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全市種植業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全市種植業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全市種植業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全市種植業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我市種植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農作物整個生長期風調雨順,可以說是歷史最好年份之一。經各縣初步摸底與分析測算,今年我市糧食總產預計可達38.2億斤,比去年增加1.6億斤,增幅為4.3%,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一、農作物種植面積與結構調整情況

  經各縣摸底資料來看,今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為740.4萬畝,比上年減少3.6萬畝,主要是因整村搬遷及退耕還林等政策影響導致;其中糧食作物637.6萬畝,比上年增加7.9萬畝;油料作物32.5萬畝,比上年減少2.2萬畝;瓜菜41.3萬畝,比上年減少6.7萬畝,主要是辣椒受市場行情波動影響,種植面積由去年的21.8萬畝減到15.5萬畝,減少6.3萬畝;中藥材比上年繼續增加3.1萬畝,達到35萬畝,其中耕地種植面積為14.3萬畝。

  糧食作物中籽粒玉米275.7萬畝,比上年繼續減少9.3萬畝;雜糧359.8萬畝,比上年增加17.2萬畝。雜糧中高粱、馬鈴薯、穀子面積變化較大,其中高粱比上年增加11.4萬畝,達到21.7萬畝;馬鈴薯比上年減少8.6萬畝,為76.5萬畝;穀子面積比上年繼續增長10.1萬畝,達到94.1萬畝。其它雜糧面積基本穩定,甜糯玉米13.3萬畝、豆類77.1萬畝、豆類中紅芸豆24.9萬畝、糜黍33.4萬畝、莜麥28.5萬畝、藜麥7.9萬畝。

  種植業結構調整特點為:一是因整村搬遷及退耕還林等政策的繼續推進,導致今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3.6萬畝;二是受辣椒等經濟作物去年市場行情波動影響,今年瓜菜面積有所減少,糧食作物面積有所回升,比上年增加7.9萬畝;三是減玉米增雜糧效果顯著,玉米麵積繼續縮減9.3萬畝,雜糧面積繼續增加17.2萬畝,其中高粱、穀子面積增幅較大。

  二、主要農作物產量預測

  1、糧食作物:對各縣農委上報資料彙總分析來看,今年我市糧食總產和單產有望雙創歷史新高,其中糧食總產預計可達191.1萬噸(38.2億斤),比去年的183.2萬噸(36.6億斤)增加7.9萬噸(1.6億斤),增幅為4.3%;糧食單產預計可達299.8公斤/畝,比去年的290.9公斤/畝,增加8.9公斤/畝,增幅為3%。

  其中:籽粒玉米:面積雖然略有減少,但預計平均單產可增加10.8%,達到438.7公斤/畝;總產達到120.9萬噸(24億斤),增幅7.1%。

  馬鈴薯:面積減少10%,為79.4萬畝,預計單產減少10%左右(後期降水偏多影響),總產約16萬噸。

  豆類:面積基本穩定,單產比上年增加16.4%,達到94.1公斤/畝,總產比上年增加17.3%,達到7.3萬噸。其中紅芸豆單產比上年增加44.8%,達到110.7公斤/畝;總產達到2.8萬噸。

  穀子:面積比上年增加12%,達到94.1萬畝;單產比上年略增,達到285.2公斤/畝;總產達到26.8萬噸。

  糜黍:面積比上年增加6.9%,達到33.4萬畝;單產比上年增加9.8%,達到161.6公斤/畝;總產達到5.4萬噸。

  莜麥:面積比上年減少5.3%,為28.5萬畝;單產比上年增加50.9%,達到104.3公斤/畝;總產達到3萬噸。

  高粱:面積比上年增加110%,達到21.7萬畝;單產比上年增加37.5%,達到161.6公斤/畝;總產達到8.4萬噸。

  增產原因分析:一是面積增加。今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7.9萬畝。二是降水偏多。今年在4-5月份春播期間,全市平均降水78.1mm,比歷史同期偏多4成以上,農作物種滿種足,苗全苗壯;在6-9月份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全市平均降水429.6mm,比歷史同期偏多3成以上,農作物長勢喜人,籽粒飽滿。三是災害較輕。今年極端天氣較少,乾旱、大風、冰雹、洪澇、低溫凍害等農業自然災害發生範圍與影響是近年最小最輕的一年。四是科技支撐。玉米耐密高抗品種推廣面積繼續擴大,穀子等雜糧地膜覆膜面積繼續擴充套件,以及有機旱作農業工程技術的實施推廣為糧食作物單產水平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撐。

  2、經濟作物中:油料面積比上年減少6.2%,為32.5萬畝;預計單產比上年增加46%,達到102公斤/畝;總產達到3.3萬噸。其中胡麻面積18.3萬畝,總產1.3萬噸;葵花面積9萬畝,總產1萬噸;都是面積減,但總產增。蔬菜面積減少13.9%,為32.4萬畝,單產減少9.8%,預計總產62.3萬噸,主要是辣椒麵積與產量雙下降。

