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旦>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通用5篇)

  歡度元旦慶祝新一年的來臨,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都盛行的。你知道各國過元旦的習俗嗎?下面是小編告訴你各國過元旦的習俗(通用5篇),一起看看吧。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篇1

  德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新年鐘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鐘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裡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

  英國

  在英國,待到午夜降臨,人們就開始了傳統的大拜年活動,每個家庭都把大門開啟,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小黑麵包招待來賓。第一個來客通常被認為是新一年運氣的象徵,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新年打井水是英國中部鄉村流傳已久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來的水則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們就爭先恐後地拎著桶,向井邊進發。

  法國

  法國的元旦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新年夜,法國人閤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

  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比利時

  在比利時,人們在元旦清早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比利時人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人們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義大利人認為,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篇2

  新年來臨了。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過元旦的特別習俗與迷信說法,希望大家的新年過得充實而愉快!

  元旦,最早便出現於這句話中。此後,元旦便成了新年開始。宋代吳自牧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夢粱錄》卷1“正月”)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宋代王安石有《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述的就是過去古代中國人過元旦的情形。

  中國的元旦有多種說法,如“元正”、“元辰”、“元春”、“元朔”等。與西方的“元旦”在時序上並不盡相同。歷史上,中國各個朝代對“元旦”說法不一致,如夏代為正月初一(夏曆1月1日),商代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周代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秦王朝時期為十月初一(10月1日)。但後來約定成俗,古代中國的元旦一般指農曆正月初一。

  一直到19xx年,中國的元旦才與西方的元旦在時序上真正的統一了起來,其推動者是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政府後,孫建立了中華民國。當時,各省都督代表一起到南京開會,會上決定使用公曆。但中國人過年的習俗不能變,也變不了,中國人的農時和人們的習慣都是按夏曆安排的,輕易改變會造成不的麻煩和混亂,所以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以順應農時。但決定將農曆的正月初一稱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新年”,但並不叫“元旦”,直到後來國門大開,西風漸進,西方的元旦才被大家接受。

  但正式決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情。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大家現在使用的陽曆。為了方便農時,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節氣“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農曆正月初一便自然成了“春節”。

  “元旦”第一次以國家法令形式在中國開始推廣,元旦從此成了一個法定的假日,與西方國家完成接軌。

  但相對來說,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有過元旦的習俗仍不是很濃的,農村中甚至不將元旦將節過,只過農曆的“元旦”。中國人有“有錢沒錢,洗澡過年”的習俗,在西方,元旦是相當講究的,不少地方敢有“洗禮俗”。如在南美的阿根廷,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汙穢。在非洲的坦尚尼亞,早餐後,鼓樂齊鳴,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到海灘洗澡,以示洗去汙穢,健康歡樂地迎接新年。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

  英國、希臘、法國等地一向有過元旦傳統。而這些國家有在元旦這一天占卜的習俗。

  在英國,元旦到來時,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在希臘,元旦到來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在法國,當地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早上老年人會上街看風向來,如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如果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如果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如果刮北風,則是欠收年……依此說法,進行吉凶占卜。

  最有意思的是保加利亞人,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會得到第一頭牛或馬駒、羊,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我想,xx年是xx年,有興趣的家長也不妨給子女送頭“牛”,以討個吉利。

  韓國與中國差不多,但將中國人過鬼節的習俗嫁接了進去。除了聚餐外,還會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元旦祭祀在許多國家都是有傳統的,如在埃及,這一天要祭祀穀物神,以保新年有好收成。

  中國過新年有摔瓷器,以討“歲歲(碎碎)平安”。在古方的元旦也有這現象。如在義大利,有的'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裡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丹青人則在元旦前夜,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越幸運。

  新年喝酒是少不了的,其它國家也是這樣的。和中國人的“感情深一口燜”不同,不少國家是因為討吉利,才不讓杯裡留酒的,這真得是跟往事幹杯了。法國人就是這樣,元旦年到來前要把家中剩下的酒全部喝光,當地人認為新年不能有舊酒,否則運氣不好。因為有這種說法,不少法國人硬著頭皮喝,把自己喝得不知今夕是元旦,家裡街頭醉鬼多多。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篇3

