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透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找找比比:

  (判斷下面的比,哪些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說說判斷過程。

  2、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比例的有關知識。

  二、新授

  1、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麼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2、教學例4

  (1)理解題意,資訊搜尋: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資料寫出比例嗎?

  (2)、學生寫不同比例:

  引導學生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並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現有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

  (3)、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4)、寫比例,驗證規律:

  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並驗證。

  (5)、師生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思考分數形式的比例3/6=2/4,透過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果相等。

  4、練習:“試一試”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

  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

  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裡填上合適的數。

  5:3=():64:()=():5

  3、做練習十第1、2題

  四、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比例?誰能說說什麼是比例?

  2、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問: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二)探究新知

  1、把左邊的三角形按比例縮小後得到右邊的三角形。(單位:釐米)

  (1)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資料寫出比例嗎?

  (2)兩個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嗎?3:62:4

  兩個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嗎?2:43:6

  每個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嗎?3:26:4

  每個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嗎?2:34:6

  2、(1)學生自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就是比例的各個部分,那麼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呢?請同學門自學課本第43頁。

  (2)學生彙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3:6=2:4

  外項內項內項外項

  (2)學生交流:你能說出其他三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是多少嗎?

  (3)寫成分數形式的比例,並說一說各比例外項和內項在哪裡?

  (4)比較:比例和比有什麼區別?

  3、(1)要求:觀察黑板上的四個比例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2)要求: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3∶6=2∶4為例,指名來說明.

  內項積是:6×2=12

  外項積是:3×4=12

  6×2=3×4

  4、再寫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樣的規律.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

  那麼這個規律可以表示為()

  6、教師明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比例的基本性質

  7、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教師板書:交叉相乘積相等

  8、提問: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用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方面不同,你認為它們在什麼方面還有什麼區別?

  3、完成練習十/1、2、3、4

  4、判斷:比例的兩個外項的積是1,兩個內項一定互為為倒數.()

  5、根據4×9=12×3,寫出比例式。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作業: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即什麼叫做比例的項,什麼是比例的內項,什麼是比例的外項。引導學生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並追問“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有什麼關係?”即呈現:

  “2.4×40○1.6×60”。在此基礎上,發現規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做一做”教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個人認為這樣的材料呈現方式至少存在兩個弊端:(1)例題缺乏意義和挑戰性,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2)沒有給學生想想的猜想和驗證的空間。

  【教學目標】

  1、瞭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透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教學設想】:

  1、教學情境的呈現

  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就好比建立了一個充滿引力的磁場,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高效”,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為此,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對情境的創設有如下考慮:簡單卻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

  教材中直接呈現比例“2.4:1.6=60:40”,並跟進兩個填空:兩個外項的積是(),兩個內項的積是(),從而得出結論: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個人認為這樣的情境太直接,牽住學生的思維走,沒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間。為此,我簡單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這裡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這個問題簡單卻開放,答案不唯一,為學生的思考打開了空間,同時學生可以透過求比值的方法解決:先填進一個數,然後就出比值,再確定另一個數。只要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生的回答有序板書,可以達到引導有序思考的作用。

  2、教學方式的選擇

  教育的真諦應該是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發展當然需要積累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水平的提升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側重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探索知識形成過程的學習中,不斷拓展思維的寬度和增加思維的厚度。

  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身並沒有難度,難在透過觀察、猜測、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個結論的形成過程。我想,這個探究過程應該就是一個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吧。只有當學生經歷了這個探究式學習過程,才有可能真正體驗思考與合作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練習的設計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旨在鞏固對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滲透假設、驗證的解決問題方法,假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然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補問引出求比值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追問引領學生對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進行比較最佳化,凸顯了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2)根據乘法等式“2×9=3×6”寫比例。既是對比例基本性質的逆用,又旨在滲透有序思考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方法。

  (3)如果a×2=b×4,則a:b=():(),旨在將比例的基本性質逆用推廣到一般。追問: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矛盾,引領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體驗變與不變的思想。那麼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現了什麼?旨在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列舉、歸納的過程,提升思維水平。

  (4)猜猜我是誰?6:()=5:4,旨在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滲透方程思想,為解比例的學生作鋪墊。

  【教學預設】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呈現:4:5和8:10

  (1)認識嗎?叫什麼?

