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1

  地震發生後,在災區,平凡的人在災難面前,用團結、堅強、溫情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地震發生時,她用身體為孩子擋住了水泥板;廢墟下,同桌的鼓勵讓她挺過4小時;素不相識的人們,感受到了鄰里間的真情……

  有一種瞬間叫震撼;有一種忍耐叫堅強;有一種愛心叫感動。在地震搶險救災現場,有一種純潔叫白色,在塑造著新的生命里程。山高路險,擋不住他們行進的腳步。地動山搖,摧不垮他們必勝的信念。危險面前不拋棄,困難面前不放棄。緊急救援,是醫護工作者的共同天職。

  5月24日,接魏家橋鄉衛生院電話,魏家橋鄉長在赴抗震救災現場救援因地震失蹤群眾途中,不幸因山石滑落摔下150餘米山坡受傷,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元壩中心衛生院第一時間立即啟動《抗震醫療救護應急預案》,迅速組成了以院長張濤為組長,副院長何林為副組長,瞿正永,侯小輝為成員的應急救援小組。立即準備好藥品器械,同時及時安排魏家橋鄉衛生院院長劉正元,立即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援救,並不時叮囑,進行急救指導和要求。

  災情的嚴重程度難以想象。首先由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趕赴救援現場,實施救援。由於事發地點處於魏家橋相芷房村綿長溝原始森林,因地震多處山體滑坡,交通十分不便。村醫巫春秋隨同魏家橋鄉幹部及5名村民一同前往,經過兩個多小時艱苦跋涉才到達事發現場,只見山石滑落砸傷的鄉長渾身黑土,滿臉是血,躺在山坡下的石堆裡呻吟,不能動,發現左下肢骨折。時間就是生命,顧不上步行勞累,立即展開了救援。立即對鄉長進行簡單的傷口清理包紮,和骨折部位的簡單固定。隨即跟村民一起用自制的簡易擔架,把受傷的鄉長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下抬。此時見田鄉長傷勢很重,傷情超出了先前的預料,情況十分危機,只想迅速地往山下趕,縣醫院的救護車和醫護人員也積極的在趕往事故現場。所有的人都被鄉長不顧個人安危,步行30多公里去搜尋因地震失蹤群眾所感動,只想能夠快速的把鄉長轉移到山下。經過2個多小時,終於將受傷的鄉長轉移到山下,縣醫院的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已經到達,立即轉乘救護車到醫院救治。由於組織救援反應迅速、組織得力、措施有效,為傷員的救治贏得了時間。

  “我為誰工作?為了自己,為了患者,為了社會……”村醫生巫春秋這樣說。是小事,卻足以給人溫暖,給人力量!透過這件小事,所以醫護人員們也一次次感受到人間真情,一次次接受著靈魂的洗禮。緊急救援,是我們醫護人員共同的天職。

  在這裡,我們要藉此機會介紹一個最平凡最不起眼,而又讓我們心靈感動的鄉村醫生,他就是魏家橋鄉梨樹村衛生室村醫巫春秋。但巫春秋醫生這些都不是讓我們感動的原因,讓我們感動的是災後所有醫護人員奮力搶救傷員。我們想應該把巫春秋放大,讓他成為衛生醫療戰線的典型代表,讓這樣的白衣天使護衛人民健康,讓所有的人都健康!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2

  吳俊峰,男,墨江縣哈尼族自治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通關中隊中隊長,最先確定的救援第一梯隊的一員的名單中是沒有他的,但他聽說家鄉地震了,他向大隊主動要求,“我是黨員幹部,我先上”。就此他成為了36名救援第一梯隊的一員……

