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6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時間)”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求相遇時間問題應用題。

  2、透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例項,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1、小明家離學校1500米,小明每分鐘行100米。從家到學校要用多少分鐘 ?

  2、口頭列式 1500/100=15分鐘

  3、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時間= 路程/速度)

  二、學習新課

  1、例6教學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讀題分析

  思考:這裡的460米是幾個人走的?

  兩人是怎 樣走的?

  一份鍾兩人一共行了多少米?

  (第三問時: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

  教師板書: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460/115=4分鐘

  質凝:求相遇的時間應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你知道嗎?相遇時他們各行了多少 米?

  揭示課題:求相遇時間

  2、試試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加工30個,加工完這批零件需要多少小時?完成時各加工了多少個零件?

  三、變式深化

  1、對比練習

  ⑴兩人同時從相距2400的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腳踏車每分鐘行200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⑵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腳踏車每分鐘行200米,經過3鍾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比一比你能找到兩題之間的聯絡嗎?

  2、變式應用

  腳踏車商店要裝配2500輛腳踏車,一個組每天裝配52輛,另一個組每天裝配48輛。兩個組同時裝配,完成任務要多少天?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獲得什麼本領?

  五、課堂作業

  練一練的第2——5題

  板書設計 :

  求相遇時間

  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460/115=4分鐘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2、透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例項,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今天小紅打的去離家3600米的少年宮學習舞蹈,6分鐘就到了少年宮,汽車每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速度=路程/時間)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一小時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輛客車每小時行55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徵,化解難點

  讀讀 議議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

  提問:你知道相遇的時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紅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你能求出什麼?

  460/5=92(米)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7(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係,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經過5分鐘相遇。”改成“經過4分鐘相遇。”,其餘條件不變,仍然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讀題後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解法一:

  分步計算:兩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紅每分種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綜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計算:相遇時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時小紅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紅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綜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絡?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練一練 第1題

  比一比 哪一種方法簡單一些?

  2、變式練習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經過10小時正好完成。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課堂作業

  練一練 第2、3、4、5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3

  1、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相遇問題》

  2、教材分析及學生特點:

  相遇問題是和人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數學的知識。本課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係。在這之前,學生已掌握的是關於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瞭解了速度、時間、路程的相關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欠缺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絡。

  3、設計思想及理念

  設計思想:

  (1)注重生活資源與課堂資源的整合,為學生創新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

  (2)注重數學素養和資訊素養的整合,為學生創新提供另一條思考的路徑。

  理念:

  (1)注重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教師透過書本、網路所提供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解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分析、概括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形成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透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人人參與學習和自覺把數學知識應用實際生活的意識。

  B: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5、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解題方法。

  難點:掌握相遇問題的出發時間、出發地點、運動方向、運動結果的知識要點及相互關係。

  6、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複習舊知,引發聯想

  畫面演示,畫外音敘述:

  這是一列貨車,每小時行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4小時能行多少千米?

  這是一列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4小時能行多少千米?

  請學生談談對這兩道題的想法。

  2、學生表演,理解概念

  剛才,大家對前面的知識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就要在速度、時間、路程關係的基礎上,研究稍複雜的行程問題(師板書課題)。在學習新課之前,有四個詞,請同學們理解一下。可以一人單獨思考,用雙手演示進行理解,也可以兩人配合表演。

  螢幕上依次閃動出現:相對、同時、相遇、相距

  (1)請學生用動作和語言把這四個詞的意思表演出來。注意:相遇與相距的區分。

  (2)老師敘述,學生表演。

  兩個小朋友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5分鐘時,兩人相遇了。

  提問:問這兩位同學,每人走幾分鐘,再問大家,他們同時走了幾分鐘。

  (二)嘗試探索

  1、出示例題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裡走向學校。小強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提出問題

  看到例題,你會想到什麼問題?

  師生對問題進行篩選,重點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他們兩1分鐘走了多少路?2分鐘呢?3分鐘呢?

