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行業調查報告

行業調查報告

行業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行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業調查報告 篇1

  一. 建材行業

  (一) 行業分類

  建材產品包括建築材料及製品、非金屬礦及製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三大門類,具體包括水泥、石灰、石膏、磚瓦、石材、石棉雲母等耐火材料以及其他建材產品。但其中最主要的產品為水泥、玻璃、陶瓷三類。20xx年、20xx年這三大子行業對建材行業銷售收入的總貢獻都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對建材行業利潤的總貢獻保持在50%左右,它們在建材行業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本報告對建材行業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大子行業。

  (二)行業特點

  1、週期性

  建材行業的上游相關產業包括能源、運輸、採礦、裝置製造等產業,其下游相關產業包括房地產、建築業等產業,同時又與環保產業密切相關。從建材行業的相關產業來看,建材行業與國民經濟的諸多基礎產業息息相關,這就決定了建材行業的發展週期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週期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建材行業表現出週期性的特徵。

  2、投資拉動性

  建材產品是基礎建設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鐵路、機場、水利、能源、城市設施等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基本建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對建材產品需求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所以建材行業屬於投資拉動型行業。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建材工業增長率的關係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我國建材行業的低谷出現在1998年,此後處於復甦階段之中。自1999年以來,基本建設投資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和建材工業總產值增長率越來越趨於相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建材工出廠價格指數變化率。這一指標與其他指標的走勢基本上相背離。自1994年以來,建材工業出廠價格指數基本上表現為下降的趨勢,但近年來價格變化幅度有所減弱,相對於其他指標表現更為穩定。

  (三) 子行業之間的相互關係

  建材行業的各子行業由於都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息息相關。所以它們之間體現出一定的趨同性。但是它們在需求量、產量、利潤方面的趨同性並不一致。總的來說,需求量方面的趨同性較強,產量次之,利潤方面的趨同性最弱。

  建材各子行業的需求量直接受固定資產投資變化影響,所以較為一致。產量變化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供求規律的自發調節往往體現出過度反應的特點,即產量的增長速度往往大於需求量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我國的地方利益分割與地方保護主義往往使這一調整具有某種剛性,即產能增加多減少少。產量變化雖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它的變化方向大體與需求量變化方向一致。並且由於國家越來越注意到建材產品產量增長的盲目性而不斷採取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等措施,產量與需求量變化的趨同性正在逐漸提高。利潤的變化要複雜得多,它不只受到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的影響,也要受到成本因素的影響。建材行業各子行業中的供求關係各不相同,生產成本也千差萬別,所以它們的利潤變化趨同性較差。

  (四) 20xx年建材行業執行狀況

  20xx年是我國建材工業各子行業全部盈利,經濟執行質量要明顯好於20xx年。

  1、產銷穩步增長

  多年來,我國水泥、玻璃、建築陶瓷和衛生陶瓷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xx年全國建材行業統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4777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3。4%。主要建材產品產量絕大部分都有不同幅度增長。水泥總產量7。05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3。7%;平板玻璃總產量2。28億重箱,同比增長近11。5%。玻璃纖維紗、石膏板、建築陶瓷、花崗石板材、加氣混凝土製品等建材產品的增長幅度在18—42%之間。在產量增長的同時,銷售也得到相應的增長。銷售產值(現價)5111億元,同比增長14。2%;平均產銷率96。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完成銷售收入3580億元,同比增長16。2%。 2、經濟效益提高

  20xx年盈虧相抵後全行業盈利137。8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水泥行業利潤總額46。7億元,同比增長52。5%;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利潤總額16。7億元,同比增長31。14%;建築用玻璃製品業雖然經濟效益大幅度滑坡,但到年底也終於結束長達11個月的虧損,實現盈利0。5億元。

  3、進出口形勢喜中有憂

  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大順差,進出口商品總額70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出口商品總額42億美元,同比增長26。5%。出口增幅較大的品種有:建築衛生陶瓷類增長73—142%,平板玻璃增長66%。但同時水泥出口同比下降16%;汽車用擋風玻璃等深加工玻璃由於受國外反傾銷影響出口增幅也有明顯下降,降幅為5%。

  4、私營和小型企業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國有及控股企業整體表現不盡人意 20xx年,私營和小型建材企業不變價產值、銷售收入均分別增長29%和21%,利潤總額分別增長53%、38%。國有及國有控股建材企業經濟增長明顯落後整個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27。7億元,同比增長8。4%,虧損面達35%。但同時,一批國家重點建材企業集團,如安徽海螺、北京金隅、河北冀東、湖北華新等大型建材集團實現業績的穩步增長,同比利潤增長幅度20—97%。

  5、東部沿海省市表現良好

  東部沿海省市建材工業生產和銷售增長勢頭良好,經濟效益顯著高於全國建材行業平均水平。最為典型的是山東、安徽兩省,產值分別增長19。3%、19。5%,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0。1%、19。6%,利潤分別增長38。5%、77。4%。

  6、燃料價格上漲,建材價格低迷

  20xx年水泥企業煤炭到廠價格平均較上年上漲30元左右,而水泥價格總體水平仍處低谷;玻璃企業噸重油進廠價格已漲至1800元,對玻璃生產成本影響較大,儘管玻璃價格也有所回升,但總體水平偏低。

  二. 水泥業

  (一)產品分析

  在進行行業分析之前,首先對水泥這一產品進行簡要分析。

  水泥的製造流程為把四種原料石灰石(約佔75%—85%)、粘土、矽砂、鐵礦經適當比例研磨成粉稱為生料,再置於高溫(1500度左右)窯中(分為立窯、旋窯等)燒製成為熟料(較生料不易受潮),再經研磨並加入適量的石膏即成為水泥成品。

  高溫窯可以分為立窯和旋窯。相比較而言,立窯生產出的水泥具有能耗大、生產率低、含鹼量高、強度低、質量差、粉塵汙染嚴重等缺點,世界各國已基本禁用立窯水泥。我國從1997年起對立窯水泥生產進行總量控制,要求各地一律不準新建和擴建立窯水泥。旋窯工藝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新型幹法(以懸浮預熱和窯外分解技術為核心)預分解窯和其他迴轉窯(立波爾、溼法、中空等)。其中新型幹法預分解窯更為先進,為我國行業主管部門所大力提倡。

  水泥產品可以分為普通矽酸鹽水泥(即普通水泥)和矽酸鹽水泥。在20xx年4月1日國家正式啟動的水泥新標準中,普通水泥和矽酸鹽水泥依強度等級與不同的標號相對應。普通水泥的標號為32。5—52。5R(R表示為早強型水泥),矽酸鹽水泥的標號為42。5—62。5R。

  (二)行業特徵

  水泥行業在體現出週期性和投資拉動性特徵之外,還表現出以下特徵:

  1、水泥是地域性行業

  由於水泥產品是一種不宜長途運輸的物資, 因此其市場拓展較易受銷售半徑的限制。這個特點使得即使大廠商也只能佔據本地區市場。上市公司紛紛以本地、本省為基礎劃地而治,形成群雄割據局面。這雖然保證了本地公司產品的銷路,並降低了運輸費用,但是另一方面各自對本地區市場的獨佔不利於公司的橫向發展。

  2、水泥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業,附加值較低

  水泥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業,附加值較低。發達國家由於基本建設的高峰期已過,水泥需求量減少,加之人工成本、能源消耗、環保!

  行業調查報告 篇2

  一、前言:

  美國次貸危機一週年祭,由此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愈走愈深,帶動全球經濟動盪不堪。在大環境中,中國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股市從6000點高峰直瀉而下,通貨膨脹壓力一直存在,而沿海製造型中小企業也在宏觀調控中部分倒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曾經很容易拿錢的專案開始感覺到了困難,曾經大把投放資金的企業變得謹慎,即使是上市公司財報都開始不斷加大風險提示。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會變得多惡劣,能夠堅持到底成為最緊迫的需求。

  騰訊科技透過對風險投資、領先IT企業、上市公司CFO等風口浪尖中的頂尖高管進行調查和麵對面的採訪,與行業一起觀察經濟大潮漲落,共同探討可能的預防策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15日

  三、調查物件:

  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閔毅達、海輝軟體集團董事長孫振耀、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漢能投資董事總經理趙小兵、Koolanoo投資集團董事長OD KOBO、華興資本CEO包凡、賽富基金合夥人羊東、華視傳媒CFO劉丹、金蝶CFO陳登坤。

  四、核心結論:

  1、驚恐、悲觀、灰色成現階段投資行業表情

  2、經濟寒冬下企業經營必須找好“備用機場”

  3、風險投資態度不一:有持幣待購,也有大膽進軍

  4、全球投資市場將於20xx年夏季開始回暖

  五、報告內容:

  調查問題一:您對當前企業運營所處的經濟環境持何觀點?

  CEO觀點:

  海輝軟體集團董事長孫振耀:的確美國現在還是扮演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的角色。所以因為次貸事情的發生,石油價格的問題所引起的全球的經濟,大家都持不樂觀或者是悲觀的看法。很多企業在這個時候討論的是怎麼樣面對價格挑戰,同時也在預測這個挑戰究竟是多長時間會過去。

  華視傳媒CFO劉丹: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投資人信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次貸危機是美國經濟放緩的最直接表現,而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帶動了全球經濟的放緩。由於次貸危機產生,讓美國銀行股大量下滑,也造成整個美國股市的下滑,加上房價下跌,石油價格上漲,這樣就非常影響美國人的信心。所以投資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非常憂慮的,這樣也帶動整個股市的不確定性也很大。挺灰色的。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我剛從日本回來,日本可能沒有像中國這樣跌到了百分之幾十,畢竟是比較成熟的市場,但大家感覺資本市場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整個大家感覺比較驚恐,股市、中小企業融資都受到了一些影響。

  華興資本CEO包凡:當年加入摩根斯坦利時第一堂課的培訓,老師給我們畫了一個波線圖,波浪的巔峰是叫貪婪,波浪的底峰是恐懼,實際上華爾街從一個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非是在這兩種狀態交替的發展。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出現了一個恐懼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有很多投資者是在持幣觀望。

  結論:從上述四位企業家和投資人的觀點中可以發現,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投資人和全球投資人而言,都有巨大的負面影響,股市、中小企業融資也被波及。目前投資和企業探討最多的話題,是如何面對這一經濟冬天,“驚恐”、“悲觀”、“恐懼”、“灰色”等詞彙被用做形容現階段的行業表情。

  調查問題二: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運營在轉向保守?

  CEO觀點:

  海輝軟體集團董事長孫振耀:我更多關注的是企業在平常經營管理中怎麼樣能夠隨時準備好,面對經濟的景氣或者是不景氣的階段。比如飛行,一定要在起飛前知道在什麼地方落地,要規劃好所有的油料,或者是沿途的氣象情況。還要有一個備降的機場。企業經營也是這樣的。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企業如果要擴張,如果容易拿到錢的時候,擴張就要加速一些,如果經濟環境不好,就要控制一些節奏,否則的話大量做下去而又沒有現金流,這個企業可能就突然死亡了,那就很不划算,就不能渡過這段時間這是非常關鍵的。

  金蝶CFO陳登坤:一些有規模的企業實際上受到的宏觀調控的影響不是那麼嚴重,他們能夠感受到產品壓力的存在,但是並沒有到死亡的邊緣。現在對於目前存在有一定的競爭力,而且有慾望提升自己產品實力的企業是一個鞭策,更有一個壓力確實去買一些管理軟體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金蝶繼續維持我們上半年的判斷。

  華視傳媒CFO劉丹:美國和世界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有一些影響,尤其是出口。對於這些企業來說確實是冬天。對一些依靠內需發展的企業,感覺就沒有那麼明顯。在大洗牌的經濟情況下,要非常嚴謹的執行你的戰略部署,這是非常重要的。

  結論:透過對上述CEO的採訪調查可以發現,企業運營應該保持良好的適應性,在經濟狀況良好和經濟寒冬不通的情況下,要及時做出戰略調整,謹慎地執行戰略,啟用備降機場,控制節奏並掌握好現金流。

  調查問題三:風險投資持幣代購現象嚴重嗎?