  其實,“9.08”地震發生時,吳俊峰正在家裡陪伴剛剛出生10天兒子睡覺,然而,一個熟悉而又急促的電話鈴聲打斷了他和親人團聚的姻緣。出於職業敏感,他將兒子託付給妻子,沒有回頭,便迅速往單位趕,因為那裡有更多的人需要他的父親前往“戰場”。10時54分,墨江縣“9.08”地震號角吹響,一場突入起來的“5.9級”地震給通關鎮蒙上了面紗,一路往回趕,吳俊峰多次接到妻子打來電話,此時的他,就像被針一次次扎心,表情凝重。因為,地震重災區通關是他的家鄉,更是兄弟們並肩作戰的戰壕,還有父老鄉親們。11時23分,吳俊峰的電話再次響起,電話那頭值班小楊告訴他,地震已導致通關鎮14人受傷,房屋不同程度受損29398間,道路摧毀4條,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地震發生後,國家應急管理部第一時間啟動抗震救災四級響應,雲南省啟動抗震救災三級響應,普洱市和墨江縣分別啟動二級和一級響應。災區不容怠慢,在千鈞一髮之際,吳俊峰同志帶領中隊全體人員衝鋒在前,勇挑大樑,奮力組織村民搶險自救,經受住了震災的考驗,最大限度的保住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保暢通,他的足跡踏遍家鄉的救援通道

  險情就是命令,為了不造成村民恐慌和車輛長時間滯留,吳俊峰迴到中隊第一時間召集中隊所有民警、輔警,分赴各救援通道路段,井然有序地對交通實行臨時管制,並在第一時間和相關部門聯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地震損毀路段進行保障予以清除。面對突然其來的災情,他身先士卒,冒著大雨,奔波於四個村組之間,針對各村保通路段進行實地安排部署。當他再次返回形勢最嚴峻的丙蚌村時,上線通往牛庫方向路段已經出現塌方,路基眼看要被沖垮,危急時刻,他即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立即往來車方向下令,堵截一切通往生命線的車輛,並告知繞行行車路線,在他的帶領下,大家死看死守,調整進入災情通道任務順利完成。12個小時過去了,穿梭在各個主要路口的他,也該歇歇了,就在他那打哈欠的時候,同事小楊告訴他,峰哥,你該休息吃飯了,你已經走了5萬多步了。

  救險情,他是最有戰鬥力的突擊隊員

  面對災情,他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守護在通往災情核心區道路上,重點對隱患路段的摸排,及時疏導安置災民,指派隊員專人負責保通綠色通道,確保通往災情救援車輛順利透過。同時,加強重災區路段巡查,要求駐守在災區的執勤點24小時要自始自終在崗在位,對所有進、出災區車輛進行登記及全面排查,對運輸物資車輛給予優先通行。在抗震救災的三天裡,他基本沒有閤眼,聯絡24小時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飯。他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災搶險中,使受災群眾損失達到最低。據統計,在三天搶險中,吳俊峰帶領中隊民、輔警共疏導車輛3580餘輛次,無一救援車輛被堵。當地群眾一提到他,無不豎起大拇指,說:“這樣的幹部真夠贊”

  講擔當,他扛的是一面挺起“脊樑”的旗幟

  在災區現場,吳俊峰談到。家裡新生命的呼喚,讓我挺起“脊樑”,永往前行。但是,在我趕往現場的途中,接到妻子的電話,妻子談到,“兒子他爸,我跟家裡人商量了,為了讓你全心投入救災工作,打贏這場艱苦硬仗、家長一致表決,我們先帶孩子回孃家,你放心,孩子我會照顧好,你是孩子的榜樣,加油,警察爸爸,我和孩子是你堅強的後盾,等你平安凱旋”。結束通話電話後,他的心裡不能久久平靜,眼角旁不經意流露出眼淚和對家人的愧疚。他說,“對愛人、孩子,我想說一聲抱歉,身著這身藏青藍,我肩上不再僅僅是對家人的責任,更多是社會責任和擔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內心依然如舊,將心中默默的堅持化為文字,感動你我。冬去春來,從警10年有餘,投身基層,當初的新兵,現在也成了師父。責任在肩,請原諒我的不能陪伴,舍小家為大家,吳俊峰用他對社會的擔當,譜寫了一曲公安交警為人民服務的華麗篇章。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3

  “一束白花為你送行,淚眼矇矓中又看見你的身影,你那短暫一生就像一道彩虹,你用青春奉獻人民,用生命書寫忠誠……”這首《為你送行》,傳唱的是“全國抗震救災模範”陳大桂。在10多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11名鄉親的重生。