  (2)4分鐘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

  (3)他們相遇時,小強和小麗所走的路程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有什麼關係?(讓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思考)

  3、列式討論

  (1)請同學用算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要能說出每一步的意思。

  主要有兩種思路:

  第一種:65×4+70×4

  第二種:(65+70)×4

  4、認識速度和

  題目中的65米、70米叫做什麼?現在把65米和70米合在一起,誰能給這個和,起個合適的名字呢?

  5、質疑

  “對這道題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問題嗎”

  (三)鞏固發展

  1、基本練習

  (1)兩隻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兩船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2)五(1)班舉行一個“藝術節”,分配小紅和小麗兩名同學摺紙鶴,小亮摺紙花,小紅平均每小時折20只紙鶴,小麗平均每小時折25只紙鶴,小亮平均每小時折18朵紙花。這三個同學一起折了2個小時,正好完成任務。一共折了多少隻紙鶴?

  2、看圖說題,列出綜合算式。小組討論,一人說題,其他人列式。

  3、遊戲

  再請兩位同學表演,並提問兩人相對而行可能出現什麼情況?

  (1)兩人相遇;

  (2)行走一段未相遇;

  (3)相遇後繼續行走。

  給兩位同學帶上不同的頭飾。頭飾上標有65米、70米字樣,分別表示速度。

  教師一邊敘述,一邊出示5分鐘時間的牌子。

  (1)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5分鐘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2)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5分鐘時還相距2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3)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見面後兩人擦肩而過,5分鐘時又相距2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的基礎上設計的,旨在將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繁華、條理化。掌握等量關係,形成思維模式和最佳化和解題模式。

  在本冊四單元中,根據數量關係而得到的兩積之和(其中一個因數相同),從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這一類習題均與學生熟知的相遇問題有聯絡。正基於此,期望透過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利用遷移規律,力求能運用這一思路解決與之特徵相似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更喜歡“動態”的課程,他們更易於接受與生活緊密聯絡、觸手可及的問題,同時,一旦知識深深烙入他們的腦海,只要適時點撥與梳理,更易於掌握與之相近、相臨的問題。因此,本課設計,透過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特點,透過一系列走、演、操作與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進”生活,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數學,積極主動吸收知識,實現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昇華。達成輕鬆學習、快樂學習、靈活高效的目的。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及運用相遇問題解題思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建立並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並能結合實際問題描述數量關係。

  2、運用遷移規律,將相遇問題解題思路運用於與之相似的問題之中,能將具有相遇問題特徵的一系列問題轉化成相遇問題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決。

  3、隨著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他們熱愛數學,享受問題解決時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運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解決具有其特徵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相遇問題演示器、玩具車、實物卡片

  學生準備:玩具車、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提問: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應該臬表示,你能用語言描述嗎?(為相遇問題的兩種基本選題關係的概括奠定基礎)

  2、請最後一排的一名同學走向講臺,同時老師沿直線迎上去,當與該生相遇時提問:

  我倆現在已經怎樣——(相遇)(用生活中的場景理解、感 知什麼是相遇)

  請思考後回答:我倆在剛才這一過程中,什麼相同,什麼不同,能建立一個怎樣的等量關係。(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兩人行的總路程”)

  二、建立模型:

  1、建立相遇問題等量關係

  (1)如果剛才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後排的同學每秒行0.8米,出發時我們相距多少米?(感興趣的問題更利於學生思考,他們會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

  根擾剛才建立的等量關係,結合這裡的條件,你能把它變得具體一點?

  (2)透過引導得出:

  老師速度 明間+學生速度=距離

  (老師速度+學生速度) 時間=距離

  速度和 時間=距離

  (3)同桌交流:這樣列的依據是什麼,怎樣描述這些等量關係。(將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

  (4)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2、類題強化

  請兩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用玩具車演示)

  小明和小東從相距560米的兩地出發,相對而行,經過6分鐘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鐘行75米,小東每分鐘行多少米?