  CEO觀點: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關鍵還是要找到合適的專案,我們現在一直感覺找合適的專案不容易。這是個難點。並不是希望投資的速度提高或者是放緩,而是要找到合適的專案,現在找到合適的專案比較難一點。現階段的標準可能稍微提高了一些,但主觀上沒有放緩的意思,沒想過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休息休息,先打打高爾夫,旅遊一下。

  華興資本CEO包凡:我覺得今年的市場,至少從創投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還是佔了半壁江山,網際網路領域還是有比較好的機會的。

  華視傳媒CFO劉丹:當資本市場不好的時候,自然私募基金給你提出的條件也會變得苛刻一些。所以我建議在找風險基金的時候,資金是一個考慮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考慮投資人對你的企業戰略以及長遠發展是不是很有幫助。

  漢能投資董事總經理趙小兵:風險投資拿來的金錢95%以上都是美元基金,大部分來自於歐美,因為美元也在貶值,美國的經濟有衰退或者停滯的跡象,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就相當於一個快速行走的人,投資放慢了腳步,但還是在往前走的。

  Koolanoo投資集團董事長與執行長OD KOBO相反,最近是主動出擊的時候。我把它看成是機會,當市場上金錢越來越少,VC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現在三個實體有12億美金的數額,有自己的,也有相信自己的夥伴和主權基金,我們都認為現在不是一個觀望的時候。是一個絕對好時機。我非常相信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看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結論:風險投資行業人士對於經濟寒冬下的投資觀點並不一致,部分人士持幣待購,但也有部分風投還在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但總體而言,在經濟趨緊的情況下,投資人在尋找專案時標準更高,投資推進的腳步有所放緩。

  調查問題四:投資人對企業估值的調整及投資大環境大約要到何時才能回暖?

  CEO觀點:

  華興資本CEO包凡:接下來會有很多併購的發生。但關鍵在於,賣家的願望需要多久才能下調到合理的價位。現在是投資人的願望調低了,但企業對自身的估值並未快速下調。這個平衡還需要時間。而整個經濟對投資市場的影響,預計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後會過去。

  華視傳媒CFO劉丹:大家感覺到明年夏天的時候,市場就會慢慢的好轉起來。

  漢能投資董事總經理趙小兵:我覺得中國風險投資行業裡,有一點不太一樣的地方:不管發生怎樣的災難,或者說經濟上大家出現一些擔憂,都與國外不太一樣。畢竟中國還是世界上成長速度最快、最大的一個經濟實體。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企業應該把估值適當的降到合理的範圍之內,不要預期太高,現在重要的是心態。此外,要做好一個打算,就是沒有VC的錢,企業也能往前走一段。當然,其實投資真的就是一個信任問題,如果他真的信任你,他一定會給你投一筆錢進去。

  賽富基金合夥人羊東:人們對資本市場的估值下降很快,但在企業創始人心裡,它下來得很慢,這個時候你沒辦法,只能等它,因為它的調整有一個滯後。

  結論:透過調查發現,現階段,投資人對市場的估值已經快速下降,但企業對自身的估值和願望並沒有隨之下調,他們會相對滯後。在這一情況下,企業要獲得投資還需要等待。隨著企業自身估值的逐步下調,預計將出現較多的行業併購。被調查CEO認為,全球經濟對投資市場的影響,預計到明年夏天時,將會逐步回暖。

  六、報告結語:

  調查過程是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突然惡化的程序進行的。在8月底9月初,有投行CEO在與騰訊科技的對話中,明確地談及了自己不樂觀的觀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曾身經百戰的企業家開始呼籲同行,要注意制定各種情況下的企業經營方案,減少運營支出,提升生產效率,注重現金流。風投則在大跌的市場中或持幣待購,靜觀企業估值下降,或加速尋找中意的投資物件。大潮退卻過程中,每人游泳姿勢不一。但無疑,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優秀的企業。我們期待更多企業走向優秀。

  來源:騰訊科技

  行業調查報告 篇3

  一、 調查背景

  21世紀企業的競爭逐漸轉向物流服務的競爭,物流也從不被人重視的角落提升到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高度上來。我國現階段的物流究竟發展到何種水平是各個企業非常重視的問題,據有關研究表明:一方面宏觀狀況社會物流總值大幅增長,但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主要特點是:

  (1)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已初見端倪近年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企業對物流領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開始有了深刻的認識。

  (2)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湧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中出現的許多物流企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國際物流企業、二是由傳統運輸、儲運及批發貿易企業轉變形成的物流企業、三是新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另一方面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潛力大、發展迅速,處於發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佈。我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整個第三方物流市場還相當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小,沒有一家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擁有超過2%的市場份額、物流服務商認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個最大障礙是很難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員來推動業務的發展。在這樣大的物流環境下,作為內陸地區的代表城市XX的情況又是何種態勢呢?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調查能對此有所瞭解!

  二、調查目的

  透過走訪詢問與觀察,瞭解XX物流市場的現狀:從事以傳統物流還是現代物流、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三、調查物件

  XX市最大的物流市場內所有的物流企業

  四、調查專案

  物流企業的所有制形式、經營的業務範圍、經營的物件、主要從事業務的具體內容(如運輸的工具、距離、價格等)、與客戶的關係等。

  五、調查地點

  XX市南內環附近的物流企業

  行業調查報告 篇4

  一、計算機行業目前的市場規模

  1、計算機硬體市場規模調查:

  20xx-20xx年中國計算機硬體市場增長強勁,年複合增長率為12%,20xx年中國計算機硬體市場總收入為358億美元,並且這一趨勢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可以維持。20xx年個人計算機銷售收入為171億美元,佔計算機硬體市場收入總規模的47.8%。個人計算機市場預計未來會加速增長,20xx-20xx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為13%,20xx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58億美元。中國計算機硬體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規模的比例已經從20xx年的7.1%增長到了20xx年的9.0%,預計這一比例在20xx年將達到12.2%。國家創新型戰略的實施以及企業從做大到做強的戰略思路的改變也將進一步加快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2、計算機軟體市場規模調查:

  計算機軟體是我國大力扶持的高技術產業,受資訊化和服務外包影響,我國軟體服務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管理軟體、遊戲軟體等都呈現較高增長態勢。《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十一五"專項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我國軟體收入總額將超過13000億元,年均增速將超過30%。我國計算機應用服務行業正處於成長初期,預計未來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目前全球軟體外包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根據IDC預測,20xx年全球軟體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市場潛力巨大。而我國軟體外包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據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預測,到20xx年我國軟體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70、28億美元,佔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8、4%,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0、2%。這意味著我國軟體外包行業將進入一個迅猛的發展階段。

  二、計算機行業市場增長趨勢

  (人民日報)報訊據信息產業部預測,今年中國電腦市場將會有較大的增長。其目標是,爭取全國電腦微機銷售量達550萬臺,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0xx億元,增長幅度達到20%左右。我國可望於今年上半年加入世貿組織,這將會促進中國的資訊化建設,加大了電腦市場的需求,從而必將進一步加快中國電腦市場的發展。

  我國電腦市場去年發展迅速,電腦硬體和軟體的國內銷售額均有較大增幅。據統計,全國電腦市場銷售額去年達1720億元,較上年增長16.2%。其中硬體產品銷售額1306億元,增長13%,佔總體市場的76%。全年電腦微機銷售量達491萬臺,聯想、方正和長城三家電腦公司的銷售量名列前三名。

  軟體業與資訊服務業去年的銷售額為414億元,較上年增長27.5%,佔總體市場的24%。其增幅超過硬體產品一倍,令全國電腦市場的結構趨向合理。

  為加快我國電腦產業發展,我國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實行重點扶持政策,近期目標是在3年內,形成2—3個年產100多萬臺和7個年產50萬臺微機的電腦品牌,以便在20xx年有20%的品牌佔有全國60%的市場份額,並在20xx年達到國產電腦與進口電腦8比2的市場比例。

  20xx年1-6月,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達到66491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232%,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約2個百分點。高階產品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勢頭,1-6月共生產筆記本47988萬部,同比增長333%;液晶顯示器65064萬臺,同比增長146%,比1-3月下降6個百分點;伺服器產量為1816萬部,比上年同期下降412%。顯示器產量為69486萬部,比上年同期提高29%,其中CRT顯示器不到1%,絕大部分為液晶顯示器。印表機產量達到17232萬臺,比上年同期下降186%。

  三、目前市場上領先公司

  研究顯示,在北美和歐洲企業計算機市場,戴爾遠遠超過了它最接近的競爭者惠普和聯想,今年它向企業提供的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的份額超過了50%。尤其在北美市場,它向企業提供的的筆記本佔58%,桌上型電腦佔60%。

  惠普排名第二,它向企業提供的筆記本佔21%,提供的桌上型電腦佔27%;與去年相比,惠普的提供的筆記本獲得了明顯的增長。在北美企業筆記本市場增長了6%,在歐洲市場增長了5%。預期惠普基於英特爾最新移動平臺的筆記本在整個筆記本系列產品中將繼續增長。

  中國聯想排第三位,為了在北美和歐洲市場構建它的品牌,聯想集團進行了龐大的投資。它向企業發貨的筆記本佔20%,發貨的桌上型電腦佔16%。

  調查公司對565個企業計算機決策者的調查顯示,今年全球最大的三家計算機制造商面向企業提供的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佔到87%。調查公司預期明年三家計算機制造商的優勢將繼續存在,當問到決策者未來選擇計算機主要提供商時,4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選擇戴爾的桌上型電腦,選擇戴爾筆記本的受訪者佔50%。

  四、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近日,Fuzilia收到訊息,升技開始通知合作伙伴和分銷商,在今年年底之前升技將會完全退出主機板市場。雖然升技在過去不斷否認退出市場的傳言,但主機板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早就超乎人們的想象。競爭的加劇,導致殺價不斷,利潤下降,作為二線廠商的升技或許真的挺不住了我們得知,即便升技決議退出主機板市場,他們仍然為銷售手頭上現有的主機板產品,並且繼續履行其3年質保的售後服務。至於升技的未來,我們得知環隆將會繼續使用升技的品牌,但會轉入前途光明的數碼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在早前的20xxComputex展覽會上,升技就已經展出了自行研發的FunFab數碼相框與綜合印表機,以及移動網際網路裝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

  百腦匯長春店的開業,從表面上看,會加劇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傳統的IT賣場和新銳電腦商場必然會有一番龍爭虎鬥,但與此同時將會對行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和帶動作用,促使原來的電腦商場進一步加強對自身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進。因此在“百家爭鳴”的年代,消費者也將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但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和留住客戶成了各大IT商場面臨的首要問題。——長春的IT市場容量有限,競爭就會造成相互之間的衝擊,三足鼎立之勢將會持續多久也是人們關心的一個問題。

  實際上,隨著IT賣場之間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以賣場為整體強化品牌意識、尋求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將是下一輪的競爭焦點。最終,哪種業態更能引導消費,要看各自定位的客戶群和服務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把各自的核心優勢展現出來,接受業戶和消費者的評判。

  五、行業發展的熱點產品

  GatewayT-6820C

  Gateway在沒融入宏碁之前在美國市場上就已經獲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可見其產品魅力絕對不俗。事實上,透過近期其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的幾款產品,消費者也可以看出這一點。GatewayT-6820C不但配備了酷睿雙核處理器,DX10獨顯,以及HDMI輸出介面,更重要的是價效比也非常的好

  明基R56-LC27

  明基R56-LC27是近期出現的一款同時擁有e-SATA和HDMI埠的筆記本產品,在高畫質影片檔案獲取和輸出速度方面都具有不俗的表現

  三星R70-A005

  三星R70是市場中少有的採用了GeForce8600MGS獨顯影音本,其影音和遊戲效能都非常出色,配合15、4英寸超大液晶螢幕,絕對是近期最值得出手的娛樂旗艦機型之一。

  惠普HDX9106TX

  在高畫質應用方面,筆記本螢幕較小是普遍的一個不足。如果你比較注重畫面大小的效果。不妨考慮惠普HDX系列筆記本,該系列筆記本配備了驚人的20寸螢幕,是目前無可爭議的家用娛樂筆記本之王,近日惠普HDX9106TX已經在市場上出現!