  陳大桂,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陳山村人。1982年11月出生,2001年3月入黨,同年9月入伍,2005年6月畢業於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生前系某旅技術分隊副連職排長,中尉軍銜,曾榮立三等功1次。2008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陳大桂“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在家準備籌辦婚禮的陳大桂,臨危不懼,組織村民撤離。

  “地震了!快跑——”村民們驚慌失措。陳大桂迅速環顧四周,發現西南方向的山體沒有發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揮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邊跑!”跑了10多米,一條水溝擋住大家的去路。陳大桂迅速站到水溝旁,幫助群眾透過水溝。此刻,他的家人還擠在人群后面。時間就是生命。陳大桂顧不上家人,一個接一個將身邊的村民託到溝對面。

  就在這一刻,巨大的泥石流猛撲過來。陳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名村民被吞沒。村民們悲痛萬分:“我們的後半生是大桂用命換來的,就是用手挖也要把他挖出來。”在震後的廢墟一角,他們挖出陳大桂的一些榮譽證書和遺物,這已成為陳大桂留給鄉親們永久的紀念。

  心中有魂,腳下有根。僅僅追溯陳大桂在部隊當排長的3年,就可以看到一個革命軍人的光輝形象——

  2006年春,部隊駐地發生森林大火,陳大桂奉命帶領官兵趕赴火場。戰士劉清華被困在火中,最後因缺氧窒息,暈倒在火海中。危急時刻,陳大桂冒險衝進火場,把小劉背到安全地帶……

  2008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大面積雨雪冰凍災害。陳大桂主動請纓,帶領官兵趕往訓練場,清理積雪。大棚突然垮塌,戰士高新偉正站在棚底。陳大桂猛衝上前,用力將高新偉向後一推……高新偉毫髮無損,陳大桂躲閃不及,倒下的鋼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

  2008年4月,營裡組織陣地偽裝。一輛裝滿砂石的自卸車高速倒車,陳大桂發現一名戰士正在車後整理偽裝網。眼看就要撞上了,大桂大喊一聲:“閃開!”一個箭步衝上去,把這名戰士推到一旁,自己的右臂被撞了一下,造成右肩肱關節脫位……

  “哪裡有危險就出現在哪裡,才能無愧於共產黨員的稱號!”在陳大桂的學習筆記本扉頁上,留下這樣一句話。

  如今,在陳大桂的墓碑前,已是山花遍野。這裡的人們永遠銘記陳大桂,因為他用生命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書寫了一名革命軍人對黨的無比忠誠。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4

  “現在還不知道老人、小孩怎麼樣?我倆都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也不知道家裡現在情況怎麼樣!”

  墨江縣人民醫院基層科科長王美榮,在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後,夫妻雙雙丟下在縣城的父母、小孩,立即奔向重災區。她告訴筆者,這幾天太忙了,電話都沒來得及給家裡打一個,因為小孩他父親是做疾病防控工作的,又是主要負責人,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夫妻倆紛紛來到了重災區開展醫療救援與疾病防控工作,“等過兩天,這邊任務輕鬆一些,再回去看看父母和小孩。”

  災情就是命令。地震發生後,作為主管醫療衛生應急工作的墨江縣衛計局副局長李家榮在第一時間做出快速反應,緊急與縣應急部門取得聯絡,會同衛生應急醫療救援隊伍迅速趕赴災區醫療救援一線,全力組織指導醫療衛生傷員救治工作。他的愛人同樣是一位衛生計生監督人員,隨抗震救災應急隊伍一起趕赴了此次地震重災區的村村寨寨進行震後衛生監督。

  和他們一樣的還有來自墨江縣疾控預防中心的趙海東夫婦,因愛人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一道深入抗震救災的每個角落展開醫療救援、衛生防疫、備災與救災物資的發放。他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就是有向他們這樣“舍小家顧大家”的衛生計生夫妻搭檔,在地震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衛生計生、紅十字會幹部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的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5