  (1)臺上臺下學一演示後,請學生建立等量關係並提問:

  你能建立幾種。建立後引導學生間交流(學生觀察表演,自已動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識)

  (2)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引導提問:你有什麼發現:剛才是路程不知道,現在是速度不知道,怎麼辦呢?(可以設小東每分鐘 米)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建立模型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行走中產生的這一類問題吧。

  甲行速度 時間+乙行速度 時間=距離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 明間=距離

  速度和 時間=距離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這幾個等量關係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認識相遇問題的特點,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能用兩種方法解答相遇問題中求總路程的應用題。

  2.使學生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並從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認識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和掌握兩種解題方法。

  難點:理解第二種解法的思路。

  課前準備:佈置課前預習提綱:

  1. 把表格填完整。

  2. 出發3分後,兩人的距離變成了多少?說明了什麼?

  3. 兩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一)口答下面應用題:

  ⑴張華每分走60米,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

  ⑵一列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用了5小時,平均每小時行42千米, 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師問:這兩道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板: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師:這兩道題都是講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這節課我準備研究兩個人或兩個物體運動的情況。

  二. 新授:

  (一)認識相遇問題的特點。

  ⑴多媒體出示鴨子圖,讓學生觀察:

  ①這兩個鴨子出發的時間怎樣?

  ②走的方向怎樣?

  ③最後它們怎樣了?

  ⑵多媒體演示後,學生回答剛才老師的問題。

  板:時間:同時出發

  方向:相向而行

  結果:相遇

  (二)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⑴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兩個物體同時出發的,相向而行的,最後相遇的這一類應用題,也就是相遇問題。

  ⑵出課題:相遇問題

  ⑶出學習目標:

  ① 理解相遇 、速度和的概念。

  ② 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三)教學準備題

  ⑴多媒體演示表格,填表,師:昨天老師佈置了3道預習提綱讓同學們預習課本P58-59,現在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⑵指名回答提綱①,填表格。

  ⑶指名回答提綱②,出示相遇。

  ⑷指名回答提綱③,出示兩家的距離正好是兩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

  小結:這道題他們是同時出發的,相向而行的,最後他們相遇了。

  (四)把準備題改成例題

  ⑴出示例題:張華和李誠同時從家裡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經過3分,兩人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⑵審題:

  ①師問:張華和李誠出發的時間怎樣?走的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了?

  ②指名回答。

  ③師問:問題是求什麼?求兩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張華和李誠的什麼?

  ④指名回答。

  ⑤板: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正好是兩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

  ⑶教學第一種解法。

  ①多媒體演示第一種解法的思路。

  ②學生根據演示列式計算,

  板:603+703

  =180+210

  =390(米)

  ③學生講解題思路。

  ④板:先求兩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來。

  (4)教學第二種解法。

  ① 師問:還有別的解法嗎?讓學生試著列出式子。

  ② 透過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③ 四人小組討論解題思路。

  ④ 指名回答解題思路,板:先求速度和,再求總路程。

  ⑤ 齊讀。

  (5)對比,小結。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相遇問題中求總路程的,這兩種方法的思路相同嗎?結果相同嗎?

  (五)學習例5。

  (1)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P58例5。

  提綱:①課本用了幾種解題方法?

  ②每一種解題方法的思路是什麼?

  (2)指名回答提綱。

  (3)透過兩道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總結出第二種解法的關係式:速度和時間=路程,並齊讀一次。

  (4)質疑。

  四、鞏固練習:

  1、 課本P59做一做1。

  2、 課本P59做一做2。

  3、 根據算式補充條件或問題:(多媒體出示)

  ① 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走來,甲每分鐘走45米,乙每分鐘走54米,經過4分鐘兩人相遇。 ?(45+54)4

  ② 兩列火車同時從兩站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兩站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485+525

  ③ 王師傅和李師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王師傅每小時加工25個,,兩人一共加工4小時正好完成任務,這批零件有多少個?(25+20)4

  4.只列式不計算。(多媒體出示)

  ① 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45千米, 乙車每小時比甲車快5千米,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② 李明和小冬同時從某地出發,背向而行,李明每分走55米,小冬每分走60米,經過4分,兩人相距多少米?(多媒體演示背向而行)

