孩的安全問題,幾乎沒有戶外活動,幼兒一天到晚基本上被關在屋裡,一些全託的幼兒則是近一個星期不見天日,個別幼兒甚至坐在角落裡發呆,不愛說話,極為怕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幼兒,極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由於競爭激烈,一些幼兒園為了穩住生源,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便採取了一些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家長說,他5歲的小孩過節經常吵著要父母買東西送老師,父母問他為什麼,小孩競說當官要送禮,令父母吃驚而又意外。還有的家長反映,小孩說送了東西給老師,就不會捱罵,還會受表揚,得紅花。

  三、飲食條件讓人有些擔憂

  由於幼兒教育並未納入義務教育,幼兒教育機構以民間投資為主,追逐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天性。收費高昂的幼兒園飲食條件可能還能讓人放心,但很多幼兒園在飲食方面就令人擔憂了。許多幼兒都愛挑食,且少吃多餐。但調查發現,多數幼兒園沒有照顧到這些飲食特點,只是千篇一律地熬一個湯,清炒一個葉子菜,再用小菜炒一點葷菜,極少變換口味和菜式。個別幼兒園在晚餐時間只是發幾塊廉價餅乾,有的甚至不安排晚點。不少父母反映每次接小孩回家時,小孩出幼兒園就嚷著肚子餓,在晚上就狼吞虎嚥一頓,看著就心疼。幼兒營養不良,將嚴重影響體質和發育,何談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2

  調查目的: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20xx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xx幼兒園

  調查物件: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著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裡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著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著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裡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透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說,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裡,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裡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說,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說,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臺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裡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說: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說,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說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裡,但立刻又有孩子說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裡;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溫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說,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說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說,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說,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裡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說,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透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儘管xxxx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遊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遊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說,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3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許多家長不看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裡有兒童專門需要的裝置和玩具;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有兒童喜歡的夥伴……然而更能吸引兒童的卻是為他們準備的組織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生活活動、教學活動和遊戲活動。

  二、幼兒園的生活活動

  幼兒園活動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這裡的生活活動特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教學活動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動。它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區別於其他階段課程的主要特徵。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活動是指來園、離園、進餐、盥洗、睡眠、散步、自由活動等。

  來園活動是指早上從兒童入園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班集體活動開始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活動,是兒童從分散家庭生活進入幼兒集體生活的過渡性環節。由於兒童入園時間不一,來園活動只能分散。來園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接待兒童,安定兒童情緒,為他們愉快的地轉入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做好準備。來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接待、健康檢查和組織活動。

  離園活動是兒童一天集體活動的結束。教師的任務是做好結束工作,使兒童愉快的離開幼兒園。結束工作包括活動室玩具、用具的整理,兒童儀表的整理,以及讓兒童上廁所,帶好回家用品等。

  進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後的點心。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特點,幼兒園要制定正確的飲食制度,兒童進餐必須定時必須按定時定量,開飯要準時,進餐間隔應為3~4小時。兒童應在整潔的環境和愉悅的氣氛中進餐。

  睡眠能恢復機體的活動能力,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大意義。保證學前兒童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兒童的盥洗活動包括大小便、洗手、洗臉,養成早餐、晚上、吃東西前後、大小便、手臉弄髒後主動清洗的好習慣。培養兒童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和不隨意地便溺習慣。

  散步是指教師組織兒童在公園、街道、或幼兒園內進行愉快的步行。步行可以培養兒童毅力。散步可以擴大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知識,發展兒童的智力。在新鮮的空氣中散步,還可以增強兒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兒園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型別。

  根據幼兒園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幼不同,可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1、根據教學活動是側重於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以分為綜合教育和分科教育;2、根據活動中的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可分為體驗性教學活動和表現性教學活動的兩大類。

  1、根據組織形式分

  根據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集體教學是一種按學生年齡,學習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組織教材,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按固定的時間表進行連續教學組織形式。分組教學是按照兒童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分不同的小組進行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對個別兒童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班級教學”相對,為集體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個別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考慮每個兒童的能力,接受程度,照顧個別兒童的特點和興趣,但需要花費教師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力。

  2、根據活動領域分

  根據活動是側重於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分為綜合教學與分科教學。綜合教學是指融合多學科的教學內容,以主題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以主題為基本線索的綜合活動。在同一個主題內部,充分綜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各種教學方法和收段,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益。綜合教學強調兒童發展的主題性和學習的主體性,但相對地忽視了知識系統與連線線,未能較好解決綜合的策略與方法問題,並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綜合素質。

  分科教學是以科學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各學科分別按照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每一學科以本科知識體系為中心,教材按相應學科的邏輯體系組織。分科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重視教師的知道作用。目前幼兒園的分科教學活動主要可分為健康活動、語言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活動以及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

  3、根據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分

  根據學前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教學活動可以分為體驗式教學活動和表現型教學活動兩大類。

  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為基礎來考慮教學問題,它指的是引導學生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價值取向,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促使教師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獨特感受與個性發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創設情境,保證學生獲得親身的感受與認識。

  表現性教學是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一種型別。它以學前兒童在教學中的表現活動為重點,目的是讓兒童在教學活動能夠參與,並展示自己的各項能力。體驗式教學活動包括藝術審美、科學探索活動、語言閱讀活動、社會活動等表現性教學活動包括健康活動、語言講解活動、數學活動繪畫、手工、音樂活動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4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幼兒園工作的根本需要,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滲透到幼兒在園內的各項活動中去。新入園的幼兒急需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教育、習慣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幼兒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有較大差異,指導家庭與幼兒園配合進行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也是幼兒園不可忽視的工作。

  為了更好的搞清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受哪些因素制約與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瞭解培養家長意識和觀念,特設計兩份問卷進行初期的調查工作。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能夠進一步瞭解影響幼兒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以後的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更加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為家長提供參考意見,使家長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調查分析

