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7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1

  中秋聚會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餚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慨嘆,提筆留記載。願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似乎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就應幸福的渡過、快樂的享用,如今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聚會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繁華鬧。

  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預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任務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儘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佔據著,做的飯也不論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末尾忙碌預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等候著兒女突然就出如今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候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用,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期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預備時就似乎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櫃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刻,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等候這樣的聚會,這似乎也在通知我們自己有多長時刻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定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等候,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最後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快樂地吃著,邊開心腸聊著,氣氛十分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依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裡咽,由於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樂,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需我們快樂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貢獻。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湊在一同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幹完了。別把衣服弄髒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外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勞,一天的勞累,精心預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後還是一桌,由於生活好了,大家肚裡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穎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捨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製造的“費事”。雖然如此父母還是期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慨嘆。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踐舉動呢?有,我們是在發奮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報答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們看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迴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主角停止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討取父母的愛,他們如今就應享用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需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憂,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真實,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報答才讓我們心安。願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煩,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掩蓋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腸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2

  中秋節的月亮總是那麼圓那麼亮,就像人們手中那甜甜的月餅,久看不厭,久吃不膩,還是那麼地令人回味無窮。

  關於中秋的傳說有許多,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流傳。嫦娥自吞下藥後,飛上了月宮,一個人孤伶伶地,身邊只有一隻玉兔陪伴。在八月十五那天,由於太思念后羿了,嫦娥把對后羿的思念做成了月餅。後來,月餅成了中秋節人們的必備品,它象徵著一家的團聚。為什麼人們要把團圓的日子稱做“中秋”呢?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團圓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到了,人們無論再怎麼忙,也一定要趕回家和家人吃團圓飯。讓人奇怪的是:在中秋節,人們為什麼都會做同樣的事呢?就為一家團聚?對!親人在一起的時間是珍貴的,中秋節的意義正是團團圓圓!

  家人的團聚是重要的!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皓月當空,56個兒女歡聚一堂,祈禱著未來一年的平平安安。站在鼓浪嶼向遠處眺望,身在他鄉的兒女是否思念著母親?紫荊花笑了,她向杜鵑花問好:又一箇中秋即將來臨,希望你能回家團聚!杜鵑花哭了:總有一天,我會回去的!

  中秋之夜,是個不眠之夜。望著圓圓的月亮,即使遠在他鄉,也會感到節日的歡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人們會注重傳統的習俗。一般月餅是中秋節的必備品,每當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皎潔的月光像在地上鋪了一層白霜,圓圓的月亮高高懸掛,身邊不時還有幾朵雲彩,秋風瑟瑟,徐徐地吹著小風。在這樣悠閒的環境下,能與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談談最近的生活,這可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3

  我一直認為中秋賞月是件很愜意的事。皓月當空照,地白如霜凝,走進曠野,舉目望冰輪,一邊賞之,一邊誦之、嘆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卻物我,讓浮躁的心靈在月光下慢慢趨於平靜。

  中秋賞月並非現代人閒暇時徒生的矯情,早在魏晉時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說。到了唐宋時,中秋賞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便是當時的寫照。

  古人賞月最初是為了祭拜月神,後來慢慢成為一種民俗,人們已不僅侷限於祭祀,而是與渴望團圓、快樂和幸福結合了起來。文人墨客更是滿懷詩情,或吟詠,或感懷,或悵惘,以月寄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在思念家鄉。詩人們貌似賞月,實則渴望與親人團聚,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賞月的興致。小時候陪父母“賞月”,是因為那時缺吃的,等到母親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成年後陪戀人賞月,是為了花前月下,享受愛情的甜蜜;婚後有了孩子,賞月時,或講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講述民間故事《嫦娥奔月》;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賞月,卻是遙望圓月緬懷遠在天堂的父母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詩仙李白那樣灑脫、狂放。但才情縱橫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輩者,即使是月下獨酌,也只能吟詠著古人的詩句,裝腔作勢,附庸風雅。

  一輪中秋月,自古照今載。幾多喜樂愁,望月抒情懷。一年中秋今又將至,我雙手合十,默默祈願,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氣能晴朗,皓月當空亮。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4

  一年之計,盼月圓,似乎在這一天,大家的思鄉之情因為節日氣氛的渲染,變得尤為強烈。古時,人們表達思鄉之情是那樣的委婉,多借月亮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那句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借月表達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而我們現代也有不一樣的方式,就比如剛剛結束的中秋節晚會,提到這裡,我的內心也有很深的體會。

  這場晚會的舉辦,在我個人看來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真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不僅僅只是一個慶祝的節日,從開場的串詞到最後的煙花升空,都讓我在這一天中感覺到了久違的溫暖。或許人就是這樣,總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出去闖蕩,可當身在異鄉時卻時常會思念家鄉,對於在外漂泊的打工人來說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很巧,在這場晚會中就有一個名字為《打工人》的作品,主要講述的就是,當我們身在他鄉,有身處這樣的節日氣氛中時,似乎我們的周圍多了一絲“心酸”,對此,我也感同身受,但在節目接近結尾時,一句臺詞也讓這個作品再次昇華,“因為我們心中有夢,因為我們知道,此時只是暫時的不團圓,我們要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這也讓我的內心不由得想跟著他一起吶喊。

