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草原設計

草原設計

人教版草原設計 (6篇)

人教版草原設計 1

  第一課時

  欣賞《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透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1=F2/4

  112┃(323)┃5653┃2—┃

  (2532)┃(123)┃2161┃5-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並分析拍號。

  B、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C、師重複彈,生記下各音

  D、師再次彈奏,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E、將聽記內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匯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匯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

  A、分析拍號後,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餘的第二條。

  B、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XXXX較難),後集體評議

  C、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後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裡:

  ()XXXXX┃X-

  ()XXX┃XXX

  ()XXXXXX┃X-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餘評議是否正確。

  B、生自由練習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D、按序號連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麼?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讚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並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人教版草原設計 2

  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用詩的語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歌曲用單二部曲式完成。歌曲的旋律遼闊、悠揚,非常深刻地表現了蒙古族牧民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及對幸福生活無比讚美的歡樂心情。《天堂》是一首演唱者自己創作和演唱的具有濃郁蒙古族音樂風格的通俗歌曲。歌曲由兩段體構成,並有前奏和尾聲,體現出蒙古族長調音樂風格,並有創新。

  【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普遍都進人青春期,生理、心理都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課堂表現力不如低段的學生,對真善美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渴望。該年級學生音樂素養好、演唱及表演能力強、對教材的音樂作品能有自己的見解,表現真實。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情感進發與釋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挖掘學生的內心情感,充分地用歌聲抒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表現自我。

  【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孩子們熱愛自己家鄉的情緒情感

  2、透過演唱、聆聽、舞蹈等環節感受體驗蒙古族音樂進而喜歡蒙古族音樂

  3、瞭解蒙古族民歌的分類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滲透教學法、情境體驗法

  二、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複習律動(筷子舞》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進人青春期,從心理上分析大都羞澀於個人在肢體上的表現。教師在課的一開始設計律動表演《筷子舞》,更多的是激起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的喜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

  (三)新課學習

  1、情境模擬,自然導人

  (1)教師講解並模擬蒙古族的祝酒場面,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透過互動環節,使學生對蒙古族人文風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併產生學習的興趣。因為現場氣氛是次要的,而學生的真實感和參與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本環節時沒有采用影片觀看,而採用的是教師的範唱和動作模擬。

  (2)教師由“祝酒場面”的表演逐步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分析歌曲《祝酒歌》。

  師:蒙古族被大家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離不開馬,“駿馬”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第一大寶。那同學們知不知道第二大寶是什麼呢?猜猜看!想一想!對,是大草原。

  (3)揭示課題《來自草原的歌》。

  2、作品欣賞,由表及裡

  (1)初聽作品,感受旋律美。

  師:首先,老師請大家欣賞一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前請大家輕輕閉上你的眼睛,根據老師朗誦的歌詞,在腦海中想象你心中的畫面。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歌曲的歌詞和意境自制了影片。如果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唯美的音畫,就極大限制了學生對大草原的想象。所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目的就是讓學生認真地聆聽歌曲,透過草原、彩蝶、駿馬、牧羊姑娘等詞語在學生腦海中勾勒自己心中的草原形象,為後期觀看影片埋下伏筆。

  師生交流。

  (2)復聽作品,體會音畫美。

  ①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自制影片。②在學生被影片陶醉之時,和樂哼唱,並畫出旋律線條,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情緒。

  預設學生回答:遼闊、悠揚、婉轉、抒情。

  師小結: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寬廣,節奏工整,結構長,情緒遼闊、悠揚,婉轉抒情。

  (3)再聽作品,用情抒發美。

  ①出示課件,介紹德德瑪,感受她對家鄉及歌唱事業的執著與熱愛之情。②表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③老師點評學生的表現,師生交流,自然地引出歌曲《天堂》。

  3、作品欣賞,擇機釋情

  師: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有一個人把自己的家鄉比作“天堂”。天堂是什麼?天堂象徵著至高無上、快樂、純潔。這個人就是對本民族音樂情有獨鍾的騰格爾。這首具有濃郁音樂風格的通俗歌曲《天堂》是他自己創作和演唱的。那麼我們來聆聽感受這個“天堂”般的大草原是什麼樣的。