  (2)正確嗎?為什麼?(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5(2)=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呈現比例“12∶□=□∶2”。

  (1)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麼發現?(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麼好辦法?

  (2)你覺得應該怎樣舉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後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2)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3)透過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4、小結

  (1)老師這裡也有一個比例3:5=4:6,為什麼兩個外項的積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自主探究,學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知識連結:

  比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什麼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2.4:1.6和60:40

  二、導學探究,建立模型

  (一)導學探究,解決問題

  1、導學提示,明確方向

  請自學教材41頁例1之前的內容,然後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項和內項,計算比例中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有什麼發現?

  3)請自己任意舉例,驗證你的發現。

  4)試著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學生彙報,重點釋疑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2.4∶1.6=60∶40

  兩外項積是:2.4×40=96

  兩內項積是:1.6×60=96

  2.4×40=1.6×60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各小組代表彙報

  全班交流

  3)學生舉例子,驗證發現的規律。

  2、歸納小結,建立模型

  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練習檢測,鞏固應用

  1、填空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裡,()等於()。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在a:7=9:b中,()是內項,()是外項,a×b=()。

  4、一個比例的兩個內項分別是3和8,則兩個外項的積(),兩個外項可能是()和()。

  2、判斷

  (1)因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個比例裡,兩個內項互為倒數,兩個外項也應互為倒數。()

  3、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先獨立完成,再指名彙報,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先判斷,並說明理由。

  鞏固學生對比例各部分名稱的理解。

  鞏固學生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

  鞏固學生能正確的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比例(特別是分數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要特別強調哪是外項,哪是內項。

  2、本節課充分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透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透過學生自主收集資訊,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從知識的矛盾衝突中匯入並引入。

  3:8=9:( ) 0。5:( )=5:17

  製造衝突,也為後面的思考題做理論鋪墊,順便起到引入課題,探索性質後回應開頭的知識,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請勇敢的同學配合老師)

  師:某某你出生的時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據學生的回報板書兩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為比例的外項)

  你還想知道教師內誰的生日,請他告訴你。(板書一次,做一個內項,那麼括號應該怎樣填呢)今天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二、探索發現新知。

  1、引用練習中的3:8=9:24為例子,比例中的四個數叫什麼名字呢?兩端的兩項叫做什麼,中間的兩項叫做什麼?(自學課本)

  學生回報,師完成板書:

  (注意板書的時候教師的手勢要指明確到位)

  2、練習:請指出下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內項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這麼多的比例,每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之間存在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麼?可以說的具體一些。

  帶著問題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參與當中若干組的活動)時間2分鐘。

  4、小組彙報初步形成共識: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多找幾個小組發表意見)

  回到板書例題驗證:兩個外項的積是:3×24=72

  兩個內項的積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個比例,驗證是否存在相同的特點。(請學生在展臺展示自己的5個比例,並說明外項和內項的積情況)2明,如果出現不相等的,要觀察反例,說明兩個比組不成比例。

  6、完成板書: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呢,以板書的例子,寫成分數的形式,引入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三、基本練習。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範性:如1)兩個外項的積是6×3=18,兩個內項的積是3×8=24,18≠24,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2、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這四個陣列比例,看看你能組幾個?為什麼?

  4、把5、3、4、8這四個數換掉其中的一個,組成比例。

  5、在例一個比中,兩個外項的積互為倒數,其中的一個內項是4/5,另一個內項是( )。

  6、回顧矛盾衝突題目:9解決因為兩個外項乘積是1,所以兩個外項乘積是1,另一個數就是那個已知資料的倒數。

  四、全課總結:

  談一談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質疑,並完成課題總結),提出預習任務,(那麼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呢,請自覺預習課本35頁的例題2和3)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並化簡。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課文情境圖。(不出現國旗長、寬資料)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麼相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①出現各圖中國旗的長、寬資料。

  ②測量教室裡國旗的長、寬各是多少釐米。

  (3)(指教室裡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

  (3)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麼關係?

