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課堂實效性的提高決定於課堂上各種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如何激發課堂活力打造魅力課堂,我認為教師對教材資源的挖掘、學生資源的挖掘、教學方法的選擇、多媒體的利用等至關重要。教師應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因而恰當處理教材。這節課在利用教學資源有以下特色:

  一、以主題立意的方法組合好圖片

  能呈現圖片不算開發資源,亂擺放圖片就象是農業的粗放經營,效率低下,所以本課以立意為線索,組合好圖片。如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突出袁世凱破壞民主共和,實行專制統治,恢復封建傳統秩序,在選擇圖片時,首先以對比的形式,把孫中山的理想,臨時約法的精神與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作對比,形成鮮明的對照,其次,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用“跪”的圖片作為專制的象徵,以迫害婦女的“裹腳”作為愚弄百姓的象徵,讓學生更具體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影片、音訊的適當剪裁和適當運用

  影片音訊資源能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選擇這些資料時要注意清晰度和實用性,避免時間過長。在選好素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剪輯和補充適當的文字介紹,本課《蘭花草》一曲是膾炙人口的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我並沒有直接把歌詞放出來,而是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把胡適的白話詩打出來讓學生欣賞,同時把有關詠蘭的古詩的文字擺在一起,讓學生一邊欣賞歌曲,一邊思考和歌曲相關的白話文革命的問題。

  三、以表格的'配圖片的形式突出課本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知識點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時間不容易記住,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的將圖片與表格相結合,學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本的重點知識。如新文化運動的四個提倡、四個反對,在圖片的強力對比下再配以表格,學生不但掌握文字內容而且對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的記憶比單純的機械記憶更加牢固更有效率。

  四、穿插活潑的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本課穿插了兩個課堂活動,一是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封建文化的衛道士和新文化的先鋒,學生必然需要體會和揣摩這兩個角色的特點,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學生就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另外一個課堂活動就是復活歷史過程,參與歷史過程,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進入到當時的場景中,我總共分了三個情景,有《新青年》編輯部、記者寓所等等,透過具體的場景設定,學生如身臨其境,多了一份責任感也多了一份神聖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節。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鑽研。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準備多媒體,或上課後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讓學生閱讀時心裡裝著問題,目標明確。採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

  注重習慣培養

  在最近聽課中,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窗子的一點點響動,立刻會有學生東張西望,在學生展示中,有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審題→析題→答題習慣,一切都以規範為出發點和歸宿。習慣的培養講究的是持之以恆,好習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

  當然,說和做,相去甚遠,只有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每每讓學生感到這事馬上要做,才會有細緻周到的考慮,才會有到位的指導。要讓指導、設計與想法在現實中著陸,只有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做”。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本課沒有采用過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合作的效果,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他們還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較有個性。

  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活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但是由於大班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常常突破教師預先設計的限度。這樣,在內容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上就出現了不均衡。有時,該完成的教學由於學生的活動而未能完成,有時教師又難於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找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規則,使課堂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歷史學習是一個由小見大,日積月累的過程,初二的學生雖然已經初步具備解決歷史問題的歷史觀察和歷史思維能力,但是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歷史知識體系,因此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避免大而全的問題設定。我的具體做法是化整為零,把問題的難度放緩,讓學生在逐步探討的過程中解決難題。例如關於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可以細化為以下問題:

  1、鴉片戰爭結果如何?

  2、鴉片戰爭時中國的經濟、軍力、武器、士氣如何?

  3、如果林則徐沒有被撤職,中國還會戰敗嗎?

  4.當時的中國人有沒有認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為什麼?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5、綜上所述,你認為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化整為零的方式,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避免了課堂上“只見學生在活動,不見學生有體驗……”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