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歸來觀後感

電影歸來觀後感

電影歸來觀後感(精選22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歸來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

  “齊天大聖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江流兒的語氣裡充滿了崇拜跟期待,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也聽得享受,而當江流兒說到金箍棒的時候,孫悟空卻停了下來,不讓他繼續說下去。這是他心裡的痛,法力盡失,此刻他不過是一隻普通的猴子,帶著禁錮被小小石神嘲笑的猴子。但在江流兒眼裡,他是最初的英雄,是反抗天庭身手不凡的齊天大聖,是他的精神支柱與偶像,看不得大聖被欺負,不顧危險揭開符咒,他與孫悟空的關係就此改變。

  沒有金箍棒,也無法一個跟斗到達花果山,卻多了江流兒這樣一個“粉絲”或者說朋友?我想猴子他是寂寞的,從他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時候,他就是寂寞的。他鬧龍宮、他闖天庭、他搗地獄、他目無一切,可他卻如此孤寂沒有朋友。花果山雖好,卻也是被奉承稱王,你看這五指山下的五百年,可有一人去看過他?沒有人在乎,直到遇見了江流兒。

  “以後我要天天唸經,因為大聖說佛祖可以聽見,那樣我就可以讓佛祖把法力還給大聖了。”單純卻認真的一段話,讓這個“逆天而行”的猴子溼了眼眶。

  他盡力保護著江流兒,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卻在“傻丫頭”這件事上退了步。他一直重複著說:“我管不了”,是無奈,卻讓我滿是心酸,天下妖神他何時怕過?齊天大聖又如何?連一個丫頭都救不了,他心裡是苦的。

  最後他還是去了,去救傻丫頭,去保護他最重要的江流兒。我想,他真的想通放下一切的時候,並不是覺得江流兒死了的時候,而是八戒那一句:“別忘了,你可是齊天大聖啊。”就算沒了法力又怎樣?他還是江流兒心中的英雄,還是自己,他不能讓江流兒失望,更不能讓自己失望。”他去了,沒有筋斗雲就征服那條白龍;沒有金箍棒就捏緊拳頭;沒有威風凜凜的戰衣就輕裝上陣。這一刻,他不是齊天大聖,只是想救朋友的猴子。因為江流兒是在他如此落魄的時候還陪著他的朋友,也是不顧危險拼死救他的朋友。所以他願意為了江流兒冒險,願意肉身死搏,所以他在江流兒“死”後衝破了禁錮。此刻他是齊天大聖,是江流兒最期待、最相信的齊天大聖。

  身披鎧甲、殷紅披風,打贏後背影卻滿是落寞,“大聖”一句呼喚,孫悟空轉頭,眼裡重燃希望,落幕。

  對於國產動畫電影一直抱有期待,雖然也失望多次,可《大聖歸來》卻讓我眼前一亮,甚至不能忘懷。《大鬧天宮》是經典,《西遊記》更是,而《大聖歸來》不僅讓我找回了記憶,更多的是讓我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大膽創新,情節的全新構造,這些都是它的成功之處,我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創新,是某種程度上的希望。

  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看到了自己,或者說看到了生活,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都曾嘗試著去改變這個世界,到頭來卻發現什麼都改變不了。小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麼孫悟空要被如來征服,皈依佛門?也許是當時的叛逆,又或許他從最開始想要的就不是成仙成佛,他想要的只是陪伴唐僧,護他一世平安,僅此而已。

  當下社會人情冷漠皆為常事,被生活壓彎了腰、壓低了頭也無心反抗,可是能不能為了那個最重要的人、為了自己,鼓足勇氣、衝破禁錮、昂首挺胸,做回那個英雄?

  就算我一無所有、就算孤軍奮戰,我也會為你拼盡全力;就算只有那麼一刻、就算全世界都不在乎,我也會是你的蓋世英雄,齊天大聖孫悟空!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2

  是時候也該讓我們的猴子去驚豔四方了

  冰藍深海,猴子沉入水底。無能為力,大聖落魄,剝除齊天之名,只是區區一介石頭蹦出的普通猴子罷了。而眼前浮現那顆毛茸茸的圓光頭,烏溜溜的黑瞳仁,清脆地喊他一聲,“大聖”。

  他伸出手,穿過冰冷的水,握住了那隻殘破的布偶。即使他的力量他的威風他的神通還壓在那逃不出的五指山下,只要他能做那長安城中掛單一名小和尚的齊天大聖,足矣。

  這個瞬間,在我看來,才是孫猴子真正掙破封印的一刻,不管比起之前掙破山石禁閉也好,掙脫腕間冰涼精鐵的佛印封鎖也罷。這一刻,孫猴子才真正打從心底重抖擻,我是真正的大聖,只要你需要,只要我可以。

  孫悟空之所以一直充滿魅力,正在於他的複合型“人格”。正如電影海報裡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這不可控的身軀裡,存在著魔的殺性,佛的智慧,也有人的溫情。但在大鬧天宮以前,桀驁不馴的猴子是頑石裡日月山川孕育的一縷精魂,空有比天高的傲性和血性,卻無人教曉他忍之從之敬畏之。所以他也只能如楞頭青一般被滿天神佛忌諱之壓制之,最終真相大白下才有了毀天滅地不懼只求焚天大鬧一場。

  也只有寂寞山中漫長五百年的禁錮,或許才給了他消停的時間,去懷疑,去思考,去發掘,除了翻天覆地之外該有其他什麼。而光頭小江流兒正是應了這個機緣。或許,這如父如子,也是一種命中註定。

  不知道是否主創的設計,我總覺得“手”在整部電影裡是個特別重要的符號。同樣是一隻手,如來一掌壓得孫猴子五百年不得動彈,混沌出手就是奪人性命,孫悟空五指作並從耳窩裡取出一根如意金箍棒,它伸可通天,重一萬三千六百斤,起落之間,天地改色。這麼多的手的畫面,通通都代表殺戮與鎮壓。唯獨只有小小江流兒,怯弱地將他小小的掌,貼合於冰面,五百年的冷被一滴血的溫暖驅散,大聖歸來。

  沉入深海里深深的藍有多麼徹骨的冰涼,那一刻,那一隻小小的手就有多麼的溫暖。

  這隻頑猴,才終於被馴服。漫天夕陽的黃昏裡,他跟著正步擺手的小和尚,走在送他返回長安城的路上。那時他只是沒有意識到,九九八十一難,也許從十世中的這一世起,就開始了。玄奘此人,是劫是難,也是救贖。這都是命運的開端。

  儘管他們如父如子,但我還是壞心眼地想,其實啊那威風凜凜神通廣大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實也可以是之於小王子的那隻紅毛狐狸呀。

  而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隻孫猴子,有潑天的賴皮,有放肆的惡意,也有溫厚的依賴,和忠誠的追隨。只是,能不能遇到那個話嘮嘮的唐僧呀,這又是個不可說的天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很慶幸自己能看到提前點映場,特地約上了相識小二十年的好友一同前往觀看。怎麼說呢,我相信這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回憶,也是爸爸輩爺爺輩共同的回憶。心裡某個角落裡落滿了灰塵的猴子布偶,也該是時候拎出來,揚揚灰,曬在日光下,重新打一聲招呼,說句好久不見。

  從明至今五百年了,話本里的猴子傳唱了五百年,祖祖輩輩我們都在被他打動。自先秦起數千年了,山海經裡的百鬼山川影響了整片亞洲大陸,但如今還有幾人識得混沌饕餮窮奇檮杌。是時候了,也該讓我們的故事,去驚豔四座,令人拍案稱奇了。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3

  《大聖歸來》講的是江流兒和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事。

  江流兒很小的時候,他居住的村子來了山妖,江流兒的父母為了救他,都被山妖害死了,一個老爺爺從一條小河裡撿到了江流兒。江流兒一天天長大了,江流兒叫老爺爺師父。可是可惡的山妖又來了,殺死了村民,搶走了小孩,江流兒救下了一個小女孩。在山妖的追殺下,江流兒帶著小女孩逃到了五行山,他無意中解救了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江流兒從小就崇拜孫悟空,在江流兒心目中,孫悟空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江流兒又驚又喜,向孫悟空問這問那,並對小女孩說:“你有救了,齊天大聖會保護你的。”

  可是,在和山妖搏鬥的過程中,江流兒發現孫悟空沒有了法力,原來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封了封印,現在的孫悟空只是一隻普通的猴子。後來,江流兒在一座廟裡發現了豬八戒,他們幾個一起去救那些被山妖抓走的孩子。在旅途中,他們找到了一戶人家過夜,原來,這戶人家的人都是山妖扮的,山妖三番五次想偷走江流兒救下的小女孩,可都被警惕性很強的孫悟空發現了,沒有讓他們的陰謀得逞。可是最後很多的山妖都來了,山妖的頭頭也來了,因為孫悟空沒有了法力,打不過山妖的頭頭,小女孩還是被山妖搶走了。江流兒很傷心,讓孫悟空和他一起去救小女孩,而此時的孫悟空幾次戰敗下來,已經很灰心,孫悟空說他救不了小女孩,他不管這事了。江流兒決定自己去救小女孩。

