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彙編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裡一直都提著,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定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充套件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高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2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迴圈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透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徐世慧和馬蕊琪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世慧和馬蕊琪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6)——(11)班的歷史老師,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為6個班的科任老師,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著個體差異。由於存在著差異,也就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不同的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針對不同的班級,在課後不僅要備好課,保證課堂授課質量,而且要“備學生”,透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事件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戰爭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尋找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還無法從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轉以理解記憶為主的思維模式,在期中考試中可以看到: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的較好,失分不多;主觀題,即材料解析題,學生在回答時能夠把握材料,說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問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還有欠缺,不能運用歷史的語言來準確的表述問題,需加強訓練;問答題,學生在回答時,明確具體的史實,以及史實所反映出的經驗、教訓,只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強調解題的條理性。

  歷史學科中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清晰、準確地記憶史實,課後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預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的紮實,在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在考試時才能穩操勝券。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摸索一些幫助學生記憶時間、地點、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輕鬆、無負擔地學習。在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時,科任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雙方合作,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的透過會考。

  反思過去,這本身已成為歷史,要放眼新學期,發揚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4

  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採用問題教學法。問題式教學基本模式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評價、歸納總結五個基本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透過活動、體驗、表現來完成教學。

  本節課在設計上,遵循一個基本模式,從提出問題到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歸納評價,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也充分體現了問題的基礎、層進、綜合、開放等特性。特別注重發揮小組成員積極性,透過討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其中還設計了小組及個人的反思評價量表,學生需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做反思。比如,在課堂的最後,學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在小組活動中做了些什麼,自己是怎樣調節自己的學習的,如果自我評價是否定的,那就要考慮以後如何改進,等等。

  但是在本次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技術和提問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認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既要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關注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個體的自主思考就會忽視,或者說是教師不太相信學生,不敢放手,往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學生。而且,在反思、反饋評價過程中,雖然有設計評價的量表,但是這種單純的數字表格很容易流於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5

  透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6

  新文化運動主要講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標誌→代表人物→基本內容→鬥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本人教後感到有以下感悟:

  在教學中我滲透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一切為了學生髮展”思想。目標定位明確,注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學習學生生活中的歷史,學習學生身邊的歷史,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歷史。在學習中滲透正確的人地觀、環境觀、價值觀、人生觀。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協作,提高交際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錯,課堂討論,營造氣氛,促進互動。

  1、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民主氛圍

  經過精心的預習準備,課堂上,教師先讓各小組的預習效果發言人展示一下預習效果,然後組織學生就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疑問(質疑),透過師生間、學生相互間的多向交流,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釋疑)。

  “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與疑問是興趣的源泉。而這種興趣的激起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教師要設法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隨歷史內容的展現,不斷髮現,經過思考獲得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絡。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輕鬆、樂觀、愉快的良好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揮內在潛力。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放開思想顧慮,無拘無束地與別人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活躍而高效。正如一位同事說的那樣:“在這堂課上,學生表現出了積極、快樂、輕鬆的學習狀態。”特別是關於科技利弊的討論,學生犀利的言辭、獨特的視角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讓我深深認識到,教師只有用這種極具挑戰意味的方法訓練學生,才會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及情感,全方位地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也才會收穫更多意外的驚喜。

  2、靜思巧引、形成良性迴圈

  古人云:“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鍊成鋼。”我以為,”誘”在這裡體現的就是教師引領、指導的策略,“思”則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與學和諧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3、教師變主導為指導,彰顯學生主體參與地位

  採用小組合作法教學,教師就應該變主導為引領和指導,把課堂的主人翁權利還給學生,不要經常向學生暗示你心中所謂的正確答案,也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結論是什麼,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如果教師預先已有問題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結論,不斷暗示、提醒,那就意味著教師會把學生的思路向自己事先設定的方向推進,不僅學生難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這種合作學習也很快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重新又回到原先那種一切由教師說了算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去。

  當然,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時間有時不充裕,學生知識準備不充分不足,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不足,合作學習的引導要到位適量增加趣味性的知識等等,同時也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過去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先得自己有一捅水,但今天,我們光有一捅水是不夠的,還得有一池活水才行,否則,光靠那一桶陳舊的“死水”,很難經受得起新課程改革的考驗。如何才能給我的課堂注入生命的活水?我能否讓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擦出思維的火花?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感受發現的欣喜?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抨然心動””浮想聯翩”或者“百感交集’?我想,只有把這樣的課堂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課程改革才能落到細節上,對於學生評價的質量才能有保障。