  五.小測:

  ⑴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總路程。

  法一:①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列式:

  ②526表示:

  ③ 兩地間的總路程,列式:

  法二:④兩人的速度和,列式:

  ⑤兩地間的總路程,列式:

  ⑵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裡)

  ① 兩輛摩托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3千米,2.5小時後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

  A(42+53)2.5 B(53-42)2.5 C 42+532.5

  ② 客車和卡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45千米,卡車每小時比客車少行5千米,3.5小時後兩車相遇,兩地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

  A (45+5)3.5 B (45-5+45)3.5C (45+5+45)3.5

  ⑶列式解答:

  甲、乙兩個小組從兩地同時相向挖一條水渠,甲組每小時挖42米,乙組每小時挖38米,經過3小時正好挖完。這條水渠共長多少米?

  多練題:兩地相距100千米,甲、乙兩人騎腳踏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 甲每小時行14千米,經過4小時與乙相遇。相遇後再經過2小時,甲、乙兩人相隔多少千米?

  六.小比賽

  ⑴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個城市相對開出,甲列車每小時行50公里,乙列車每小時行40公里,經過4小時相遇。兩個城市間的鐵路長多少公里?( )

  A 50+404 B (50+40)4 C 504+404 D 40+504

  ⑵客輪和貨輪同時從兩個港口對開,16小時相遇。客輪每小時行28千米,貨輪每小時行24千米。兩個港口相距多少千米? ( )

  A (28+24)16B 2416+28C 2816+24 D 2824+2816

  ⑶小剛家在學校南面,志華家在學校北面。小剛每分走65米,走到學校用8分;志華每分走64米,走到學校用7分。求小剛家到志華家有多遠? ( )

  A 658+647B 657+648 C (65+64)(8+7) D (65+64)7+65

  ⑷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時走5公里,乙騎腳踏車每小時走16公里,3小時後兩人還相距7.5公里,求兩地間相距多少公里? ()

  A (16+5)3+7.5 B (16+5)3-7.5

  C 163+53+7.5 D (16+5+7.5)3

  ⑸甲乙兩人各從所在村相對出發,甲每小時走11公里,乙每小時走10公里,相遇時甲走4小時,乙比甲少用1小時,兩個村間有多少公里? ( )

  A 114+101 B 114+10(4-1) C 114+10(4+1)

  D(10+11)4-10 E (10+11)3+11

  七.總結。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這類應用題有幾種解法?

  八.作業:P61 1、2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模擬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過程,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習重點】

  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

  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理解不同的方法解答。

  【學習過程】

  一、知識鋪墊

  小萍每分鐘走65米,從家出發 6分鐘可以到棧橋。小萍家到棧橋有多少米?

  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什麼 ?

  導:今天,我們將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研究一種新的數學問題。(揭題:相遇問題)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理解題意

  小萍和小明同時從家去棧橋,小萍每分鐘走65米,小明每分鐘走75米,經過6分鐘兩人在棧橋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思考:(1)從題中知道了什麼資訊?

  (2)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2、學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時、相遇、相距(學生上臺表演)

  思考:小萍走了( )分鐘?小明走了( )分鐘?他們同時走了( )分鐘?也就是從開始到相遇,經過了( )分鐘?

  (生彙報師補充完成線段圖)

  列式計算:

  方法一: 方法二:

  —————————— ——————————

  —————————— ——————————

  —————————— ——————————

  答: ——————————。 答:——————————。

  3、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要求:①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②說清楚算式裡每一步算出的是什麼;

  ③記住用手指指著你列的式子說。

  4、集體交流

  師小結兩種方法。

  5、看書質疑,提高認識

  師:這樣的題目,我們稱為相遇問題,看書本P63,想一想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質疑:(65+75)×6中沒有小括號,行嗎?