  在路上,江流兒聽見山妖說要去參加山妖頭頭的慶功宴會,江流兒就偷偷的跟了過去,在山妖的山洞裡,江流兒見到了前來尋找他的師父,他和師父一起去救小女孩,被山妖們發現了,正當山妖頭頭要用魔力攻擊他們的時候,孫悟空趕來了,孫悟空和山妖頭頭拼個你死我活,山妖的頭被孫悟空打回了原形,變成了一個很大的怪獸,正當大怪獸要把孫悟空吞掉的時候,江流兒奮不顧身的去就救孫悟空,江流兒對怪獸說:“你是個大肉蟲!”用激將法把怪獸激怒,把怪獸引到了自己這邊,怪獸惱羞成怒,拱塌了山洞,把江流兒埋到了裡面。

  孫悟空悲痛萬分,憤怒萬分,他要為江流兒報仇!孫悟空內心的力量向火山爆發一樣,熊熊大火燒掉了他手臂上的封印,孫悟空恢復了法力,那個火眼金睛、英勇無比、法力無邊的孫悟空又回來了,他拿出耳後的金箍棒,往地上一劃,整座山都裂開了,孫悟空一棒下去把怪物打死了。這時,孫悟空聽見身後傳來了江流兒的聲音“大聖”。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江流兒的善良、機智、堅強、勇敢,看到了大聖歸來。在兇猛的山妖面前江流兒勇敢機智的救下了小女孩。當江流兒得知孫悟空被封了封印時,他說要堅持唸佛,懇請如來解除孫悟空的封印,當孫悟空差點被山妖頭頭吞掉時,江流兒又奮不顧身地去救孫悟空。孫悟空在知道自己沒有法力的情況下,依然幫助江流兒和山妖拼殺,當孫悟空被山妖頭頭打敗時,他很灰心,他把自己沉入到水裡不願出來,可當他想起江流兒的話時,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和山妖頭頭來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當他看到江流兒被埋入亂石中,他徹底爆發了,他終於衝破了封印,恢復了自己強大的法力,孫悟空不但是江流兒心目中的大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4

  《歸來》這部電影由張藝謀執導,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愛情故事,在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都變得身不由己,當陸焉識在革命結束後回來,家還是那個樣子嗎?

  飛機降落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想起東莞深圳街頭繁密的綠色,我著實是有點恍惚。好像該告別的東西還有更多。怎麼恍恍惚惚中就來這兒了,就這樣了。

  出站口有很多在接人的人,馮婉瑜坐在三輪車上,陸焉識拄著牌子站在她旁邊,他們一會兒就該走了,她要等的人這次不來,下個月五號她得再來等,永遠也等不到。陸焉識早就回來了,這幾十年裡一直陪著她。

  她是從樹後出現的,我見到她就覺得在做夢,奇怪,高跟鞋、藍襯衫、修身的西裝。好看!漂亮!瘦了?醜了?變了,真變了。啊呀,我想這些幹嘛。真的是她呀,她來了。

  “咱快點兒去吃飯,下午你還要上班呢。”

  “沒事不急,你要來,我請假了。”

  “好的,我愛你,從今天起你是我女朋友,直到我們結婚。我們的孩子叫顏大盛,剛好你也喜歡猴子。”

  “你……是不是太著急了。你這人咋這麼開放呢?去了趟東莞就變這樣了啊。”

  我問妹妹,如果咱們畏罪潛逃的爸爸想見你,警察說你不舉報就不能上學,你怎麼辦?見咱爸,還是找警察舉報呢?

  “我當然選擇見咱爸。”

  “你是不是本來就不想上學啊?被退學正合你意。”

  妹妹不說話,我告訴她,沒什麼必然的“正確”,也沒什麼不能失去。但凡抉擇不了,聽從內心,無所畏懼,更接近“自由”的那個總是對的。歷史將證明,所有的禁錮終將被證明是錯。親情大於一切,而其中“愛哥之情”最為重要。

  我想了想,要不要給她寫點信呢,在方便的資訊年代裡,想說什麼話直接微信就說了,無非是她下了班才能回覆我。我最終是沒有寫。想來想去我覺得我無法摸黑在煙盒紙上寫下“最近戈壁的風沙很大,我們出車時遇到了龍捲風”這樣的語言。隻言片語,生活瑣碎……

  “晚安,我剛和妹妹看完《歸來》,我覺得內容像極了我們的愛情。好吧,其實一點都不像,但我會繼續強行將其說成是像。直到我們的愛本身已經足夠偉大的那一天。因為愛你,萬物皆可像咱倆,強行像咱倆。

  晚安,祝你夢到你尊敬的雷老師,願我夢到想念的你。那些夢你的事都是真的,內心真實的愛比我表達的要濃烈的多。”

  “哥,你這人真的是花心,前幾天看《哈利波特》還說喜歡赫敏。現在怎麼又喜歡這個丹丹呢?”

  我告訴她,“丹丹也要,赫敏也要。太漂亮了,我全都要!”

  妹妹鄙視我。

  “你喜歡王源,你也可以再喜歡蔡徐坤啥啥啥,但那些不能算人,你喜歡的是他們展示出來的是符號而已。

  人是有靈魂的。王源當然會拉屎,但你想象不出他拉屎的樣子,他也不能展示。靈魂不會拉屎,喜歡一個人的靈魂,他拉屎也好看。”

  她叫我發我的照片給她看,我自拍了很多張都刪掉了,我真的醜。她說她不在乎美醜,她喜歡的是我的靈魂。我發了照片過去……

  她已經很久沒理我了,可能這幾天工作忙吧。但不知道那些小紅點是怎麼回事。要重新加回好友才行嗎?

  隨著這部電影一次次在人們腦海裡閃回,我想很多人會因內心的又一次觸動而去修改曾經的評分,而這部電影也終將回到他本來應在的位置上。

  還會回來的。回來就好。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5

  他們在似曾相識中清醒和混沌著,清醒著本能的堅貞美好,混沌著無法言說的記憶傷痛。

  那夜,她沒有開啟那扇門,從此,她終生再不鎖門,她終生再不鎖門,卻終於關閉了心門。他痛苦於她不再認識他,卻在她的不認識中終生體味她,認識她,明白她。

  人最記憶之深在於最痛苦與最感動。她一生在幸福地追憶他的名字,半生也在封閉風雨交加中“迷失”的那個夜晚,“焉識”,於她於他焉能不識。這個問號沒有留給馮琬瑜,卻留給了叫“焉識”的那個人,她用忘記在告訴他“我的心裡只有你!”

  那段鉤沉的歲月,他成為她唯一的牽掛,她成為他唯一在等的人,“焉識”在她心中焉能不識,“琬瑜”在他心中豈止宛如美玉,而他們的女兒“丹丹”,淹沒於紅彤彤的世界,為了耀眼反而失去光芒,未經淬鍊的父愛並未阻止幼稚的紅心。

  一紙淒涼的離箋壓在玻璃下,一滴濁淚落在玻璃上,清脆致斷腸,清冷的淚隔著玻璃卻擁抱不了看得見、摸不著的溫暖;一曲熟悉而陌生的鋼琴曲,喚醒了一顆被歲月苦痛浸透的心靈,那顆心流著血,那個人卻依然在沉睡,不,沉睡的人如何流著淚,不能忘卻的記憶裡,他們相互著唯一,偎依,;一筐凌亂的信,是他們二十年謀心不謀面的生活,清輕的誦讀卻又是謀面不謀心的溫暖悲傷。

  用半生的“無好”去迎接曾經的不好,終於明白那個日子是她的最好。

  雪花飛舞的日子,他們去共同迎接一個叫“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難真情”的客人,那個“客人”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爐火上冒著的熱氣,書案上的一杯清茶,一首淡淡的鋼琴曲,一抹會心的笑語……

  歸來,是一個人,是一顆心,是一種生活,是一坎幸福,是一腔期盼,是一份守望。

  歲月,那段歲月,那段“老方”的歲月,再不歸來。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6

  歡陳道明演的《圍城》中的方鴻漸,那麼不溫不火,人前不敢昂首闊步,時時半躬著腰身,低著頭又忍不住斜眼的一瞥,與老婆生氣時又毅然決然地摔門而出。總之,那個時代中有一點閱歷卻又無能,既羨慕別人的成功自己又不能完全泯滅良心去騙人的不太壞的知識分子,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看完小說,我就覺得方鴻漸的形象應該就是陳所演的那個樣子。