  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日喀則市震感強烈,其中吉隆、聶拉木、定日、拉孜等縣受災嚴重,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情發生後,拉孜縣立即投入抗震救災,在抗震救災中湧現了許多的感人事蹟和先進榜樣,他就是其中的一個,歐珠羅布,男,藏族,中共黨員,拉孜縣副書記、縣長。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裡,他加班點,忘我的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優質高效的完成了抗震救災的每一項任務,為抗震救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得到了受災群群眾和上級領導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一、一線指揮、統籌全域性,安置點保質保量按時建成

  “4.25”地震發生後,他顧不上與家人聯絡瞭解家裡的情況,迅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縣受災情況及研究部署受災群眾的救治、安置工作。會議結束,他帶領有關單位負責人和醫療隊對全縣11個鄉(鎮)的受災村逐鄉逐村進行災情核查。每到一個受災點,他首先明確人命關天,盡一切力量確保群眾的人身安全,由於我縣迅速有效的救援行動,拉孜縣群眾無一人傷亡。當一切工作安排託當時,已經是26號凌晨5點多,他沒有顧得上休息再次召開緊急會議,對下步抗震救災的衛生防疫、物資調運等做了緊急的部署。地震發生的第三天,28日中午,接到市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緊急通知,需在拉孜縣安置聶拉木和吉隆兩縣的大約2000人受災群眾,一邊是本縣的災情一邊是兄弟縣的求助,他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在會上,他當機立斷成立“4.28”受災群眾安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成立,理順了工作機制,明確了任務,細化了分工,為安置點的建設提供了機構保障。29日,市委、市政府要求安置人數從最初的2000人增加至5000人,任務量整整大了一倍多,他沒有一句怨言、沒有提一句要求,帶領全縣幹部職工爭分奪秒的投入到安置點建設工作中。

  二、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展現當代共產黨員本色

  安置點的建設任務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拉孜縣氣候惡劣、風沙大、晝夜溫差大,安置點位置在兩座大山之間的風口,每天下午風吹人跑,沙塵滿天,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從4月28日他帶領全縣幹部職工連續兩天兩夜在安置點搭建帳篷。他對參建幹部說,這次災害不僅考驗了受災群眾,也是對我們黨員幹部的一次考驗和檢驗,考驗我們的戰鬥力和奉獻精神,檢驗我們是不是一名合格的黨員,我們多搭建一個帳篷,就是對受災群眾多一份保障,就是對入黨誓詞兌現了一份承諾。從物資的下車、物資的搬運到帳篷的搭建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行動激勵大家、鼓舞大家,有的同志看他太辛苦,就主動過去幫助他,說縣長你先休息一下我來,他生氣的說道,在這裡沒有縣長沒有領導,有的是黨員是幹部。他餓了他吃幾口泡麵,渴了喝幾口飲用水,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好了,但他臉上的皮曬脫了、嘴唇列了、手上磨出了血泡、眼睛佈滿了血絲,但他臉上掛著喜悅,心中充滿了無愧,他無愧於組織的培養、無愧於受災群眾重託。

  三、認真負責、嚴謹求實,安置工作有力有序

  他要求務必確保受災群眾下車就有熱飯吃、熱水喝,每一位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並特別叮囑服務人員在安置的過程要注意工作方式,受災群眾剛到一個新環境,肯定會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工作人員要耐心的解答,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到安置點。凌晨1點多第一批受災群眾抵達安置點,看到受災群眾的'安全抵達,他馬上緊緊握住受災群眾的手,彷彿迎接多年未走動的親人,組織安置組送上熱飯和開水,醫療組對他們體檢,當把受災群眾安置妥當,輪到他回去休息了,他卻說我就在車上睡會就行了,就是我回去了也睡不著,在這睡反而睡的踏實,大家都知道他是不放心後面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凌晨5點左右第二批受災群眾才抵達,負責迎接第二排受災群眾的同志半夜起來,冷的站不住、原地跺腳,有些人發起了牢騷,但當聽到縣長就在旁邊車上睡著的時候,他們都沉默了,每個人都在想,這麼冷他是怎麼睡著的,是我們的縣長太累了,他又一夜沒有休息。當第二批受災群眾抵到的時候,他又投入到工作中,就是這樣廢寢忘食的工作,每名受災群眾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臉上紛紛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時安置點每一名受災群眾和工作人員心裡有句話想對他說,縣長您辛苦了。