  新一倫課改為發展性課堂評價的實施提供了莊闊的平臺,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探索空間。作為普通的一名一線教師,我無力改變大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做主的課堂。我可以在“學中做,做中學”,把歷史小組學習紮紮實實地落實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去,讓它真正的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閱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透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參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8

  今天下午按學校計劃聽取了一節地理課,在初一一班,孫廣平老師講了第三節《地圖》,他下發了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很好。作為改科的新手而然,我覺得這堂課上的算是成功的。首先,在知識的處理環節上,做到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這節課講了三個問題,重點分析了第一個和第三個,略處理第二個問題,對重點的把握準確,處理得當。其次,解決重點問題上,先讓學生感知,再利用知識讓學生解決問題,並對錯誤認識及時進行分析糾正,結合練習加強訓練。重點得以突破。第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學習比例尺問題,學習判斷方向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他透過畫座標法指導學生進行確定,透過多次練習,學生對這一部分就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以上是這一節課的優點。當然,作為一名新手,存在一些失誤是無可厚非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提高。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再如,教法上還需改進一些,應儘量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當然,對於這些問題,我在上課是也會出現,學生精力不集中,回答問題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練習題當堂課處理不完等等。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9

  新的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合作。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較為準確的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和突破上,既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又考慮了初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手段採用上注重了適當和便於操作的原則;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注重了靈活性。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本次課改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在七年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索“民主化課堂教學”

  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為:指導學生獲取有關收復新疆的歷史知識,瞭解其基本線索,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並有一定的情感體驗。為此,安排以下兩個大的教學活動。設計好的題目(每一題目放在一張小紙條上)發給課代表,讓他分發給各學習小組的組長(每一題,課前由各學習小組選派一名代表抽取)

  生:各學習小組課前先將本小組重點研究的題目列於黑板之上。

  1、想一想,為什麼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並說出本題的解題方法。(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2、在新疆問題上,左宗堂的主張是什麼?他在收復新疆過程中採取了什麼策略?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讀書,緊扣課本,抓住要點)

  六組:

  3、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4、左宗堂為什麼能夠收復新疆?並據此談一談:分析戰爭勝利的原因主要從哪幾方面入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方法的總結與點撥)

  5、左宗堂收復性質如何?有何意義?(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6、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後,怎樣處理伊犁問題?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允許自由發揮)

  7、19世紀80年代初,中國用一塊土地和大量的賠款換取伊梨值不值得?(培養學生高瞻遠矚,用全域性的眼光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8、出示材料:材料(1):“沒有左宗棠,新疆難說。”──毛澤東

  材料(2)(1)“以屈膝,有一偉人生焉,萬里出征,抬棺死戰,驅外虜於西域,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譚嗣同

  材料(3)“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曾國藩。

  根據材料議一議:如何評價左宗堂?請談談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總結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師:請各小組討論研究一下你們的題目,6分鐘之後展示交流,看哪一小組展示得最好?

  一組

  二組(其他學習小組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其目的,一方面強調學生讀圖時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間學習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構建以學生髮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內涵的學習體系,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學習資源,然後知識遷移,作出決策。整個活動以現代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指導,力爭為富有生機和實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找到源頭活水。

  以引導學生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為目的,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師:一百多年前,新疆歷經苦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一百多年後,新疆在新中國的羽翼下蓬勃發展。今天,我們對包括新疆在內的西部地區採取了什麼樣的發展政策啊?

  學生:西部大開發師:那麼對於沐浴在改革春風下,日益成長,日益發展的新疆,你有什麼話要對它說?請你為新疆的發展寫一句標語吧。這樣設計,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懂得歷史知識是每個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精神營養