  20x年9月至10月間,我對甘州區上秦鎮的5所幼兒園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物件是家長和幼兒,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內容涉及幼兒在家表現好與差的行為習慣,家長對3-6歲幼兒進行良好養成教育的態度,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的方式選擇情況。圍繞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交往意識、安全意識及良好的意志品質。 調查結果: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好的行為習慣有:能按時作息、入睡、起床、進餐、飲水,在成人提醒下能有禮貌的與熟人打招呼,願意與家人分享物品,講衛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願意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等),知道外出要有人陪同,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橫道等簡單交通規則,喜歡看書聽故事、喜歡觀察、動腦問為什麼。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差的行為習慣有:生活中對家人依賴性比較強,比較挑食,任性、自我為中心,控制能力較差,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物品用後不主動放回原處、不樂意及時整理,文明、友好交往能力弱,與同伴合作協助意識弱,不善於傾聽、人多時不樂意等待,做事無計劃、拖拉、缺乏條理性。

  經過對問卷的統計發現: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佔28%左右,習慣一般的佔50%,習慣不良的佔22%。

  二、思考和建議

  (一)問卷引發的思考

  1、學前期幼兒處於心理發育階段,對事物的認識膚淺,辨別是非能力低,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點,為此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更要注重“言傳身教”的功能。家長和教師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引導性和示範性作用。

  例如:本次問卷調查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有了好東西讓父母吃的只佔33%;自己吃飯,不讓媽媽喂,不挑食的佔53%;晚上做到獨睡一床的只佔31%;有做客的一般禮儀也只佔54%;不獨佔玩具、人多時會等待的只佔59%;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的要佔70%。在幼兒園教育方面,有良好洗手習慣,不推不擠的只佔59%;保持坐、立、行正確姿勢的也只佔59%;在園吃飯吃點心保持桌面清潔的僅佔38%;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討論,自覺遵守集體規則的佔60%。在家園共育方面,做到輕拿輕放物品的佔59%;別人講話不插嘴、不亂嚷嚷、做到認真聽的佔70%;做到及時整理玩具物品和做完事再玩的只佔46%和32%;學會用恰當方式解決同伴之間矛盾的只有8%。從這一結果來看,部分家長和教師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幼兒的養成教育急需進一步加強。

  因此,如何和幼兒多進行溝通,取得相互間的信任,如何更有效的發揮成人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作用,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做到這一點,教才有實效,學才有所成,養成教育才有實效性。

  2、穿衣、吃飯、喝水這些在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內容,構成了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點點滴滴。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幼兒時期這一關鍵階段就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家長密切配合,傾注溫情、付出心血。

  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幼兒行為習慣主要受家庭環境影響,家長自身的道德行為素質如何,家長對孩子行為關心的程度直接影響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家庭環境和睦,父母雙方相敬如賓,尊重長輩,在家常與孩子交流,與其共同完成適當的家務,與其共同面對難題

  動腦解決,幼兒的行為習慣也就好,各方面發展也較優秀,反之則差。

  (二)建議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完善於生活,透過幼兒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渠道。針對本次問卷調查,對我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出五點意見:

  1、教師要端正自身的師德,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日常行為表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教師要以身作則,透過言傳身教感染幼兒、教育幼兒。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古人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針對幼兒的不同行為表現,教師要結合各種活動及時做出肯定的評價,及時強化好的行為,糾正不良的行為;尤其是對幼兒表現出來的好的行為及時肯定和表揚,使幼兒的認知行動化;恰當處理幼兒認識水平與能力行為之間的矛盾,引導幼兒發揮自我強化功能,堅持良好的行為,改變不良的行為,並持之以恆。

  2、行為習慣養成要靠培養引導,各種技能的獲得與培養注意力有著重要的關係。幼兒許多良好行為習慣與其缺乏自信和注意力有關,成人要有意識地創設能夠引起孩子注意的環境,適時引導;陪孩子一起進行能引起他注意的活動,多做需要專心致志的活動;讓孩子明確具體活動的目的,並不斷激發興趣。例如上課發言、參與討論較差的幼兒大都膽小、缺乏自信,教師要創設適度的鍛鍊機會:剛開始,先讓他們在別人後邊發言,重複別人的話;之後讓回答較簡單的問題;自信心培養起來後,再讓他們獨立回答問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家園共育,因為家庭是幼兒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是幼兒園不可替代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家長的配合,教育目的難以真正實現。我們發現必須積極和家長取得密切聯絡,從改善家庭環境入手,共同創造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才能培養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和要求;讓家長與孩子進行正面交流和溝通,既增進家長與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中的自我教育與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同時家長還應成為幼兒行為教育的榜樣,成為幼兒良好

  行為養成的監督者,時時處處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家長還要對幼兒的良好行為做出適當的表揚、鼓勵,以實施正確引導;發現幼兒不良行為習慣要當場糾正,決不能遷就或依賴別人。如培養幼兒物品用後放回原處,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裡又是另一種要求,就很難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使幼兒在思想上造成混亂而無所適從。

  4、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接觸的社會環境,引導他們遠離行為習慣不好的人群,提高幼兒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為幼兒創造有利於行為養成的環境。如培養幼兒獨立睡眠方面,家長不能嬌慣孩子,要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可以播放優美而輕柔的催眠曲使幼兒入睡,利用聽故事等一些較為安靜的活動使幼兒儘快入睡;幼兒被、褥的薄厚、軟硬要適宜;室內光線要柔和,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睡前要提醒孩子大小便;不哄拍、不撫摸、不借助輔助物,讓幼兒逐步養成躺在床上獨立、快速地入睡習慣。

  5、幼兒園要加大對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檢查、評估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保教人員要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做到月有計劃,周有活動,日有記錄。細心觀察每位幼兒的活動表現,抓住活動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引導、教育和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及時寫好觀察記錄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提升幼兒養成教育水平。

  三、結論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家庭、社會、幼兒園不可忽視的教育任務,也是全社會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反向影響。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反覆訓練的過程,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需要每一個個體用不懈的毅力去堅持,養成教育才能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5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相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呢?為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物件: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標準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標準為依據。調查方法是採取隨機抽樣,以問卷為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確的佔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為什麼?