  以至於陳道明的新作(應該是老謀子的)一出來,就忍不住要看看。依然是知識分子,只是頭髮花白了,鬍子拉碴的,還有一段渾身散落著煤渣的逃亂時的形象,但是,骨子裡還是那個幾分軟弱幾分清高的知識分子。只是這個比方鴻漸外表更謙恭,內心卻更平靜更堅毅。

  電影沒有宏大的敘事,基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革命中,陸焉識(陳道明扮演)從監獄裡逃跑後不同人的不同反應。監獄指導員找他的妻子(馮婉瑜)女兒丹丹談話,讓她們與陸劃清界限,並日夜監視他們家。當陸深夜偷偷冒著大雨,裹挾得嚴嚴實實,潛逃回家時,妻子在門內暗暗抹淚而不敢開門。樓道中遇到自己的女兒,丹丹稱呼他:“陸焉識?”當陸要求丹丹告訴她媽讓她第二天八點在火車站等他,丹丹堅定地反對,並且報告了指導員。而陸又用自己家門框對聯上的一角紅紙寫一張便條遞進自己家後,他妻子不管不顧地為他蒸饅頭,打點行裝。第二天,那慘烈的一幕,震撼人心。不同的人,在擁擠的、嘈雜的、簡陋的火車天橋上奔走時,馮看見了天橋底下陸向她招手,也看到了那些穿著制服的人飛奔來抓他。她只好拼盡嘶啞的嗓子喊“快跑,跑……”他丈夫,不僅沒有逃跑,反而向著她跑過來。是的,對於黑暗中的人,那是他唯一的光。

  而他們的女兒,守著房門一夜,醒來卻發現她媽媽不見了,也飛奔向火車站。想追上媽媽,不讓她見爸爸,好保證她能獲得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女主角吳清華的機會?還是不忍心看到媽媽受到傷害?但是,最終,陸馮在還有咫尺之遙的地方被抓住了,馮的頭磕地流了很多血。

  第二部分,便是平淡的以無數意像組建而成的鋪敘,寫著“陸焉識”的紙牌子,火車站古老的天橋,兩扇大鐵門,變了的是推門的兩個小夥子穿著不同時代的服裝…….一箱子的信,念信的人…..陸平反,從監獄回來,馮把他當成了傷害過她的方師傅,把他趕了出來。因為馮得了“心因性”記憶障礙。陸為了喚起她的記憶,寫信告訴馮“五號回來”。從此,馮每月五號準時去車站舉著牌子接人,而即使陸從車站走出來,馮也不認他。陸以熟悉的鋼琴聲,也只是短暫地讓她得到依靠。最後,陸只好將自己在監獄中十多年的未能寄出寫在各種亂七八糟的紙上的信寄給了馮,從而藉機可以每天陪伴她,讓她生活在他的世界裡,也適時補充一些新的信件,給她一些建議。

  陸除了當了馮的念信的人,也當她接車的人。每月五日,用一輛專制的三輪車,送她到車站,直等到最後一個旅客出站,工作人員將鐵門關上。從他們的頭髮花白一直到全白,從腳步矯健一直到老態龍鍾,最後定格在陸拿著寫著自己名字的牌子,輕輕拂掉馮身上的雪花,無限深情,又似乎無奈……

  這部片子,很多人認為是《山楂樹之戀》第二。這裡描寫了愛情故事不假,可是如此淒涼;更多的是一種親人的守候,對歷史傷害的縫補,也是對一種信念的堅持。陸始終不離不棄,雖然有傷心又無奈卻,毫無怨言,堅定而執著。這種近乎信仰的感情令人感動。正如陳道明自己說,“還有一種東西叫癒合,叫感動。明明知道一個東西壞了,一點一點在粘接它,在癒合它。這個也會產生感動,也是眼淚。我覺得這個社會需要它。”

  恰恰就是這些細節,這平淡的鋪敘的方式,將一個在平常不過的家庭,再普通不過的愛情置於這歷史之中,便有了沉重的意味。一個平常的家庭,卻不能共處一室,即使是人回來了,政治待遇也獲得了,工作也有了,可是,他們的愛情沒法匯聚了,他們的心靈滿是傷痕,馮永遠只是認同過去歲月中那些信紙中的陸焉識,那個有見識有學問的大學教授,而現實中的那個鬍子拉碴的人卻因為方師傅的侵害而無法接近她的世界。陸也只好在生活中充當她的念信人,一個時時在深夜抬頭遙望她窗戶的人。

  而他們的女兒,在幼小的年紀,就將她置於選擇自己的政治前途還是拋棄親情的泯滅人性的殘忍境地中,而且她被灌輸的觀點是他的父親是壞人。她的傷害是無形的,也是被我們今天無數人所痛恨的。然而,我覺得她在忍受著最深沉的痛,和最無辜的傷害。在一個最應該接受真理公平文明思想的年歲,卻被拉到道德與人性的斷頭臺上,將自己的良心、親情拋棄,然而,最後蠱惑的人四散,她卻在默默承受著煎熬。不僅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喜愛的舞蹈角色,而且連舞也跳不成了,當一個毛紡廠的女工。更難過的是,被媽媽趕出來,不許她住在家裡。一個孩子,在追求“進步”的年代,選擇了“進步”的方式,卻失去了所有,也使她的良心一直在責難她,即使她最後向父親坦白自己告狀,即使她的母親讓她回家住了,可是,他們家依然無法團聚。我相信,她的一輩子將是在懺悔中度過,那是何其沉重的枷鎖!……當然,那個加害於馮的方師傅也抓進了監獄,這一點也沒讓陸有快感,也沒讓我獲得一點快感。在那個時代,沒有贏家,都是受害者。讓我想起覆巢之下無完卵,豈不痛哉?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7

  終究,雜亂而又斷章了的思緒還是向美好的願望投降了,摘錄一些很有共鳴又非常精彩到位的影評以表達自己的心聲吧

  這部關於愛與人性的電影,因其所反映的特殊時代而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在電影中,知識分子陸焉識被打成“右派”,在青海“改造”了20年。“”結束後,他終於平反回家,卻發現瘋狂的時代已讓他的家庭傷痕累累。最終,陸焉識選擇了用寬容和愛化解兩代人之間的心結,用日復一日的守候與記不起他的妻子一同終老。這個關於中華民族歷史傷痕的故事,激發了那個時代無數親歷者的共鳴。

  歷史在許多人的生命中烙下了傷痕,對這些傷痕的追憶與緬懷,在當代中國文藝界佔有著重要地位。《歸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歸於“傷痕電影”,但它又不僅是一部“傷痕電影”,它的突破之處在於,它沒有停留在對昨日傷痕的沉吟哀嘆之中,而是嘗試著為“癒合傷痕”開出了自己的藥方。這劑藥方名為人性,正是最本真的人性,釋放出無窮的光輝,才能癒合歷史的傷痕。

  狂熱的時代能夠吞噬人的理智,惡劣的環境可以摧殘人的肉體。但不論什麼時代,什麼環境,都磨滅不了人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感情,遮蔽不了人性的光輝。影片中,陸焉識在最惡劣的條件下接受了20年的勞動改造,但他的家信中卻都是對壯麗景色的描寫和對家人的深深思念。

  影片中陸焉識的女兒丹丹,在“”中曾經與父親“劃清界限”。這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一道巨大的無形裂痕。但作為父親的陸焉識對女兒做出的決定沒有任何怨言,他選擇了用純粹的父愛去關心自己的女兒,並且幫助女兒和自己妻子達成了母女和解(親子關係的處理)。片中象徵施暴者的“方師傅”曾經欺侮過陸焉識的妻子,但當陸焉識得知方師傅已經被捕,其妻子在他面前哭訴時,也選擇了用寬恕化解一切。

  今天,歷史的傷痕還在立場不同的人群之間製造著新的隔閡,也唯有訴諸人性,社會才能夠跳出互相指責,互相敵視的漩渦。造成傷痕的時代已經遠去,其牽涉的政治問題也早有定論。今天,我們回首望去,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美好事物,才是最值得我們銘記和繼承。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追尋著我們內心深處的寬容和對這個世界的熱愛,歷史的傷痕最終將得到癒合。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8

  《問世情為何物》元好問真好問,也真會問。這種問法可謂一問千古,問倒天下,天下皆為情所困,有多少人在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做出了人生的終極答案。但是各人的話語,各有不同。

  愛情,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般的生死相隨;愛情,是徐長卿和紫萱般的人生,只有你一個;愛情,是楊過和小龍女十年不離不棄,跨越年齡的界限;愛情,是楊玉環對李隆基由愛生恨的表面現象……如今,看完電影《歸來》,我有了另一個答案,那就是陸焉識和馮婉喻之間的愛情。