  三、鞏固練習

  1、小方和小麗同時從家出發,經過8分鐘兩人在少年宮相遇,小方每分鐘走70米,小麗每分鐘走60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5小時後相遇。甲車每小時行11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100千米。甲乙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拓展練習

  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車站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5千米,開出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五、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堂檢測

  1、兩列火車分別從兩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經過5小時在途中相遇,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2、張麗和李雲同時從學校向相反方向回家,張麗每分鐘走80米,李雲每分鐘走60米,經過10分鐘,她們同時到家,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3、甲、乙兩艘輪船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甲船每小時行駛25千米,乙船每小時行駛15千米,經過10小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青和小紅同時從自己家走向學校,小青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65米,兩人走了2分鐘時還相距125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透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例項,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1、根據已知條件解答問題。

  電腦演示一位學生邊走邊唱上學的情景。

  “我是小小讀書郎,蹦蹦跳跳上學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學堂。”

  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2、學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揭示特徵,化解難點

  1、想想,說說

  電腦演示兩個學生同時上學在校門口相遇的情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

  ①兩個學生是怎麼上學的?

  (板書:同時相對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嗎?請兩個學生上臺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議議

  ①介紹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們約好,從家裡同時出發,對而行,3分鐘後恰好在校門口相遇。

  ②分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組彙報表中所填資料。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資料,加深對“相遇問題”特徵的理解,並初步感知相遇問題數量間的關係,滲透兩種解法。

  “130米是什麼?”——表示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260米是怎麼得來的?”——滲透兩種方法即:140+120,130×2。同時說“2分”是“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

  “390米是怎麼得到的?”——強調兩種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時間(130×3)。

  “390米表示什麼?”——兩人3分鐘所走路程的和,實際上就是兩家之間的離。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5(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係,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同時行3分鐘”改成“同時行4分鐘”,其餘條件不變,仍然求兩家相距多遠?”學生讀題後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先求兩人4分鐘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兩人1分鐘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絡?

  ②概括“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這兩種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數量關係式。不過,第一種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時間,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求和;第二種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時間。象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結果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要內容——“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課本第37頁上的練一練,並說一說,是怎樣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麼?

  2、變式練習。

  電腦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學的情景。

  ①認識“相背而行”(板書: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鐘後兩人相距多遠?2分呢?4分呢?結果怎樣?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對而行”求總路程時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3、拓展練習。

  結合生活例項,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腦演示:張教授、李經理分別從湖州、上海去杭州參加經貿會,臨行前一段對話情景。

  對話實錄如下:

  張教授:喂,李經理嗎?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經理:知道了,張教授,你車子的速度怎樣啊?

  張教授:大概每小時行70千米吧!

  李經理:這樣吧!我把車速控制在每小時行100千米,過2小時,我們就可在杭州見面啦!

  張教授:杭州見!一路平安!

  李經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見!

  分組合作,進行探究。

  ①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看,從對話中能捕捉到哪些資訊?

  ②根據剛才捕捉的資訊,能解決哪些問題?比一比,看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③彙報提出的問題,交流解決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問題,是不是一定都是這樣?有沒有別的情況?

  4、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獲得什麼本領?

  同學們,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就會發現許多數學問題,剛才大家出的問題,都有一定價值。有些問題現在我們可以解決了,有些問題還需要續學習,深入研究,將來去解決。

  五、課堂作業

  練一練第1——5題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同時相對(背)相遇

  速度時間路程

  (和)(相同)(和)

  ⑴70×=280(米)⑶70+60=130(米)

  60×4=240(米)130×4=520(米)

  280+240=520(米)

  ⑵70×4+60×4⑷(70+60)×4

  =280+240=130×4

  =520(米)=520(米)

  答:兩家相距520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8

  第2課時相遇問題

  年月日編號: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2、理解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2、應用。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遊”的情境。

  淘氣和笑笑相約出去遊玩。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資訊,解決第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根據資訊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4、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要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關鍵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三、試一試

  先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係,並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說說怎樣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並列出方程。

  四、練一練

  1、第1題,先觀察圖上的資訊,讓學生估計在何處相遇,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2、第2題,先獨立完成,然後選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知識回顧,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9

  一、 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係之後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絡,藉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後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係;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 能力目標: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3、 情感目標:透過本內容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現規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答方法。

  二、 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 最佳化程式,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實踐探究、鞏固深化、課後小節。

  (一) 創設情境

  1. 引發思考:每天早晨揹著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學生們會很快地說出:車多、人多)

  2. 播放錄影:注意觀察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髮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呼叫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基於此,課始創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互動作用中學習。]

  (二)實踐探究

  1、理解意義

  (1)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2)制定目標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研究哪些內容?