  如果不買怎麼辦?正確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為的好壞是能正確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為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為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麼辦?客人走時怎麼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

  “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後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裡來客人他什麼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

  “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

  “為什麼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只要帶她上街,看見什麼要什麼。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幹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佔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佔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只佔3%左右·

  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為。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著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範,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範。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為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為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為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儘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為家長急於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絡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致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絡,但真正聯絡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裡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裡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裡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適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爭取社會力量,為幼兒為大家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6

  調查時間:xx年x月——————xx年x月

  調查地點:麻虎鎮中心幼兒園、城關鎮中心幼兒園

  調查物件:小、中、大班部分幼兒

  調查人:賀興豔、聞小蔓、熊麗麗、冉廣華

  一、測查目的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關鍵時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格教育依賴於歲之前培養。”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個性,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幼兒所接受的道德薰陶和教育不容樂觀,在家庭中,大多數獨生子女,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使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驕蠻、脆弱、無責任心等不良道德意識。在幼兒園,由於重智輕德思潮的影響,幼兒的品德教育存在嚴重缺失,這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在眾星捧月、重智輕德影響下,形成很多幼兒不良的品行,現在危及家庭,將來危及社會。因此,我設計這次問卷調查。

  二、測查的物件、方法、步驟

  (一)物件:小、中、大班部分幼兒。

  (二)測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擬定調查的內容:“—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因此,我設計了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品德教育行為習慣問卷調查表,這份調查表的內容具有通俗性和代表性,透過這次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現當代大部分幼兒的品德教育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2、擬定調查的題目;我的選題是以我們對幼兒家庭教育目標、內容、組織方式與策略、家庭教育環境等的瞭解認識水平進行部分調查,調查表共設計了道選擇題和道問答題,這道題均根據幼兒平常生活所提出的問題。同時,隨機選取我園幼兒名進行問卷調查,並對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反思、從而更好地為我們的課題研究做準備。

  3、各班級分發問卷調查表;並強調如實填寫,按時回收調查表。

  三、分班級、年齡、進行結果分析

  小班:此次調查的物件為小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收回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為xx%。 在回收的 份答卷中,可以看出,這些問題在家長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小班幼兒在上幼兒園後,習慣有所改進,但還有xx%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穿拖鞋等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吃飯,喜歡東張西望、挑食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穿、脫鞋沒有次序,方法不當等。

  2、有xx%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家長提醒。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xx%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愛搶,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

  4、有xx%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著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xx%的幼兒誠實、大方、知錯認錯。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中班: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法,調查物件為中班幼兒。問卷發放份,回收份,回收率為xx%.本問卷分為選擇題和簡答題。本次問卷內容分為熱愛祖國 、講文明講禮貌 、誠實 、勤勞勇敢 、學會感恩 幾大方面,家長部分把選擇題做完了,少部分家長把問答題做了。

  1、中班幼兒xx%會正確使用餐具,安靜獨立進餐,主動地喝水。

  xx%安靜入睡,樂於學習穿脫衣服,不矇頭睡,不吮手指。xx%能自己吃飯,幫助大人倒垃圾、搬椅子等。xx%東西放在固定地點,不隨地吐痰,不躺著看書。

  2、會謙讓,會等待與合作,願與別人分享玩具、食物與快樂。勇敢堅強,樂於幫助他人只有xx%幼兒能做到,大部分幼兒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也與家長的過多包辦主義、溺愛有密切關係。

  3、大部分幼兒都認識五星紅旗,佔xx%。

  4、在禮儀方面,xx%幼兒都比較有禮貌。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場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亂跑、亂喊。過馬路小心,聽民警的話逐漸知道遵守交通規則,xx%幼兒都能遵守交通規則。

  6、xx%能做到誠實大方,不驕不躁,言行一致、懂事不任性。大部分幼兒是很誠實的,但大多數會任性,對家長耍脾氣。

  大班:此次調查的物件為大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回收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為xx%。 在回收的份答卷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兒相對於小、中班幼兒在生活習慣上有了很明顯的進步,大班幼兒畢竟上了兩年幼兒園,在生活和禮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明顯問題,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了兩年後,日常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據統計:還有xx%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安靜入睡等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獨立進餐,喜歡邊吃飯邊看動畫片;挑食不愛吃青菜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等。

  2、有xx%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xx%的幼兒需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懂禮貌。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xx%願意分享,還有xx%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不會謙讓,愛搶,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還有xx%的幼兒是有時會合作分享,幫助別人。

  4、有xx%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著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xx%的幼兒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還有xx%的幼兒認識國旗、不認識國徽。

  6、xx%的幼兒誠實大方、不驕不躁、知錯認錯、懂事不任性。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xx%的幼兒經常任性、不懂事,耍小孩子脾氣。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7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幼兒教育工作發展迅速,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XX鎮是XX縣的一個大鎮,工農業經濟是全縣發達的,幼兒園教育開辦的有聲有色,政府和家長的積極性都十分高,去年建的鎮中心幼兒園是XX縣第一批新建幼兒園。四月中旬,我有幸深入到全鎮4所幼兒園,透過現場檢視,問詢交流,翻閱檔案,走訪座談等方式,重點了解了幼兒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狀況、幼兒入園率及保教質量、辦園體制及監管體制、經費保障機制、幼兒園內部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落實等情況。現將XX鎮幼兒教育現狀調查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鎮有幼兒園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3所。有3-6歲幼兒945(本鎮戶籍)人,在園820人,毛入園率86.8%,其中218名幼兒享受了國家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有教職工57人,中心幼兒園有小學轉崗教師11人,招聘10人,民辦幼兒園教師均為社會招聘,其中多數都是大中專畢業生。

  近年來,XX鎮政府把幼兒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在抓,從教育興鎮、教育惠民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認真落實市縣有關要求,以幹克難,聚力推進,全體教職員工服從大局,吃苦耐勞,努力工作,全鎮幼兒教育工作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一)幼兒園硬體建設快速發展。