  六、你認為客戶在計算機行業是否有發展機會

  非常有發展機會

  美國《福布斯》雜誌最近刊登文章介紹美國英特爾公司總裁穆爾談計算機發展前景。穆爾說:"計算機給我的深刻印象是它的發展似乎真的永無止境。我認為,在資訊處理技術方面沒有任何極限。從某種程度來說,資訊可以從自身得到滋養。你擁有的越多,你能得到的就越多。你處理資訊的速度越快,你能做的事就越多。"

  穆爾對今後10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他預料,半導體工業將不斷增長,直到其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達到1%。1986年半導體在世界經濟中佔的比例只是1%。他認為,超過1%,半導體工嚴的發展就將開始減速。由於技術的迅速變化,英特爾公司必須每隔三年對其製造工廠進行大換血和整修。這種快速變化的節奏也迫使英特爾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以取代它今天那些最熱門產品。這是個耗資極為巨大的過程。穆爾說:"資本成本的增加遠比該行業收入增加的速度要快。我們不能再透過提高產量和裝置的利用率來彌補成本不斷增加造成的虧空了。這裡有一個固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由於每一代晶片都比上一代晶片增加許多電晶體,電晶體的成本將繼續迅速下降。但是,微處理器的成本卻可能提高。"

  電腦發展空間很大,人們對電腦的需求更大,中國有13億人口,10億人用電腦,現在一家一臺電腦,以後每人一臺電腦。算算看,電腦行業的前景有多大?國外發展中國家電腦又需要多少?

  行業調查報告 篇5

  11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了由全總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鳴起和全總書記處書記李濱生任組長,全總法律工作部、中國工運研究所牽頭,全總研究室、保障工作部和各全國產業工會參加的全總勞務派遣問題課題組。課題組對勞務派遣情況進行了半年多的調研。全總研究室先後於20xx年6月、20xx年6月,對全國25個城市、1000家企業、10000名職工及1000名企業工會主席進行問卷調查。1000家企業是按照PPS抽樣方法抽選,調查職工在抽中的企業內隨機等距抽選,工會主席樣本來自被抽中企業。課題組對涉及勞務派遣相關資料進行了

  統計分析,對各省(區、市)總工會及10個全國產業工會關於勞務派遣狀況調研報告進行了綜合研究,對北京、江蘇等地的電信、銀行等行業進行了實地調研,並分析借鑑了國內外有關勞務派遣的法律法規政策及研究文獻,在此基礎上形成本報告。本報告研究的勞務派遣,不涉及勞務外包、職業中介、人事代理等勞務經濟形式。本報告引用資料除特殊說明,均來自於全總研究的上述調查。

  勞務派遣工的基本狀況

  全國企業勞務派遣工呈增長態勢我國勞務派遣工的數量到底有多少,有關部門沒有公佈權威的統計資料,各方面一直存有爭議。

  20xx年前後,全總做過一個粗略估算,認為當時全國的勞務派遣工大概是2500萬人。根據全總研究室20xx年企業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實現狀況及思想動態調查測算,目前,全國企業勞務派遣工佔企業職工總數13.1%,約3700萬人。

  各省(區、市)和全國產業工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勞務派遣工數量近年來呈不斷增長態勢。如上海市總工會調研所涉及的企業1805家,覆蓋勞動者420296人,其中,勞務派遣工105228人,佔25%,比20xx年增長了36.1%;江蘇省總工會調研主要選擇蘇州市、常州市2個地級市及其所轄4個縣(市、區),參與調研的用工企業20家,勞務派遣公司10家,市縣鄉(鎮)三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8家,涉及職工40136名,其中勞務派遣工佔32%,比20xx年增長了47.1%;天津市截至20xx年底,有50%的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總數達40萬人,比本世紀初增長了10倍。

  第三產業普遍使用勞務派遣工

  根據各省(區、市)總工會和各全國產業工會調查,從行業分佈看,絕大部分行業都使用勞務派遣工。在國民經濟行業的20個門類中,有16個存在使用勞務派遣工現象,其中有11個門類中超過20%的被調查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在屬於第三產業的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分別有高達68.3%、66.7%和60.0%的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佔職工比例分別為11.1%、6.4%、17.9%。勞務派遣工佔職工總數比例較高的行業是建築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分別為36.2%、17.9%和15.3%。國有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的數量最多,佔國有企業職工總數的16.2%;其次是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佔14.0%。如重慶市有勞務派遣工的企業比例和勞務派遣工佔企業職工比例最高的都是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企業),分別為40%和12%,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分別為30%和11%。四川省郵政、航空、通訊、石化、電力、銀行6個行業使用勞務派遣工規模最大,是勞務派遣用工主力。安徽省郵政、移動、中石化系統的勞務派遣工佔職工總數60%以上。山西省郵政、電信、石油等類企業勞務派遣工比例達60%以上。天津港勞務派遣工佔52.3%。中國移動勞務派遣工佔職工總數的71.2%。機關事業單位也在普遍使用勞務派遣工,重慶市機關事業單位的工勤人員80%以上都是勞務派遣工。

  勞務派遣工以農民工為主體

  勞務派遣工中農民工和外地戶籍人員均佔52.6%,其平均年齡為31.4歲,30歲及以下的佔54.2%。如福建省①勞務派遣工中下崗失業人員佔27.35%,向非農轉移的農村勞動者佔41.43%,城鎮其他勞動者佔31.19%;天津市勞務派遣工70%是新生代農民工;四川省②成都市勞務派遣工約18.5萬人,農村勞動者佔64.3%。

  勞務派遣工主要在一線崗位工作大部分勞務派遣工是普通操作工和一般技術工人,在初級工作崗位工作。熟練工(無技術等級)佔48.6%,初、中、高階技術工人佔22.9%,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包括一般管理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佔25.7%。如上海市從事一線工作的勞務派遣工為75114人,佔全部勞務派遣工的71.4%;江蘇省總工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調查的12658名勞務派遣工中有12006人從事一線勞動,佔比為95%。

  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用工不規範

  第一,非“三性”崗位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同時,勞務派遣的用工期限呈現長期化趨勢,在目前用工單位工作6年以上的勞務派遣工佔39.5%。

  上海市總工會調查顯示,有40%的勞務派遣工在主營業務、一線崗位上連續工作時間超過4年。山西省總工會調查,在用工單位主營業務崗位工作的勞務派遣工佔70.2%。工作年限達2年以上的勞務派遣工佔74.6%。

  第二,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問題突出。調查顯示,有22.7%的勞務派遣工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是1年及以下的勞動合同;以完成一項特定工作為期限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為12.8%,比20xx年增加了10.6個百分點,比例增長了近5倍;簽訂3年及以上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務派遣工比例與20xx年相比分別降低了1.4和3.5個百分點,有35.7%的勞務派遣工未持有勞動合同文字,比正式工高16.7%。

  據河北省總工會③調查,勞務派遣工在同一用工單位工作超過10年以上的佔一定比例,而用工單位只是每兩年或三年透過勞務派遣公司籤一次合同。可見,使用勞務派遣工已成為部分企業規避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從而逃避法律責任的一種手段。

  第三,勞動就業歧視明顯。調查顯示,在進入本單位時,20.8%的勞務派遣工被要求交納擔保金或扣押身份證件,這一比例是正式工的2.8倍。

  第四,工作強度較大。調查顯示,20%的勞務派遣工與單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工時,正式工的這一比例是6.5%;15.7%的勞務派遣工的正常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正式工的這一比例是4.5%;23.8%的勞務派遣工調查時上週實際工作時間為7天,正式工的這一比例只有5.7%;54.1%的勞務派遣工調查時上週有加班加點工作,正式工的比例是34.2%。

  第五,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條件較差。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存在明顯差距。除噪音汙染,勞務派遣工工作崗位或工作環境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比例均比20xx年有所上升。

  但用工單位為勞務派遣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繳費比例與20xx年相比,下降了2.4個百分點。經濟利益與民主權利實現程度均較低

  第一,工資收入偏低。勞務派遣工20xx年5月從本單位獲得的全部貨幣收入平均為2508.06元,相當於正式工工資的96%。在被調查的勞務派遣工中,認為自己目前收入水平在當地屬於中等偏下和低收入的佔69.9%。在被調查的企業工會主席中,有34.1%的人認為,勞務派遣工的薪酬比正式工低;在與單位發生了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工中,73.3%的人認為,引發爭議的原因是勞動報酬問題。

  第二,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在基本社會保險權益方面,有72.7%的勞務派遣工表示單位給自己繳納了養老保險費,73.4%繳納了醫療保險費,

  60.2%繳納了失業保險費,70.5%繳納了工傷保險費,57.8%繳納了生育保險費,39.2%繳納了住房公積金。在企業特殊福利待遇方面,所在企業為其提供了補充養老保險的勞務派遣工佔5.9%,提供了企業年金及其他商業補充保險等的佔6.5%和4.4%。總體來看,勞務派遣工的各項社會保障待遇均低於正式工。20xx年,在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保險費用繳納方面,勞務派遣工分別低於正式工16.3%、18.4%、16.4%、11.7%和5.1%。勞務派遣工的保險繳費基數也較低,其中,養老保險費按實際工資收入繳納的佔29.3%,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的佔20.6%,43.8%的勞務派遣工不清楚繳納基數。

  第三,同工不同酬問題突出。據河南省總工會調查,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業績,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收入差距少則30%,多則達四五倍,或是更多,正式工享有年終獎、住房補貼等各種福利津貼,而勞務派遣工則沒有。

  第四,民主權利實現狀況較差。在入黨、入團、入會、評先評優和晉升等諸多方面,勞務派遣工基本上都不被列入考慮範圍。以入會為例,勞務派遣工中的工會會員比例為55.8%,比正式工低17.9個百分點,差距比20xx年(11.2個百分點)擴大了。其中,國有企業勞務派遣工中會員比例為57.2%,比正式工低33.6個百分點。四川省為63%,其中85%加入了派遣公司工會;北京市④30.2萬勞務派遣工中,加入工會組織的為13.46萬人,入會率為45%。據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調研的15家用工單位,職代會都沒有勞務派遣工代表。江蘇省總工會抽樣調查顯示,勞務派遣工中工會會員比例為56%,能夠正常參加工會活動和企業民主管理的僅佔入會勞務派遣工的23%。職業發展空間小,機會少以廣西⑥為例,70%的被派遣職工從未接受用工單位的任何技能培訓,因而普遍缺乏歸屬感。

  勞務派遣行業經營混亂

  20xx年以來,勞務派遣行業迅速發展,新註冊勞務派遣機構大幅增加,但呈現出無序發展、經營狀況混亂。

  第一,派遣機構參差不齊。我國勞務派遣機構主要有四類:經國務院及省級政府批准成立的外服系統勞務派

  遣企業;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人才交流服務機構成立的勞務派遣機構;民營派遣公司;外資與合資派遣公司。這些不同種類的勞務派遣機構在資質、管理水平和責任承擔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隨著民營派遣公司的大量出現,勞務派遣行業魚龍混雜的現象更為突出。由於國家和各地均未出臺有關勞務派遣的市場指導價格標準,派遣公司之間為爭奪客戶而引發價格等方面的惡意競爭,加重了派遣公司的業務成本,降低了其利潤空間,導致其服務水平無法跟上。

  第二,混業經營現象嚴重。許多勞務派遣單位同時從事勞務中介、勞務服務等業務,有的以勞務承包或勞務中介為主業,兼營勞務派遣。混業經營現象致使勞務派遣單位經營管理鬆散、專業化程度偏低、行業運營不規範。

  第三,監督管理機制不到位。勞務派遣公司在符合《公司法》的前提下,滿足《勞動合同法》關於註冊資金不少於50萬元的要求即可到工商部門登記設立,無須經過其他審批程式。由於監管機制的缺位,有的勞務派遣公司只有幾名工作人員,有的根本不具備從業資質。如河北省廊坊市工商註冊的勞務派遣公司有57家,而經人社部門備案的只有17家。

  課題組對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法律對“三性”、“同工同酬”及行業運營規範等缺乏明確規定;二是勞動監察執法工作存在薄弱環節;三是用工單位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四是國有企業工資控制、人員編制管理體制上存在“瓶頸”;五是工會維權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政策與建議

  第一,國家應修改完善勞務派遣相關法規政策。建立嚴格的勞務派遣市場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加強對勞務派遣用工行為的法律規制,細化同工同酬標準等。

  第二,政府應依法審批和管理勞務派遣單位。加大對勞務派遣行為的行政監察和執法檢查力度;監督和引導企業規範使用勞務派遣。

  第三,工會應加強對勞務派遣工權益維護工作。加大勞務派遣工入會力度。加強勞務派遣工工會會籍管理,理順轉會關係,建立會員檔案。對用工超過6個月的勞務派遣工,用工單位統一與用人單位簽訂會員託管協議。積極探索在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建立方便勞務派遣工入會和參與工會活動的工會組織聯合工作機制,真正發揮雙方在促進勞務派遣工入會方面的最大效應,最大限度地把勞務派遣工組織到工會中來。