  70年代初,與家人多年隔絕的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轉農場的途中逃走回家。這對懷有芭蕾舞夢的女兒丹丹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女兒想盡辦法阻止母親馮婉瑜和父親陸焉識的見面,馮婉喻明知無法和他見面卻還是因為愛而離去!可是,伺機抓他的人也走了,馮婉喻嘶叫著讓陸焉識快逃,而陸焉識也沒有聽到馮婉喻的聲音,一聲不吭。只是為了見情人,不顧生命危險,最後卻也沒能相擁而去,被抓住。而且馮婉喻也因為陸焉識被抓的過分傷心而跌倒在地,因此得心應手。

  結束後,陸焉識平反,又返回故地。只是因為時間過得太快,物是人非,以前的戀人卻和他一模一樣,不再相識,不管陸焉識試了多少次,最終還是沒能喚起妻子的記憶,被她推到門外。雖然經歷了多少滄桑,但他們的愛情從未改變過。繁榮昌盛盡,他們懷著各自強烈而執著的愛情,在永恆的等待中,一齊慢慢變老。從那以後,多少年來,門從來沒有上鎖過,她說:“不能再把焉識鎖在門外了。”從那以後,多少年了,那張紙條還留在桌子上,窺視著事物的思緒;從那以後,多少年了,不管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還是大雪紛飛,她都記得5號早上要去梳洗,打扮乾淨到火車站口等焉識回來。他把信寫了多少年了,也因為太過想念;她可以用一句話寬恕那些恨了他多年的女兒;他可以把自己看得很重,只為了能守著她。

  時光飛逝,轉眼多年,陸焉識依然是早晨陪著馮婉喻去車站等陸焉識回來。這部電影最後的場景…他們的愛情,能夠讓一切都失色,卻沒有感動上蒼,馮婉喻還不能想起自己就是陸焉識。

  我相信:即使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過去滄海夷為桑田,過去高山夷為平地,他們的愛情依然不變。“愛,是陸焉識對馮婉喻守衛般的愛;愛,是馮婉喻對陸焉識等待中的愛”,我把它叫做“愛的堅守”——堅定的守候!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9

  有句話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越大的期待,結果就是各種吐槽和不滿。

  自從《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張藝謀就是炮灰。動不動第五代導演的標籤就貼上去了,然後一頓批。其實,有些人的價值可能就在於他拍的某一部電影,何況張拍的不止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張的式微顯示的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我覺得是好事兒,為什麼要一直苛責其人呢。所以說,看歸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忘記這部電影是誰導演,是誰主演,是誰編劇,是誰製作。

  單純地看電影,多麼難得的事情。且看且珍惜。所謂看電影,就是選擇拿一張票,然後坐到封閉的空間裡面,和一群陌生人一起,感受熒幕上發生的人和事兒。一部電影裡面有一點可以觸發到你,這就是部好電影。一部好電影,就跟一本好書的價值一樣。

  這段故事據說取材於嚴歌苓的《陸犯焉識》的最後一部分。其實沒看過這本書,嚴歌苓的小說倒是看了不少。她的故事很細膩,關注的點兒很特殊。雖然沒看過這本書,但是耳聞過,講革命的故事的書。想來這本書的重頭戲是沒法兒拍成電影的,鄒靜之從中選了一段兒,也算是難為他了。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疑問是,兩個人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萬物皆有因果,所以決定找來這本書看一下,兩個人以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總覺得他們的這種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結果。我一直都覺得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嚴歌苓還採訪過這兩個人。 馮婉瑜、陸焉識,這兩個名字好好聽,特別對我的口味兒。陳道明用特別磁性的聲音喊出“婉瑜”的時候,整個人心都化了。第一次覺得陳道明除了帥以外,聲音竟然如此贊。 這部片子,基本上是從頭哭到尾。妝完全花掉了,本來說是去超凡蜘蛛俠的,結果買票時候出現了誤會,要不然就不能化妝看電影。預料到淚點會比較多,但是沒想到自己從頭哭到尾。一包紙巾不夠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國產電影喜歡製造淚點,這是我一直都知道的。所以準備紙巾是我每次看電影的必修課,而且知道要看電影的話,一般不化眼妝。打心底來說,歸來這部電影的淚點真心不多,主要集中在兩人相見而不得的時候,還有後來革命結束,他回來之後她早已認不出他的時候。後面整個故事相對比較平淡了,但不知道任何一個節點都能引爆我的淚腺。 我一直都在想,我為什麼會哭。電影情感的渲染固然是一部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覺得我想大哭。酣暢淋漓的那種哭,在電影院的時候覺得會打擾到人家感覺不太好的樣子,就忍著,結果心理真心忍的難受。哭的原因是明明每個人都很善良,可是卻沒有我心目中美好的結局。 一家人,本該是相親相愛,那麼好的條件,那麼豐厚的生活背景,那麼淵博的學識。可是不是任何人的錯,所有的人都善良的讓人心疼,就早就了不是我心中;理想狀態的他們。可能這種狀態對他們來說已經最好了,可是我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如果事情發展按照常規的有壞人的話,那麼所有的錯都有了歸咎,我就不會感覺到一股氣憋在心裡面了。雖然我喜歡情節發展沒有任何壞人的出現,但是也絕不希望善良的人都落不了好下場。理想主義的意識還是那麼重。所以,淚腺才會這麼發達。 看了陸犯焉識的簡介,發現陸焉識年輕的時候也曾叛逆過。經歷革命之後,能對妻子這樣,說明馮婉瑜是個頂好的女人。我喜歡這樣的情節設定,喜歡他們之間日久生情的這種愛情。從不相信一見鍾情,只有經過時間和事件沉澱的那份感情才是最最刻骨銘心的。從農場跑出來的陸焉識,偷偷回家看妻女一眼,屋內的馮婉瑜感受到了屋外的陸焉識的存在,可是不敢開門,在裡面含著淚,掉不下來。門外的陸焉識忐忑,終究為了見妻子一面被抓回去。兩個人在火車站天橋始終沒有碰到的雙手是多少觀眾的遺憾,這個淚點完全是順理成章了。 當然,他們的女兒在整個矛盾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戲劇衝突的引爆點兒,引領者每一步劇情的發展,設定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讓觀眾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最後就只能自己默默地哭了。天下間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限包容,無限無私,從不責怪兒女,陸焉識說,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陪伴女兒的成長,希望馮婉瑜做個好母親,替他補償。女兒舉報他,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放在心上,雖然女兒為此愧疚了很久。讓我想起小團圓的一家人,如果他們之前也能早點兒開誠佈公的談,事情可能就沒有這麼嚴重了。所以說,無論是家庭相處,還是兩個人的相處,一定要開誠佈公,決不能各自想各自的。交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毫無疑問,兩個人是相愛的。得了健忘症,這點兒絕對過於戲劇化了。不記得愛人長什麼樣子,但是記得他的筆跡,記得他的琴聲。這是一個小BUG,到不影響整體的效果。我以為正常的情節發展會是她最後記起了他,沒想到不是的。所以這個小說,電影才更加現實,不像單純地一部小說而已。所以看得人才會更加痛。 陸焉識給馮婉瑜寫信念信的情節好感動。這是哪個年代特殊的表達愛情的方式,現在這個社會估計也就沒什麼人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了。假如有人這樣對我,想必是幽囚必應了。所以說,我的人生是矯情的人生。彈琴的情節也很有愛,雖然她最終沒認出他,引得觀眾一片大笑,我默默地擦眼淚了。明明那麼相愛,明明就在對面,卻那麼遠。連泰戈爾都必須承認,這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嗎? 電影的情節我就不贅述了。接下來說說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化妝。很少見到國產電影的化妝能夠做得如此精緻。每個人臉上的妝都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放大,這種只有美國大片才做得到。中國電影永遠顯得那麼粗糙。這部戲化妝的bug我都沒找到。每個月5號的時候,馮婉瑜都會去火車站接陸焉識,幾乎每次,鏡頭都會定格在馮婉瑜梳頭,細心地人會發現,在這幾組鏡頭裡面,馮婉瑜鬢角的白髮是在不斷增多的,這就是化妝的完美體現了。最後的老人妝,幾乎看不出是演員本人,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陳道明多處的妝也都可以看得出來。 演技。電影裡面幾乎全都是演技派人物。鞏俐就不用說了,陳道明也就不用說了。一個眼神、一個嘴角的變化,都是電影情節的需求,真心的大快人心。比起好多不知道在幹什麼的演員,這部戲真心是好。連各種醬油都是演技派人物。陳小藝、劉佩琦、辛柏青、張嘉譯、丁嘉麗、郭濤、閆妮,各種大牌出場不到五分鐘,演技都是槓槓的。也只有張藝謀有這種號召力了。 這部戲,不管票房如何,口碑我覺得肯定是在那裡了。拿獎肯定是毫無疑問的,就是看會拿到那些了。新一代的謀女郎出現了,發現張藝謀喜歡的美女都是一個型別。對著馮婉瑜和丹丹看,真心覺得她倆有母女像。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0