  中心幼兒園成立以來,政府積極爭取專案資金,努力推

  進幼兒園硬體建設。去年9月開園至今,在開園初建的基礎上,幼兒園邊執行邊完善建設,目前已建成6個基本達標的幼兒活動室,6個幼兒寢室,3個輿洗室,有充裕的幼兒活動場地、戶外空間、玩沙場和健全的部室,配備了必要的玩教具和圖書,安裝了智慧廣播系統。各民辦幼兒園也透過多種途徑積極投入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加速硬體建設,完善幼兒園保教功能。童樂幼兒園給每個教室配齊了空調,電視,電子琴,軟化了幼兒活動場地。明星幼兒園擴大了幼兒活動場地,添購了一批幼兒玩具,配齊了必備的教學設施。

  (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鎮中心幼兒園11名教師是經全鎮中小學教師選拔>培訓轉到幼教崗位的,在社會聘請幼兒教師11名。民辦幼兒園有教師35名,全部由各園自主招聘。中心幼兒園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也做好了對民辦幼兒園的工作指導幫助。一是加強園本培訓,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和內容,注重音樂、舞蹈、美術的專業培訓,達成培訓目標,提高了教師專業技能。二是創造外出學習機會,中心幼兒園有7名教師參加了國培,取得了培訓合格證,先後帶領教師到市幼兒園和縣幼兒園參觀學習。三是加強學習,教師制定成長計劃,舉行園內骨幹教師評選活動,快速形成幼兒園教師骨幹力量。

  (三)保教並重提高日常管理

  各幼兒園十分重視幼兒的日常行為安全,健全了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定期檢查通報制度等,開展了安全教育和培訓,做到了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化、經常化,職責明確,責任到人。重視家園共建工作,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形成了定時召開家長會慣例。推行了爭當“禮儀之星”活動,進行每週一升國旗活動,開展感恩、環保教育活動。鎮中心幼兒園結合實際,學習借鑑好的做法,制訂了詳實的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堅持日檢查、周公布,有效地將制度管理落實在了日常工作中。各民辦幼兒園也注重細節,把日常工作落到實處。

  二、主要困難和問題

  我鎮幼兒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是最薄弱、最滯後的環節,還存在規模小,投入少,教師缺等問題和困難,與人民群眾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差距還很大。

  (一)建設改造資金短缺。

  經調查摸底,本鎮戶籍有3~6歲幼兒945人,不包括搬遷移民外來居住戶,而我鎮是全省的搬遷移民示範鎮,雙星村移民搬遷安置點是XX縣最大的,未來會有更多的

  外來戶居住,全鎮幼兒人數勢必會過千人。根據我鎮幼兒園現有的規模,已無法在接納這麼多人,要解決適齡幼兒入園,就要透過新建或擴建的方式解決。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城鎮缺乏適當場地且地價太高,導致幼兒園建設選址新建困難。為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鎮中心幼兒園打算改造擴建,初步預算資金需要近百萬。

  (二)師資力量仍很薄弱。

  一是數量不足。目前全鎮僅有轉崗專任幼兒教師11名,其餘46名均為聘請,師生比為公辦園1:16.5、民辦園1:13.1,遠遠高於1:6—7的標準。全鎮學前三年適齡兒童近千名,按85%入園,還需補充近35名保教人員。二是專業幼兒教師缺乏。全鎮幼兒園中,幼教專業畢業的專任教師僅佔28.5%。中心幼兒園有22名職工,有8名畢業於幼教專業,民辦幼兒園幼教專業畢業的就更少了。三是培訓學習交流機會少。幼兒園教師平時忙於工作,難得的週末時間又要處理家務,園本培訓水平檔次有限,走出去學習交流時間少,費用難以解決,此種現象民辦幼兒園尤為突出。

  (三)發展不平衡存安全隱患

  總體來說是公辦幼兒園好於民辦幼兒園,從基礎設施看,部分民辦的幼兒園設施結構、功能與“標準”差距大。一些民辦幼兒園租用民房,條件較為簡陋。從保教質量看,由於優勢師資向城鎮流動、向公辦幼兒園流動,導致城鄉差異、公民辦差異比較明顯,公辦幼兒園教師還經過正規招聘、至少經過短期培訓或學習,而民辦幼兒園教師好多沒有取得教師資格,也沒有培訓就直接上崗,有些初中畢業就當上了幼兒園保教員。從安全管理看,個別幼兒園樓層高,樓梯窄陡卻沒有軟包防護。少數民辦幼兒園基礎設施差,保教人員不足,加之大園大班,存在安全隱患。鎮中心幼兒園相比較民辦幼兒園條件好,環境美,設施全,但招生名額有限,容不下更多的幼兒。

  (四)規範辦學監管不到位

  一是主管部門管理尚需到位。由於優質幼教資源缺乏,導致一些作坊式民辦幼兒園應運而生。政府及主管部門雖然在加強對各類幼兒園指導、管理、監督的同時,加大了整治力度,但實際收效和社會影響力十分有限。對不符標準的幼兒園,教育部門只能對其發出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行政處罰書,無權強制執行,給監管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二是衛生保健水平非常有限,專職保健人員配備不足。全鎮4所幼兒園,都還沒有配備專職衛生專業人員。民辦幼兒園不具一般的衛生條件,更沒有專業、專職的保健醫生,保育員也大多來自農村,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三是幼兒教育小學化和保姆化。相當一部分民辦幼兒園迎合家長盲目的心理願望,開設識字、拼音、算術等課程式,小學化教學傾向非常突出。一些民辦幼兒園則採用“圈養式”管教,把“吃飽帶牢”作為工作職責。

  三、建議和意見

  針對我鎮幼兒教育的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建議政府更加關注幼兒教育,全社會更加關心幼兒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協調均衡發展。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8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兒童的發展。讓每個兒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雖然幼兒教育問題得到改進,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問題頗多。農村學前教育成績和問題同在,機遇和挑戰並存。