  ①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

  ②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5)什麼是比例?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比例的意義,並板書: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過程要求:

  ①學生猜想另外兩面國旗長、寬的比值。

  ②求出國旗長、寬的比值,並組成比例。

  ③彙報。

  如:5:=15:10=

  5:=15:105:=2.4:1.6

  ==

  2.做一做。

  完成課文“做一做”。

  第1題。

  (1)什麼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麼找的。

  (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1)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麼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四作業

  課後記:

  教學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發現並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5:2

  :和:0.2:和1:4

  3.用下面兩個圓的有關資料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

  如(1)半徑與直徑的比:=

  (2)半徑的比等於直徑的比:=

  (3)半徑的比等於周長的比:=

  (4)周長與直徑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60:40

  內項

  外項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如::=: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麼關係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彙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4)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如::0.5=1.2:

  兩個外項的積是×=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歸納。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P32—34頁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六第5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

  能力目標: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主動構建新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研究數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我感到非常高興,聽說同學們都非常聰明、愛動腦筋,課上積極回答問題。今天,我和在座的領導老師們想看一看同學們的表現如何,這節課同學們想不想證明一下自己?

  2、請同學們看大螢幕,課件出示P32頁四幅圖。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師問:

  ①這四幅圖中有什麼共同的事物?(齊說)

  ②這四面國旗出現在什麼場合或什麼地點?(指生回答)

  ③這四面國旗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指生回答)

  ④這四面國旗的大小相同嗎?

  說明:雖然國旗的大小不同,但是,這四面國旗都是按一定的比製作的,那麼,我國的國旗法是怎樣規定國旗的大小的呢?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們就從國旗開始,新知識的學習。

  ⑤請同學們分別寫出這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並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師板書)

  ⑥請同學們看我們寫出的國旗長與寬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誰發現了我國國旗法是怎樣規定國旗的大小的?(國旗法規定: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是3/2也可以說成國旗長與寬的比是3:2)

  師問:

  ①現在我們選取其中的兩個比,如:2、4:1、6和60:40。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麼這兩個比是什麼關係?生:相等。

  那麼我們能用什麼符號可以把它們連線成等式?生:等號

  誰來用等號把這兩個比寫成等式?師板書:2、4:1、6=60: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數形式來表示這個式子也可寫成:或2、4/1、6=60/40

  ③根據我們寫出的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及比值,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兩個比並用“=”連線成等式嗎?(指生回答並說說是怎樣找到這兩個比相等的?)

  師小結:請同學們觀察板書的等式,揭示: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師: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說什麼樣的式子叫比例嗎?(找3名同學回答)

  師: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出示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新知識。板書:比例的意義

  問題:

  ①從比例的意義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板書重點符號)

  ②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③看大螢幕,剛才我們找出的比都是長與寬的比,現在你能找出這四面國旗寬與長的兩個比組成比例嗎?(指生回答並說說是怎樣找到這兩個比相等的?)

  我們已經瞭解了比例的意義,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課件出示P33頁做一做1題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那麼比例各部分名稱叫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P34頁前兩行及例題。同時思考(課件出示)什麼是比例的項?什麼是比例的外項?什麼是比例的內項?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課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課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質(課件出示)

  觀察:2、4∶1、6=60∶40

  思考: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有什麼關係?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可以相互討論)

  用下面的比例驗證你的發現: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話把發現的規律說出來嗎?(找3名同學回答)

  下面我們計算2、4:1、6=60:40的兩個內項積與兩個外項積,共同驗證一下這三位同學發現的規律對不對?集體計算後師問:這三位同學發現的規律對不對?你們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同學們透過自己的觀察、計算、驗證發現了數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同學們真了不起,同學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師出示板書,指生讀)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二個新知識。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看大螢幕(課件出示)2、4/1、6=60/40

  問題: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

  指生回答師小結: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師課件

  演示2、4/1、6=60/40→2、4X40=1、6X60

  4、我們已經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那麼你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嗎?