  (教師依學生所說歸納出學習目標並板書:意義、規律、應用)

  (3) 聯絡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於相遇問題?

  (4) 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板書:兩個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5) 教師指出本節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律。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相遇問題的例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這一良好狀態下去發現數學知識。]

  2、 實踐操作(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從兩端行進,一位每次行3釐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釐米。

  (2)每行進一次把資料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1 3 2 5 10

  2 6 4 10 5

  3 9 6 15 0

  (3)觀察表中的資料,研討發現了什麼?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律:

  ①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②相遇時,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於總路程;

  ③因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學生在活動中把直接經驗內化為知識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律。]

  3、 應用規律

  例:(媒體出示)90頁,例3

  (1) 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 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 藉助教材(依據小標題列式解答)

  C 請教同學

  (2) 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藉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於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於藉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 鞏固深化

  1、 口答:

  先說說解答思路,再列式計算目的是鞏固新知。

  小明和小芳同時從自己家出發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經過4.5分鐘兩人在學校相遇(學校在兩家位置之間)兩家相距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2、 自選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練習十八 1、2

  (2)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 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 編題: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並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課後小結

  談一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第二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個物體運動中有關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主要是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今後學習較複雜的行程問題及工程問題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觀察、估計、畫圖分析、歸納、整理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鑑於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演一演”,“估一估”,“畫一畫”,“列一列”,“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用方程解決有關類似“相遇問題”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三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利用方程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用方程解決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中,掌握用ax+bx=c的等量關係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六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想方案,喚醒舊知

  1、出示書上情境並由教師講述故事:

  淘氣和笑笑是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玩,一起做作業。

  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及平時步行速度是這樣的,(課件出示)

  有一天,淘氣到笑笑家做作業。淘氣回到家後,發現文具盒忘在笑笑家了,就打電話給笑笑,說:要拿回文具盒。聰明的同學們,想想看:淘氣要拿到文具盒有哪些方案?

  ①方案1:笑笑送去;②方案2:淘氣去取;③方案3:在途中交接。

  2、揭示課題:

  師:這三種方案,哪種方案淘氣能最快拿到文具盒?(第三種方案)

  像這樣兩人對走,在途中交接的情形,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淘氣把文具盒忘在笑笑家,請同學想想看:淘氣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得到文具盒?”的情境,在學生說出有三種方法:“①笑笑送去;②淘氣去取;③在途中交接”時,既複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又引出相遇問題,這樣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感受“相遇”的特點,弄清數量關係

  1、模擬演示。

  請兩個同學上臺走一走,模擬演示一下,淘氣和笑笑途中交接這種方案的情形。

  師:淘氣要最快拿到文具盒,他們該怎麼走?

  兩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從他們的演示當中,你們有什麼發現?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

  師:結合剛才的演示,你們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會在什麼地方相遇?為什麼?

  【設計意圖:設計一個讓學生上臺走一走的情境,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相遇問題的特點,從感性認識,抽象概括出相遇問題的特徵: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經過師生共同對知識的梳理,進一步深化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2、用線段圖表示剛才演示情境,並寫出等量關係。

  (1)請你們把剛才獲取的資訊在本子試著畫出來,並寫出數量關係式,看誰畫得最簡潔、明瞭。

  (2)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學生互評。

  先由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然後進行互評。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誰應畫長一點?