  古往今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即使我們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但是我們還可以透過影片的方式進行交流,試想在古代或是曾經電子產品不盛行的時代,人們只能夠透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距離甚遠,如何相見,但似乎大家也都在感慨,“從前車馬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但是我卻認為,時代的進步是讓我們感受科技的發展,並延續曾經的情感,就像其中一個節目,古今進行時空互換,感受兩個時代的不同。

  藉著中秋佳節的這一天,也要向家人表達自己的祝福,我們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裡,似乎在一些時候總會忽略自己的情感表達,只有說出來,我們的身邊人才會感覺到我們的愛意,這也是我們珍貴的溝通方式,雖然今年中秋節在外生活,但是我相信我的親朋好友已經接收到我最真誠的祝福。一個節日的開始和結束,都在告訴著我們不同的道理,用心去體會,我們便會發現這世間隱藏的美好。中秋佳節,願你我都能夠收穫這份美好,節日快樂,祝大家,同時也祝自己!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5

  讀過了洋洋大觀的《紅樓夢》,在其眾多的詩詞中,基本上是即讀即忘,唯有一首並不很起眼的小詩卻被我牢牢地記住了。詩曰:“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這是一首詠中秋佳節的詩。說它是詩,我卻更願意將它當作一則富有詩意的謎語,或者說就是一首“謎語詩”。這首詩並沒有直接寫月,而是從側面予以烘托,使得每一句詩都可以覓得“月”的影子。“時逢三五便團圓”寫出了月圓的確切時間;“滿把清光護玉欄”寫出了月色的皎潔迷人;“天上一輪才捧出”則是專指八月中秋之月,因為在一年當中只有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間萬姓仰頭看”寫的是中秋之夜人們賞月的情景。

  傳說中秋節的夜晚,天上會有月華出現,那是一種十分好看的景象,並且只有在中秋節的夜晚才會出現,看到的人就會一年好運到頭。

  “月華”到底是如何的美麗呢?我沒有見過,或者說是沒有完全欣賞過。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鄉下人都會早早吃罷晚飯,聚在院子的大曬場上。這時的曬場簡直有如一個大雜合院,擺滿了凳子、涼床、草蓆,還有人從家中搬出了桌子、茶几。凳子、涼床、草蓆上或躺或坐滿了人,桌子和茶几上則擺滿了瓜子、花生、西瓜和月餅,還有自家釀的燒酒和小孩子裝了螢火蟲的玻璃瓶子。

  中秋夜晚十二點鐘以前的節目,主要是大人們談古聊天,小孩子們的打鬧玩迷藏捉螢火蟲,當然他們還要搖蒲扇吃東西。十二點以後則是睡覺賞月數星星。就是在每年的中秋夜,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吳剛伐桂,銀河鵲橋,天狗吃月,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庭、聊齋志異,等等神話傳說和奇異可怕的怪鬼故事。當然我還知道了中秋夜,天上將有好看的月華出現的秘密。

  中秋月華是很神秘的。中秋當晚不能說它,連提及都不能,一旦犯忌,月華就不會出現,即使出現了也會立馬消失。所以中秋夜晚,每當小孩子們耐不住好奇和熱盼的心剛要作聲詢問大人們時,都會遭到一大幫人的“噓”聲——他們將紛紛伸出右手,屈下四指,唯留一根微微彎曲的食指,在嘴唇邊來回地晃,嘴裡發出一聲長長的“噓”聲,予以制止。現在想來,其實那一片“噓”聲很美妙,那其中包含了我們對生活多少的美好向往和企盼呀。

  現在每到夜晚,家家都是閉門看電視,農村人也難得有曬場集會的樂趣了。即使是中秋佳節,也是再難以聽到村人們昔日那般的“噓”聲大合唱了。每每想到此種憾事,心中油然生出一種唏噓之情……

  到底有不有所謂的月華呢?又到底能否在中秋賞月之夜提及月華呢?現在想來,這其中很有包含著一個善良而美麗的謊言的可能。也許天上根本就沒有月華一景,只是前人們在苦難之中,將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用比天上七彩長虹還要美麗的色彩進行編織,於是便有了月華多彩、朦朧、神秘的想象之象,為了不打破這種虛擬的美麗,人們便自覺地將它當作一個共同的秘密三緘其口,不願也不敢去揭穿。我想不唯我沒有見過月華,恐怕我的大人們,更有數千數萬年前的先人們也是沒有見過吧。

  沒有見過,才能始終在心中存留一份企盼。記得小時候,我守候到半夜,還是有幾次真的看到皎潔的圓月周圍,套上了一圈圈朦朧得若有若無的色彩。儘管我們早就知道不能提及“月華”二字,但還是有人忍不住帶著雀躍地喊出來。果然靈驗異常,慢慢地原來的朦朧消失,真切漸漸顯現。不過消失的是原有的月華幻影,顯現的是圓月的皎潔,一場虛驚的美麗加美好而已。於是所有的人一下便找到了不見月華的原因,紛紛責怪起不守規矩的壞事者:“唉!月華讓你喊沒了!”