  課件出示:你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10:2與2、5:0、5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講解時可啟發:如果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哪兩個數是內項,,哪兩個數是外項,那麼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否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

  因為10X0、5=52X2、5=5,所以假設成立,10:2與2、5:0、5能組成比例,即10:2=2、5:0、5

  5、你會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嗎?課件出示P34頁做一做題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6、師:學習到這裡,我們學習了幾種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兩種。一種是根據比例的意義,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種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看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是否相等。

  三、鞏固新知(課件出示)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斷

  ①10∶5=2是比例。()

  ②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與兩個內項的積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是1/9,則另一個內項是()

  ②2:9=8:()

  3、用你喜歡的方法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P37頁5題,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四、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有什麼收穫或學到了那些知識?

  五、課後作業:蒐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書設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3/2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

  2、4X40=96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

  1、6X60=96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比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包括比例的意義和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比例的意義中,我通過出示課本圖先了解圖意,再寫出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並求比值,根據比值相等進行國旗法教育。然後根據學校裡兩面國旗的比,得出兩個比相等。最後透過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寫出多個等式,從而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其後透過四面國旗寬與長的比鞏固比例的意義。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本環節讓學生先透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新知不知不覺被學生掌握理解。

  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比例各部分名稱我是讓學生透過自主看書學習。設計意圖是透過重視自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非常容易理解,採用自學的方式,透過兩個問題檢驗,培養學生會看書的習慣。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先觀察比例式,在思考討論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的關係,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學生透過親身經歷的計算、觀察、驗證、交流表達的活動過程,不僅獲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習題設計時,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後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鞏固新知,開闊視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知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讓學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說一說中理解了比例的意義,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的實質是如何教會學生思維。而這節概念課不是對知識簡單的複述和再現,恰恰是透過教師的“再創造”,為學生展現出了“活生生”的思維活動過程。於簡單的談話間,簡單的提問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透過自己分析思考,總結出了“比例”這一數學概念。於不經意的誘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透過計算、觀察、比較、驗證讓學生的思維從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後的豁然明朗,個個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名小小“數學家”,經歷了一個愉快的探究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處處透出濃濃的數學味。

  本節課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放在一起學習覺得內容較多,完成教學有些困難,同時比例的靈活應用題目沒有達到預先的效果有些遺憾,同時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再多一些題目就好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比例的形成過程,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並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透過自主探索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能運用比例的性質進行判斷。

  3、透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4、透過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滲透情感,匯入新課

  1、媒體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愛國情操。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校園升旗儀式

  教室場景

  簽約儀式

  師:四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誌——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媒體出示國旗的長和寬,並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釐米,寬40釐米。

  簽約儀式:長15釐米,寬10釐米。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麼共同點呢?

  師生交流,得出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們的長和寬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3、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現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二、認識比例,發現特徵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媒體出示操場上的國旗和教室裡國旗長和寬。學生計算出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

  並板書:2.4∶1.6 =3/2

  60∶40=3/2

  師指出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線,並指出像這樣的式子叫比例。

  並板書:2.4∶1.6 =60∶40

  2、認識比例,知道比例各項的名稱。

  ⑴學生照樣子利用主題圖仿寫一個比例,並說出自己是怎樣寫出來的。

  ⑵學生嘗試說說什麼叫比例。

  ⑶教學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自學課本第34頁的第一段話,初步認識比例各項的名稱。

  出示其中一個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說說自己寫的比例的各項的名稱。

  ⑷教學比例的另一種寫法,學生嘗試將自己寫的比例換一種寫法。

  ⑸判斷下列幾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媒體出示,學生判斷並說出理由。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學生自主思考,集體交流,瞭解比例和比的聯絡和區別。

  3、自主練習,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⑴媒體出示

  8∶4=()∶() 15:10=()∶4 12∶()=()∶5

  媒體依次出示三道題,學生獨立完成並思考:為什麼這樣填?你有其它的發現嗎?

  ⑵師提出問題:在一個比例中,它們項有什麼特點?