  一、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分析

  對於教學內容方面:一是缺乏適宜於農村幼兒園的教材。調查發現農村幼兒學習的教材主要是立足於城鎮幼兒園,大多內容源自於那些具有現代氣息的城市課程資源,而農村孩子身邊熟悉的、摸得著、看得見的、豐富的農村自然與文化資源,卻極少在教材中體現。教師只能從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兒被動學習的狀況難以改變。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學習,而像繪畫、唱歌、進行小製作等很少,不利於孩子興趣的培養,不利於其全面發展。某些學校迎合家長的要求,教學內容小學化,幼兒接受比較困難,影響學習興趣。60%的家長認為“學好課本知識,考試得高分”尤為重要,26%的家長覺得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也很重要。二是村裡一些幼兒園的課間較為單調,很少有幼師組織孩子做遊戲,孩子門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學校若是有滑梯、鞦韆等設施還好,但是農村學校的條件都比較差,不具備這些設施,幼兒們的課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豐富多彩。三是調查發現幼兒的作業負擔較輕,66%的家長認為作業適中、負擔一般,27%的家長認為作業太少,7%認為孩子作業多、負擔重。

  關於幼兒園收費問題,大約有65%的家長表示能接受,6%認為不能接受,29%說無所謂交多少,家裡就一孩子。“你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是否存在亂收費現象?”大部分家長並不明確知道是否存在亂收費的現象。當問及“假如存在亂收費,您會採取什麼方式解決?”100%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亂收費沒,我們也不清楚,就算亂收費了,我們也沒辦法,別人交,我們就交,為了孩子嘛!”

  最後是幼兒的入園率不能達到百分百,少部分四五歲的小孩仍在家裡玩耍。對於有校車接送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學了,但是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幼兒園較遠接送不方便又無校車接送,就讓孩子在家多呆些時間。

  二、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

  從幼兒園方面:幼兒園佈局不合理,“入園難”的問題在偏遠農村尤為突出。調查發現,城鄉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極不均衡,市區和城郊鄉鎮幼兒園密集,農村幼兒園極少,導致不少家距市區較遠的家長,不得不進城租房陪伴幼兒入園,不僅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經濟活動。幼兒園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著房屋簡陋、場地狹小、裝置陳舊等問題。某些幼兒園對基礎設施、教師工資等的投入太少,由於工資待遇太低,致使農村幼兒教師人心不安,流動性大;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幼兒教師不願在農村幼兒園任教,造成農村幼兒園師資質量不高,特別是專業素質與實際需要差距很大。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體制不順,沒有經費和人員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普遍反映,學前教育經費從未納入財政專項預算,一般是佔用義務教育經費;幼兒教師沒有納入國家編制序列,多是在小學編制中調劑;對幼兒園管理乏力,服務不到位。從幼師瞭解到,學校從來沒有組織過對老師的專業培訓。

  從教師方面:幼師的受教育水平沒有完全達到要求,有的“幼師”是在學校“打工”的,並不是從幼教專業畢業的,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職業技能水平較低。當問及對孩子的老師有何評價,大多數覺得還行,責任心較強,有耐心;然而,也有的家長說老師對孩子的關心不夠,甚至有多學生體罰的現象。

  從家長方面:就拿收費來說,很少有家長監督學校是否亂收費了,要多少就交多少,就算有也寧願忍氣吞聲,沒想過向教育局舉報等來維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或期望也隨之變高,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學習好,讀書成才。但是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把孩子交到學校就行了,很少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調查發現,農村出門在外的家長似乎更關心孩子的學習,他們會打電話詢問老師和抽空輔導孩子的學習。

  從政府方面:政府對農村幼兒園的政策不完善,出臺的支援幼兒園發展的政策較少,對幼兒園的經費投入不夠,幼兒園發展較為艱難,教育部門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夠,缺乏規範化管理。一些地方對幼兒園違規行為查處不力。辦園以盈利為目的亂收費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未經登記註冊非法辦園。

  三、對於這些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對於幼兒園方面:在學校的資訊公開欄裡公佈收費狀況,讓廣大家長心中有數,接受監督。要堅持幼兒園的公益性質,合理收費,實行評級分類,按類別等級和地域區別確定保育費標準,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入園。對現有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實行必要的專業培訓考核制度,對現有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實行必要的專業培訓考核制度。嚴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證上崗,確保幼師的質量。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幼兒營造快樂學習生活的環境。制定、完善農村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制度和職稱評定製度,改善農村幼兒園教師待遇,逐步做到民辦園教師與公辦園教師同工同酬,鼓勵和保護農村幼兒教師安心從教,並吸引中師和中師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任教,以穩定農村幼兒教師隊伍。

  對於家長方面:糾正“教育是學校的事”的錯誤觀念,加強同幼兒園的聯絡,主動關心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流,認識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改變育兒觀念,孩子不僅僅是學好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如何做人,這應該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吧。

  對於政府方面:堅持多種形式發展幼兒教育的方針,政府對幼兒教育予以充分關注,促進教育的民主化發展。要進一步強調幼兒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福利性地位。加大地方政府投資的力度,實現幼教經費的逐年增長,逐步提高幼教經費在教育經費中的比例。擴大政府的資金使用範圍,逐漸使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懷,實現早期教育公平。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政府的隱性投資,鼓勵社會多種力量辦園。減輕幼兒園的負擔,鼓勵社會資金用於舉辦不同體制、不同形式的幼教機構,發揮社會力量辦園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與管理,重視安全的督查。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9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就是幼兒發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具有預設和生成的雙重屬性。要充分實現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價值,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預設和生成的關係,確立生成理念。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理念比預設理念具有更加深遠的價值。