  家,是溫暖、幸福的港灣。愛,是家人之間彼此的關懷。在一個幸福的家中,親人和愛人總會等待著家中離人的歸來,不論多久,不論多苦。電影講述的是在一場文明大革命中,與家人多年未見、音訊全無的勞改犯陸焉識,在農場轉遷途中逃跑。這對懷抱芭蕾舞夢想的女兒丹丹帶來了巨大壓力,她阻止母親馮婉瑜與父親相見。因此夫妻二人的相遇變得近在咫尺卻又相隔天涯。革命結束後,陸焉識因平反回家。回家後他卻發現女兒早已放棄了堅持許久的芭蕾的夢想,成了一名工廠女工,而深愛的妻子失憶了。由於在革命期間遭受的刺激,再加上意外中頭部受了傷,馮宛瑜已經完全不認識陸焉識。但是陸焉識沒有放棄喚醒她的記憶,一直在努力。就這樣,她不認識照顧自己的他,他不放棄喚醒最愛的她,相濡以沫,共同走完了一生。

  馮宛瑜與女兒相依為命了十幾年,一起等待著陸焉識的歸來;陸焉識隨後又用後半輩子的時間,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營造一個港灣,等待著失憶後的她的歸來。每個月的五號那天,馮婉瑜總會去火車站等待陸焉識的歸來;陸焉識也每個月都去火車站接婉瑜回家……小時候,家對我來說,就是有爸爸和媽媽在的地方。爸爸常常因為工作外出,我總會和媽媽一起坐在窗邊,聽著風吹過的聲音,望著窗外,靜靜等待著爸爸的歸來。對爸媽來說,有愛人和孩子的陪伴就是一個家。兩個人與孩子,一起經歷風雨、享受陽光,共同為生活而前進,珍惜彼此,共度一生。就像丹丹、馮婉瑜和陸焉識,雖然記憶不在,但愛仍在,他們依舊會為彼此等待下去。如此的愛情長跑,陸焉識急切地想進入婉瑜的記憶世界,苦苦守候的馮婉喻也一直堅持自己的回憶和等待,兩條相互守望的愛情軌道無法在現實中重合,這讓人辛酸而揪心。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治癒創傷的良藥,家也是父母和子女組成的一個溫馨的集體,家還是家人之間能等待彼此的歸來……即使人生路上佈滿了荊棘,但只要有家,再回頭,身後已是繁花似錦!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1

  一個月前的今天,朋友推薦這部影片,說陳道明讓她“經常出戏”,“能看得出來,張藝謀真的`很愛鞏俐”。今晚看了這部片子,果然被打動。

  影片開始不久,從勞改農場逃跑回家的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約好在火車站見面,農場幹部得到舉報、守株待兔。隔著天橋,妻子第一次看到了十多年未見的丈夫,脫口而出的是“快跑!”,但丈夫沒有逃向自由,而是跑向他的愛人。楊絳在《丙午丁未年紀事》裡說,革命——如果“革命”也算革命的話——是無法改變人性的。雖然馮婉瑜備好的饅頭灑落一地,但天橋上的這一幕卻預示著“革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很快就要被人性打敗。

  “革命”中的雨夜,陸焉識摸黑回家,馮婉瑜糾結要不要開門;幾年後的白天,已得到平反的丈夫回到家裡,等來了出門買菜的妻子。當年,丈夫沒有人樣;今天,妻子卻已失憶。天已經亮了,但“革命”帶來的創傷沒有那麼容易癒合:丈夫就在眼前,妻子卻視而不見。夫妻間的一問一答說明了他們的心理距離:“來啦?”“啊,我回來了。”由此可見,歸來還只是容易的,問題是,歸來之後怎麼辦?美劇Homeland很大程度上也是圍繞這個命題展開。

  “革命”中,女兒尚小,為了和“派系分子”劃清界限,狠心剪去了每一張照片上爸爸的影像。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跳芭蕾舞本是她爸爸的主意,她為了爭取到扮演《紅色娘子軍》主角的機會,卻告發了偷跑回家的他。可這能怪她嗎?她還只是個孩子。影片用人稱的變換,交代了女兒的“歸來”:從初次見面時的“陸焉識”,到心結冰釋後的“爸”。

  同樣的轉變,也發生在妻子身上:先是“你爸”,後來是“焉識”。類似的轉變,還發生在母女之間。因為不能原諒女兒的告發,母女分居兩處。過去女兒回家,馮婉瑜總是冷冷地問“什麼事?”;終於,為了彌補陸焉識未能給予的父愛,她用“進來!”歡迎搬回來住的女兒。

  “焉識”,焉識?這難道不是影片的最大隱喻?若干年後,“5號接焉識”已成了一個夫妻共同參與的ritual:對丈夫來說,是一次盼望已久的歸來;對妻子來說,卻是一次又一次近在眼前的錯過。而這,正是影片要留給我們咀嚼的人生悲喜。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2

  看完《歸來》,我的心將要被揉碎。我感受的了真正的愛,那個愛,愛的長久,愛的深沉,愛的無私。

  看完這部電影,看著是一個愛靜悲劇,實際上對於陸焉識而言,他已經得到了真正的愛。

  茫茫的大雪中,火車站口,始終如一的舉著自己名字的陸焉識,和永遠等待著5號到來的馮婉喻,這之中既充斥莫大的傷感,也顯現出巨大的歡喜。這一幅悲喜交加的畫面,不時搖動這我的心。

  馮婉喻端著水餃,坐在這個念信的同志旁邊。她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也不會知道,他就是那個彈琴者,他就是那個車伕,他就是那個去了西方的陸焉識。

  這部電影也充滿了喜悅,馮婉喻和女兒的關係,在唸信的同志的幫助下,和好了。女兒,和父親的關係也變得好之又好,女兒知道了,他不是一個畏罪潛逃的階級分子,不是從小就給他帶來煩惱的無情的人,不是在她長大後還跟他帶來家庭分裂的人,他是自己父親,是愛她的父親。

  當愛轉化成一生的眷戀與責任,當轟轟烈烈轉化成細水長流,這才是愛的開始。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3

  看完張藝謀導演陳道明鞏俐主演的《歸來》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劇中的情節讓人淒涼傷感,對於90後的我來說,雖然沒有經歷也沒有體會過革命年代的苦難,但對這部電影中一家三口在革命時期的淒涼遭遇也是感觸頗多。

  影片中在車站因為女兒丹丹的告密,陸焉識被抓,可能在當時那種背景那種年代下,丹丹的大義滅親屬於正能量,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對國家的忠必然犧牲了一個女兒對父親的孝,這個暫且不說,單說丹丹為了演主角的事業夢想而不顧親情,百般阻撓媽媽去車站與父親相見,並且面對衣衫襤褸的父親見面不相認,這讓我想起當今社會事業與親情的關係,現在有多少兒女們為了事業工作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現在又有多少孤獨老人堅守空巢,為了事業而忽略了父母親情,這是值得思考的。劇中的丹丹表面看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和夢想,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爭當主角的一己自私而出賣了自己的親身父親,對女兒那種不念親情的恨,讓馮婉瑜做出了把女兒趕出了家門,可是作為父親的陸焉識卻以寬容的心態,透過寫信的方法規勸失去記憶的妻子解除了對女兒的恨,原諒了女兒,儘管早就知道是女兒對自己暗下出賣,讓自己被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陸焉識把一個心痛又心疼的父親演繹得如此的恰到好處,如此的淋漓盡致。

  其實劇中的愛情故事更加感人至深,逃跑回家的陸焉識在車站與思夫心切的妻子近在咫尺卻又相隔天涯,眼看一別十七年的夫妻就要在地鐵站見面,卻被自己的女兒大義滅親了,焉識!快跑!這句話成了夫妻兩人十七年間的第一句話,那種生離死別的場面看著讓人真的心直揪,馮婉瑜親眼看著陸焉識被抓住塞上了車,自己最終倒在地上,頭破血流,深受打擊的馮婉瑜後來患上失憶症不認識平反歸來的陸焉識,但對有關愛人陸焉識的一切卻始終記憶尤深:記得喜歡彈鋼琴的他,記得女兒對父親的背叛,記得不能鎖門,這樣會把回來的他關在門外,記得5號他要回來了,甚至記得為他的事去求情而遭受欺負的那個方師傅......

