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1

  最近讀了《教師語言藝術》一書。讀後感觸頗深,受益非淺。

  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孩子感受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裡,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語言藝術》這本書結合大量真實的案例,啟發廣大教師如何修煉自己的語言藝術,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它有深入淺出的論述,也有實踐案例的生動映襯,特別是總結了很多優秀教師成功修煉語言藝術的寶貴經驗和可貴素材,非常具有啟發性。

  語言,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範,態度要和藹,內容要得體,方式要適宜,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孩子求知的慾望,撥動孩子上進的心絃,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孩子的心田。教師的語言還要情理結合。要讓孩子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孩子在思想上認同以後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應。“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就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記憶,而且深人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教學語言

  的藝術性,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適應課堂和孩子的年齡,心理的特點,賦予語言以情感色彩,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2

  放假時計劃要寫論文,於是在圖書館借了幾本說,其中一本是《教師的語言藝術》,其中有幾個章節吸引了我,就大概的看了一遍。以下是我的一點小體會:

  一、學會控制音量。

  本書的前兩個章節都是講的一些發音及語言修辭方面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學會控制音量。教師上課,傳授知識,是交流思想、傳遞資訊的活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要使坐在每個位置上的學生聽清楚教師講的每句話,發的每個音節,並且耳感舒適。

  這兒有兩種情況是不可取的:第一種聲音過響。弊端是講者做多餘的功,無謂的'消耗能量和精力;影響其他班級師生上課;學生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寧,影響聽著收取資訊和及時反饋。第二種說話聲音過低。弊端是教室中後排學生聽不清,不能接受到老師的全部資訊,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

  我想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上面的兩種情況,務必調整好音量,力求讓教室中的每位學生能聽清楚,這也是學生聽講的最起碼保障。

  二、話要說到”心“坎上。

  教師的思想工作要從學生的”心“開始,而且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也始終是用”心“為之,而不是說空話。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真誠“,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說:”真誠的關切,這是和諧發展的一般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各個品質都會獲得真正的意義。“其次是要以理服人,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理“的作用,把話說到”理“上,以理服人。透過文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學習到原來”忠言“也可以不”逆耳“、”誇“人一定要”誇“到”點子“上…

  三、教師最好學點”幽默“。

  首先教師的幽默可以表達對學生的親切友好的情感,從而培育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其次幽默是教學的利器,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得去品讀,同時還有一些語言上溝通的好點子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