  【設計意圖: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畫圖是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一種重要圖形表徵方式。畫圖是一種策略,讓學生嘗試用圖來表示數量關係,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體現數形結合的觀點。透過畫圖,學生能直觀地看出“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這一數量關係,從而加深對題目數量關係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師:請同學們獨立用列方程解答。在解答過程中,思考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係式來列方程的。

  三、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1、交流反饋。

  師:你是怎樣列方程的?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式來列?

  2、回顧反思。

  (1)檢驗結果。

  師:我們怎樣可以保證求得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2)回顧過程。

  師:讓我們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的?

  【設計意圖:回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幫助學生建構系統化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師:現在老師把淘氣和笑笑的速度調整了一下,你們還會嗎?動手試一試吧!

  課件出示: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他們出發後多長時間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答。

  (1)學生獨立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2)反饋時,指名說說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列方程。

  (3)引導比較,滲透函式思想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道題,有什麼發現呢?

  四、多樣素材,對比溝通,建立模型

  1、師:求相遇時間你們會解決了,下面這道題該怎樣解答呢?請同學們試一試吧!課件出示:(學生自選一題解答)

  (1)有一份5700字的檔案,由於時間緊急,安排甲、乙兩名打字員同時開始錄入。甲每分錄100個字,乙每分錄90個字,錄完這份檔案需要多長時間?

  (2)挖一條長165米的隧道,由甲、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向前挖6米,乙隊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這條隧道要用多少天?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分別說說是用怎樣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4、聯絡溝通,建立模型

  師:前面我們解決有關“行程問題”、“打字問題”,“挖隧道問題”這些問題好像都不一樣,它們有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說出它們都是根據:“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全長”進行列方程解答。

  【設計意圖:從行程問題拓展到工程問題,拓寬解決問題的面。最後透過尋找相同點,溝通這些問題的聯絡,讓學生初步體會模型思想。】

  5、舉例說一說。

  師: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相遇問題並僅僅只限於這些,它還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試著把它找出來,好嗎?

  五、拓展提升

  師:相遇問題難不倒同學們,類似相遇問題的題目同學們也很快解決了。你們想不想挑戰難度更大的問題?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課件出示)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1980千米的兩個城市相對開出,12小時後相距180千米,甲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四、回顧梳理,總結反思。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特點,並能解答簡單的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運動和時間變化的辯證關係.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時間和路程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一)口答列式,並說明理由.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4小時行了24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行駛240千米需要幾小時?

  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創設情境

  1.錄音(或錄相)“有一天,張華放學回家,開啟書包正準備做作業.發現沒在意將同桌李誠的作業本帶回了家,她趕緊給李誠打電話通知他,兩人在電話中商量了一會,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本還給李誠呢?同學們你能幫助他們想出幾種辦法呢?”

  2.小組集體討論

  (1)張華送到李誠家;

  (2)李誠來張華家取走;

  (3)兩人同時從家出發,向對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給李誠.

  3.認識相遇問題

  (1)找兩名學生表演第三種情況,其餘學生觀察並說出是怎麼走的?

  (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

  (2)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有什麼變化?(越來越近,最後變為零)

  教師指出:當兩個人的距離為零時,稱為“相遇”

  具有“兩物、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這種特點的行程問題,叫做“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三)出示準備題:

  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裡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根據已知條件填寫下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70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思考:

  1.出發3分鐘後,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多少?說明什麼?(相遇)

  2.兩個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兩人所走路程和=兩家距離)

  二、教學新課

  (一)教學例3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裡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師指名讀題,並在例題中“同時”、“相遇”的下邊用紅筆做上標記.

  請同學解釋這兩個詞的含義.

  2.動畫演示兩人行進的過程,並在圖中顯示出已知資料.(演示課件:相遇問題)

  3.由學生嘗試解答例3

  4.結合線段圖訂正答案.

  方法一:65×4+70×4 方法二:(65+70)×4

  =260+280 =135×4

  =540(米) =540(米)

  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5.比較

  (1)兩種演算法哪一種比較簡便?

  (2)兩種演算法之間有什麼聯絡?

