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自然之道》教學實錄

《自然之道》教學實錄

關於《自然之道》教學實錄

  師:這些問題在哪裡去找答案?

  生:課文中。

  師:現在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書,去課文中找出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運用它們充分說明你的觀點,並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給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斷練習讀得入情入景,留心把讀書思考時獨特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問題記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重難點,預設學習方法,開始嘗試讀書。“當他透過嘗試,看到自己探索的東西與同學、老師的見解一致時,他嚐到了成功的快樂,看到自己的理解與同學、老師有出入時,他會作長短比較。”這樣,就在學習中學會了避免走彎路,學會了調動生活體驗和已有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同時,這一環節給予學生足夠自讀時間,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和體驗。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

  “小組探究”階段:學生三四人可組成探究合作小組。小組成員在各自獨立探究的基礎上,交流已有的收穫及問題,集中解答疑難,對仍存在的疑難透過查閱資料、反覆品讀、下位請教等多種方式交流協作地進行深入的探究。這一教學環節採用小組教學制,打破了學生心理定勢,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每個學生都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獨立、合作、高效、善於思考的學習小組,是需要長期實踐與訓練。組長會組織引導學生髮言,當意見不一致時,能相互切磋共同探索,學生在這樣熱烈的研討氣氛中,會才思敏捷,暢所欲言。置身於這樣的氛圍,進而形成的“思想風暴”,最易啟用人們的神經細胞,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產生各種新異的思想,獲得意料外收穫。

  “集體反饋”階段:學生透過各自的獨立和合作探究後,把自己獲得的一切認知在全班充分的、具體地提出來交流。可以提出沒有讀懂的問題,可以暢談自己的感悟或體會(對一個詞的理解、對一句話的體會、對人物的看法、對錶達方式的分析等等都可交流),對別人的見解有異議更要大膽提出,鼓勵不同觀點者相互爭論。對學生爭論的焦點,關注的熱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品讀領悟。在“反饋”階段,教師要不斷的煽情激趣,激勵學生比一比:看誰探究的內容多、範圍廣、內容深,看誰能探究出別人沒發現、沒留意的東西,看誰能用別人沒有用過的方法去探索、去品悟。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由於每個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有異,理解的方式不同,生活感受不一樣,對語言文字直接地感知、領悟和對內容的把握能力不一樣,因此會大大拓寬學生看問題的視野,豐富學生各自的認識事物的方法。

  請看《自然之道》一課教學片斷2:

  師:現在咱們來個自由討論式發言。針對這些問題想發表看法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說“我想說”;想把自己讀得最棒的片斷讀給大家聽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說“我想讀”;想提出新的問題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說“我想問”。

  生1:我想說。我從“嚮導若無其事的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一句話中體會出嚮導是知道後果的,因為面對嘲鷹馬上就要叼走幼龜偵察兵的危急時刻,其他同伴都焦急了,催促他快想辦法,而他卻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他認為這是應該發生的,不必去管它。

  生2:我補充一點。這句話中“自然界之道”,是指保持生態平衡的一條生物鏈。嘲鷹吃龜,龜吃魚,魚吃蝦,這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嚮導是深深懂得這一規律的,因為課文開頭已交待他是一名生物學家。

  生3:我不同意你們的意見。你們看課文最後一句:“終於,嚮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樣做,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危害。’”從這裡可以看出嚮導多麼後悔,多麼傷心,從這一點可以推想他事先是沒有預計到會有這麼多幼龜被吃掉的。

  學生挑起了矛盾,雙方展開了激烈辯論。

  師順勢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句論證自己觀點,雖然討論仍沒有結果,但學生透過爭論已深深體會到:這件蠢事讓嚮導和七個旅行同伴產生了深深的自責與內疚,體悟到人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好心辦壞事。

  師:食肉鳥到底是怎樣蠶食幼龜的呢?課文中沒有描寫,能想象嗎?(放音樂想象畫面──舒緩的音樂把學生帶到了陽光明媚的沙灘……突然,旋律加快,出現了眾鳥嘶鳴、撲翅、啄食的聲音,生凝神聽之。)

  生1:我彷彿看見了鋪天蓋地的食肉鳥突兀而來,它們狠命地啄著幼龜,把幼龜叼起到半空,再扔下來,我聽見了幼龜的慘叫聲。

  生2:我彷彿看見許多幼龜正急忙爬向大海,突然許多食肉鳥撲上來,用爪子抓,把幼龜翻過來,用嘴啄它們鮮嫩的肉,一瞬間,沙灘上一片鮮紅,只剩下一堆幼龜殼。

  此時生神情嚴肅,師順勢指導朗讀,感悟“我們”見此景後的震驚與一切都過去以後的悲哀、自責、內疚之情,教學達到高潮。

  此教學環節在生集體交流中,老師在“導”上下功夫,挑起矛盾,激發想象,學生在爭辯中,能積極地想、獨立的想,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課文情景中,讓自己與作者做心靈的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體會、思考,並反覆吟誦文字材料,此時文字元號在生眼中就攜帶了感情與韻味。

  “拓展認知”階段:在學生充分展示探究成果後,還要經過“反思”環節,使比較零散的鎖碎的探究成果更系統、完整,透過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整理,內化自己的認知,並把新的認識延伸擴充套件,進而形成一定的能力。可透過加大探究難度、理解新的閱讀材料、進行小練筆等形式拓展訓練。

【《自然之道》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