  ①據福建省總調查,全省派遣職工44.56萬人,佔全省從業人員數954.34萬的4.67%。

  ②據四川省總調查,截至20xx年底,四川省人社廳統計,四川省有勞務派遣機構620餘戶,統計範圍內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勞動用工為615.8萬人,其中使用勞務派遣人員達到76.35萬人,佔用工總數的12.39%。

  ③據河北省總調查,該省在工商局註冊的勞務派遣單位有500多家,勞務派遣工65.86萬人,主要集中在石家莊、邯鄲、廊坊、滄州、秦皇島等職工人數較多的城市。

  ④據北京市總對各區縣、產業的調查,全市共有勞務派遣企業1537家(另據市工商局資料,全市設立登記的勞務派遣經營主體6305戶,其中內資企業6142戶、個體工商戶163戶、對外勞務經營主體785戶),用工單位3779家,勞務派遣工30.2萬人。

  ⑤據統計,廣西目前從事勞務派遣的公司有500多家,全區各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達9萬多人,企業單位特別是建築、醫療、製造行業使用勞務派遣工超過30萬人。

  勞務中介行業調查報告2

  《勞動合同法》頒佈實施以來,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的就業方式快速發展並備受關注,一方面,它適應了勞動力市場靈活多樣的用人需求,擴大了勞動者就業,另一方面,增加了就業的不穩定性,對勞務派遣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護提出了新課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xx年4月份,按照全國總工會《關於開展勞務派遣專項調研的通知》要求,省總工會法律部聯合相關部門對我省部分行業勞務派遣用工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此次調研,我們深入到中鐵一局集團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局及建設、交通運輸行業的部分用工企業,以及漢中乾越建築有限公司等勞務派遣企業,透過實地檢視相關資料、召開職工、用工企業、派遣企業等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基本情況、勞務派遣現狀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透過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陝西省勞務派遣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座談溝通,基本掌握了我省勞務派遣的總體狀況。

  1、我省勞務派遣的基本狀況:根據省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資料,截至20xx年年底,全省勞務派遣工大約在15萬人左右,勞務派遣企業近百家,在西安註冊登記的勞務派遣企業40餘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勞務派遣企業有8家,勞務派遣工一般在20xx至3000人,派遣期限集中在1-5年的範圍,其中以兩年期限的最為普遍,派遣工的年齡約在20-50歲之間。我省唯一的一家國有股份佔50%的易通人力資源公司,隸屬省國資委外經貿集團,公司主要業務為勞務派遣,兼營人力資源服務,共派遣員工兩萬人,涉及企業200多家,15個以上的行業,派遣員工遍佈全國大中型城市,最遠到達拉美、非洲,派遣工包括一般工人到碩士、博士,崗位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是陝西省最大的勞務派遣企業之一,職工工資、社保100%能夠得到保障。用工單位承擔派遣工工資、福利、社保等費用,以及派遣公司的管理服務費用;派遣公司以服務費為收入,管理費一般為工資總額的2-6%。

  2、我省勞務派遣的基本特點:就全省範圍來看,國有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大的中央駐陝企業使用派遣工的比例較大,鐵路、民航、通訊、金融等系統都使用了大量的勞務派遣工,佔到使用派遣工總數的80%以上,民營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比例相對不是很高。同時,在崗位上大多數企業都突破了“三性”崗位限制,各類崗位都使用派遣工,一線崗位使用派遣工更多。比如銀行的前臺櫃員、製造業的操作工、鐵路建設工人以及報社記者和採編人員等等,其崗位性質大多都突破了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要求。派遣員工包括各類就業人員,既有下崗失業人員,又有農民工、大學生,其分佈特點是農民工主要分佈在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大學生更多的分佈在現代服務業,如銀行、通訊等行業。

  3、勞務派遣工的權益保障情況:大部分的勞務派遣企業能遵守《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律法規的一般性規定。在我們調研的勞務派遣企業中,90%以上都與派遣工簽訂了比較規範的勞動合同,用工單位與派遣企業簽訂了派遣協議,對勞務派遣工的勞動報酬按時足額支付、勞保用品的發放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從派遣員工的工資支付方式和渠道來看,一般由派遣單位直接以現金或銀行卡的方式向勞動者支付,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用人單位按照其與勞務派遣單位的協議,由用人單位按月代為發放,未發現拖欠勞務派遣工工資的現象。但是,與企業從事相同崗位的直接用工職工相比,勞務派遣員工的勞動報酬與福利水平明顯較低,尤其是在一些壟斷國企和機關事業單位,長期以來編制內人員和編制外人員實行不同的工資制度和體系,派遣員工與正式員工的工資差距較大。從勞動者的培訓方面來看,派遣人員入職前能接受必要的崗前知識培訓、企業文化培訓及勞動技能等項培訓。

  總體而言,我省的勞務派遣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央駐陝企業及一些國有企業、機關及事業單位,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後,勞務派遣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總體上發展比較平穩,勞務派遣領域未發生比較重大的群體性的事件及勞動爭議,勞務派遣工的一些基本權益能得到保障。

  二、勞務派遣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儘管我省勞務派遣領域總體上發展比較平穩,但透過這次調研,我們也發現一些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嚴重損害勞務派遣工利益以及濫用勞務派遣制度等突出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1、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繳納問題比較突出。在我們實地調研的5家勞務派遣公司,僅有一家公司為勞務派遣工繳納了養老、醫療、工傷三項保險,有一家為派遣工繳納了工傷保險,其餘的均沒有給勞務派遣工繳納社會保險。還有一些派遣單位為勞務派遣工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從整體來看,為勞務派遣工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很少,絕大多數的勞務派遣企業都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為派遣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嚴重損害了派遣工的合法權益。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勞務派遣企業逃避法律規定,為減少企業的成本,保證利潤的最大化,不願意為勞務派遣工辦理社會保險;另一方面,勞務派遣工的流動性比較大,他們在用工單位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短,基本以工期為一個工作週期,他們更注重眼前的現實利益,就是拿到貨幣工資,因此對社會保險的內在要求不大。

  在我們與勞務派遣工的座談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派遣工都持這種觀點。也有一些在用工單位工作時間比較長的派遣工,提出了辦理各項社會保險的要求,這部分派遣工一般具有一定的技術,在用工單位工作時間比較長,相對比較穩定,因此要求企業辦理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險的要求比較強烈。此外,一些農民工認為自己在農村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因此,對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為其是否辦理社會保險不是很關注。

  2、目前的勞務派遣領域門檻低、管理混亂。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的註冊資本不得少於50萬元,這是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唯一條件。目前除了在工商部門註冊外,並沒有相關部門對其資質進行審查。在這些勞務派遣公司運營中,並沒有相關政府部門對其進行監管,也無法對從業人員進行資質審查,一旦勞務派遣公司和派遣員工出現勞務糾紛時,由勞動監察部門根據《勞動合同法》處理,派遣公司和用工單位出現糾紛則是根據《民法》進行調解處理。在勞務派遣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勞務派遣公司經營資質缺乏必要的審批程式,無序競爭和侵犯勞務派遣工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一些用工單位借勞務派遣之名對派遣工權益採取推諉態度,對派遣單位不給派遣工辦理各項社會保險的行為,漠視不管,派遣單位為了謀取更大利潤,規避法律損害派遣工權利,因此,對派遣企業的監管已成為當務之急。此外,對於勞務派遣工的數量,一些相關部門採用的數字相差甚多,媒體報道的數字更是五花八門,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前勞務派遣的混亂和監管的不到位。

  3、對勞務派遣本身的定性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勞務派遣的濫用。《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崗位上實施。但是實際中,勞務派遣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法律規定的範圍。一些用工單位為了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在大量主要工作崗位上都使用了勞務派遣工,特別是一些中央駐陝企業,由於其用工數量受到限制,因此其招用工人都是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調研的一家企業,勞務派遣公司以勞務派遣企業名義為用人單位從蘭州某技工學院招錄了100多名畢業生,主要從事施工方面的技術工作,工作一年多以後,這些技校生要求轉為正式工,但勞務派遣企業無法為其解決。儘管有些企業將特別優秀的一些勞務派遣工轉為公司的合同制職工,使這些技術骨幹的權益有了保障,但數量極少,相當一部分的勞務派遣工在用工單位技術、管理等核心工作崗位工作的同時,卻不能與用工單位直接建立勞動關係,只能與勞務派遣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還有在建築施工領域,將勞務派遣與勞務分包相混同,也影響到對勞務派遣的界定。《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勞務派遣用工快速增長,鐵路、民航、通訊、金融等系統都使用了大量的勞務派遣工。目前,一些企業的勞務工佔職工比例已近一半以上,更有一些企業將原正式職工轉入勞務派遣公司再派回原單位工作。結果是人員不變,身份卻發生了根本變化,相應的勞動報酬隨之降低,還有的用人企業採取將某項工程及人員整體外包來規避《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隨著勞務派遣用工的泛濫,導致企業出現了新的勞動用工“二元結構”,再加上在職工隊伍中勞務工群體與正式職工群體的身份不同,在企業各方面的待遇上存在較大差別,容易造成職工隊伍的分化和對立。因此,現實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都要求對勞務派遣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或者說是細分,改變勞務派遣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

  4、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難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導致維權難。在我們此次調研中,勞務派遣企業沒有一家建立工會,參加座談的勞務派遣工無一人加入工會。個別的用工單位雖然在工會組織的一些活動中,比如文體活動、勞動競賽、技能培訓等都積極吸收勞務派遣工參加,但並未將其吸納到用工單位的工會組織中。《勞動合同法》第64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一規定使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但由於沒有規定用工單位接納派遣工入會的責任,仍未能解決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職責不清的問題,有待從操作層面進行細化規範,使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有所遵循。一方面是當前相關部門對於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管還不到位,勞務派遣企業的自身管理不健全,不僅工會、黨組織及青年團組織也都沒有建立。另一方面,用工單位沒有積極的履行法律賦予的責任,在派遣企業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情況下,用工單位有義務吸納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組織,更直接地維護好派遣工的合法權益。在我們調研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我們瞭解到,他們也曾考慮過吸收派遣工加入工會,但是最後由於考慮到勞務派遣工工作的流動性和短期性,還要承擔一些諸如會員證的費用及管理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他們最終還是沒有吸納了派遣工加入到工會。

  5、其他一些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勞務派遣中三方各自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用工單位認為政府對勞務派遣企業的市場準入及監管沒有特殊的規定,導致他們在選擇勞務派遣企業時沒有嚴格的標準可以參考,有時會增加他們在用工中的法律風險。當然,有一些用工單位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建立勞務派遣企業資格准入及信用評價等制度,對勞務派遣企業的資質或者是實力做出評價及考核,確保了勞務派遣企業在勞動合同簽訂、工資發放等方面能保證勞務派遣工的利益。勞務派遣企業也反映由於這個領域的流動性比較大的問題,導致一些法律規定在現實中並不能完全得到執行,而且社會輿論有失偏頗,使用派遣用工,更多是用工單位的需求,而不是派遣公司單方能決定的。一些勞務派遣工則反映同工不同酬的問題比較突出,以及工資長時間沒有增長,社會保險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還有一些反映了子女上學不能得到解決等其他問題。這些也都是勞務派遣領域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關於完善勞務派遣用工的意見和建議:

  如何完善勞務派遣或者說規範勞務派遣用工,從現實來看,必須追根溯源,從其產生髮展的過程及其特點上整體把握,對症下藥。勞務派遣是指勞務中介公司與工人訂立勞動合同,中介公司與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然後由中介公司將勞務工派往用工單位從事勞動,是一種“僱用”與“使用”相分離的勞動力經營模式。其最大特點是,用人的不建立勞動關係,建立勞動關係的不實際用人。勞務派遣用工的出現,客觀上彌補了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缺口,同時也符合企業減員增效的自身發展要求,用工形式更加靈活,也降低了企業管理風險和執行成本,從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同工不同酬、勞務中介不規範、配套法規不到位、監管缺位等因素作用下,勞動者的職業穩定性和安全感卻得不到相應的保證,工資和社會保險權益也得不到有效維護。當前,當務之急是限制勞務派遣“非正常繁榮”的狀態,規範勞務派遣用工這種新的就業方式,更好地監管、引導和發揮勞務派遣的作用以及更加有效地保障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