  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英國元旦慶祝

  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

  “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臺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篇4

  在日本元旦節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31號晚上被稱為“大晦日”,這天晚上基本上很多的寺廟都會敲響新年的鐘聲,一共108次,象徵著去除108種的煩惱迎來新年。到了1月1號也就是元旦節當天,就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這一天放假哦,人本人就會穿起節日的盛裝,慶祝元旦節。下面我們就是2018元旦日本放假安排,還有日本元旦習俗,看看他們怎麼過元旦的。

  元旦在日本又叫做元日,雖然只有1天的假期,但是從12月29日到1月3日原則上日本的很多單位和企業都是不辦公的。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日本人把12月3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託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日本元旦習俗

  新年裡,日本各戶門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條草繩或用草繩編的圓圈,稱為“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叫做“門松”。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動物剪紙貼在住宅內外,祈禱平安。同時還根據十二生肖,刻個年肖,相互贈送。郵政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郵票”。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之間,互贈賀年片成了最熱門的祝賀方式,日本人稱它為“飄舞的風箏”,遙致深情。在新年裡收到誰收到的賀年片多,誰就會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財運亨通,格外喜悅。新年裡,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孩子之間拜年的習慣仍然盛行。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恭賀新年”。

  日本元旦美食

  日本新年按照公曆,在聖誕節之後,由頭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過年必吃糯米糕。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新年喝過屠蘇酒,就能身體健康。元旦當日早上,各家都會歡聚一堂,先幼後長依次喝屠蘇酒,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御節(新年飯) 新年期間,日本人是禁忌開火煮食的。因此,各家的年夜飯、新年飯都是預先做好的。新年飯在日本語中稱為“御節”,形式跟便當差不多,只不過是更加豐盛的便當罷了。御節的傳統來源於江戶時代的“疊食”,新年飯的飯盒分幾層,每層放置不同的食物,第一層是前菜和小點心,第二層是魚和肉,第三層是一品料理。御節的飯菜豐儉由人,可以吃得很豪華,也可以吃得相對簡樸,但家裡做的御節肯定是不新鮮的,因為御節的飯菜都是提前準備的。 賀年片歲末年前,人們都會到郵便居搶購賀年片,在賀年片上寫上祝福和問候的話,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和上司老闆,以示祝福。飲完屠蘇酒後,吃一 種叫"御雜煮"的年糕湯。各家制法不同,風味也不一樣。日本人在"正日"(即元旦當天)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芋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 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蕎麥麵

  蕎麥麵寓意健康和長壽,日本著名作家慄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麵》曾經給許多人帶來感動和激勵,這篇家喻戶曉的作品提到日本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傳 統美食——蕎麥麵。日本很多地區都有種植蕎麥,蕎麥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的蕎麥麵是人們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還有很多人常把蕎麥麵作為禮物送 人。據說,按照傳統風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蕎麥麵。正是因為蕎麥麵在日本人心裡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稱為“年面”。

  食用方法:蕎麥麵,麵條爽口,湯底味道也不錯。長長的麵條寓意健康和長壽,而且咬斷蕎麥麵還寓意著咬斷厄運和負債,寄託了對來年的美好希望。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 篇5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閤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韓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朮、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裡,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裡。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膠牙餳。隋杜公瞻註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闢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敷於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粉碎成末,用乾淨井水飲服。

  卻鬼丸。《荊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不過《荊楚歲時記》說的卻鬼丸是服食的,與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後起的風俗。南朝梁的文學家庾肩吾《歲盡應制》中有“金簿圖神燕。朱泥卻鬼丸”之句,說明除夕夜有準備卻鬼丸的活動。司空曙《酬衛長林歲日見呈》有“朱泥一丸藥,柏葉萬年杯”的詩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型別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麵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歲時廣記》卷五引)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麵條之類的食品。

  流傳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數餃子和年糕了。

  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麵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戶錄》注引)類似今天的餃子。明代《正字通》說:“今俗餃餌,屑米麵和飴為之,乾溼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說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後。”據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麵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製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誌》說當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誌稱“節糕”,明正德廣東《瓊臺志》記載當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時富家僱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各國過元旦的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