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1

  《我不是藥神》表現的是人性的主題,或者說是人的生存權的主題。在我們這個社會里,除了正在逐漸脫貧的那部分鄉下人和下崗工人以外,生活在貧困線下死亡邊緣上最最痛苦的人,就是癌症患者。為求得生存,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所承擔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不是藥神》表現的就是這麼一群人,以及與他們緊密相關的藥販子。影片真實地展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一個個由血和淚剪接而來的鏡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的基本生存慾望和奮鬥抗爭,我深深地被這些血淚連線的蒙太奇感動了。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我歷來認為,文學和藝術不應該是高大上的吹鼓手,而應該面對人性的主題,體現人性的力量。把鏡頭對準弱者對準社會的底層,去了解去發現去表現去吶喊。無論你是哭泣還是歡呼,人性是一個永恆的東西,是一個人類共通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高大上。《我不是藥神》是這一點感動了我。

  《我不是藥神》同時表現的又是無奈。影片在死亡和生存之間,在法律和常態之間,在利益和良心之間,在朋友和親人之間,在野蠻與道統之間,無規則地閃動著。人世間就是有這麼多的無奈。面對疾病面對死亡面對金錢面對權力面對常態,人們常常面臨著很多選擇。在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面前,人不得不做出一種選擇。影片的主人公選擇的是犧牲自己,不敢說他要拯救蒼生,但他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種選擇,是影片最最成功也是最最受觀眾讚歎的精髓。是正是這種人性的表達,使影片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無奈實在是太多太多。文學藝術作品很少有人去認真地嚴肅地表現這種無奈。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涉及,或許是個盲區是個禁區,作家藝術家們只有無奈。像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一樣,面臨這樣的狀況,他們變得束手無策,只有無奈。他們像影片中的情節一樣,面對那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不得不表現出無能和無奈。無奈,是這個社會最不可救藥的狀態。

  《我不是藥神》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真實地表現人物的缺點和人性的弱點。在觀眾的眼裡,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但他不是完人。他仗義但他也愛財,他愛孩子但家暴妻子。不同的人看他,還會找出其他缺點。這些都是人性的實在表現,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分完美的人,也不會有十分完美的人格。就像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一樣,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還有很多缺陷,還有假藥還有假疫苗還有貪腐還有法律缺陷,等等。不完美才是真實的。只有不完美才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有鬥爭,就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表現無奈,就是直面矛盾,這是文學藝術應該倡導的題目。

  文學藝術要表現的應該是一種人們崇尚與讚美的人性美,對各種無奈的陳述與辨析,對美中不足對社會對人性缺陷的分析與批判。

  沒有批判,社會不會進步。

  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原理。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2

  影片主要為我們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在影片中,橘子扮演了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角色。

  最開始呂受益央求程勇去印度買便宜的藥時,程勇不願意以身試險拒絕了,呂受益拿出一個橘子遞給程勇,希望討好他,結果還是被程勇拒絕了。這,是一個白血病患者最奢侈的禮物。(因為橘子有緩解白血病的效果)

  橘子的第二次出現是在呂受益的病房中。因為懼怕牢獄之災的程勇,將印度藥的中國代理權給了黑心商人,張長林。在張長林的手中,原本便宜的印度治癌藥開始成倍往上翻,使很多的白血病患者再次買不起,最終被人告發。

  沒了便宜藥的'呂受益,又吃不起正版藥,導致癌變,進入癌症晚期。他的老婆為了救他,在程勇的工廠中,把程勇找來,希望他能再搞到便宜的印度藥。所以當程勇去醫院看呂受益時,呂受益微微顫顫的拿起桌上的橘子,雙唇發白,虛弱的說“給,吃個橘子吧”。這,是一個白血病患者對程勇最忠實的信任。 “只要你予我生的希望,我便要封你為神”

  寫到著也突然記起來,在程勇將代理權給張長林,與他們的買藥團伙(劉思慧,彭浩,劉牧師,呂受益)宣佈解散,只有呂受益還張著笑臉,以為這不是真的,最後被程勇趕走。所以,也是在呂受益兵危後,程勇才開始反思,開始良心發現。 “哥,你是在開玩笑,對吧”——呂受益

  橘子的第三次出現,是在呂受益最終病死時,黃毛(彭浩)在呂受益家的樓梯口看著程勇,咬牙切齒的吃著橘子,這是白血病患者對他的切齒痛恨,和深深的失望。也是在這時,程勇開始真正洗心革面,再後開始無盈利,甚至虧本的重新再售印度藥。 (程勇)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彭浩)是…以前是…——程勇開始不盈利賣藥後,去找彭浩,讓他回來幫忙。