  劇中陸焉識冒充調琴師、充當念信的同志、重新從車站出口走出來,千方百計的用了好多辦法也沒能喚醒妻子的記憶,斗轉星移,很多年過去了,令人欣慰的是陸焉識最終不離不棄選擇了用剩下的歲月,默默的在風雪中陪伴妻子在火車站舉著陸焉識的牌子,苦苦的等待即將歸來的陸焉識。《最浪漫的事》就是一直陪你慢慢變老,也許馮婉喻都一直沒有認出身邊的陸焉識,她的思念卻永遠留給了過去的陸焉識,這是他們一生的悲劇,可是縱使相逢不相識,但這又什麼關係呢?她的心裡始終有他,而他以自己的方式,永遠陪伴在了她的身邊,這就是愛情的本質,雖然故事情節穿透骨髓的悲涼,但最終幸福的愛情卻又是如此的浪漫,令人感動。

  看完《歸來》之後,我發現這部雖然以政治、事業、親情、愛情為載體的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呼喚人性的迴歸,過程雖然悽慘坎坷,但最終還是體現了他們之間各自的愛和人性本真的倫理,我們都不要放棄對愛情的信仰、對親情的呵護,對事業的追求,人性的美永遠不會因為一個時代的悲劇而湮滅。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4

  衝著陳道明和鞏俐這兩位老戲骨,昨天看了《歸來》。

  之前看到《南方週末》對張藝謀和陳道明的專訪,對於他們所表露出的歷史觀甚是困惑,因為滿篇是“和解”與“癒合”,似乎立志要在“傷痕”之後,重新打造關於那個年代的敘述模式,主題卻是“忘記”和“和解”。在我看來,這只是簡單的“活著”——恰如老謀子二十年前拍的那部無法公映的電影所講述的麻木狀態,於是想當然的對老謀子的“歸來”不抱太大希望。然而,看過電影后,我卻讀出了更多的東西。

  有朋友和我討論說,相比小說,影片的故事太過簡單,失了很多內涵的表達,並且對影片後半部分漫長而又平淡的講述甚是不滿。但在我看來,他們似乎歪打正著地拍出了意外的厚重感和濃重的批判性。是的,《歸來》相對於小說《陸犯焉識》的刪繁就簡,其實反而增加了故事的厚度和廣度。

  在接受採訪時,張藝謀說:“一個人對一個人矢志不渝的等待,和矢志不渝的歸來,是人類最重要的情感。絕不是簡單的溫情化可以解釋的,恰巧是在這個等待、期待和歸來當中,暗流湧動一個大時代的痕跡。“暗流湧動”四個字特別好說,特別難做到。我相信它不是簡單的庸俗化的溫情,它其實是更高層次的複雜。 ”

  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離別和歸來,是人類共通的母題。這個謎母在《詩經》裡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在荷馬史詩裡是奧德賽;在唐朝是“舉頭見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宋代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美國是《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戀戀筆記本》……越是簡單的母題,越具有全球性,也越難拍出新意。應該說,老謀子這一份答卷,在合格線以上。

  當離別充滿荒謬和無奈時,歸來無疑是對漫長等待的最好回饋。然而,由於馮婉瑜的失憶,陸焉識的歸來又漫長到令人絕望,這是兩個向度的絕望——月復一月火車站接愛人的婉瑜,和日復一日想盡辦法喚醒妻子記憶的焉識。影片最後,他們在雪地中站成大大的驚歎號,一個在等待著永遠等不到的他,一個在陪伴著永遠喚不醒的她。

  焉識捱過了反右,卻失了知識分子的一部分精神。他與生活和解,生活卻與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焉識的眼角抽動中,在他的欲語還休中,在他面對好友自殺訊息的木訥中,我們都親見了一個知識分子靈魂的垮塌,和一個典型中國人的附生——經歷了這麼多,焉識只想活著,活著就好。他沒有了憤怒,也沒有了怨恨,更失了反思的勇氣,這些對活著而言,都太過沉重,因此他選擇與生活和解。然而,婉瑜的失憶,似乎是對焉識對慘痛記憶所採取的“淡忘”的態度的反諷。電影中一個細節似可佐證我的看法:焉識給婉瑜讀自己的信,讀著讀著,一聲長嘆。是啊,怎麼可能淡忘,又如何能好了傷疤。張藝謀說:“我們不要再憶苦思甜,我們不要再控訴,再苦大仇深,讓它用內斂的方式,暗流湧動的方式,甚至內傷的方式,沉澱那個苦難。”是啊,傷害已經造成,無論再怎麼癒合,也無法抹留在心中的印記,這個內傷,不僅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更是國家的。

  這麼一個簡單的母題,放在了那樣一個沉重的背景之中。暗流湧動,老謀子說的對,確實是暗流湧動。這是關於建國後那段歷史的一次元敘事嘗試,是在解構的時代一次建構的努力,是在追求多樣化和個體敘事的思潮中一次宏大敘述的逆襲,是在後現代的當下一次現代性的回潮。

  評判它的好壞,關鍵還在於觀者自己的闡釋。就我來說,我從中看到了太多太多,除了演員出神入化的演技,也看到了老謀子轉型的艱難,更看到了電影審查鐵屋中透露出的一絲光亮,衷心的贊一個。此外,還因為我一直對元敘事抱持肯定態度,而對後現代的種種主義抱持觀望。

  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次重複一下羅蘭巴特語錄:作者已死。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歸來》,贊彈皆有道理,諸君自行判斷。

  相對純理論性的辨析,其實我更喜歡文字細讀。當然,一方面是自己已經離文藝理論太遠太遠,遠的幾乎忘掉了理論。另一方面,這部電影,太值得細讀了。

  看完影片後,妻抱怨說旁邊的幾個姑娘一直嘰嘰喳喳,又想起坐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那個不到5歲的小女孩應該也沒消停過——但是,一向對環境挑剔到過分的我竟然都沒有發現——電影實在太抓人。

  影片的開端堪稱經典。在那個壓抑年代裡,一個逃跑的右派對於家人來說,是滾燙的火,極度渴望卻不敢真正觸碰,日思夜想的陸焉識就在門外,可群集環伺的眼睛讓馮婉瑜選擇了默默地將他拒之門外。因為女兒丹丹的告發,焉識和婉瑜第二天相約見面成為了一場悲劇,這也成為婉瑜記憶中念念不忘的一幕,並因此斷絕與女兒的來往,即使失憶了,也無法忘懷女兒對家庭的背叛。

  焉識和婉瑜在天橋見面那一幕的爆發力驚人。兩個一直壓抑、隱忍的人同時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焉識眼看時間流逝,卻一直看不到赴約的婉瑜,萬般焦急下不顧自己逃亡者的身份,站在大庭廣眾之下高喊婉瑜的名字,宛如瀕死之人用盡最後的生命呼喊,這種奮不顧身,這種絕望掙扎,令人寒毛直豎。而婉瑜的那一聲“焉識,快走!”,也是毅然拋棄了個人得失,不啻於平地一聲驚雷起。在這一幕裡,“愛別離”之苦催人淚下。即使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也應能被感染和觸動。

  還有一處令我鼻酸的場景在影片後半段。焉識苦心營造出彈鋼琴一幕的舊日重現,希望喚醒婉瑜的記憶。婉瑜怔怔地看著他的背影,遲疑、遲疑、那麼遲疑地伸出手,搭在焉識的肩上,兩個人都在顫抖,焉識緩緩轉過身來,和婉瑜擁抱在一起。這一刻的張力,令人不得不屏住呼吸,凝神注目,滿心是絕望之後的歡喜。然而舊日重現的一幕只維繫了幾秒,婉瑜緩慢而堅定地推開焉識,一下開啟他的手。陳道明那一刻的神情,落寞得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了痛楚,錐心刺骨卻又平靜如水。這一代人的傷痕,這一代知識分子“洗澡”後的精神狀態,都被他演出來了。

  影片中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還有許多,陳道明和鞏俐的演技無與倫比,對情感戲的排程拿捏得恰到好處,通篇在剋制和壓抑中完成敘述,卻因為這剋制和壓抑而更突顯出敘事的力量。對張藝謀的這次轉型,我要點個贊。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5

  認識這本書是透過電影《歸來》。

  相同的是,在電影中和在書中都控制不住的哭起來,

  不同的是,書中所述的故事遠比電影殘酷的多,讀的過程中記不清哭過幾次。讀完後腦海中一直迴響一句話,“這是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但是真的存在過,切切實實的存在過”。

  印象比較深的幾次落淚是陸焉識看到銀幕上的女兒時,梁葫蘆死時,陸焉識越獄在遠處看著家人時,鄧指去世時,和全書最後一句“他把他的衣服帶走了,還帶走了我祖母馮婉喻的骨灰”。