  三、鞏固練習

  (一)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龍每分走52米,經過5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二)兩列火車從兩個車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相遇.兩個車站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討論:行程問題在出發地點、出發時間、動動方向、運動結果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板書:出發地點:兩地

  出發時間:同時

  運動方向:相向(相對、對面)

  運動結果:相遇

  (三)兩隻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出發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兩船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四)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學生用手勢表述題意.

  2.比較:與前面題目相比,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之處?

  (五)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

  甲車開出後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經過2小時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由學生用手勢語言向同組同學介紹題意.

  2.由學生獨立解答

  3.出示四種不同解法,請同學小組討論並做出判斷.

  方法一:75×1+75×2+69×2 方法二:75×(1+2)+69×2

  方法三:75×1+(75+69)×2 方法四:(75+69)×(2+1)

  四、課堂小結

  透過上面兩個例題我們可以看出,行程問題也還有許多變化,請你猜一猜,行程問題還可能有哪些變化?

  (相背、同向、不同時、不相遇、相遇後返回第二次相遇,三個物體運動……)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行程問題中最基本的一種,求路程,它需要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怎樣求?如果要求“相遇時間”該告訴我們哪些條件?怎樣求呢?請同學們在課下思考?

  五、課後作業

  (一)兩隻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二)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六、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正確熟練地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絡,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絡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組題練習溝通聯絡

  1、練練

  ⑴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3小時後相遇。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⑵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幾小時後相遇?

  ⑶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3小時後相遇。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說說

  教師板書:

  ⑴(75+83)*3=474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⑵474/(83+75)=3小時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⑶474/3—75=83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比一比

  這3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師要求學生填表:

  條件

  算式

  一共行的路程

  相遇的時間

  速度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歸納小結:不管是哪一類總是先求速度和。

  二、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的路程是小青的2倍,兩人20分鐘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應先求什麼?為什麼?

  學生練習(60+60*2)*20

  還有別的方法嗎?

  2、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120米,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學生練習:400+(60+120)*20

  你能說說“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習八(一)第2——7題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課本練習七(二)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稍複雜的相遇問題應用題。

  2、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頭列式

  工人們修一條長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幾天修完?

  一輛汽車5小時各地區32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火車每小時行85千米,行425千米要多少小時?

  要求學生說出基本的數量關係式

  2、指名板演 其餘同練習

  ⑴甲乙兩架飛機分別從兩城去同一個城市,甲機每分鐘飛行9千米,乙機每分鐘飛行12千米,40分鐘後,同時降落在同一個機場。兩架機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

  ⑵兩個水管同時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每小時放水16噸,小管每小時放水12噸。放滿224噸水要多少小時?

  要求學生說清解題的思路

  二、變式練習 加深理解

  ⑴改變上1的條件:

  甲乙兩架飛機分別從兩城去同一個城市,每分鐘飛行9千米,乙機每分鐘比甲機多飛行3千米,40分鐘後,同時降落在同一個機場。兩架機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

  讓學生分析:與1 有什麼不同,要先求什麼?

  列式計算:9+3=12千米

  (9+12)*40=840千米

  ⑵改變上2的條件:

  兩個水管同時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3小時放水48噸,小管每小時放水12噸。放滿224噸水要多少小時?

  讓學生分析:與2 有什麼不同,要先求什麼?

  列式計算:48/3=16噸

  224/(16+12)=8小時

  ⑶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190千米的甲乙兩地相對開出,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兩車開出幾小時後,還相距95千米?

  你能表演一下這種情況嗎? 其實是什麼以生了變化?

  學生嘗試練習

  列式計算:(190-95)/(45+50)

  ⑷甲乙兩地相400千米。一輛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68千米,在客車行了28千米以後,一輛貨車從乙地出發開往甲地,每小時行56千米。貨車開出後幾小時兩車相遇?

  提問:現在的情況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哪一段路程是兩車同時行的?請你在圖上表示出來?

  學生嘗試練習

  列式計算:(400-28)/(68+56)

  討論:剛才3、4兩題我們都可以透過轉化變成相遇問題,然後進行計算。

  三、課堂作業

  練習七(二)第9——14題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