  我認為本節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課前師生充分準備,課中教師“導”的得法、學生活動有效,課後進一步拓展延伸。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透過課前學生蒐集資料,課中展示資料、說說、談談、討論、表演,課後辦歷史小報等活動,使課堂成為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有效載體,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表演能力;而教師則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引領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設計中,我還將有的內容靈活設計、擬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恰當處理。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歷史課堂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當然本節教學設計仍然有它不足之處,與非常滿意的課堂仍有一定距離。如:對後進生的關注不夠多;學生蒐集資料較多,由於課堂時間關係,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等等。這將更好促使我在以後教學中去探索、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0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在時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既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要,同時也符合青少年自身發展成長的身心特點。歷史課堂同樣也要順勢而為,不僅停留於講講歷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應在歷史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初中學生,尤其初二學生,處於青春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期,而歷史課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陣地。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不僅要收穫生動的歷史知識,更應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現象,從歷史中獲得感悟,從而指導自身人生之路的發展。只有在歷史中汲取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發展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養的國際化人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就是很好的課題,能充分藉助於歷史知識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如何體現歷史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還需要不小的努力。如何在本課的教授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更是不小的挑戰。

  回首舊中國,從晚清開始一次次的被侵略與反侵略,使得中華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災難,而西方列強的瘋狂侵略、瓜分中國,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中華民族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為實現民族獨立,避免亡國滅種的可能,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中華民族終於覺醒,此時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從未這麼強烈過!但如何把這樣的愛國情緒傳染給生於21世紀的中學生呢?歷史的細節就很能說明問題。在本課的教授中,出現了一張張歷史人物的照片,儘管大都是黑白畫面,教師也並未特別說明,只是把這些畫像結合歷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相互映照。同學們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種表情和動作,從而自覺自發的給冰冷的文字賦予了“人性”:他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裝或著便服……不變的是他們曾經存在過,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僅是歷史人物,哪怕是沒有生命的盧溝橋和其上的石獅子,教師也能賦予其“生命”,在本課第一子目“’獅醒’盧溝橋:盧溝橋事變”的教授中,藉助無言的建築,賦予他歷史見證者的絕佳身份,儘管屹立千年不倒的盧溝橋在1937年7月增添了一些新的傷痕,盧溝橋上神態各異的石獅也有一些彈孔,這無疑是文物古蹟的缺陷和遺憾,但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到過往中的歷史事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境遇,歷史遺蹟所擁有歷史的滄桑感也是一種財富,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更要學著銘記歷史,從而有所得有所悟。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沒有采用過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合作的效果,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他們還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較有個性。

  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活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但是由於大班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常常突破教師預先設計的限度。這樣,在內容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上就出現了不均衡。有時,該完成的教學由於學生的活動而未能完成,有時教師又難於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找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規則,使課堂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2

  八年級歷史是中國近代史,作為歷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歷史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是這樣做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費勁。

  一,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該教材最大的缺點就是內容少,一課要學習的內容不充實,並且文字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尤其是我們臨沂推廣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使用這個版本的教材,給人一種先進泥潭拔不出腳的感覺,學生在一堂課上光看看一遍教材不行,如果再自學、討論,老師精講點播的話,一節課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所謂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麼幾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其餘的學生大多數是看客,少數在那裡無所事事。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理解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很難,更何況是具體推廣;

  三,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無論老師實施新模式的態度如何,最關鍵是要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學生的考試分數決定老師的一切,而無論何種模式,它都要考試,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考試卷上。

  四、期中期末統一考試的試卷要有所改進。要多出能力題目,最好是佔到70%以上;少出死記硬背題目,最好是佔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試最好是開卷考試。這樣,考試考老師抓學生背問題的壓力減輕了,老師自然就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了。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只要是對學生的終生學習有利,老師也都願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還需要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應該是樹立榜樣班級和榜樣教師,讓老師們感到有個樣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各人忙各人的,學生最終無所適從。學習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是這樣做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費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思維得到很好的貫徹,從九一八事變和現實的日本做法結合到西安事變情景劇的扮演,將學生從現實拉回到歷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學,發揮德育滲透作用。讓教學教育是為現實服務。歷史教育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中介,即學生能力的提高的前提是原認知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本課的課外思考題的佈置上,充分地注重教育的現實性。體現讀史明智的思想,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但是,結束本節課還有一點疑惑,如何很好分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應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內化基礎知識,落實情感目標,透過合作探究達到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從而深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化認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型和授課內容,靈活把握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調控。這一思維應該貫徹到今後的教學中。

  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故事,在班上交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篇14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聽課,我感覺收穫真的很大,同時感覺也有了壓力。

  自從改變我們的課堂方式以來,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鬆,活動較為自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欲非常強烈,尤其後進生的轉變更為明顯,的確,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展示過程中會出其不意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我們應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及教學水平。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