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透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訊號傳遞到大腦,透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程與方法:

  透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透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鼓膜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學準備】

  耳的結構圖、1個玻璃杯、氣球皮(略大於玻璃杯口)、音叉、細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並且以波的形式透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裡,那麼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

  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必須認識耳朵:出示耳朵的結構圖。師介紹耳朵的各部分,請學生推測:外耳、中耳、內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點了解鼓膜在幫助我們聽到聲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樣振動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觀察比較估摸的振動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須有鼓膜,可是我們無法拿真實的鼓膜來研究,我們就來做一個“鼓膜模型”來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製作“鼓膜模型”,簡單介紹如何製作“鼓膜模型”(強調:儘量將氣球皮繃緊),並在“鼓膜模型”上放一點細沙。

  2)分組實驗:一學生拿著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的變化。

  交流反饋:當物體發出聲音時,鼓膜會發生振動,這種振動傳到大腦裡,大腦經過加工後,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2、研究鼓膜振動與發生物強弱、和它接收聲音遠近的關係

  分組活動:當學生拿著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當學生拿著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較遠的地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從以上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

  交流反饋:發聲強,鼓膜振動厲害。發聲弱,鼓膜振動微弱。

  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鼓膜振動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動傳到我們的大腦中,大腦經過加工,使我們聽到了聲音。那麼耳廓有什麼作用嗎?你能設計實驗證明嗎?

  交流反饋:

  五、總結:我們究竟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的第六課。本課是在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變化、傳播等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課意在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模擬的方法,探究人的耳朵各個部分在幫助我們聽聲音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重點研究鼓膜的作用,鼓膜是一個很薄而且有彈性的組織,即使很輕的聲音都可以讓它產生振動。在這節課,學生要用一塊很薄的氣球皮,包住一個玻璃杯口製作一個鼓膜模型,透過觀察氣球皮的振動,來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學情分析】

  學生透過課前預習初步瞭解耳朵的基本結構,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耳朵各部分的功能進行推測,從學生的推測過程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一問題的初始認識,在這,我設計了一個小組討論,實際就是讓更多的學生說一說,推測一下。本課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教師應該儘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的看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透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訊號傳遞給大腦,透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程與方法:透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透過體驗活動感覺耳廓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鼓膜的作用。

  難點: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1個燒杯、氣球皮、音叉、橡膠錘、細沙、橡皮筋。

  學生準備:每組1個燒杯、1個氣球皮、1個音叉、1個橡膠錘、少量的細沙、2根橡皮筋、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透過遊戲的方式,匯入並板書課題:《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二、耳朵的結構與功能。

  透過剛剛的遊戲,提出問題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匯入耳朵的結構,並透過觀察耳的結構,讓學生認識並熟記耳朵的各個結構。

  三、學生活動:思考與討論

  透過觀察聲音進入耳朵時的動態圖片,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外耳、中耳、內耳主要有哪些作用?最後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的想法。

  四、學生活動:鼓膜振動的實驗

  教師提醒實驗的步驟,演示實驗規範

  小組進行實驗,及時填寫記錄表

  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五、小結:

  1、我們耳朵裡的鼓膜和氣球皮一樣。

  2、當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傳到鼓膜時,鼓膜就會產生不同的振動,於是,我們就聽到了外界發出的聲音。

  六、拓展:有趣的耳朵

  兔子的耳朵為什麼這麼大?

  烏龜有耳朵嗎?

  【板書設計】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廓→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

  外耳中耳內耳

【四年級我們是聽到聲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