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本學期在教科室和趙校長的統一指導下,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級歷史備課組活動於每週一上午按時有序地召開。每次組內活動,各位老師都能認真準備、用心參與,針對如何上好每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等進行探討,較好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群眾備課落到實處,成效初顯:

  在每週一上午的備課組活動中,我和劉曉宏老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做到“四統一”即組內統一備課、統一板書、統一進度、統一作業。具體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是研究知識點本身,教師務必在課前先把與此知識點相關聯的史料、史論進行整理,然後篩選提煉出其中的精髓,在課堂中對學生加以補充。其次是研究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歷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師務必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整體感知潛力,因此要明瞭每課在本單元、本階段歷史中的地位,宏觀掌握、理清線索,從而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

  2、鑽研教法,做到得心應手。

  合理科學的教法,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透過組內老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學法、講解法、圖示法及表格式教學法等。新課新知識點的匯入多用情境教學,以增加直觀感受;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資料和影響及其地位;對歷史事件之間的比較,則用表格法或圖示法,一目瞭然,適當藉助多媒體教學將複雜的知識簡單化,但是分依靠。

  3,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將本年級的歷史教學目標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記憶。多進行延伸拓展,透過每課一個故事的方式和競賽活動,鼓勵學生開口說、動手做,講練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4,結合歷年中考試題,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拓展訓練。與其讓學生從九年級再開始接觸中考題,不如從此刻就開始有意識的、體系化的訓練。為此,我們將近兩年的中考題做了專題分類,找出與本年級相關的試題,並將其編入每課的教案中,以學代練,讓學生提前感受中考、適應中考,不斷培養學生思維拓展潛力。

  5、注重學法指導。學習歷史不是簡單地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潛力,因此,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課要做到看、聽、說、練、記。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二、用心組織教師開展聽課活動。

  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公開課,本組老師都用心參與其中,這既是自我展示的機會,又是相互學習的機會。每次聽課後,都在組內活動中進行評課,促進了新課改研討氛圍的構成。另外,年輕教師每週都認真地聽師傅的課,基本做到“聽一課上一課”,虛心請教。

  三、做到及時反思與總結。

  教學後及時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每位教師在每節課後都有課堂反思,聽課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做反思,考試後則透過得各班優秀率、合格率、失分率等進行階段性教學的反思,並在集備活動中進行交流,透過大家的群眾探討,及時地調整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後即改”。

  總之,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本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科已經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具有了必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今後我們還會更加努力,將工作推到新高度。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連著聽了兩天的課,說實話雖然有點累但是收入頗豐。同時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每堂課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充滿自信,充滿朝氣,臉帶笑容的老師,她(他)們和學生在進行友善的對話,氣氛非常輕鬆,令人感覺到老師和學生就置身於平等的、歡愉的情景,學生暢所欲言,臉上流露的自然的微笑。以前我們經常責怪學生沒有課前準備,這時我們是否反倒問問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我看到老師們都報以微笑的期待,或投以激勵的眼神,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於以前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試問:我們給他們信心了嗎?我們鼓勵、表揚或肯定了嗎?

  在聽課中,給我印象較深的一個學案是鄭志霞的《競爭不忘合作》,她學案的設計就是《王曉梅同學成長的日記》五則材料,整堂課就圍繞王曉梅的煩惱、競爭等展開,整堂課非常明晰的一條主線,解決問題時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讓學生感受到理論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樣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果課堂練習設計全是書本的題目,有時比較缺乏生活的“味道”。那麼,試問一下:學生對於枯燥的題目他們會感興趣嗎?如果興趣都沒有,那能談得上能力的培養嗎?

  看到他們,我好象看到了自己,看似簡單的一堂課,背後凝聚著教師多少辛苦的付出。上課的教師儘量想要上出新意。我真心希望我們老師創造出自己的風格。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挑別人的毛病都會挑,輪到自己也未必能行,的確如此。不過,我還是很高興能從課堂上學到很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經過這一學期的課堂教學,我的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在沒有登上講臺之前,我一向在思考作為歷史老師我能教給孩子們什麼,而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所教授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教學這塊沃土上,語文、數學、英語幾乎佔領了學生大部分時間,這又使得我深感疑惑。於是我十分注重一邊嘗試,一邊反思,我漸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且懂得怎樣去愛,才能收穫學生的課堂好感度。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產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穩定的學習情感,這些對於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1、歷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多媒體課件能夠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的展現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南宋的商業進行講解時,我設定了一個穿越場景:如果能夠穿越,你選取去南宋臨安城還是唐都長安,理由是什麼。這樣設定問題的話學生就能夠完全參與到課堂之中了。

  2、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平時教師就應多花費心思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對待學困生就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具體狀況,多幫忙他們,鼓勵他們理清歷史線索。