  (1)欣賞歌曲,引出問題:①捕捉表情:陶醉而投人。②體會情緒:悠長並深情。③對比風格:激情對粗獷。④歸納主體:熱愛並讚美。

  (2)演繹歌曲,昇華情感。

  設計意圖:透過對歌曲高潮部分的學唱,喚起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使學生人情人境,情到深處,放飛心靈,宣洩情感,對歌曲進行演繹。

  4、拓展知識,提高素養

  (1)教師講解蒙古族民歌“長調”和“短調”的定義及特點。

  (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本課的兩首蒙古族歌曲在創作上哪首採用了“長調”風格,哪首採用了“短調”風格。

  (3)聆聽長調,師生交流。

  師:“長調”在蒙古族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今天欣賞的兩首蒙古族民歌都在創作上雖然都採用了“長調”風格,但是它們不是真正大草原的“長調”。詩人席慕容曾親臨大草原現場聆聽了“長調”。她在文章中這樣寫道:“當你在大草原上聽到長調的歌聲,風能停止呼吸,雲能停止移動,馬能掉下眼淚,女人能停止擠奶,男人能拉住組繩。”可見長調帶給人們的視聽震撼有多麼強烈。

  (4)結合實際,拓展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①20xx年,國家正式將這種包括長調在內的“原生態唱法”列人“青年歌手大獎賽”中,說明國家對民族的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了嶄新而深刻的認識。藉助媒體展示56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增進了不同民族的相互瞭解。②師生討論模仿“長調”的特點:顫音。明確:這種歌唱藝術不僅有它獨特美學本質及其風格,而且具有獨特而科學的歌唱技巧。

  5、課堂小結,給予希望

  今天不是終點,只是一個起點。老師希望從你們身上能夠看到這種寶貴文化的傳播,將來把它放揚光大。

  課例點評

  首先,本課教學設計新穎,將“熱愛民族音樂,熱愛家鄉”為主線貫穿其中,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俗話說“良好的開端預示著未來的成功”,課堂的開場環節“筷子舞”熱烈奔放,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期間充分地展示學生的表演才能和教師良好的個人專業素質,為整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本課教學中難點突破自然,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從聽、唱、跳、演等環節上自然地將重點一一化解。本課教學所選的兩首欣賞歌曲均表達了一種雋永、深長、令人回味的深刻情感,教師在這方面把握得恰到好處。雖然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表現力上不如低段學生,比較矜持、害羞,故在表演環節上顯得學生配合不夠,但是音樂中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正需要一種深刻的沉靜,反而彌補了學生的不足。

  第四,課堂總結環節設計得別出心裁。該教師打破了一貫的教師進行課堂總結的慣例,用一句話對本課進行了總結,效果顯著。

  第五,授課教師教態良好,個人整體素質較高,專業能力強,調動學生能力強,語言流利、措辭嚴謹。

  第六,從國家課程教育改革來看,教師設定情境由舊知牽引新知,過渡自然、流暢,充分體現教改理念。自始至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能和學生產生共鳴,師生有一種共同的心靈感悟,感受草原的美、大自然的美,使音樂知識融人心靈深處。

人教版草原設計 3

   第一課時

  目的: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給課文分段,初步理解課文。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段落。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錄影匯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請看錄影。(單擊題目後的錄影)。

  二、檢查習題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段。

  2、糾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詞。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勒”讀le,不讀lei,“迂”讀yu

  ,不要讀成yu

  ,“馳讀chi,不要讀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誰?寫的是哪裡的草原?(寫的是內蒙古草原上的陳巴爾旗的牧業公社。旗相當於縣。牧業公社就是現在的牧業鄉。)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本文按什麼順序記敘了訪問的

  過程?(地點轉換順序)

  〈2〉按方向過程,課文可分幾段,為什麼?(有三種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們按五段來分析課文。第一段講初次見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講主人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第三段講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況;第四段講進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獻歌的情形;第五段講主客話別。)

  3、播放錄音,透過語言文字展開

  想象,聽完朗讀後,(單擊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錄影)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有表達這樣思想感情的句子嗎?請找也出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單擊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學生各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這句話表達的感情。