  梁葫蘆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他不羈卻渴望愛,他天不怕地不怕卻打心裡渴望被保護,他滿懷仇恨卻把自己全部的溫暖傾注於弟弟妹妹。矛盾是因為他的本心與他真實生存的環境不適合,他瞞著自己、騙過生活,他像極了很多人,本命如草芥卻依舊不屈,活成了自己的王。

  最後他為了保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將老幾供出來時,我出乎自己意料的非常理解他,這是一個人該有的樣子。

  馮婉瑜實在太善良,你可以在外花天酒地,但這不影響我愛你,當年的一見鍾情對她來說,是一見鍾此一生。她可以為了孩子忍辱活著,卻可以為了陸焉識放下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善良溫婉。看到寫離婚協議書時,我心裡能夠感受到婉瑜心中的糾結與無措,在外人和孩子們看來這個婚姻名存實亡,孩子們也巴不得爸爸和媽媽趕緊斷乾淨了,但是對婉瑜來說,那是何等重要的念想。最後含淚寫下名字,那就斷了吧,讓焉識存在在我心裡吧。

  對陸焉識來說最大的遺憾不是滿腔才華無處施展,而是像他的名字一樣,“我就在你面前,你焉能識我”。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6

  一首悲壯的情詩,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陸焉識是不幸的,他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一生飽受摧殘,但在那個混亂而顛倒的時代,陸焉識的不幸只是成千上萬的眾多的無以計數的不幸者之一,猶如大海之滴、巨沙之粒,微小而不足為奇,普遍而風聲鶴唳。來自女兒毫不猶豫的揭露便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黑白顛倒,搬弄是非,這便是那個時代。比起自殺的大衛,陸焉識又何其幸運?至少他還活了下來,平反恢復了名譽,得以回家與妻子女兒團聚。過去的時代不堪回首,誰對誰錯都難以定論。不管是陸焉識還是馮婉瑜,鞏素珍還是大衛,陸丹丹還是方師傅的妻子,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受害者,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陸丹丹可以不認自己的父親並向工宣隊隊長告密,並不是她丟失了良心,而是在那個混亂的喪盡天良的時代裡,為了眼前的利益,說白了是為了生存,父女親情早已消失殆盡,思想裡只能裝著一種變異和荒謬的政治信念,服從政治命令便是一個人明哲保身的最佳途徑。而親情和愛情,就變得無足輕重甚至是可有可無了。透過電影,我們更能逼真地瞭解到那個時代人性病態的點點滴滴。

  但命運總是殘酷的。當他回到家後卻發現自己的妻子失憶了。陸焉識雖然已經回到了家,卻終究不能與深愛的妻子馮婉瑜團聚。他們像兩個世界的人,馮婉瑜卻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年年歲歲矢志不渝地等待著那個永遠也沒有歸期的人。可是陸焉識就在她的身邊,在漫天風雪中舉著自己的名字與她一起等待她想象中的人的歸來。

  這部電影就像一杯清淳而略帶苦澀的茶,散發出的是溫暖人心的甘甜,細細品茗之下,卻是能輕易撥動人心靈深處脆弱的情感和欲哭無淚的沉痛和哀傷。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7

  根據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是張藝謀的又一力作。看過之後,內心無比沉重和壓抑,被瞬間帶回到了那個無比動盪而扭曲人性的年代,無辜善良的人們飽受蹂躪,在一場無法逆轉的精神災難中踽踽苟活。

  電影中,知識份子陸焉識被打成右派,遭監禁多年後歸來,終可與家人團聚。沒想到這時,他的妻子馮婉喻已因思念過度、飽受摧殘而精神崩潰,患上了失憶症,對自己日夜掛念的丈夫也失去了容貌上的記憶,雖一心盼丈夫歸來,卻在重逢時刻,把丈夫當成了陌路人。而他的女兒也因父親的“右派”身份斷絕了跳舞的前途,褪祛了舞臺的光芒,成為了千千萬萬工人中的一員。

  馮婉喻的失憶日漸嚴重,陸識焉和女兒曾想盡各種方法幫她恢復記憶,都無濟於事,她沒有了往日的幹練與端莊,但她始終將丈夫陸焉識的名字銘記於心。每月的5號,她都滿懷期待與歡愉的來到車站的出站口等候丈夫的歸來。每當此時,陸識焉都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手舉著寫有陸識焉三個字樣的牌子。這個場景,不禁讓人唏噓動容。月月年年,任憑周遭萬物變遷,她一顆守盼丈夫歸來的心從未改變,而就是這份永不褪色的期待與失落,竟成全了這個女人餘下的一生!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馮婉瑜的失憶實則是她主動選擇逃避和遺忘的結果,令她能夠相對安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個世界,沒有傷害,只有她深愛的人。

  影片的結尾落在一個寒冬,大雪凌厲。年邁的馮婉喻和陸焉識依舊穿過風雪,安靜地等候在火車站的鐵門前。陸焉識仍舉著那個寫著自己名字的牌子,看著迎面一群群來自新時代的面孔,認命地沉默著。這一幕充滿了對現實的諷刺和無奈,亦生動昭示了有些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是不可逆的。兩個垂暮的老人,從歷史的風塵中一路走來,靠的唯有這深沉的陪伴。

  這部電影無可避免地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裡,我的姥爺和親人們被愚昧、愚忠的小人所迫害,飽受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磨難。那些不堪回首的暴行,是泯滅人性、不可饒恕的!

  一部電影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斗室窺全貌,在留白裡蘊出苦難的影子。而事實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比主人公的命運更悲慘的比比皆是,每一樁都觸目驚心。雖然那些災難已成為過去,但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只有直面和思考,才能以史為鑑,不再重蹈覆轍。願此悲劇永不復演。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8

  實在沒有時間去電影院,只能等半年後在網上看電影。對張藝謀的導演,總是喜憂參半,過去的《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非常不錯,再後來的《英雄》《滿城遍地黃金甲》又那麼媚俗。不禁哀嘆世道把人都變壞了。

  看過原著,對嚴歌苓的作品我一直都喜歡,沒有著意去買她的書。但是刊登在《收穫》《十月》裡的都沒落下。她的視角比較獨特,比如《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還有有名的《金陵十三釵》。很多作家都是本色寫手,而嚴歌苓寫歷史,寫傳奇,寫各種女人的命運,非常了不起!《陸犯焉識》好像是以她的祖父輩為藍本,描寫的一個人的一生。小說很長,而電影《歸來》完全簡化了,只取了最後一個篇章。看完之後,很感動,很為張藝謀叫好!

  張藝謀不愧是學過繪畫,深諳色彩給人的視覺衝擊。整個片子都是凝重的灰暗的色彩,給人壓抑之感。老舊的宿舍房子,老式的火車站,老式的天橋,打公共電話的小窗戶,沒有誇張沒有修飾的當年風貌,給人親切感。在壓抑的色彩中,穿插著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片段,或演出,或排練,結束時臺上臺下一起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對於我們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是湧上心頭的感慨。

  陳道明和鞏俐飾演的中年夫妻,演技非常地棒!儘管化的妝一點也不漂亮瀟灑,但是貫穿始終的溫情,讓觀眾的心,置身在親情至愛的漩渦裡起伏。馮婉喻讀摘掉右派帽子的通知,陸焉識修鋼琴、讀信,這些情節你不會掉淚,但是心很痛。那些苦難的年代,貧窮的年代,每個人受的苦,在當時並不覺得,只是很多年回憶起來,才覺得苦,怎麼那麼苦!記得小時候,有個叫培根的鄰家姐姐,她的父親是自殺的,家裡空空如也,有一天她在廚房用菜鍋燒水,裡面放了些豆豉,告訴我準備煮麵條,豆豉燒的水很鮮,好吃。不知為什麼這個畫面一直留在我腦子裡,現在想起來心也好痛,但是當時她也沒覺得自己多苦。

  劇情不復雜,也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馮婉喻的病一天重似一天,陸焉識就陪著他,在大雪天去火車站接她的愛人,雪無聲地落在地下,四周那麼安靜,在幽咽的《漁光曲》中,想起一本書名:愛是不能忘記的!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19

  觀看《歸來》之後,讓我感觸良多陸焉識與妻子馮婉喻在那個年代受到了那麼多的阻撓、無理打擊、拆散,讓人深痛不已,也許在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活在惶恐、極端、瘋狂的社會背景下都承受著不同的壓力與無奈。其中一部分挺過來了,不屈不撓守護這自己心中那份親情、愛情、友情,也有的人隨波逐流成為那個背景下的奴隸。

  在開始的時候與家人音訊全無隔絕多年的勞改犯陸焉識在一次農場遷徙中逃跑回家,在這個時候組織上把他的妻子女兒叫來,讓她們不許見面甚至舉報自己的丈夫和父親,要求她們表態;此時女兒毫不猶豫的說:他跟我沒關係。,馮宛瑜卻以沉默對待,組織上威脅她們要為女兒的前途著想,讓馮宛瑜無奈的只能說明白。這時多麼殘酷的社會,此時馮宛瑜的心理更多的是無奈和與丈夫見面的渴望。

  在這個背景,對懷抱芭蕾舞夢想的女兒丹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女兒不想他們見面,甚至阻止、舉報他們相見的地點。因為組織上的人說了只要你立功就讓她當主角,她為了這個拋棄了親情與母親對父親那份愛。看到這裡我只能說女兒的選擇既是自私的也是無奈的,我們有能要求她做什麼呢?