  ⑶學生觀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嘗試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⑷集體交流,發現性質。

  學生自主交流,發現: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⑸觀察自己寫的其它幾個比例,驗證發現。

  ⑹小結性質

  學生嘗試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媒體出示學生的發現,教師指出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提高認識

  1、基本練習

  判斷,媒體出示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練習。

  比一比,誰寫得多。

  在1、2、3、4、5、6、7、8、9這九個數中,任選四個陣列成比例,並說說是怎樣寫出來的。

  四、總結全課,昇華認識

  學生回顧全課,說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 =3/2

  60∶40=3/2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師:課前我們先進行一組口算練習,下面請##同學上臺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簡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師:看來同學們口算的都比較準確,昨天我們共同交流了學習目標,大家進行了自主學習,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學自主學習中的知識連結部分

  (小組活動)

  師:知識連結的內容是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有關“比”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密切的聯絡,看大螢幕,在山東半島的東南端有一座啤酒飄香的城市青島,而青島啤酒更是聞名中外,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究啤酒生產中的數學,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這是它2天的運輸情況,根據這個表格,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回答)

  師:這位同學發現的數學資訊真全面,那你能根據這些數學資訊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嗎?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問題!

  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觀察,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內容,組長分好工,準備彙報展示。

  (小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彙報自主學習的內容?

  生彙報:我來彙報……其他小組有什麼評價或補充嗎?

  師評價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不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據比例的定義我們知道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組成比例:兩個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師:2:1與誰能組成比例?

  (生答)

  師: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想到了這麼多不同的答案!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說出老師指的這個數是比例的外項還是比例的內項?

  (師指生齊說)

  師:同學們反應特別快!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那這個比我們可以寫成

  師:請你觀察,在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裡,比例的外、比例的內項是誰?

  師:同學們表現特別棒,那老師來考考你!看能不能透過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我會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真不錯,其實,在比例的2個外項和2個內項之中隱藏著1個秘密,下面,請同學們以16 :2 = 32 :4為例,研究一下,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秘密,為了研究方便,老師給你提供3個溫馨提示

  (指1生讀溫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上臺來把你們的發現跟同學們分享。

  (生彙報展示)

  師:同學們能透過舉例,驗證自己的發現,太厲害了!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可發現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師:下面我們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拓展應用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不同的答案!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談收穫)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少!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下面我們進行達標檢測

  (生完成後)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彙報自主學習的內容,其他同學拿出紅筆,同桌互換。

  (小組彙報)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組員全對的獎勵一顆小印章。

  師: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真棒,繼續努力,好,下課!

  教後反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35—36頁的內容,本節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重點)。2、透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難點)。3、透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概念性的東西較多,學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義、項、內項、外項、內項的積、外項的積等等。因此對此類知識,我大膽放手,透過讓學生自學課本,讓學生講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備課前我查閱了有關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很多資料,並觀看了影片,在研讀了課標及教學用書後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屬於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

  一、找準知識銜接點,為新知做好鋪墊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後進行的,而“比’是上個學期學習的知識。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大多數學生會把學過的不相關的知識忘到腦後,因此,透過課前口算練習和知識連結環節,不僅讓他們複習了比的定義,還對化簡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腦中閃動一下,為學習比例的意義打好鋪墊。因此學生在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學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的能力,大膽放手。

  課改鼓勵學生預習,大多數學生能認真預習,但也會有個別學困生,只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僅在書上畫一畫,留留痕跡而已。

  三、從情境圖入手,豐富資源

  從境景圖入手,主要是讓學生能透過現實情景體會比例的應用,運輸量和運輸次數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義的教學。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然後舉例驗證,最後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積極性也很高。

  五、練習由易到難

  每個知識點都緊跟相應的習題,這樣可以及時鞏固新知,同時能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在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後,把12 : ( ) = ( ) : 5這個比例補充完整,告知學生有無數個比例,這樣能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根據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鼓勵學生逆向思維,意在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新知。學生的表現也挺讓我驚喜的,學生的思維很靈動。