  1、進一步加強對《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透過這次調研,我們發現無論是對於勞務派遣企業還是勞務派遣工,都有必要加強勞動法規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對於《社會保險法》的頒佈實施,透過開展法律進工廠、進工地活動,向勞務派遣企業宣傳貫徹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實現同工同酬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也可以更好地留住員工、留住人才,促進勞務派遣企業的發展;同時,透過為勞務派遣工講解法律規定,闡述辦理各項社會保險的好處以及長遠作用,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以及對社會保險的認識,教育他們不僅要重視眼前利益,也要保障好長遠利益。透過深入的法律宣傳,使辦理社會保險成為勞務派遣工的自覺要求,也成為派遣企業的自覺行為。

  2、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對勞務派遣做出更加明確的界定。雖然《勞動合同法》中有12個條文、《勞動合同實施條例》中有6個條文專門對勞務派遣制度進行規範,但勞務派遣的擴大並沒有得到遏制。勞務派遣能夠大行其道,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勞務派遣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畢竟有其存在的土壤,有現實的需要。因此,必須對勞務派遣首先從法律上對其定義、內容以及適用的範圍做出更加明確的界定,進行必要的規範。比如說,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進行列舉式的表述或者進行解釋,使法律的規定更加清晰明確,對不符合勞務派遣工作崗位的不允許實施勞務派遣用工。同時,對用工單位及勞務派遣企業的職責做出更加明確的劃分,比如說工資的發放,社會保險的繳納等等,從法律上做出直接的規定,堵塞法律漏洞,從而避免勞務派遣成為用工單位和派遣企業互相推諉、逃避法律責任的藉口。

  3、提高勞務派遣企業門檻,加強對勞務派遣領域的監管。當前勞務派遣企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這些企業自身實力不強有很大的關係,用工荒的出現以及用工單位的現實需求使這些勞務派遣企業有了更多的生存基礎,但從立法及監管的層面來看,有一定的滯後性,勞務派遣領域出現的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後果已經顯現,但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因此,有必要提高勞務派遣企業的門檻,提高其最低註冊資本,同時對勞務派遣企業在組織機構、資質等方面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工商註冊之前,必須取得人力資源部門的資質許可,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透過完善對勞務派遣企業的准入管理及監管力度,加速勞務派遣企業的優勝劣汰,從而維護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對勞務派遣企業在履行勞動法律法規方面的監管力度,有嚴重違法的可降低其資質等級及撤銷資質,促使勞務派遣健康有序發展。

  4、解決勞務派遣工入會難問題,保障勞務派遣工合法權益。對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問題做了進一步明確,使各級工會在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工作中更具規範性、操作性。從各地實踐看,由於派遣單位工會難以對勞務派遣工會員實施管理,勞務派遣工會員也難以參加派遣單位的工會活動,勞務派遣工會員應由用工單位工會代管並參加其活動。從我們調研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勞務派遣工的入會率非常低,一些在政府機關或者事業單位的派遣工工作期限相對長一些的話,一般加入了用工單位的工會,但絕大多數的勞務派遣工沒有加入工會,這就要求各級工會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勞務派遣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同時,強化勞務派遣職工的集體談判和協商權,解決同工不同酬等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此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該從源頭上加強對勞務派遣企業的資格審查及年檢,加大勞動監察工作力度,對勞務派遣企業及用工單位侵犯勞務派遣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檢查和處罰。

  行業調查報告 篇6

  一、基本情況

  訊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行業就業人數超過100萬,電信行業稅收收入為3320億烏先令,20xx年同期則為2890億烏先令。截至20xx年4月,電話使用者數達到1830萬,電話普及率達到51.3%。獲得授權的電視臺為67個,其中有 62個處於運營當中。有229個調頻廣播電臺,其中208個處於運營當中。快遞業務郵寄商品數量為134,349件,普通郵遞郵寄商品數量為 1,497,018件。網際網路增長迅速,截至20xx年12月,網際網路有效使用者數為360萬,20xx年同期為270萬。截至20xx年12月,移動銀行使用者數為1424萬,交易量為18.6萬億先令,20xx年同期使用者數為887萬,交易量為11.6萬億先令。20xx年4月,通訊行業畢業生人數為 680人,20xx年6月為610人。

  二、主要運營商和裝置供應商市場份額

  烏干達通訊行業企業數目較多,但多為外資企業,彼此競爭激烈。相關領域主要公司佔據市場份額如下:

  通訊運營商:mtn 45%,airtell 35%,africel 10%,utl 5%。

  裝置供應商:華為 60%,中興 15%,愛立信 15%。

  三、併購情況

  黎巴嫩的africell公司收購法國電信旗下的uganda orange公司。africell是總部在黎巴嫩的一家非洲區域電信運營商,也是烏干達僅次於mtn和airtel的第三大電信運營商。該宗併購行為於 20xx年11月完成,收購金額為1200萬美元。africell公司由此承接了約100萬註冊使用者並計劃未來三年在烏干達投資1.5億美元,目標是到 2xxx年在烏干達發展600萬用戶,佔當地20%的市場份額。

  四、政策法規

  13/14財年,新出臺以及正處於稽核階段的法規主要包括 :烏干達通訊法案(20xx年開始實施);網路管理條例(於20xx年對外發布生效);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提交內閣稽核);資料保護和隱私法案(獲內閣稽核透過)。

  五、工程專案

  邊遠地區通訊發展工程。主要包括:截止到20xx年3月,為學校總共修建了1027個資訊科技實驗室;為78個地區議會辦公室、816所地區醫院、53 所鄉村學校裝上了寬頻;為22400名社群成員提供了網際網路方面的知識培訓;在ntungamo、bugiri和soroti三個地區的私立學校啟動了電子計算機實驗室專案試點。

  電子政務工程。20xx年烏干達政府制定了資訊和通訊科技政策框架,致力於推動資訊科技的發展,電子政務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20xx年6月,華為公司與烏干達政府簽署合同,承建電子政務網/國家骨幹網專案,該專案將致力於實現烏干達首都及全國主要區域的網路互通。整個專案分為三期,一期和二期分別於2xxx年6月和20xx年4月順利完成,第三期建設預計將於今年年內啟動。骨幹網建設為烏干達未來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電子政務應用奠定了基礎。專案實施過程中,針對電子政務發展的長期規劃“master plan”於20xx年啟動,該規劃由韓國政府以免費諮詢的形式提供給烏干達政府,並於20xx年透過議會審批,規劃在電子政務發展的組織架構、責任主體、拓展方向等方面給予指導。

  數字電視專案。20xx年國際電信聯合會itu在日內瓦開會決定要在20xx年6月17日在全球範圍內關停模擬訊號。目前烏干達周邊國家肯亞、坦尚尼亞、盧安達均已實現數字整轉。烏干達宣佈從20xx年6月15日開始啟動轉型,專案總投資約20xx萬美元,第一期在大坎帕拉地區60公里半徑範圍以內實施,第二期預計從8月底開始在jinja、masaka、mbarara、mbale等其他15個城市關停模擬訊號。相比於模擬訊號,數字訊號具有更強的穩定性、更清晰的畫質以及更多的節目選擇等諸多優點。目前,工程第一階段已基本實施完畢。但由於烏政府並沒有為民眾購買機頂盒等相關設施提供補貼,專案實施進度並不理想,坎帕拉市內仍有約30%的民眾沒有實現數字訊號切換。注稅行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新型服務行業。行業內稅務師事務所主要從事涉稅服務和涉稅鑑證業務,其業務開展對穩定稅收增長、減少稅款流失和助力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正確實施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行業調查報告 篇7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類專業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當前院校計算機專業存在的許多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大量學生進入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進一步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假期特意對當前IT行業的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加以分析,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進行研究,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一、 IT行業人才需求變化

  20世紀90年代,我國每年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僅有5—9萬人,人才培養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業長期處於“賣方市場”。近十年來,隨著各高校競相開設計算機專業,擴大招生規模,畢業生人數劇增,就業步入“買方市場”。

  IT人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首先,用人單位普遍提高招聘門檻。有些用人單位強調應聘者的英語水平、IT證書,有些用人單位則要求應聘者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初次就業率走低,起薪下降。

  其次,由於留學人員大量歸國,國內博士、碩士畢業生人數迅速增多,畢業生就業的單位層次在不斷降低。計算機專業與通訊工程、自動化、電子技術、電子商務等相近專業間相互擠佔就業崗位,就業空間逐漸“縮水”。

  再次,由於各行各業自主培養各種層次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各學科專業增開計算機課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一些行業內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

  最後,社會需求越來越向名牌大學集中,重點大學計算機專業初次就業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學就業率則為60%~90%。

  二、 IT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按需定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將成為企業級IT應用的主流

  目前,隨著IT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逐漸成熟,中國行業和企業的資訊化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企業應用的日趨複雜化和個性化,提升了對於IT企業所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要求,使其產品與服務日益朝著適應使用者需求的方向

  發展。業內越來越多的IT企業正在根據使用者多變、複雜的需求,提供按需定製的產品和服務,以方便使用者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並取得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2、與網路和移動應用相關的整合化產品成為個人應用市場增長的核心

  計算機、網路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使新興產品技術不斷地滲透到移動商務應用領域,包括移動辦公、車載資訊服務在內的個人網路應用將逐步成為移動商務產品與服務關注的中心。同時,個人消費體驗需求的擴張將帶動IT市場從“以客戶為中心”向“以個人應用為中心”轉移,數字家庭解決方案的應用將逐步趨於成熟,這必將帶動筆記本、數碼產品等個人網路應用產品的不斷創新,併成為IT市場增長的重要源泉.

  3、IT服務管理走向規範化

  從中國企業資訊化的發展歷史來看,對於資訊化建設過程的管理一直是相對薄弱的環節,這也是導致企業ERP系統和IT系統實施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今後的發展趨勢看,企業資訊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這必將加大對於IT服務的需求。中國IT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將推動IT服務管理快速走向規範化。

  4、網路增值服務在創新中成長

  隨著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產業的逐漸復甦,中國的網路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並呈現出廣闊的增長前景,與其相關的應用和網路增值服務如網路簡訊、網路下載、網路廣告、網路遊戲等服務專案不斷創新,並實現了高速成長。今後,伴隨寬頻網路的日益普及,網路服務的應用領域將更具拓展潛力,影片點播、網路教育、遠端醫療等專業應用將成為新的應用熱點,從而帶動與網路相關的應用軟體的快速增長。

  三、進入IT行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首先是專業知識的儲存。IT是一個對專業知識要求高,並需要不斷知識更新和充電的行業。其時尚性、競爭性和高淘汰率決定了這是一個青年人為主的就業行業,幾乎90%以上為青年人。

  其次是實踐經驗的積累。我們碰到許多青年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剛從學校出來,哪來的實踐經驗。初看這一問題比較中肯,難道實踐經驗的積累一定要找到工作嗎?其實有的學生在校期間透過多種渠道積累了實踐經驗,如暑期

  有針對性的打工,或透過熟人關係積累實踐經驗,也可有目的性地參加見習培訓,學校安排的實習等等。實踐經驗對某些人是道坎,而對於那些認真對待求職的青年來說,只是在就業前多做了一道題而已。進入IT行業有許多方法。例如透過熟人、私人關係,報刊、媒體,公共職業介紹所(網站),社會中介機構,學校就業服務中心等等。在眾多的就業渠道中,暑期打工和同學介紹是二條應該引起重視的渠道。

  四.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透過以上社會調查分析,發現沿用過去專業培養模式很難適應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須要對目前師範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及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及畢業生就業需要。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計算機專業培養上,必須與行業接軌,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在充分認識和調研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上,運用課程理論和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的總體設計。

  (2)確定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模式.重點在於研究如何使培養目標多元化,從而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和企業用人需要,進而形成大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在充分考慮服務區域和現有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不同學生採用分專業方向的教學,真正落實多元化的專業培養目標.針對不同出口的學生,採取不同培養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選修課的比重,對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增加理論知識講解的選修課.對希望就業的同學,增加實踐課程的選修課,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術人才.從適應就業需求的角度,社會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應具備多種技能,應有針對性地設定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積極引入學歷學位加資格認證相結合的專業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計算機軟體資格與水平考試等國家計算機資格認證考試,並取得相應認證證書。

  (4)加強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規劃.在原有的實驗室和教育教學基地基礎上,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並增設實訓基地.探索建設教學、科研、培訓相結合的多功能實訓基地,推行產學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最後,從事IT行業的青年還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你能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嗎?如果有一天該行業由熱門轉為冷門,或者你將退出該行業,你是否會坦然對之,並正確選擇下一個就業目標。