  三、重點工程舉措

  1、有機旱作農業有力推進,封閉示範紮實起步

  我市在去年10月編制印發《關於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實施意見》(忻政辦發[20xx]185號)後,各縣按照省市部署也相繼出臺了各自實施方案,全力推進有機旱作農業大發展。一年來,我市全面組織實施與推廣了有機旱作農業“八大工程”:一是以有機副產物歸還土壤為中心的培肥工程。全市推廣秸稈還田170萬畝,有機肥用量達400萬噸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肥增效技術650萬畝。二是以蓄水保墒為中心的覆蓋工程。20xx年全市推廣地膜覆蓋232萬畝,其中地膜覆蓋雜糧89萬畝,推廣滲水地膜穀子15萬畝。三是以開源節流為中心的節水工程。全市推廣水肥一體化2.66萬畝。四是以抗旱保墒為中心的`機械化旱作工程。全市推廣機械化深松36萬畝、深翻144萬畝。五是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中心的基礎工程。全市新增高標準農田19.41萬畝。六是以推廣耐旱作物及品種為中心的生物工程。全市旱地耐旱作物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七是以涵養水源、增加肥源為中心的生態建設工程。全市秸稈過腹還田150萬畝,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42%。八是以“三品一標”品牌建設為中心的綠色農業工程。今年新增“三品”產品112個,全市達到724個;新增“三品”基地14.3萬畝,累計達到235萬畝;新增“五寨馬鈴薯”、“代縣小米”2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產品,全市達到23個。

  在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方面,我市按照省廳安排部署,著力開展了“一個示範縣、五個示範片”建設,即建立神池縣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縣,建立忻府區辣椒、繁峙縣雜糧、靜樂縣藜麥、五寨縣甜糯玉米、岢嵐縣紅芸豆5個省級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神池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1032萬元支援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縣建立。在農委設立有機旱作農業示範推廣中心,在農機中心設立有機旱作農業機械推廣服務中心,在科技服務中心設立有機旱作農業研究中心,在畜牧局設立有機養殖示範中心全力服務與推進有機旱作農業大發展。重點實施了八大工程、打造了三個千畝封閉示範片。忻府區辣椒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重點推廣增有機、減無機的配方施肥技術和辣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進辣椒生產的綠色節本增效。岢嵐縣紅芸豆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實行“六統一”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對農業投入品嚴格管控,專案區化肥畝用量減少20公斤,增施了60公斤生物有機肥,對殘膜統一回收處理。靜樂縣藜麥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在打造有機藜麥基地的同時,開展了藜麥品種試驗、育苗移栽試驗、不同播期試驗、有機藜麥配施功能元素栽培試驗、藜麥密植減肥栽培技術整合示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範以及不同時期噴施硒元素對增加藜麥硒含量的研究等多項試驗示範,為藜麥生產提供科學資料支撐。五寨縣甜糯玉米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全面推廣使用有機生物肥,並提供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回收等“五統一服務”,透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基地內甜糯玉米全部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回收。繁峙縣雜糧機旱作農業封閉示範片建立有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推進標準化生產,從種植、田管、收割、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施用有機肥+生物肥,實行零農藥有機種植管理。此外其它縣也積極爭取資金開展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如保德縣財政拿出1350萬元打造5萬畝有機旱作優質馬鈴薯種植基地和5萬畝有機穀子、雜糧種植基地;偏關縣財政拿出900萬元,推廣實施了以滲水地膜覆蓋雜糧為主的旱作農業整合技術6萬畝;河曲縣財政拿出338萬元,重點實施了2.1萬畝“滲水地膜穴播穀子、雜糧技術示範推廣”專案等等。

  2、雜糧產業振興邁出新步伐,“中國雜糧之都”招牌正在打響擦亮

  近年來,忻州市委市政府堅持走綠色生態路、打特色優質牌,把發展雜糧作為全市戰略性產業,全力推進雜糧產業提檔升級,以“一薯、三麥、四米、五豆”為主的雜糧種植面積、產量和“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均為全省第一,以“中國雜糧之都”為首的“一都四鄉”國字號區域公用品牌正在享譽全國。但是,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滯後,雜糧產品流通不暢,“有基地缺市場,有產品缺銷路,有產業缺園區,有品牌缺名牌”的問題正在成為發展瓶頸。為此,去年以來我市把建立“中國特色農產品雜糧優勢區”和“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園區、“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等作為重大工程來抓,也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農業農村部等的肯定與支援。20xx年11月省政府組織召開了關於支援忻州建立“中國雜糧之都”專題會議,批准《忻州市“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核心園區建設總體實施方案》;20xx年1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忻州雜糧山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並致函農業部商請在忻州市部省共建“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20xx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忻州建設優質雜糧示範區和國家級雜糧產地交易市場;20xx年4月農業農村部市場資訊司陳萍副司長一行對我市“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籌建、雜糧特優區建設等情況進行了調研指導。

  忻州市委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積極推進。今年年初李書記、鄭市長分別帶隊到省拜訪相關廳局,積極爭取支援,並多次到園區現場指導與辦公,市委政府先後召開10餘次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全力推進“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園區及“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建設。我市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園區建設領導組來統籌推進,市政府和投資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忻州市糧忻谷都雜糧交易有限公司來投資建設運營。為集中展示我市雜糧產業發展成果,擦亮“中國雜糧之都”名片,忻州市市政府聯合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於9月28日-30日,在園區內已建的雜糧科創中心和展示中心,共同舉辦了山西(忻州)首屆農民豐收節暨雜糧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了山西(忻州)首屆雜糧產業發展論壇,同時進行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忻州分院揭牌儀式、忻州市雜糧產業協會揭牌儀式以及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建設奠基儀式等重要活動。總佔地面積1500畝的“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園區及“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擴建工程即將開工建設。正在以市申報的忻州雜糧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已透過省級競爭性評審上報到農業農村部等待評審。可以說,忻州雜糧產業發展已經邁出了新步伐,正在譜寫具有忻州特色的新篇章。

忻州市農業委員會

  20xx年10月10日

【全市種植業生產形勢分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