  每一次的課,總會有一些優點,但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準確地處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才能開闢出一片新的綠地。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縮小做素材,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資料寫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個比例為例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在讓學生說出其他幾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在觀察各個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的基礎上,發展規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還介紹了分數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質的表達方法。“試一試”教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第1-4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設計思路: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面對的都是些經過人類長期積澱和錘鍊的間接經驗。由於教學大綱規定,許許多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而學生只是記憶、再現這些知識點,淪為考試的奴隸。其實知識是死的,課堂教學絕不僅僅讓學生擁有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擁有智慧,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智慧的發展,離不開智慧的薰陶。智:是人類個體的認識過程或認知結構,即對外部資訊的感知、整理、聯想、儲存很搜尋、提取、操作,或透過此過程形成的認知水平。慧:是人類個體所認知事理的評判過程和評判標準。我校透過創設智慧課堂,使教學觸及學生的世界,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做到了“以智促知” 。

  基於以上認識,我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自己選擇例子來探索,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讓學生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喚醒了學生學習中一些零散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學化”,提煉出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儘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透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透過計算、觀察、發現、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知識,並透過討論,說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依據,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

  2、用教材教,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因為學生對比的知識瞭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不是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讓學生自己舉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隨機性大大增強,從而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歸納法研究的過程,並滲透科學態度的教育。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重視在練習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練習的針對性更強,鞏固練習在層次上由易到難,在形式上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時,要求學生講明理由,培養學生有根據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填寫比例中未知數時,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還要求學生進行檢驗,這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自由馳騁的思考空間,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開放式、個性化的學習中生成靈感,碰撞智慧。正是學生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課才變得生動和真實,學習才顯得如此活潑和有效。數學的學習成了充滿靈性的創造過程,成了放飛心靈的快樂之旅。課堂已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聖殿。

  葉瀾教授曾說:“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確實我們教師應該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演繹精彩生命的舞臺,把主動權、選擇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才會有層出不窮的生成,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反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節課是概念教學,不太好講。在上課之前我感覺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然後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讓學生看書自學,再小組交流,這樣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學習方式是多樣的,有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師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驗證。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我採用了自主觀察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而且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課之後,我發現還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還不能用多種語言來激勵學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更好的參與學習。

  2、上課心態、情緒還不夠平穩,計算機技能、教學機智、自身素養還有待提高。為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最後有點趕時間。

  3、面對一些即時生成的課程資源,我還不能及時抓彩,把這些有效的教學資源開發、放大,讓它臨場閃光,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死”的知識活起來,讓“靜”的課堂動起來,變單純的“傳遞”與“接受”為積極主動的“發展”與“建構” 。

  我覺得透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日子裡,還要好好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教材第4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

  2、瞭解比和比例的區別與聯絡。

  2、能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2、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例項引出新的知識。

  教具準備:

  情景圖、多媒體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課題:比例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生1,生2等回答)

  我們已經瞭解了比的這些知識,請做下面練習。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覺得哪些比有聯絡?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比單關的有關知識。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例”在漢語詞典裡的解釋為符合某種條件。今天這兩個比的比值一樣,能不能用等號連線呢?

  師:相機板書:3:5=2.7=4.5?

  今天我們將深入學習比例的意義,看到課題你想了解什麼知識呢?

  板書完整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揭題示標。

  預設:生:1、比例的意義是什麼?

  生:2、比例的意義有什麼作用?

  (師趁機板書在黑板右上角)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讀課題,提問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本節課我們就來完成這兩個目標: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神聖不可侵犯,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國旗?

  【設計意圖:對學生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教育】

  生各抒己見。

  你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它們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

  自學指導:

  1、請每位同學任選兩面國旗,分別計算出它們長與寬的比值和寬與長的比值。

  2、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3、把你的發現嘗試用算式寫下來。

  (5分鐘後,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設計教學情景,設定懸念,國旗為什麼形狀相似卻大小不一,這其中的奧秘何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透過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國旗的變化。從而直觀地感受比例的本質內涵。】

  (二)自學

  學生認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思考。

  (三)彙報分享

  誰願意把你的結果和大家分享?師相機板書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來在國旗中有這麼多的相等關係。國旗的縮放是按比例進行的。

  我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請同學讀數學課本,40頁,用筆勾畫出重點詞句,並讀一讀。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計算出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從中發現它們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號連起來,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義】

  師:你還能寫出兩個比組成的比例嗎?先自己選,再在小組裡說一說。

  生:…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嗎?先同桌互說,再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彙報。

  出示“比例的意義”概念

  擦去開始板書中的“?”並把比例可用分數形式表示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思考等活動,充分感知比例的意義,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比例意義的理解】

  師: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

  生:…

  師:根據你的理解,請看主題圖,你還能找出哪些比組成比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找到了設計國旗的奧秘了嗎?