  行業調查報告 篇8

  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整體在高速增長,國內票房收入佔比逐年增高,從20xx年的61.8%攀升到20xx年的81.4%,國內票房增速除 20xx 年低於產業規模增速之外,20xx-2013 年都以高出 10%的速度增值,但 20xx 年差值縮窄到 5%以內,電影產業規模增速的動力開始部分轉向到國內非票房和海外銷售的拉動上,20xx-2014 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別為32.1%、32.8%,可以預見後續幾年二者將逐步保持穩定增速,共同帶來產業規模的增加。不過,參照北美電影業的發展情況,中國電影產業成長的動力,在未來都需要藉助多元盈利渠道來拓展。

  電影市場票房收入方面,20xx年1月-6月,中國大陸市場票房總計202.4億,同比增長48.9%。20xx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國產影片117部,票房86.7億,單部平均票房7410萬;進口影片33部,票房107.1億,單部平均票房3.2億;特殊影片8部(純港片和純臺片),票房6105萬,單部平均票房763萬。

  縱觀過去幾年的票房趨勢,國產片和進口片票房貢獻淨差在 20xx-2011 年大致維持在 8-12%比例,20xx 年被後者反超為-4%,20xx年恢復反彈後拉大到 18%,20xx 年實現迴歸,恢復到平均範圍內。在國產片和排片保護政策,以及引進片審查機制背景下,預計後續幾年國產片和進口片的貢獻差值將繼續維持在平均範圍內。從國產片、進口片票房增速對比來看,二者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 37%、40%,前者對中國電影總票房的貢獻度要低於後者,國產片需要進一步提高票房競爭力。

  行業調查報告 篇9

  1、市場總量及增長

  中國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調研資料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品質生活有了更高要求,小家電產品開始跟隨彩電、空調、冰箱等大家電之後,成為每個家庭的追求產品。

  近幾年小家電市場每年以15%左右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20xx年,中國小家電生產規模達到14.4億臺,同比增長12.7%,全國小家電銷售額達到971.9億元(在各小家電品類中,廚衛類小家電佔據最大的份額,佔整體小家電市場銷售額的78%,家居類小家電緊隨其後)。

  20xx年銷售規模達到1109億元人民幣,同比預計增長14.1%,預計20xx年會突破15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從市場需求量上看,歐洲平均每家有30多種小家電,而在中國平均每家僅有3~4種小家電。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小家電快速進入消費者家庭,在大家電市場日趨飽和、受人民幣升值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收入增長、國家鼓勵消費政策的出臺等環境下,業內人士指出,今後2—5年仍將是我國小家電發展的黃金時期,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

  另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xx年前三季度廚衛、小家電行業整體銷售額達到1094億元,同比增長16%,預計全年將達到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機遇,雅樂思、愛庭、浪木等小家電品牌開始藉助三四級市場高速成長從而快速崛起。

  2、家電行業整體情況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在釋出20xx年度業績預報的28家家電行業上市公司中,預增的有21家,續盈2家,扭虧1家,首虧2家,預減2家。整體而言,報喜的上市公司達到24家,佔比高達85%,整體大面積盈利,意味著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漲。

  但是分析釋出業績預告的公司資料,卻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主營冰箱、洗衣機、空調的青島海爾(29.06,0.44,1.54%)、美的電器(18.73,-0.22,-1.16%)、格力電器(19.00,-0.27,-1.40%)等主流大家電公司儘管營收規模都在四百億元以上,但是業績增幅都較大,可謂是大象起舞。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持續登陸資本市場的廚衛類小家電上市公司,儘管營收規模多在二三十億元,其增幅卻明顯緩慢。

  3、小家電企業為何不及大家電公司

  美的電器前三季主營業務收入達570億元,預計20xx年度淨利潤增長50%-100%,在28億元至38億元之間。青島海爾前三季營收450億元,淨利潤預增60%,在18億元至20億元之間。格力電器前三季營收442億元,機構預計全年淨利潤增長32%,在38億元左右。

  而在小家電板塊,市值一度超過青島海爾的九陽股份(16.92,0.20,1.20%)20xx年度業績平平,僅預計全年續盈,該公司前三季營收41億元。愛仕達(16.06,-0.12,-0.74%)前三季營收14.8億元,全年業績預減。萬和電氣(28.50,-0.28,-0.97%)前三季營收16億元,預增35%。

  而從盈利能力來看,小家電的毛利率水平遠遠高於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大家電。20xx年三季報顯示,萬和電氣的熱水器毛利率為32%,愛仕達灶具毛利率為28%,九陽股份的食品加工機毛利率更是高達40%,而冰箱、空調等產品各家公司的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

  儘管單品毛利率更高,但從企業的盈利能力來看,小家電企業卻不及大公司。美的、格力、海爾三季度的淨資產收益率均超過20%,而小家電公司一般低於15%。

  產品有著更高的毛利率,為何利潤卻難以體現出來?行業研究人員認為,家電行業已經進入規模競爭階段,隨著製造、渠道、營銷等各個環節成本的大幅上升,大公司龐大的銷售規模更容易攤薄這些成本,而小家電企業卻並不具備這些優勢。

  此外,由於小家電行業品類眾多,一個稍具規模的小家電廠商產品種類就可能近千個,這對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的管理能力也是嚴峻考驗,很多小家電公司可能會因為管理能力、內部機制等原因而進入發展的停滯期。

  從近兩年各家公司來看,海爾、美的都在內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海爾的“人單合一”、美的整合各類產品實現共享營銷平臺,都提升了企業效率,對於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有著極大幫助。


  行業調查報告 篇10

  近年來,國家局將菸草行業創新能力建設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各地各部門的創新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紛紛遇到了一些問題,本文透過作者從事基層創新工作幾年來的的親身經歷,簡要分析了目前菸草行業基層創新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幾個誤區,並提出瞭解決辦法,力求探索出一條適合菸草行業基層單位創新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促進行業創新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建設創新型菸草行業目標的順利完成。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菸草行業作為政企合一的壟斷型特殊行業,長期以來在創新的道路上與新興高科技行業企業之間漸行漸遠,特殊的體制和機制會成為行業生存暫時性的保護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經濟與全球接軌融合速度的提升,菸草行業長遠的生存發展無疑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菸草行業的創新能力建設無疑顯得越發重要。為此,國家局近年來高調地提出了建設創新型菸草行業的戰略部署,在行業內大力提倡自主創新,開展創新能力建設。

  基層部門是各項生產、管理、組織的直接實施環節,因此搞好基層創新工作,提升基層創新能力是實現建設創新型菸草行業的重中之重。基層創新工作的開展,決不是少數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基層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充分結合自身崗位特點,發揮各自主觀創造性,形成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有效形成合力,促進企業乃至行業創新工作的高效開展。

  目前基層創新工作遠沒有達到全員參與的程度,很多地方甚至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濫竽充數、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現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前的基層幹部職工對創新工作存在以下幾點誤區:

  誤區一:創新就是要搞發明創造

  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認為搞創新就是要像科學家、發明家一樣研究新的理論、發明新的東西,只有愛迪生髮明電燈、貝爾發明電話這樣的技術創新行為才稱之為創新。而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知識儲備、文化素質與這些科學家、發明家相距甚遠,因此認為創新工作只是少數專家的事,與自己無關,或者是有心無力。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就沒有弄清楚創新一詞的基本概念,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而發明創造僅僅包含了其中的第二層含義。

  事實上,我們所需要的,所提倡的,是更加廣義範圍的創新,除開發明創造以外,任何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執行成本的更新和改變都叫創新,譬如針對日常工作流程的改進、勞動工具的改良、業務流程的最佳化、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對現有工作模式的總結歸納,都有可能產生有價值的創新成果。

  誤區二:創新是一項複雜的工作

  不少人認為,創新專案要取得實際效果,必須要經過大量的思考、計算、操作、試驗,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當前各項業務工作都十分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創新工作上。事實上,菸草行業需要的和提倡的並不是搞一些類似載人航天、大飛機這樣的國家級重點科研專案,而是在一些與我們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的細節問題上尋求創新點,比如菸葉種植、移栽機械的改良、客戶服務模式的'改進、專賣管理方式的改變、送貨線路的最佳化等等。總之一切有利於實現“減工、降本、提製、增效”這一目標的新方法、新點子都是一個成功的創新專案,即使看起來應用效果並不是那麼明顯,只要經過一定的推廣,累計起來的效益也可能是非常可觀的。

  誤區三:好的創新專案必須要點大面廣

  不少基層單位在開展創新工作時,一味的貪大求全,將研究領域上升到戰略層面,專攻高精尖領域,造成整個專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低下,失去了實施的價值。

  基層群眾性的創新活動必須要抓點放面,從一個最細微最直接的點上入手,切忌面面俱到,這樣才符合基層單位實際,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某牙膏廠員工提出的將牙膏管口直徑擴大1毫米的建議,看似微不足道,最終卻給該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並被同行紛紛效仿;將舊的印刷雕版切割成一塊一塊,便誕生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這些都只是著眼細節的小小創新,卻產生了比改變本身大得多的影響力,基層創新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到類似的細節方面,著重開展崗位創新、管理創新。

  誤區四:創新會違背上級單位的現有制度

  實際工作中經常會聽到有的同志抱怨“現在行業各項工作都有嚴格的制度要求,必須遵照執行,我們在下面搞創新不是要跟上頭搞不一樣,違背上級指示精神嗎”。之所以會有這種觀點,還是因為對創新工作的著眼點認識錯誤。創新工作應著眼於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對工作方式的改變,好比財務制度規定了票據報銷必須貼上原始票據到貼上單上、捲菸配送規定了必須按照規定時間、規定路線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中,在不違背這些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如果能夠找出一種省時、省事又美觀整潔的貼上方法,探索捲菸在送貨車中如何碼放能夠更方便得拿取、使用什麼輔助工具能提高搬運效率,這些其實就算是一種創新。

  以上幾個誤區的存在,阻礙了基層單位創新工作的開展,筆者認為應透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加以化解。

  誤區五:創新工作重點在於材料撰寫與資料收集整理

  不少基層從事創新工作的人員都將創新工作的重點放在了相關材料的撰寫上,認為只要專案資料文字內容寫的好,就能透過立項甚至評審獲獎。同時部分專家在評審過程中也過分注重書面材料,忽視了對專案成果的實際應用情況的鑑定,從而造成了有的專案花了大錢,拿了大獎,卻沒有看到實施效果,或者實施了不長一段時間就銷聲匿跡了。

  在這樣一種錯誤觀念指示下,很多形象專案、皮包專案被立項實施,最終導

  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對專案實施人員積極性的打擊。

  面對以上幾種誤區,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加以糾正: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員工思想意識與創新能力。

  任何工作的順利開展都必須要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視作為前提,創新工作是菸草行業近年來提出的一項新工作,廣大員工習慣了過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對於創新這一新要求一時間無所適從,我們要透過加強教育培訓力度,首先讓廣大員工從思想上樹立對創新工作的正確認識,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才有可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形成全員參與的良性發展局面。

  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在注重培養能夠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專業技術人才基礎上,著重培養員工立足崗位、立足細節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創新的難點不在技術上,而在意識上,只要有了創新的意識,注意多觀察、多思考,即使不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普通員工,也能誕生出好點子、好方案,從而產生效果顯著的創新成果。

  創新能力建設著重要注意培養員工以下三種意識:

  1、好奇意識

  黑格爾說過:“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所有個人行為的動力,都要透過他的頭腦,轉變為他的願望,才能使之付諸行動。如果一名員工在工作中只知道按部就班地遵循過去的經驗和方式行事,對是否有其他辦法可以讓事情做的更好沒有絲毫興趣,那麼他是永遠無法產生創新的意識和想法的,因此在工作中引導和培養員工的好奇心理,這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

  2、質疑意識

  創新本質上是利用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改造與提升,當一個人對身邊的任何事物都覺得理所應當的時候,他的創新意識便喪失殆盡了。只有對舊事物具有質疑的意識,凡事多思考這是不是最優方案,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才能培養一個人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探索意識

  有了對事物的好奇,透過觀察分析,對事物的當前狀態產生了質疑以後,再透過不斷的探索,最終找到解決質疑的新方法的過程就只創新的本質。

  當員工普遍具備了以上三種意識以後,就會不斷地關注當前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生產工具,質疑其先進性,並願意透過積極探索找尋新的替代方案,這樣一來,員工的創新意識便得以建立,企業創新能力自然會大幅度提高