  3、對於歷史人物的分析評價要多采用歷史比較分析法。對於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大多簡單雷同,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將鄭和與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時間、規模、次數等,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是為什麼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不計經濟效益的朝貢貿易違背了經濟規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總之,初二歷史教學仍有許多需要反思與總結的地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愛上歷史,會學歷史,體會到歷史課堂的樂趣。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教後記由於本課直接從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講起,而對紅軍前四次反圍剿的情況一點未作交代。所以教師必須進行補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前四次勝利,第五次失敗的原因。本課的重點是紅軍長征的經過和遵義會議,難點是深刻理解遵義會議的意義和長征的意義。所以要講清紅軍長征的路線圖,理清課文內容;理解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的原因;還要講清遵義會議的背景,理解其重要意義,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透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透過本次課的課堂教學,經過反思,總結如下:

  1.透過學生自主探究,豐富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對於紅軍長征的原因、經過和歷史影響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同時也聯絡了現實,學生進行了思考,為有效掌握本課打下了基礎。

  2.給學生比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間,能基本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特點和要求,並且收到了較好效果。

  3.教師適時導學、導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圍繞教學目標,使用恰當的文字、圖片、音訊和影片資料,多途徑刺激學生思維,同時也不會造成視覺和聽覺疲勞。

  4.關注到情感教育,在培養學生情態價值觀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透過思考什麼是長征精神,學生充分認識到了長征精神的實質,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談感受,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昇華,也基本掌握主要知識點。

  5.運用網際網路搜尋技術,透過穿插音訊、影片、圖片等多種手段,較好地再現了歷史情境,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網際網路搜尋技術與歷史教學的結合,師生共同重走長征路,課堂效果良好。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歷史學習是一個由小見大,日積月累的過程,初二的學生雖然已經初步具備解決歷史問題的歷史觀察和歷史思維能力,但是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歷史知識體系,因此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避免大而全的問題設定。我的具體做法是化整為零,把問題的難度放緩,讓學生在逐步探討的過程中解決難題。例如關於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可以細化為以下問題:

  1、鴉片戰爭結果如何?

  2、鴉片戰爭時中國的經濟、軍力、武器、士氣如何?

  3、如果林則徐沒有被撤職,中國還會戰敗嗎?

  4.當時的中國人有沒有認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為什麼?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5、綜上所述,你認為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化整為零的方式,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避免了課堂上“只見學生在活動,不見學生有體驗……”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節。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鑽研。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準備多媒體,或上課後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讓學生閱讀時心裡裝著問題,目標明確。採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

  注重習慣培養

  在最近聽課中,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窗子的一點點響動,立刻會有學生東張西望,在學生展示中,有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審題→析題→答題習慣,一切都以規範為出發點和歸宿。習慣的培養講究的是持之以恆,好習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

  當然,說和做,相去甚遠,只有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每每讓學生感到這事馬上要做,才會有細緻周到的考慮,才會有到位的指導。要讓指導、設計與想法在現實中著陸,只有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做”。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裡一直都提著,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定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充套件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高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課堂實效性的提高決定於課堂上各種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如何激發課堂活力打造魅力課堂,我認為教師對教材資源的挖掘、學生資源的挖掘、教學方法的選擇、多媒體的利用等至關重要。教師應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因而恰當處理教材。這節課在利用教學資源有以下特色:

  一、以主題立意的方法組合好圖片

  能呈現圖片不算開發資源,亂擺放圖片就象是農業的粗放經營,效率低下,所以本課以立意為線索,組合好圖片。如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突出袁世凱破壞民主共和,實行專制統治,恢復封建傳統秩序,在選擇圖片時,首先以對比的形式,把孫中山的理想,臨時約法的精神與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作對比,形成鮮明的對照,其次,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用“跪”的圖片作為專制的象徵,以迫害婦女的“裹腳”作為愚弄百姓的象徵,讓學生更具體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影片、音訊的適當剪裁和適當運用

  影片音訊資源能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選擇這些資料時要注意清晰度和實用性,避免時間過長。在選好素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剪輯和補充適當的文字介紹,本課《蘭花草》一曲是膾炙人口的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我並沒有直接把歌詞放出來,而是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把胡適的白話詩打出來讓學生欣賞,同時把有關詠蘭的古詩的文字擺在一起,讓學生一邊欣賞歌曲,一邊思考和歌曲相關的白話文革命的問題。

  三、以表格的配圖片的形式突出課本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知識點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時間不容易記住,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的將圖片與表格相結合,學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本的重點知識。如新文化運動的四個提倡、四個反對,在圖片的強力對比下再配以表格,學生不但掌握文字內容而且對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的記憶比單純的機械記憶更加牢固更有效率。