  一、生成性思維視閾中的幼兒園教育活動

  [1]幼兒園教育活動觀要與本質主義思維方式決裂。[2]的活動觀轉變。這是現代生活世界觀所蘊含的“一切將成的生成性思維”。[3]它認同的是差異性、不確定性,倡導多元、創造與自由,從而對現行幼兒園教育活動進行解構與批判。幼兒園教育活動過於注重預設而無生成的理念,活動目標是預設的,選擇的內容是客觀的永恆的文化知識。[4]幼兒園真實的教育活動由於幼兒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動式交往活動的深化,活動過程充滿著無數變化的因素,活動進行的不可預知性就意味著過程的創造性。既然過程是創造的,本質是生成的,那麼。不同的過程、同一過程在不同的時間便會有不同的本質,這樣.差異個性便會存在。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應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儘可能地滿足每個幼兒的興趣需求,使他們在活動中都能夠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一性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奉質的生成性

  幼兒園教育活動本質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而設定的.活動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教育計劃的範圍是很狹窄的,如果超過了這些界限,那接踵而來的或是訓練.或者是雜亂無章的知識堆積,而這恰好與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使命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任務應是喚醒、提升個體的自我意識,培養文化創新的能力,營造公正社會文化,而不是客觀化知識的傳播,對幼兒的教育活動而言,活動總是現實的、真實的、及時的、當下的活動,總是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中、在時空上的意義聯結。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於受師幼之間的互動作用、內隱思維活動、精神活動以及外顯的操作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活動總是伴隨著無數的非預設性、不確定性、動態性。體驗、頓悟、靈感等為超越預設性的教育目標提供了現實的基礎。這便產生了新的體驗和新的價值,是動態生成的過程。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性執行機制

  幼兒的現實生活並不是處於封閉的、完成性狀態,而是處於開放的、形成性狀態,穩定、平衡是暫時的,而變化和重構是經常性的。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有“自組織”的機制,能夠自我調整和不斷變化,從而不斷地從無序狀態達到更高層次的、更具有適應性的有序狀態。活動的執行是一種開放的形成過程,教師和幼兒是參與活動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既是活動的傳遞者、吸收者,同時又是活動的開發者與創造者,活動的開發過程與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合二為一的。因此,活動的動態性、發展性特徵改變了預成活動計劃性的實踐正規化,揭示了預成活動接受式教學的弊端。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調整目標,並將這種目標轉化成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應為幼兒創設探究環境,激發幼兒更主動、更自由地去參與活動。幼兒透過在多種活動中自主操作材料、體驗、發現,充分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探究、創造,從而獲得了有關周圍世界的直接經驗,促進了他們的能力形成和個性發展。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理念的實踐訴求

  (一)生成性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對思維方式的訴求

  生成性的教育活動崇尚一種生成性思維方式,反對用非此即彼和絕對對立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和處理教育活動中各種複雜的關係問題。教育活動面臨研究視角的轉換問題。教育活動要從“實體思維”轉到“關係思維”。使得原本就是複雜的矛盾體實現生成和發展。要將研究的視角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對過程的平面化描述發展到生成的立體性動態描述。幼兒園教育活動要注重過程而非結果,注重個性而反同生成是現代哲學的最強音,也是幼兒園教育活動改革的強烈呼喚。生成理念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理念,是幼兒獲得全面發展的基本方式;重視生成性的教育活動,是克服幼兒同教育小學化和功利化傾向、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理念變革的主要策略。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0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0xx年6月

  調查地點:商州區幼兒園。

  調查物件:全園教師

  調查人:魚洋萍

  一、測查目的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麼,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二、測查的物件、方法、步驟及時間

  (一)物件:全園教師。

  (二)測查方法:個別測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我園教師20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三、結果分析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初海以上審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透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七能透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測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為57、5%。說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著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忽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才能獲得發展、忽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百分比統計說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為58%和57.2%。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為55%和52、1%,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說是均衡的。

  四、結論

  根據以上測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據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域性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同時要使教育目標需求化,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從只注重教材和教師既定的目標與決容,轉變為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並不斷調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標相適應的內容,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

  展。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

  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援、鼓勵幼兒猜想並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願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也就是說,教育創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於創新、敢於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為先導,在學校總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路,形成科研製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規範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思維活躍,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從中獲得科學經驗。幼兒透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其語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頻繁發生,有力地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材料不僅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條件,更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教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我以“XXX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分析”為題開展調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二、調查背景

  著名嬰幼兒潛能開發專家程淮在20xx年就已經指出:微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認為,真正能夠影響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應當是適宜的、互動的微環境。兒童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微環境的影響,而是具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能力和傾向。只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才能開啟兒童心靈的視窗,使其接受環境的影響,才能使兒童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進而促進兒童發展。因此,適宜性與互動性,構成了微環境影響兒童發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機制。

  然而,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使因材施教變為可能,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三、調查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角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角數量的適宜性;區角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選材水平

  1、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題活動的相關性。

  (三)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對幼兒規則意識發展的作用。

  3、對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的作用。

  3、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的作用。四、

  調查範圍和物件

  調查範圍:XX幼兒園。

  調查物件:本次調查隨機選取XXXX幼兒園中的6個班(小、中、大班各2個)的區角活動。同時,還向XXXX幼兒園的多名教師進行訪談,以收集更多的訊息。

  五、調查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 XX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要求正在提升

  從與幼兒園領導們與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十分重視的佔33.68%;重視的佔39.58%;一般的佔4.2%;不重視的佔22.57%。應該說經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年檢和省檢,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有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為“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透過相關文獻的查閱,瞭解到:區域活動(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為:“活動區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意味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

  (三)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內容無顯著差異,具有隨意性,無層次性。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87.1%的教師能依據區角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每個班的區角內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著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於個別操作,不利於合作行為的產生。

  文獻資料表明,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材料投放具有靈活性,安全性。

  活動區投放的材料在種類上要具有靈活性。投放充足材料的同時,還要提供一些供幼兒生成遊戲用的多種材料,以便幼兒生成自己喜歡的區角或選擇自己所需的材料,XXXX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百寶箱”、“神奇的袋子”,供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如當幼兒發現棋類區缺少棋子時,就從“百寶箱”、“神奇的袋子”中拿出一個瓶蓋,以物代物,就會使遊戲順利進行。同時在觀察中發現,98%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對幼兒無害。