  四、攜手同心、同吃同住,與受災群眾共度難關

  “回家”,他對每一個受災群眾說,安置點就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是家人,有什麼困難就不要和家裡人客氣,我們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他對工作人員說,我們不要認為受災群眾不提要求、不提意見,就是代表我們的工作作好了,受災群眾不主動提,是理解體諒我們,但不代表我們的工作就做圓滿了,我們要主動找問題、找不足,我們要想對待家人一樣的照顧他們。他每天堅持和受災群眾一起吃住,許多人不解,就主動問他,他說,和受災群眾一起吃住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融入他們、瞭解他們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我和受災群眾同吃同住可以瞭解伙食到底怎麼樣,飯量足不足,味道好不好,營養高不高,睡的暖不暖,還可在共同進餐中,瞭解受災群眾口味,瞭解安置點那些工作做的不夠,瞭解他們的思想波動。同時也方便了解、監督我們的工作,這樣我才心中有數,對我們的工作有直觀的判斷和尺度的衡量。我們要做他們最堅實的依靠,和他們一起共度難關,重建美好家園。

  五、科學排程、全力保障,解決受災群眾後顧之憂

  4月28日,縣政府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拿出300萬元用於受災群眾保障物資的採購,他對採購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一定要在受災群眾到來前保證所有物資到位,在他親自督查下所有物資在受災群眾到來前全部到位。受災群眾住下了,他又為更好的為受災群眾創造居住條件忙碌了,在他的指導下建立了醫療、金融、通訊、超市、警務站等便民服務網點,方便群眾的正常生活;縣民間藝術團精心編排特色節目,深入安置點各區域進行演出慰問;縣文廣局電影隊在安置點各區域進行電影放映,豐富受災群眾業餘生活;在安置點開辦臨時幼兒園;對安置點道路進行平整、硬化,逐步改善安置點基礎設施。組織消防隊對安置點進行灑水降塵,淨化空氣、淨化環境。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為受災群眾的正常生活提供的保障,為他們幸福、安心的生活解決了所有後顧之憂。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6

  陳紅兵,男,44歲,中共黨員,現任九寨溝景區荷葉社群居委會副主任。自從事社群工作以來,甘於奉獻、幹練創新,在社群這方舞臺上服務居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7年8月8日晚21:19分,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面對突兀其來的災難,陳紅兵同志身先士卒,臨危不懼。一方面,按照九寨溝管理局紀委書記白志遠現場指示,迅速組織社群黨員和社群兩委幹部組成突擊隊第一時間將留宿荷葉寨的遊客和社群居民900餘人疏散到安全地帶,並積極與社群內小賣部店主溝通,為疏散人員發放了食物、水等基本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及時安排人手進行人員搜救和災情調查,並積極組織挖掘機對堵塞的道路進行搶修。

  地震造成日則溝交通、通訊完全中斷,日則溝變成了孤島,20餘人被困於箭竹海和熊貓海之間,進出不能。8月9日,陳紅兵同志在得知這一訊息後,迅速帶領社群居民突擊隊冒著山體滑坡、餘震不斷的危險,徒步進入日則溝進行搜救。由於山體滑坡嚴重,阻礙了搜救道路,搜救工作被迫停止。經管理局領導批准,8月10日上午,陳紅兵同志帶領突擊隊員長海繞行熊貓海再次進行搜救,走懸巖、過險坡,全程數十公里,鞋破了、腳腫了,兩進兩出,他沒有一句怨言。

  目前,抗震救災工作已告一段落,進入過渡安置時期,陳紅兵同志絲毫沒有鬆懈,他抖擻精神,忘我拼搏,帶領社群群眾奮戰在第一線。

  陳紅兵同志作為一名社群黨員幹部,他始終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原則性強,明辨是非,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舍小家顧大家,不畏艱難、不怕吃苦、臨危不懼、衝鋒在前,處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奉獻犧牲本色。

【抗震救災精神人物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