  沒了!沒了月華,沒了我的少年、青年時代!也沒了昔年那份中秋夜晚賞月的樂趣!那聲悅耳的“噓”也變成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6

  中秋節,在傳統意義上,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但隨著人們的工作越來越忙碌,相聚好像變得不那麼容易了,而對於我們身在外地上大學的大學生來說,這一天的到來,似乎更加深了內心的思鄉之情。

  我們在離別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交通那麼方便,什麼時候想見,坐個高鐵,坐個飛機就過去了......”,可是回到現實中,我們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次次的將相聚的日子向後推,不要說中秋節了,就算是過年的時候,也未必是團圓的,就像是晚會中的一個節目一樣《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嗎》,學生因為求學,打工人為了賺錢我們似乎都有著合適的理由,但就像節目結尾處說的,“我們的平安健康,便是家人的幸福,所以即使不能夠團聚,也一定要向家人表達我們最真實的情感”。今年已經是我在外求學的第四個年頭了,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的開始想家了,一想到自己在畢業後便要投入到工作,那麼能夠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日子就越來越少了,心中也不免多了一絲惆悵,但為了更好地明天,我也要繼續加油。

  在結束了傷感的情緒後,將目光投回到晚會中,學校此次舉辦的晚會,可以說是非常的用心,不管是舞臺設計,還是各個節目呈現出的效果,都是我認為在這幾年中最好的,而且節目所渲染的氣氛,真的可以觸動人的心絃,在整場晚會的結尾還設定了猜燈謎、接歌詞、傳花燈等節目,現場是熱鬧無比,在這一刻大家也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節目中有一個《科普中秋節知識》,這個節目是以相聲的形式呈現的,還真別說,有一些冷門的知識,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比如各地的風俗習慣,吃月餅的禮儀,這都是曾經我不曾仔細瞭解過的,那麼在這場晚會中,也算是填補了知識的空白,不得不說,確實是長知識了,這也讓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這樣一場晚會的舉辦,讓我們覺得雖身在他鄉,但是仍舊存有不一樣的溫暖,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正如我們都熟悉的水調歌頭中的那句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在活動中感受快樂,但同時也在學習知識,傳統文化保留至今,我們也應該去認真的瞭解,好好的學習,讓我們的傳統節日不斷地發光發熱。至此落筆,仍念中秋!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7

  陣陣寒風帶去秋天的落葉,片片雪花送來冬天的味道。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9月29日晚19時,由我班委和我班團委組織,舉行了以《我的團日我做主》為主的中秋班會。由我班班主任和我班全體同學出席本次晚會。整場晚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我班班主任的深情的歌曲《塞北的雪》、極富趣味的舞蹈表演“華爾茲”等節目讓大家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加深了對團的精神的理解。在表演完節目我班還播放了關於團方面的電影《建國大業》,同學們觀看認真,聚精會神。

  此次團日活動活躍了基層團組織,提升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的團日我做主”主題是我院團委所舉行系列活動。藉助我係學生的一些業餘時間,寓教於樂,在歡聲笑語中,透過極富趣味性的活動圓滿的完成了意義非凡的主題團日活動。

  “我的團日我做主”系列團日共建活動以獨特的創意限度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普及了團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團員意識,喚醒了同學的集體責任感,加強了團組織建設,同時為班級建設打下基礎。

  總體來說這次班會是很成功的,每位同學都玩的很開心,雖有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下一次,同學們一定能將班會設計的更好,組織的更加完善,表演的更加精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中秋之夜,閤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可對於孩子們最關注的莫過於今年我能吃到什麼餡的月餅。假期過後孩子們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師你吃月餅了嗎我吃了好多月餅還有怎樣的味道。可當我問道什麼是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孩子們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小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似的,誰也不知道了。那現在由我來告訴你。

  所謂傳統的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古詩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中國曆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徵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徵完滿、團圓之意。

  至於月餅的來歷一向眾說紛紜,甚至還可與遠古傳說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搭上一點關係。此間說一個公元八世紀時唐明皇的故事。相傳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個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賞月,身旁道士羅公遠變法術,將手杖扔向雲天化為一道長橋,邀玄宗同遊月宮。兩人走過長橋,眼前忽現一座宮院,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再看宮內仙山瓊閣引人入勝。宮中嫦娥命宮女捧上可口仙餅讓客人品嚐,並觀賞了天仙們表演的輕歌曼舞。待回到人間,唐明皇命人照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下來。此後,人間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圓月的“月餅”又傳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於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後分賜群臣共啖,於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雲:“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

【中秋節個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