  (五)能夠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區材料的投放。

  在投放活動區材料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是活動區創設的主角這一現象,而是採取師生共同創設活動區、共同討論、協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投放材料之前,我與幼兒一起商量科學區需要哪些東西?幼兒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放大鏡、萬花筒、望遠鏡、鏡子、地球儀、電池”到了第二天,幼兒紛紛從家中帶來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六)區域活動投放的材料內容與主題活動內容較多相符合

  主題活動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箇中心內容(即主題)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作為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兩種重要模式,有必要以整合的方式各盡所能,以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從活動內容來看,主題活動具有多領域整合的特徵,強調不同學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絡。而各個區域活動內容也涉及不同學科領域,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寬鬆的學習環境,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更自然,有利於教師觀察和評估幼兒的發展,進而作出適宜於幼兒發展水平的教育教學決策,作為主題活動設計與組織的依據。

  (七)不注重投放材料的“低結構性”

  一般來說,高結構性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式更為明確,但它往往束縛了幼兒的想象和創意而低結構性的材料是一些無規定玩法、無具體形象特徵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象隨意組合並可以一物多用,可以幹變萬化地擺弄材料,嘗試不同的方法和程式:可以當作遊戲中的替代品,或者當作操作的工具,這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推進幼兒的自主建構。

  例如在觀察幼兒區域活動中發現的“包糖果”的活動,如果老師只為孩子們提供沒剪好的糖果紙和橡皮泥,請小朋友將糖果紙一張一張剪下來,讓孩子們學習分泥、搓圓或者做其他形狀的糖塊,再用糖紙按自己喜歡的方法把糖塊包好,對孩子的發展將會更有意義。

  (八)個案分析

  在建構區中,幼兒正在玩導彈插塑,有的插飛機,有的插寶劍天天無意中把一個插塑套到了手指上,剛剛好,手指好像變長了,很好玩,他把五個手指分別套上了不同顏色的插塑,五個手指好像都變長了。他把手一伸一屈地展示給周圍的小朋友看,小朋友們紛紛效仿。

  這種情況下,插塑只是一種用來插的玩具嗎?如果我們說插塑就只是一種插來插去的玩具那就錯了,區域活動本身是一種幼兒學習性的活動,材料也應該是讓幼兒自主玩的,幼兒自己發現插塑不僅僅是簡單插一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加以引導的問:“小朋友們,導彈插塑還可以做什麼呢?”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2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 調查專案及範圍

  調查專案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物件範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著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後的工作量。作為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 、 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瞭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 、 過程分析

  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遊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係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係,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願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幹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透過兒歌、遊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透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透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裡,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係較為突出,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

  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並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 ,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教師的惰性。因為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遊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於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並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遊戲活動和

  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慾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於創造力。

  2、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避免趕熱鬧的現象。

  如訓練幼兒進行珠心算,這種集中時間訓練出來的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不大,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靠犧牲幼兒大量遊戲、活動時間換來的去漸漸被遺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把珠心算視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覺得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把兒童的頭腦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3、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充分地把家長調動起來,成立如“母親沙龍”等形式的家長組織,由幼兒園主辦,面向家長,以座談、講座、娛樂遊戲等多種形式,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不定期發行小刊物,內容可以是交流各種有關育兒知識、資訊、營養、生活常識,探討家庭教育的內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讓教師與家庭彼此溝通,互相瞭解孩子在家、在園時的情況,力求對孩子的教育觀點,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識,這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和幼兒園相比,我區學前班相對要差一些。

  我區16所學校,共20個學前班,部分在職幼兒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部分教師是外聘教師,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學前教育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範,教學內容單一,忽視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創造性作為整體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銜接上出現了斷軌現象。因此很多家長認為學前教育是浪費時間,因為教的很多是重複知識,上一年之後,教師還要重新教,這樣再學時,孩子就無興趣、無新鮮感了,或者覺得知識簡單,就會養成驕傲,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這與當前幼兒教育《新綱要》和小學基礎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

  研究型學習大相徑庭,而且很多一年級孩子在個人行為習慣養成、個人事物管理以及與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會掃地、不會繫鞋帶、扣紐扣等等。因此,我覺得需要改善學前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學前教育這一階段,應該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自理自立,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進入小學一年級打好基礎;

  2、 加強學前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透過繼續教育加強自身學習,同時我也會隨時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3、 內容要有計劃性,根據《新綱要》把該開的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達到學前教育的目標;

  4、 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開設英語課,研究表明6歲左右正是學前教育這一階段兒童學習外語的敏感期。如果在這階段時間裡,適當加大外語資訊輸入量,加強兒童學習外語實踐活動,會大大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也會大力支援、擁護。

  總之,新課程帶來了新教育,同時也向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會隨時對自己的工作以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相信,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我區幼教工作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3

  透過課外閱讀,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的成果,更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擴充套件知識、充實精神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的面發展,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課外閱讀如此重要,那學生們是否在進行課外閱讀?他們在讀些什麼書?他們是怎樣讀書的?帶著這一連串的問號,讓我們一起進入學生群裡,尋找那開啟疑問之門的鑰匙。

  一、問卷調查內容

  知識守護生命,知識是一片無窮無盡的大海洋,熱愛知識就是熱愛生命。課堂上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乘通往知識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為了更好的瞭解學生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情況,特做以下調查:

  1、你對課外知識瞭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歡哪種型別的課外書?

  A、教育類 B、小說類 C、政治類 D、文學類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課外閱讀頻率是

  A、每週超過3次

  B、每週1~3次

  C、每半個月1次

  D、不定期閱讀

  4、你每月約看課外書幾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購買書的錢從哪來?

  A、爸媽給 B、平時零用錢 C、過年的壓歲錢 D、獎學金 E、別人給的錢

  6、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

  A、30分鐘 B、1小時 C、2小時 D、2小時以上 E、無時間閱讀

  7、你的課外閱讀形式是

  A、網上瀏覽

  B、報刊雜誌

  C、書籍

  8、老師或家長希望你課外讀哪些書?