  生:…

  【設計意圖:學生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後,沒有就此終止,而是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提升。透過收集學生寫出的比例,不難發現,任意兩面國旗的長與寬之比,寬與長之比,長於長之比,寬與寬之比都可以組成比例,國旗的尺寸中就隱含著這個秘密】

  四、當堂檢測(牛刀小試)

  下面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請寫出計算過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當堂訓練:

  1、把下面的式子進行歸類: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斷的原因是什麼?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2、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麼這兩個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整數比.()

  六、拓展提升(思緒飛揚)

  1、寫出比值是7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

  2、12的因數有(),從12的因數中挑選4個數組成比例是()。

  3、有兩種蜂蜜水:第一種,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調配製而成;第二種,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調配製而成。那種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判斷出來嗎?

  設計意圖:透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掌握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都得到發展,從而加深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八、課堂作業

  第43頁第2、3題。

  九、抽查清。(每組4號同學完成)

  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十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於概念教學,分五個環節設計教學,利用十五個問題貫穿整節課,以問導學,以問導疑,以問導思,以問導獲,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全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課的開始從引導學生複習比的知識入手,透過求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用“=”連起來,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應用與生活,本節課從從學生熟悉的國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中學習比例的意義,透過觀察、探討大大小小的國旗的長與寬、寬與長、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關係中,加深學生對比和比例的關係,比例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最後透過照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3.課堂採用以問導學的策略,用十五個問題貫穿了整節課,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問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用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用提問強化學生的認知,用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對新課的教學,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強加於學生,而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計算、思考、閱讀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進一步提問“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叫做比例嗎,”、“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你還能找出那些比組成比例,”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思維碰撞,這樣,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都很深刻。

  5.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昇華了學生的思維。練習是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思維目標的實現需要透過一定的練習來完成,本節課設計了六種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有利於學生對比例意義的鞏固,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2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複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麼叫做比?

  2.什麼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後,師說: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線。(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

  (1)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麼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餘各題分組討論後由學生獨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麼這兩個比就()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敘述邊板書如下)

  (2)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說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都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5)由教師明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指名回答後,師板書:

  (7)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閱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並填空。

  三、鞏固發展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討論後指名說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係,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佈置作業練習一第3題。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發現並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60:40

  內項

  外項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如::=: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麼關係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彙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4)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如::0.5=1.2:

  兩個外項的積是×=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歸納。

  在比例裡,兩外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

  5.課堂小結

  (1)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

  (2)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三、作業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4~6題。

  課後記: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透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透過學生自主收集資訊,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從知識的矛盾衝突中匯入並引入。

  1)3:8=9:( ) 0.5:( )=5:17

  製造衝突,也為後面的思考題做理論鋪墊,順便起到引入課題,探索性質後回應開頭的知識,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請勇敢的同學配合老師)

  師:某某你出生的時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據學生的回報板書兩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為比例的外項)

  你還想知道教師內誰的生日,請他告訴你.(板書一次,做一個內項,那麼括號應該怎樣填呢)今天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二、 探索發現新知。

  1.引用練習中的3:8=9:24 為例子,比例中的四個數叫什麼名字呢?兩端的兩項叫做什麼,中間的兩項叫做什麼?(自學課本)

  學生回報,師完成板書:

  (注意板書的時候教師的手勢要指明確到位)

  2、練習:請指出下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內項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這麼多的比例,每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之間存在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麼?可以說的具體一些。

  帶著問題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參與當中若干組的活動)時間2分鐘。

  4、小組彙報初步形成共識: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多找幾個小組發表意見)

  回到板書例題驗證:兩個外項的積是:3×24=72

  兩個內項的積是:8 ×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個比例,驗證是否存在相同的特點。(請學生在展臺展示自己的5個比例,並說明外項和內項的積情況)2明,如果出現不相等的,要觀察反例,說明兩個比組不成比例。

  6、完成板書: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呢,以板書的例子,寫成分數的形式,引入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三、 基本練習。

  1.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1)6:3和8:5 (2) 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範性:如1)兩個外項的積是6×3=18

  兩個內項的積是3×8=24,18≠24,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2、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

  (1)12:3=():5 (2)():1/3=1/4:1/6

  (3)0.2:0.6=6:() (4)4:3=80:()

  3、用5、3、4、8這四個陣列比例,看看你能組幾個?為什麼?