  在見面那天陸焉識在橋底下還忘用雨水把臉草草的擦一下,他想幹乾淨淨的見妻子,孰不知他的行蹤已經暴露。當倆個人見面了相互向對方跑著,只是想近距離的看上一眼,無情的組織又出現了撕碎了他們的這一點點奢望,組織的人撕扯著、毆打著把他倆分開,馮宛瑜看著自己的丈夫被組織無情的帶走,倆人只能呼喊著對方的名字。因此夫妻二人從近在咫尺又再一次的變成相隔天涯。

  革命結束後,陸焉識終於平反回家,但是他卻發現自己的女兒早已放棄芭蕾的夢想成了一名工廠女工,在女兒的帶領下回到妻子的家,而妻子卻認為思念而不認識自己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問了醫生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病,醫生告訴他只能靠她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變故,迫使陸焉識做出了對他來說最荒唐卻又最合理的人生選擇,那就是陪著自己的妻子在5號那天一次一次的去車站接自己。

  陸焉識和馮宛瑜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是可憐的,但是他倆的愛情是堅貞不渝的,做到了不移不易不離不棄,他們的女兒是悲哀的,但是我們不能譴責她,換成了你,你也許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吧!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20

  世界上最偉大的歸程是從特洛伊到伊薩卡,從此以降,置身於該譜系的作家都是滿懷焦慮地書寫自己的回鄉。這首歸來之歌啊,唱了千年又千年,即使在消解了所有古典主義的現代,他的餘音尤在繞樑。在尤利西斯里,在日瓦戈醫生裡,甚至在指環王裡,回家,回家,回家。這是許諾,奧德修斯航向的是恢復,在民間的故事中,正義事業的目的即在於恢復屬於過的理想秩序。未來存在於對過的回憶。最令人傷感的不是歸程中的艱險和對忘記歸程的擔憂,而是歸以後。奧德修斯不認識他的故園,他悲愴的慟哭直到神明出面擔保,他的家人認不出眼前的乞丐,他們懷著對奧德修斯最深沉執著的思念直到那些證據一一閃現。由此可見,在迴歸這件事上,遺忘是最大的敵人,有關恢復的允諾則是理所當然。

  《歸來》像一次令人心碎的戲擬。

  音信全無的遠行的丈夫,堅持拒絕的家中的妻子,獨自發展出一條有關成長的線索的孩子。還有遺忘,還有恢復身份的努力,還有復仇的企圖。因此,《歸來》是如此傷感,因為他獨獨缺少了恢復的許諾。這個世界沒有神明瞭。不認識,就是不認識,擺出這麼多證據,每一樣都閃爍著過黃金年代幸福的反光,可是沒有用處。他回不了家。塵埃落定後,不是故園的重建,不是身份的恢復,不是舊時代秩序的復興,而是殘山剩水,孤臣孽子。哪怕用最甜蜜的愛情小心翼翼的包裹住破敗的現實也毫無用處,傷口就在那裡,無法癒合。

  如果這不是批判,那是什麼?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無聊的感傷嗎?一個知識分子空虛的懷舊嗎?是又如何,大大方方的承認又如何。我竟不知道,知識分子傳記類何時從藝術世界的頂峰被踢下來了。我更不知道,什麼時候知識分子就不需要戀愛了。我還不知道,藝術中的愛情什麼時候一定要合乎邏輯合乎現實,屈就生活瑣屑了。這就是批判,這是神話的童話的美的批判。是什麼打破了自古以來的應許?而未來,本應該被好好保護在記憶中的未來,如今逃逸了哪裡?是不是這些舊時代舊家園的人,在被剝奪了記憶以後,註定會和他們失而復得的焦土一起,沉沒在喧囂的時代洪流之中?那這歸來所謂何故啊!沒有了記憶,也就沒有了關係性,沒有了此刻,沒有了未來。

  那在苦難面前,省略了旅程的導演歌頌的是什麼?當然是愛,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剋制,堅貞和理性。是古典的人道主義。反覆出現的陽光,是導演的善意,象徵和解,象徵希望。支援人物走到最後白雪落下的寂靜時刻的,正是他們自己的品格和來自導演的善意。雖然被破壞的無法修復,新的更難建立,但人的核心還未嘗消磨殆盡。美在這絕望中未被遺棄。而美,按斯丹達爾的說法,不正是希望的許諾嗎?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忽然覺得自己實在是過度解讀,也許,整部電影不過是在說一種中國古典詩歌的情緒——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21

  日日夜夜盼他歸來,可你卻不知他一直在你身邊。你在盼望他的歸來,也在忘記他歸來的痕跡。

  你說你忘了,因為頭上的創傷和你心底的傷痕,你不想再記起那個混亂的年代和那些更加混亂的人。你恨他們,所以對你來說忘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可你真的忘得掉嗎?

  如果真能忘掉,為何就不願原諒你深愛的,卻奪走你所愛的女兒呢?每當丹丹來到你身旁的時候,你都不願直視她。也從不願接受她對你的歉意。你只是冷冷的說“我不會原諒你的,丹丹,不會的”為何你連自己的女兒都不願接受?我想,是因為你對那個男人愛的深沉。

  可你真的愛他嗎?

  如果真的愛他,為何你只記得奪你所愛的女兒,卻再也記不起你的深愛的人?是失億的緣故嗎?還是你被他傷的太深?陸陸續續地再想到那些痛的記憶,就使你忘記,連他dou也被忘記。

  可你真的願意忘記他嗎?

  為何你想要忘記,卻仍記得他歸來的日期?5號,你重複的念著,期盼著,你說“5號我愛人就回來了,我得去接他。”每個月的5號,也都能見到你孤獨的身影。你獨自舉著牌子,在寒風中佇立。然後10年,20年過去了,你的身影已不再挺拔,你的臉上已爬滿了皺紋,但唯有你期盼的目光,一如往常。

  可這畢竟不是時光列車,你已等不到那個過去的他。

  但不意味這,他已不在了。相反,他一直就在那裡。難道你就看不出那個送你去火車站的同志眼裡的無奈嗎?難道你就聽不去那個念信的同志聲裡的悲哀嗎?可你卻從未發現,也從未想起,那個陌生的同志的熟悉的臉和那段難忘的回憶。

  這就是《歸來》故事,一段望歸不歸,已歸忘歸的半生思念。

  電影歸來觀後感 篇22

  晚上開啟電視找好看的電影,可是多數都需要購買VIP會員,我打開了不需要用會員的《歸來》,看了後真的少有這種電影的畫面了,讓我感覺我真的是在看電影,是灰黑色的電影視覺感,張藝謀的電影多注重色彩,鞏俐的演技也不在話下,細細觀影,故事感人,可以說扎心了,老婦人那麼愛自己的丈夫,一種暖心的等待,她因為有病,丈夫回來了卻不認識他,用各種方式詮釋對丈夫的思念,鞏俐飾演的馮婉瑜的眼睛裡飽含淚水,彷彿丈夫這個角色種在了她的心裡。現在有太多愛情片,有的確實感人,有的卻讓我覺得不真實,而我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屬於那個年代的真摯,毫無雜念,父母輩的愛情。曾經我因為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感動過,同樣是女的愛男子的感情,表達得更可歌可泣些。《歸來》其實,其實我們這個年代這樣的感情少見了是嗎?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四、五、六年級的學生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這部電影只是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因為是動畫片,所以添加了我們喜歡的成分。看的時候,我的心情隨著劇情的變化一會兒激昂、一會兒低落、一會兒開心、一會兒悲傷主人公孫悟空在小和尚江流兒的幫助下,解開了封印逃出來五行山。因為對江流兒的崇拜和江流兒對他的感化變得善良、樂於助人了。他們互相幫助一同度過了許多難關,最後孫悟空為了解救身處危險之中的江流兒,而喚醒了原先失去的法力,打敗了大蠕蟲,讓人十分感動。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熱情能給人帶來正能量,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用章雋的熱情將正能量傳遞下去,照亮溫暖所有的人。

【電影歸來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