  A、學習輔導類 B、經典名著 C、科普知識 D、漫畫卡通 E、歷史知識

  9、你認為課外閱讀對自己的幫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沒有

  10、當前你讀課外書的主要目的:

  A、備考 B、擴大知識面 C、充實自己 D、興趣

  11、你每天花多長時間去讀課本以外的書籍?

  A、4小時以上 B、3 –4小時 C、1—2小時 D、1小時以下

  12、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課外書?

  A、有 書名<<________________>> B、沒有

  13、你一般買書會去哪個書店買書?

  A、新華書店 B、購書中心 C、中城書店 D、其他

  14、假使考試之前書店有兩本書很緊銷,但受條件限制你只能買一本,這兩本書分別是:第一本關注當今熱門現象,你很感興趣,第二本與考試內容有關指導你考一個好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你通常會選擇: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部作品?

  A、《水滸傳》 B、《西遊記》 C、《紅樓夢》 D、《三國演義》

  二、統計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針對“購買書的錢從哪來”這一問題,我們瞭解到許多學生還沒有自己籌錢買書的意識,75%的學生是從父母那裡得到買書的錢。或者說,買書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師或家長的意願而不是學生自己強烈的願望。學生還沒有產生對知識渴求的慾望,所以我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來閱讀書籍,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創造一定的場所開展課外閱讀。

  針對“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有60%的學生選每天讀課外書報30分鐘,而無時間閱讀的竟佔到20%。這說明學生疲於應付各門功課的規定書籍,無法找到許多屬於自己的閱讀時間,對於語文來說,沒有一定的課外閱讀積累,那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從何談起。

  針對問題“老師或家長希望你課外讀哪些書”,學習輔導類佔到了63%,可喜的是名著閱讀佔到了24%,這也大概是因為考試要考這些名著吧。而其他如科普知識,漫畫卡通,歷史知識等一些對學生成長有莫大關係的書籍所佔比重少得可憐。

  三、學生閱讀現狀分析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充套件,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隨著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到來,它對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多高,沒有課外閱讀,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說:“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只有透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方法的訓練才能培養起閱讀的熟練技巧,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不強,很大程度上是按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來讀書,讀書的類目大多是為了應付目前短暫的目標,沒有固定的遠大的讀書計劃,沒有充裕的閱讀時間。

  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高中生課外閱讀提出如下建議和想法:

  1、激發閱讀的興趣,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課外閱讀收到明顯實效,關鍵是喚起並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創設良好閱讀氛圍;充分利用校會、班會、校園櫥窗、黑板報、牆報等形式,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次,要尊重學生閱讀自由。只要是有益的東西,都要鼓勵學生讀。比如很多學生對大部頭的經典文學作品不感興趣,而驚異、生動、幽默、情節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第三、要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要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朱永新說:“在學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提供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這個空間有軟硬之分。軟空間指的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寬容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硬空間指的是一個學校應該要擁有一個好的圖書館 。

  2、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推薦有益讀物。

  在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學生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性,他們關注的是人物的悲歡離合,欣賞的是情節的離奇曲折,貪得多而嚼不爛。要他們不僅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讀健康的、科學的,深淺適宜的,分量適當的課外讀物。每學期開始,師生們應共同商討、制訂課外閱讀計劃,並規定每生每學期讀兩三本書,平均每天寫一百字左右的讀書筆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向學生推薦新近較有影響的作品。

  3、辦好圖書館,創設閱讀氛圍。

  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內圖書館,必須更新思想,轉變觀念,多開闢閱覽室,多安排閱覽時間,多為學生提供高品位、高質量的圖書,制定課外閱讀計劃,讓每個學生在閱讀的世界裡尋找精彩,有所收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積極向學生宣傳推薦格調高雅、質量上乘、知識容量大、可讀性強的好書、好作品,達到“開卷有益”;發揮核心書目的導向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與要求,充分準備各類不同的圖書;要最佳化讀書環境,在閱覽室內張貼名人畫像,名言警句,既美化閱讀環境,又營造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一走進圖書館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書香氣息,有一種如飢似渴的感覺。只有這樣,學生的思想才能得以淨化,情感才能得以昇華,才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茁壯成長。

  4、採用科學措施,切實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查工具書,怎樣做書間評點。介紹一些實用的閱讀法,如自讀一本書的方法,精讀的方法,略讀的方法等。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詞語筆記,即在閱讀中對一些優美的詞語,隨手一記,勤收集勤積累儲存,時間長了,這便是一筆可觀的財富;第二種是摘錄式筆記,即分類記下名言警句、諺語、典故、人物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社會的認識與剖析等。第三種是心得筆記,包括評論和賞析,凡有所得便隨時記下片斷或成篇均可。

  5、重視名著閱讀,提高閱讀品位。

  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尤其是在當今,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考試製度的不斷改革,閱讀名著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完整人格。當我們的學生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時候,一定被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而熱血沸騰;當我們的學生為葛朗臺的慳吝殘忍而咬牙切齒時,我想他們也已明白了什麼叫慷慨和善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本好的名著恰如一場及時的春雨,澆灌著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走向成熟。其次,閱讀名著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再者,許多名著蘊含著豐富哲理,教師在藉助名著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抽象思維,為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鞏固課外閱讀成果。

  學生經過課外閱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穫。因此,教師要提供舞臺,讓學生面向廣大師生彙報自己的讀書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穫;讓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學識、自己的風采,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力。具體活動如下:

  (1)開展閱讀名著的知識講座;

  (2)召開讀書彙報會和經驗交流會。讓學生簡明扼要的語言把自己近期的讀物介紹給同學,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還要複述或背誦精彩的片斷;

  (3)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會,讓同學們認真觀摩以投票的形式選出十佳讀書筆記;

  (4)利用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的契機舉辦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競賽、作文比賽,展覽優秀作品,營造校園熱烈的閱讀氛圍,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課外活動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 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裡航行。”我們深信,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自由閱讀的海洋,必將會鍛鍊成乘風破浪的水手,揚帆遠航的船長。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4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物件: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透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域性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物件: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從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和.%,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說明我園教師透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域性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