  四、穿插活潑的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本課穿插了兩個課堂活動,一是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封建文化的衛道士和新文化的先鋒,學生必然需要體會和揣摩這兩個角色的特點,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學生就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另外一個課堂活動就是復活歷史過程,參與歷史過程,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進入到當時的場景中,我總共分了三個情景,有《新青年》編輯部、記者寓所等等,透過具體的場景設定,學生如身臨其境,多了一份責任感也多了一份神聖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歷史教學就應該努力去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相應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自身的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這堂課而言,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總結有以下三點。

  其一,設定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裡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

  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

  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判斷力。司馬光修纂《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為了“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由此可見,歷史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鑑古知今。因此,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係,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儘可能地讓學生知道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影、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資訊科技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為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聽課,我感覺收穫真的很大,同時感覺也有了壓力。

  自從改變我們的課堂方式以來,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鬆,活動較為自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欲非常強烈,尤其後進生的轉變更為明顯,的確,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展示過程中會出其不意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我們應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及教學水平。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本單元教學緊扣課標要求,能透過圖片及相關影片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學生能主動學習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內容。

  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本單元重難點;學生能深刻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此時,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知道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城市改革重點在國企改革。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在科教文體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本,自主地找出歸納科技、教育、文藝、體育方面的成就。關於外交成就,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探究合作,並深刻理解鄧小平“一國兩制”內容及成功實踐——香港、澳門迴歸,分析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

  中國現代史比較接近我們現在的生活,教師透過相關時事講解、學生閱讀課本並討論等教學手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把握“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課的主線。

  同時,由於中國現代史涉及較多的理論和抽象概念,如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這課,就涉及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概念,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這些概念都有點偏向高中政治學的內容,教師可在課後整理相關資料,影印或透過郵箱發給需要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學生,真正體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我們經常說教給學生有生命力的歷史,讓歷史活起來,學生才會喜歡上歷史,今天徐老師這節課讓我找到了答案。歷史本身是一部豐富的情感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是目標之一。如何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對於近代歷史是一部屈辱史,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同歷史融合在一起,帶著感情學習,以往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很失敗有時講述屈辱的歷史,學生們一點不感觸,有的學生還在笑,讓我很傷腦筋,今天徐老師的課我很受啟發,讓學生動情,老師必須講出感情來,以情動人,加上配樂畫和史料,錦上添花,特別是英雄人物名字圖片滾動展示,配上徐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讀,感人至深,達到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由此我又想到大家都喜歡的百家講壇,紀連海老師,不也是以情打動了觀眾,記得當他講一段鮮為人知的普通百姓自發抗爭的“江陰八十一日”這段歷史時,很多聽眾當聽到全城九萬多百姓抱定必死的決心與幾十萬清軍作戰最後僅存五十人時都哭了。講歷史人物時,很投入,感覺自己就是其人,委屈無奈時萬箭穿心、淚灑全場。

  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有生命力的歷史課堂,今天我找到了答案,以後好好借鑑。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洋務運動》是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邁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

  現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之處,以便以後的教學改進。

  首先,在本課的知識方面,雖然我把具體的知識點都設計到了,但卻忽略了知識之間的聯絡性。另外,雖然具體的知識點都有了,但是卻缺乏一根能把他們聯絡起來的主線。如果這個做不好的話,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把知識都記住了,但出了課堂,或者時間一長,由於線索不夠明確,學生的印象不深,也會很容易的忘掉,這一方面還是需要我特別加強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點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講課中,我都非常注重重點的突出。洋務運動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而重點不僅僅是說給學生,或者把知識點明確的呈獻給學生,而重點在“突破”兩個字上。讓學生明白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後教法的設計上,應該特別的下工夫,這樣才能在每節課的重點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課堂的管理上。這也是我這一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在這一節課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這是我今後要特別注意並不斷改進的地方。另外,在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我還注意到另外一個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師語言的選擇上,如果一個老師的語言做不到精煉且生動有趣,那就讓我們儘量做到簡潔有效吧,有效的提問,有效的語言引導都對整節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這些是應該是在充分的備課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儘量去完成的就是資料的補充和引導,比如說圖片、小故事及相關材料等。為了方便教學,也為了學生的理解,教師完全可以透過學案的設計和簡要的講解來儘量補充。再者,就是教師的精講方面。比如說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這就需要我們下很大的功夫。在洋務運動這一課中,我本來想讓自己儘量做到少講,可因此卻發現了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水平畢竟有限,他們只是能找到一些簡單的知識點然後去記住它,卻做不到理解。而想要完成“理解”這個任務,還需要我們老師去教,去精講,重點在這些學生不理解的地方下工夫,或者是在整節課的總結上用力,我想,課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這也是我講完這節課後的一點思考吧!透過講《洋務運動》這節課,我覺得自己今後的任務還是非常重的。

  課堂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急不來的。在學校的關心及本教研組的幫助下,我有信心,一定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及專業素質。不斷的反思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必須做到的,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也是我的一個重要目標,我相信我能做得到!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3、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

  學習方法

  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