  4、指名朗讀課文,要讀出文中表達的感情。

  四、練習

  1、課後習題4,指導用關聯詞語造句。

  〈1〉“那麼……那麼……“是排比句式,表示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2〉“既……又……”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在這一句中,表示一個事物的四個方面。

  〈3〉“不管……總是……”是表示條件不同,結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組詞

  五、作業

  1、課後練習題2。

  2、用課後練習4的關聯詞造句。

  第二課時

  目的:1、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領會草原的景色秀麗,地域遼闊。

  2、理解課文第一段,朗讀,背誦第一段。

  重點:體會第一段中動態,靜態的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景色的靜態,動態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本文共分幾段,每段主要寫什麼?

  2、課文哪一句話點明瞭文章的中心?這一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播放錄影,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單擊第一自然段前的錄影)

  〈三〉單擊目錄中的確良13課課題,出現草原畫面,加深對草原風景的印象。

  〈四〉思考討論:

  1、從“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讀出哪些意思?(點題,第一次初到草原。)

  2、課文是從哪倆個方面寫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齊讀描寫天空的一句話

  討論:(1)高歌一曲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想高歌一曲?(單擊“高歌一曲”)

  (2)“我”為什麼感到這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

  (3)課文中連用兩個“那麼”表示什麼意思?強調了什麼?(單擊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人教版草原設計 4

  設計思想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鬆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範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範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著同學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為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麼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範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提供鍛鍊的平臺,激發學生寫字的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自糾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疑、總結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人教版草原設計 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 4 個生字,會寫 14 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圍繞導讀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透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齊讀課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透過文字去體會那裡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指名認讀生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麼?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 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 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6.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7.引導思考:作者前後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8.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麼美麗的風光,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齊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裡,去蒙古人民家裡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業設計

  1.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請正確、漂亮地書寫“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接待,感受到了濃郁的蒙古族風情。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給我們作了詳細介紹。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部分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這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

  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感受草原人民穿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的情景,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深厚情誼。)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感受熱鬧的場面打破草原寂靜的場景。)

  聯絡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對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麼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我們透過讀文,感受著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著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五、作業設計

  1.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3.繼續閱讀有關草原的資料。

  六、板書設計

  1 草原

  一碧千里 大 綠 景美 (靜態)

  熱情迎客 (動態)

  款待 好客 人情美

人教版草原設計 6

  第二課時

  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透過學唱《美麗的夏牧場》培養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的美。

  2、瞭解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瞭解新疆哈薩克族風情

  1、播放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第二遍聽賞,同時出示歌詞師: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唱到了什麼山,什麼河,哪些景色,你覺得這是哪個地方?

  3、結合這些景緻,你覺得是哪個民族?

  4、介紹新疆哈薩克族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遊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圖片)

  5、邊聽音樂邊打節奏聆聽音樂,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聽賞並說說歌曲中唱到的景緻。學生欣賞畫面學生拍打鈴鼓(隨意的)跟隨老師的節奏打一打鈴鼓。4/40 x 0 x 0 xx x x |透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直切本課主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好奇。結合民族音樂文化(手鼓等演奏),讓學生走進哈薩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學生在瞭解歌曲的同時培養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1、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同時觀察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

  2、師: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為主的旋律都給我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們一起來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為最難唱的地方。

  4、師:請大家跟著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覺得最抒情的一句嗎?為什麼?講述音樂知識“⌒”6、單獨哼唱“啊”(第三樂句)指導聲音。

  7、師:同學們,這段歌詞中出現了“阿肯”一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8、解釋“阿肯”、相關音樂文化。

  三、分析處理歌曲

  1、 總結旋律結構特點,出示圖譜。(1)師:我們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你能用自己的圖譜來表示嗎?(2)老師出示圖譜○ ○

  2、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3、二度範唱師:我們的這首歌也可以用這種形式來演唱,請聽。

  4、師:如果加快速度,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5、放歌曲《瑪依拉》(課件)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與《美麗的夏牧場》作一下比較。

  四、總結

【草原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