  二、營造濃厚的全員創新工作環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重視,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要實現全員

  參與創新的目標,就必須營造覆蓋全員的創新工作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政策環境

  透過制定各種鼓勵創新、提倡創新、獎勵創新的政策,向所有員工表明決策層的態度,同時讓員工看到企業崇尚什麼,企業需要什麼,鼓勵員工自覺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2、評價環境

  透過將創新能力考核納入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給員工適當的壓力,督促大家不斷鍛鍊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整體創新意識。

  3、人文環境

  將創新意識融入到日常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定期進行崗位技能交流、比武,

  從中發現和提取具有創新點的新方法、新模式,為員工提供展示自己創新才能的舞臺,促進員工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

  三、重視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和持續改進。

  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能力的不足,是我國各行各業都存在的通病,直接影響到了我國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有統計表明,中國和美國在實驗室中的技術水平差距在10年以內,而在生產水平上的差距則達20-30年,這充分的體現了我們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的落後程度。

  創新的終極目標在應用,出成果不是目的,目的是將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我們在開展創新工作過程中,絕不能將成果鑑定作為一個專案的重點,必須重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只有將創新成果真正應用起來,創新工作開展的核心目的才能得以體現,也才能讓廣大員工體會到創新的魅力,使創新工作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創新工作的重點在基層,在細節,在全員參與,只要構建起了全員參與的基層創新工作格局,充分注重細節研究,就能促進本企業、本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創新型菸草行業的建設目標。

  行業調查報告 篇11

  20xx年火鍋行業發展概述:總體而言,火鍋行業不僅是近幾年中國餐飲發展最快的業態之一,而且,在中國餐飲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淒冷的寒冬背景下,受到的衝擊最小,可謂一枝獨秀。

  (一)餐飲市場唯一呈正增長的業態

  火鍋餐飲以其形式隨意、氣氛熱烈、原料豐富、口味多樣等別具一格的特色深受大眾群體喜愛,加之取材多樣、豐儉由人的特點,可適應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有廣泛的消費群體。正因為火鍋業態的這種消費特徵,使得其在餐飲業遭遇寒冬下得以一枝獨秀。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百強統計資料來看,20xx年餐飲百強中,火鍋業態是唯一一個平均單店收入、平均每平勞效、淨利潤率都正增長的業態,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二)火鍋業態發展強勁

  火鍋業態生產加工環節少、底料和調料的統一配置,能夠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相對其他的中餐形式更易於標準化,正是得益於火鍋業態的標準化程度較高、易於複製的特點,使得火鍋企業發展強勁。

  近幾年的中國餐飲百強企業資料顯示,在年度餐飲百強名單中,火鍋企業保持其一貫的持續增長態勢,即便受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影響,20xx年中國餐飲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淒冷的寒冬,火鍋業態仍逆勢增長。中國餐飲20xx年度百強企業資料顯示,20xx年餐飲百強中火鍋業態佔據近1/3的席位,與20xx年相比,火鍋發展依然強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2%,佔百強總營收的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達到25.4%,是所有業態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三)火鍋業態發展呈現的特點

  在當前消費低迷的情況下,受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影響,快餐正餐發展速度減緩,而火鍋發展強勁。火鍋、燒烤等,成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特色飲食之一。火鍋業態發展目前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加盟經營是火鍋業態的首選方式

  火鍋業態標準化程度較高、易於複製的特點,使得加盟經營方式依然是火鍋企業對外擴張的首選,直營加盟比為2:5,遠高於其他業態。

  2、經營擴張步伐放緩

  中國餐飲20xx年度百強企業資料顯示,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餐飲百強企業擴張步伐有所放緩,有7家百強企業收縮了城市佈局,撤出部分城市,而且還有14家企業關閉了部分門店,其中以餐館酒樓、火鍋企業居多。

  3、海外市場逐漸開拓,門店數量遞增

  在國內餐飲市場發展放緩的情況下,部分火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探索開拓海外市場。並且,在原有海外佈局基礎上,海底撈、內蒙古小尾羊、劉一手、黃記煌等火鍋企業的海外門店數還有所增加。20xx年海底撈在美國洛杉磯富人區阿凱迪亞市開設的歐美第一家分店開始營業。

  4、自助火鍋大行其道

  自助式火鍋充分利用生產加工環節少、底料和調料的統一配置的特點,打破了傳統選單點菜式火鍋一統江湖的局面。自助火鍋就餐形式新穎,增加了食客和菜品之間的互動,讓食客能更加自助地選擇菜品。不僅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而且減少了用工數量,有效地解決了餐飲企業用工難與人力成本不斷高企的困擾。而且,新穎的就餐方式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5、新生力量異軍突起

  外婆家旗下的鍋小二,開創了以引領AA制消費為特徵的自助火鍋模式。

  吉林緣生泰,以生態、環保、健康、便捷為核心理念,在全國火鍋企業中第一個採用物聯網技術,匯入智慧化智盤結算;第一個全方位傳播福文化;第一個全程採用礦泉水用水。僅用七個月時間便在吉林地區開設直營連鎖店48家,店店火爆,顧客盈門。

  廣西桂景大酒店首創、火鍋專利的四季養生火鍋三寶六神鍋,三寶六神鍋以養生為核心,創新地推出一爐三鍋的吃法:紅番鍋三青鍋瑪卡螺旋藻鍋。

  行業調查報告 篇12

  伴隨資訊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深化, 軟體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下

  1、軟體行業由以銷售軟體產品為主向提供軟體綜合服務轉變

  近年來軟體行業服務化程序不斷加快,原有軟體產品開發、部署、執行和服務模式正在改變,以軟體技術為核心,以資訊科技服務為主線,推動軟體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一體化協同發展逐漸成為軟體企業新的商業模式, 服務導向的業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2、軟體行業的細分化和專業化

  軟體行業的服務化趨勢使得軟體企業必須瞭解客戶需求, 以使用者為中心開發產品、提供服務。不同的應用領域對軟體的需求不一樣,導致軟體的開發思路也不一樣,在不同開發思路指導下開發的軟體功能必然千差萬別。對下游應用領域的理解程度越來越成為客戶選擇軟體企業的重要標準之一, 使得軟體行業按照下游應用領域細劃為越來越多的子行業,有些子行業甚至差異很大。細分化在一定程度使得軟體企業較難實現橫向發展,但由於對客戶需求更加了解,有利於建立縱向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戶黏度。

  3、與網際網路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計算技術的重心正逐步從計算機轉向網路, 軟體的技術和業務創新與網路發展將深度耦合,網路將成為軟體開發、部署、執行和服務的主流平臺。軟體產品基於網路平臺開發和執行、 內容基於網路釋出和傳播、 應用基於網路構架和部署、服務基於網路創新和發展成為大趨勢,網路化作業系統、網路軟體開發工具、網路執行管理平臺、智慧終端平臺、遠端運維等基於網路的技術、產品和服務應運而生,基於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下一代網際網路等的新興服務將推動服務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網路化趨勢進一步打破了市場競爭的區域、國別界限,全面呈現出全球性競爭態勢。

  4、對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網路化環境下,網路空間安全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並嚴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防安全和資訊保安,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為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的重要戰略任務。

  5、體系化

  作業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和應用軟體相互滲透,軟體向更加綜合、廣泛的一體化軟體平臺的新體系演變,硬體與軟體、內容與終端、應用與服務的一體化整合速度加快。未來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將圍繞主流軟體平臺體系構造產業鏈,市場競爭從單一產品的競爭發展為基於平臺體系的產業鏈競爭,產業縱向、橫向整合步伐加快,圍繞主流軟體平臺體系形成的產業生態系統將主導市場競爭。產品、資源和服務的體系化趨勢日趨明顯,軟體即服務(SaaS) 、平臺即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等基於平臺的服務模式日趨成熟,移動網際網路、移動智慧終端、數字電視等綜合平臺不斷湧現,基於產品、資訊、客戶的資源整合平臺及其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

  行業調查報告 篇13

  今年的調查報告我選擇了以我的專業為背景,進行的一場調查報告。我的專業是婚慶管理,所以我也比較關心婚慶這一塊的發展前景。婚慶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全國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婚慶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現在我們來仔細的瞭解一下,婚慶,到底指的是什麼。

  婚慶行業,又名婚慶消費行業,是為處於家庭生命週期中的新婚階段(包括婚前準備、婚禮慶典、婚後蜜月等時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產品和全面服務的各種行業的集合,是傳統意義上僅注重婚禮慶典的婚慶行業的延伸與擴充。

  根據國家民政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20xx年因婚禮當日而產生的消費接近3000億元,這個龐大的數字代表著婚慶市場是一個有著巨大商機的市場,涉及到相關的幾十大類品種的產品,如服裝、攝影器材、餐飲、旅遊、珠寶、禮品、服務等等,婚慶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在新婚消費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攝婚紗照;49.14%的新人計劃請婚慶公司為他們舉辦婚禮;78.74%的新人準備到酒樓舉辦婚宴;36.83%的新人要為新娘購買婚紗;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遊。

  經過調查顯示,中國婚慶行業現在有八大流行趨勢:

  一、 婚禮慶典模式將呈現個性與多樣、懷舊與時尚、注重情感與追求浪漫並存的格局。婚禮服務機構從傳統的簡單服務開始向重視婚禮文化層面、注重婚禮策劃方向轉變。透過專業婚慶服務機構操辦婚禮成為趨勢。一批專業婚慶公司的市場實力將進一步顯示出來。

  二、 婚禮擇日擇時將逐步擺脫傳統理念、地域風俗的束縛,婚禮消費將從“假日經濟”的擁擠空間向外延伸,這一現象將會引起與婚禮相關的諸多社會經濟行業的密切關注。

  三、 隨著迴歸自然社會風氣的形成舉辦婚禮的場所,將從基本單一的室內向庭院、園林、湖光山色等更有意境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場所發展。一些觸角敏銳的商家已經開始了就其場所與婚慶公司合作意向的推介。

  四、 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與數碼裝置大規模進入婚慶市場,多角度滲透到婚慶經濟領域,不斷滿足當代新人日益提高的消費要求與文化品位。

  五、 新人更加註重創造婚禮現場的氛圍,將舞美、燈光、展板、道具等引入婚禮場地的裝飾;沙幔、布藝、鮮花、工藝品都將成為新人裝點婚禮的熱衷選擇。

  六、 新人對婚宴的需求將從緊急實惠型向注重文化品味方向發展。在色香味的基礎上為傳統佳餚賦予納吉、賀喜的新意,將會成為餐飲業爭奪婚慶市場的重要方式。

  七、 婚紗人像攝影新娘妝與現場新娘化妝效果反差將進一步明顯,婚紗照將更加突出藝術修飾;而婚禮妝則更突出清新淡雅、真實自然。所使用的化妝品也有明顯區別。

  八、 為了永久的紀念,新娘婚紗的租用比例在縮小,量身定做、購買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婚紗的款式更加時尚,與世界流行趨勢接軌。追求簡約、突出線條,有如吊帶、無帶、露肩等款式將越來越被現在的女孩所親睞。婚紗的面料也越來越考究,雙色緞、閃光緞、蕾絲等新面料也早已投入婚紗製作市場