  4、把5、3、4、8這四個數換掉其中的一個,組成比例。

  4、在例一個比中,兩個外項的積互為倒數,其中的一個內項是4/5,另一個內項是()。

  5、回顧矛盾衝突題目:9解決因為兩個外項乘積是1,所以兩個外項乘積是1,另一個數就是那個已知資料的倒數。

  四、全課總結:

  談一談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質疑,並完成課題總結),提出預習任務,(那麼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呢,請自覺預習課本35頁的例題2和3)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難點: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複習匯入:

  (1)什麼叫做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什麼叫做比值?

  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著密切的關係。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青島都有哪些產品非常有名?(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回答)青島啤酒享譽世界各地,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探索啤酒生產中的數學

  出示課件: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

  這是它兩天的運輸情況:

  一輛貨車運輸大麥芽情況

  第一天 第二天

  運輸次數 2 4

  運輸量(噸) 16 32

  根據這個表格,讓學生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同桌倆人,一個提問題,一個將問題的答案寫在本上,看哪對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問題最多。

  談話:誰來交流?跟大家說一下你的問題是什麼?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

  貨車第一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 (16 : 2)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32 :4)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第一天運輸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答案一一貼或寫於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1、認識比例及各部分名稱。

  談話: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觀察。現在就請你觀察這兩個比(16 :2;32 :4)看能發現什麼?(學生會發現比值相等)

  思考:這個比值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每次的運輸量)

  既然它們的比值相等,那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將兩個比連線起來?

  學生用等號連線,並請學生把這個式子讀一下。

  試一試:剩下的這些比中,哪兩個也能用等於號連線?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寫看。(學生獨立完成)

  介紹: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數學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們知道,比有前項、後項,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像16、4位於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2、32位於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學生先把2 :16=4 :32這個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再同桌倆交流它的內項外項分別是誰。

  自學提示: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棒,現在請你看課本自主練習第1題,能否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學生獨立完成)

  2、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比

  4︰6

  比例

  2︰3=4︰6

  3.判斷下面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6∶9 和 9∶12

  總結方法: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4.談話引入:剛才,你們是根據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不是這樣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其實秘密就藏在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中,它們兩者之間可是存在著一種奇妙的關係,你想揭穿這個秘密嗎?

  那就請你以16:2=32:4為例,透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關係!

  5、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②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③透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

  6、全班交流。

  (1)哪個小組願意將你們的發現與大家分享?

  (2)還有其他發現嗎?

  (3)你們組所發現的是不是個偶然現象呢?咱們最好是怎麼辦?

  7、驗證發現,共享成功。

  師:對,舉例驗證,這可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方法。那現在,咱們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組一個新的比例,驗證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學生獨立驗證)

  8、利用一個比例透過課件形象的展示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9、小結:不錯,看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很會驗證,自己發現了比例的一條規律。也就是,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數學上我們把這條規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在繼分數、比的基本性質之後學習的第三個基本性質。運用它,我們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

  10、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6∶3 和 8∶5

  方法: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c、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二)自主練習,拓展提升

  1、判斷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2、連線:自主練習第3題。

  3、填空:自主練習第6題。

  4、自主練習第10題:

  2:1=4:( ) 1.4:2=( ):3 1/2:1/3=3( ) 12:( )=( ):5

  5、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寫幾個寫幾個)。

  2、3、4 和 6

  因為 2 × 6 = 3 × 4 所以這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

  2:3=4:6 6:4=3:2 4:2=6:3 3:6=2:4

  2:4=3:6 6:3=4:2 4:6=2:3 3:2=6:4

  練習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溝通。

  (三)回顧總結

  在這節課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