  除了橘子,電影中還有很多感人心扉的片段,像刑警找賣印度格列寧的人時,一個患病老奶奶對刑警說的那段話;像彭浩為了不讓警察抓住程勇,開車引走警察,被車;像程勇最後被抓走,滿街的白血病患者為他送行;也包括張長林被程勇虧本賣藥所感動,在警察局裝瘋賣傻的不願供出買印度藥的程勇……相信這一幕幕也看哭了很多觀眾,包括我也是,還一度導致影院出現大危機——沒有紙了

  ( 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這是刑在警找賣印度格列寧的人時,一個患病老奶奶對刑警說的一段話。) (廁所,不是尿,痛快了——這是黃毛死前說的最後兩句話,他去上廁所聽到了別人報警,為了救程勇而車禍身亡。) (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他犯了什麼罪?你說,他犯了什麼罪!——這時黃毛死後,程勇在醫院對刑警的質問) (跟小澍說,他爸爸不是壞人——程勇被抓前將兒子送走後,對孩子舅舅說的一句話) (是我啊——張長林被抓後不願供出程勇,嬉皮笑臉的對審訊他的警察說)

  影片結尾,被抓住的程勇沒有什麼辯解,只留下了一句“我希望未來越來越好,我相信會的”,這是他對中國藥業最誠懇的希望,希望治癌藥不僅僅只是表上天價,用來瞻仰的,看到這的時候,我也莫名想起一句話“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責前行”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3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我不是藥神》,電影確實沒有讓觀眾失望,對得起觀眾給它打的高分。當下的中國,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是稀缺產品,電影的故事源於現實,雖然過藝術加工和處理,但情節、環境和人物都很真實感人、催人淚下。所以大家被電影的情節感動、電影被觀眾認可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家也應該去電影院支援製片方和導演。

  然最近大家都在說這部影片如何如何好,豆瓣評分如何如何高,如何如何值得一看。我相信這些,但本來我是不打算看的,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我比較喜歡看喜劇故事,而我不大愛看悲傷的故事,因為不願意目睹和麵對苦難和眼淚,即使這種苦難和眼淚是別人的。

  但最終我還是抵不住該片的誘惑,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作為一個在醫院工作了七年的前藥劑師,對病人、對藥品、對疾病有很多的記憶,對醫院的感情也是一言難盡,忍不住又想寫點啥了。

  專利藥、仿製藥和假藥的事情不想多談,過於專業,存在似乎就有合理性,不管是從法律還是人情、道德層面,人情和法律碰撞的時候,確實讓執法者難以抉擇。

  看了這部影片,大多數人包括我,除了被感動和飈淚之外,估計也會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生病、求醫和打針、吃藥甚至住院,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

  在目前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和覆蓋不完全的情況下,逐步攀升和越來越高的醫療價格和藥價成為選擇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給一個普通家庭以重創,因病致貧或者返貧。尤其是對社會底層的家庭,成為其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的中國,人們從主流媒體上看到的大城市的繁華髮達,以及明星和成功人士的奢靡生活,對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關注不多,甚至有點熟視無睹。畢竟這些底層人士的生活環境不美,一般顏值也不高,人微言輕,也沒有話語權。這部影片給我們開啟一扇真實的視窗,讓我們看到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困境和掙扎。

  我來自底層的家庭,深知底層社會的艱難和不易。我也害怕有一日因為意外因素重新墜入底層,所以看完此片,我倍感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要讓家人和自己能夠維持有尊嚴的生活,還要繼續努力。我們大多數人不是救世主,大環境或許我們不能改變,但只要我們適應大環境,勤勉於自己的職業,小環境我們是可以改變和維持的。

  對中國人來說,生存權是第一位的,普通中國人為能夠活命掙扎了幾千年。能夠苟活著,然後才能夠談發展權,談有尊嚴地活著。最後是死去,有尊嚴地死去,這更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更是奢望和挑戰。

  我們期待這個世界有救世主,但往往事到臨頭還是靠親屬這樣的小團體或者個人自救,不過隨著基本和商業醫療保險體系的引入和健全,這種情形也在慢慢改變。該片片尾的字幕用時間和事件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變化,看到越來越多體現親民和人文關懷的政策改變,也給我們以正能量和對未來的信心。

  有人生導師說:人生不僅有苟且,也有詩和遠方。苟且地活者尚且不易,詩和遠方只能是夢想,好在中國人離這個夢想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越來越接近!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