  隨著婚慶市場的快速發展,現已經形成了“五一”“十一”兩個大的婚慶市場消費旺季,婚慶的產業鏈正逐形成,婚慶消費市場的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服務、婚宴、珠寶首飾等行業的發展日漸成熟,並與新婚消費的其他行業如家電、傢俱、床上用品、室內裝修、房地產、汽車、銀行保險等40多個關聯行業,逐步形成令人矚目的婚慶產業鏈,充滿了巨大潛在商機,且因為婚慶市場的迅速發展,各種婚紗攝影、婚禮服務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市場供給總量有所擴大,根據中國婚博會對相關行業專家額調研顯示,全國婚紗影樓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樓婚紗銷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遞增;北京20xx年到20xx年11月份有276家婚禮服務公司註冊,。20xx年4月底,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出臺一項政策:從20xx年五一前夕開始在國內婚慶行業推行婚慶策劃人、主持人持證上崗制度。婚慶行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知名的婚慶策劃公司、婚紗攝影公司,在當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新婚消費能力很強的地區,已經形成了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涉及到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服務等方面。例如色色攝影、金夫人攝影等知名影樓。全國婚紗市場呈廣州、上海、蘇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慶產品主要摻雜在服裝、禮品、小商品市場內,高檔產品,珠寶,服裝等主要到百貨商場、專賣店採購,婚慶公司、攝影公司、鮮花專賣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場呈高度分散局面,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一條龍”服務市場。雖然婚慶市場還沒正式形成,但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開始建設了,我國婚慶用品批發市場起步較晚,與消費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新政策的領導下,新市場建設開始升溫,新建婚慶市場多數以攝影器材和婚紗禮物為主題,面積基本在2萬平米以下,以小型市場為主。婚禮服務行業分工細化,服務範圍擴大並且日益豐富,已經包括了婚禮諮詢、婚禮策劃、婚禮化妝、MV設計範圍、婚車出租等方面,從從簡單的服務進入全面提升階段,向文化層次發展,注重服務和多樣性、個性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婚紗攝影也越來越得到廣大青年的普遍關注和熱忱參與。據民政部20xx年相關資料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對新人喜結良緣,僅城鎮新人在婚禮上的消費就達4183億元人民幣,其中婚紗攝影在整個婚慶支出的比例約佔15%。由這可以看出,婚慶攝影的日漸火爆,婚慶市場也越加的紅火,全國結婚產業調查中心20xx年3月釋出的《中國結婚產業發展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約有45萬家婚紗影樓、攝影公司、圖片社和攝影工作室,相關行業的人員近500萬,中國婚紗攝影已成為當今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且競爭與機遇同在婚慶消費中,婚紗攝影是婚慶經濟的亮點之一。與婚宴、喜糖等婚慶專案相比,婚紗攝影的利潤空間是比較大的,大約在30%-40%之間,所以,婚慶行業的發展,註定火爆,經過市場點差顯示,目前婚紗攝影市場的特點如下:

  一、 婚紗照整體市場規模略有擴大,但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婚夫婦數量上的增加。

  二、 城鄉的拍照率和拍照花費差距較大。價格原因在城市已經不是新婚夫婦拒絕婚紗照的主要原因;郊區和農村新婚夫婦不拍婚紗照的原因除了價格因素外,還因為本地婚紗照的質量較差。

  三、 影樓的知名度也是新婚夫婦選擇影樓比較看重的因素。

  四、 中小城市的影樓經營還不太規範,自己擁有沖印車間的影樓還不多。用於促銷方面的措施和費用也比較小。

  婚慶行業的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的產業發展,但是,快速發展的婚慶產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中國婚慶產業品牌成長還處在蹣跚學步階段。市場的良莠不齊、誠信缺失,使許多新人對新婚消費充滿不信任。因此,從行業規律看,婚慶市場洗牌在即,亟須出現強勢品牌來提升服務質量。婚慶行業要把握好市場脈搏,提升文化內涵,開發出符合市場的商品。對於日益壯大的婚慶市場,相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如對婚慶公司從審批註冊到管理,從等級到價位,都應該有一套相應的規定和措施,並且嚴格把關,規範運作。要樹立品牌意識,增強整個產業鏈的吸引力,樹立行業整體信譽形象。所以,現在的婚慶行業,發展與機遇並存,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的婚慶行業,和30年前的IT行業一樣,都是一個充滿朝氣的行業,只要對國家,對新政策充滿信心,婚慶行業的前景一片輝煌。

  雖然現在婚慶行業的前景十分的樂觀,可是在萬榮這個地方發展仍有阻力,當地民風純樸,無法很快接受新事物,旅遊結婚,還有找婚慶公司設計婚禮的人,少之又少。萬榮縣現在市面上只有5家,而在村裡的不知道有多少家,總之,萬榮婚慶行業一但發展起來,一定前景輝煌。

  行業調查報告 篇14

  安全座椅行業狀況

  曾經在國內某知名童車生產企業擔任高管的沈儉向記者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安全座椅技術含量不算很高,企業進入門檻也不算高,所以僅從目前銷售最火爆的電商渠道上看,在售的安全座椅品牌高達96個。江蘇省寧波市是安全座椅廠家最為集中的地區。

  國外知名品牌包括德國的康科德(Concord)、Kiddy、英國的寶得適(Britax)、荷蘭的Maxi-Cosi、美國的葛萊(Graco)、日本的康貝(Combi)等,它們不少在中國設立了工廠,或者找國內代工生產。國內也有一批領先企業在3C認證強制實施前透過產品認證,取得3C證書,如麥克英孚(寧波)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基德兒童用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寧波環球娃娃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寧波貝安寶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江蘇百佳斯特汽車製品有限公司、福建麥凱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等。

  福建麥凱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國內營銷總監巫偉明告訴記者,除了電商渠道外,市場上安全座椅的銷售渠道還包括汽配市場、母嬰店、百貨市場等。從銷售情況來看,實體店的國外品牌銷量比較大,而網上則是國產品牌的銷量會更好一些。這主要因為網路上看不到實物對比,消費者還是受價格導向的影響,更樂意選擇相對便宜的國產品牌。而實體店中,對於汽配城和母嬰店的銷量增長,商場和超市的銷售情況就相對低迷。

  國內現狀背景

  一、安全座椅產業正處洗牌階段

  江蘇百佳斯特汽車製品有限公司國內銷售部經理陳凱告訴記者,國內安全座椅生產廠家最多的時候是20xx年,當時據他們公司的統計瞭解起碼有400多家工廠。但是隨著近年社會對於安全座椅質量的關注,以及我們國內的兒童安全座椅強制性國家標準《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GB 27887-20xx)於20xx年7月1日實施,20xx~2014年間淘汰了不少廠家,目前據第三方媒體不完全統計只剩約120多家。

  如此高的淘汰率,或許說明早年安全座椅生產企業爆發式增長只是行業興旺的假象,不少企業生產出來的安全座椅根本達不到基本的質量標準。寧波幸寶兒童用品有限公司質檢部經理陳立告訴記者:“兒童安全座椅要是出口到國外的,能透過歐洲ECE R44/04檢測認證的一般就沒有問題。ECER44/04是目前全球檢測最嚴格的標準,但測試費用一般中小企業承擔不起。從產品測試到拿到歐盟頒發的證書,順利的話也要40-60萬元,工廠每生產5000個產品歐洲實驗室就會進行抽查測試,也是要付費的,如果產品嚴重不符合標準,那工廠麻煩了,證書會被吊銷,產品也就不能賣到歐洲了。所以,國內生產廠絕不敢造次。”

  陳立補充道:“但是對銷售到中國國內或非歐洲地區的兒童安全座椅即使貼有ECER44/04標識,產品的可靠性卻很難核實。20xx年寧波一企業產品在被央視曝光的抽查檢測過程中就碎裂了,質量問題嚴重。由於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有些不法企業,透過偷工減料、摻入回料、以次充好等渾水摸魚,隨便弄個標識,追求‘神似’,就可以在淘寶上賣。”

  二、將迎新一輪優勝劣汰

  今年9月1日起,未獲得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3C認證)和未標註強制性產品認證標誌的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業內人士認為,隨著3C強制認證實施,安全座椅行業又迎來新一輪優勝劣汰的高峰。目前安全座椅質量不過關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這個市場魚龍混雜可見一斑。業內人士分析,產品准入門檻不高,市場規範性不強,法規執行監督力度不夠等,成為了國內市場安全座椅產品質量較低的原因。3C認證的開始,對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及競爭環境有很積極的意義。正如當初國標出臺後引發了第一輪淘汰潮,只有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距離3C認證強制實施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不少安全座椅生產企業都正在加緊為產品申請3C認證。據記者採訪所得,如江蘇百佳斯特汽車製品有限公司目前取得3C認證的產品有12款;福建麥凱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已取得3C認證的產品則有6款,佔總公司產品數的70%左右。“實施3C認證能夠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兒童安全座椅生產企業”,陳凱建議,3C認證實施初期政府的市場監管頻次要頻繁一些,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我國安全座椅市場現在尚處在培育期,相關生產廠家和監管部門都有責任透過自己的努力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安全座椅3C強制認證是對生產企業的一種約束,說明國家對於這一個產品的關注度正不斷提高。從長遠來看,3C認證僅僅是開端,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納入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才是更重要和緊迫的。相應的政策法規對引導該市場走向成熟和健康發展將起重要作用。

  市場現狀

  一、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

  崑山優佳寶貝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西祥告訴記者,安全座椅線上線下的差別十分明顯。“線下的銷售表現平淡,但在電商渠道上的銷售呈暴增態勢。”胡西祥認為,線下安全座椅價格高,是主因。“很多實體店賣的都是那些進口貨,動輒價格就要兩三千元,也有一些價格千元左右的國產品牌,但消費者又怕不安全,買得少。安全座椅就是這樣,價格差別非常大,但這個經銷商也控制不了,進價高自然賣得高,從質量來說價格高的相對來說會好一點。”孩子王兒童用品(中國)有限公司用品採購經理李潔告訴記者。

  在電商渠道,安全座椅的價格同樣懸殊,記者在淘寶上搜索“兒童安全座椅”後發現,價格懸殊高達數千元,品牌數量更加是數不勝數。電商這一渠道的產品魚龍混雜,但在去年“雙十一”期間,淘寶的兒童安全座椅銷售火爆,而這一火熱勢頭並沒有在另一個重要渠道經銷保養汽車的4S店顯現。深圳小熊嘟嘟兒童用品有限公司電商負責人馬經理告訴記者,“線上線下的銷售比例約為8:2,網路銷售比重和空間都更大一些。實體店進場費、條碼費等各種費用,無形中提高了產品成本。4S店的進店成本更高,因價格虛高,銷售情況很難改善。”

  二、座椅使用率不足三成

  安全座椅在電商平臺熱銷,說明越來越多家長關注兒童的出行安全。但對於全國高達15447萬輛民用汽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xx年年末資料),使用這種產品的可能還只佔少數。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20xx年曾指出,我國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30%,安全座椅依然是“叫好不叫座”。

  台州市感恩汽車用品有限公司的推廣經理陶舒認為,國內私人汽車擁有量近些年爆發式增長,由於時間比較短,消費者觀念上還沒有那麼成熟。其次,中國人的安全意識相對比較淡薄,撇開兒童安全座椅的低使用率不說,很多汽車相關的其他安全措施的遵守情況同樣不理想,比如安全帶的使用、酒後駕車等行為,以及整體行車環境和道路交通規則也不夠完善。此外,也有人覺得安全座椅價格昂貴,沒有意識到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

  據報道,《寶貝市場》雜誌和SinMedia調研部門聯手對100名居住於上海、北京兩個一線城市的有車有孩家庭;以及100名居住於長沙、廣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的有車有0~6歲孩家庭做了關於“兒童安全椅使用狀況”以及“未普及使用的原因”等方面的調查。除了陶舒提到的安全意識缺乏、認為安全座椅價格昂貴是主因外,安裝複雜、孩子不肯坐、佔用車內空間等也包括當中。

  發展方向

  一、強制立法將激發市場需求

  早在30多年前,歐美等國家已經立法規範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據瞭解,目前,世界上有96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規,其中美國、英國、瑞典等國家的使用率很快便超過了90%。上述地區立法後的兒童乘車傷害案例大幅下降。如今,國內部分地方政府已率先將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納入交通法規。

  深圳在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規定,12週歲以下兒童不得乘坐副駕駛位置,4週歲以下兒童乘坐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違反規定者將處300元罰款。此外,還有上海和山東也將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納入交通安全法規。這一系列政府立法行為,將加速這一類產品在國內普及。業內人士也預測,20xx年是全國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工作取得突破的一年,最快甚至在20xx年將正式實施。如果實施,相信市場上對於兒童安全座椅的需求將呈現井噴式的爆發,這一行業也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二、積極主動培育市場

  出於國內市場長遠的增長潛力以及自身企業品牌培養的需要,不少企業對目前國內市場還是充滿信心的。據記者瞭解,有國內廠家已經計劃投資建設新廠區,開發新的產品線,迎接新的市場變化。但它們所面對的最嚴峻問題並不是同行間的競爭,而是市場對於品牌的認知,這一點短期內無法改變。

  “3C認證出臺之前這個市場水太深了,但是現在有了這個新規定,讓我們意識到,這個市場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機。創新產品設計、創新使用方法、升級售後服務,樹立品牌形象都會成為廠商未來關注的焦點。樹立品牌形象也是企業主動培育市場的過程,只要消費者真正願意為孩子的安全出行花錢,這個產業的藍海才會真正到來。”陶舒對記者表示。

【行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