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新教育隨筆

新教育隨筆

新教育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教育隨筆1

  幼兒園裡,孩子們最愛玩的是角色遊戲,因為在角色遊戲中,他們可以提取自己的生活經驗,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置身其中並充分享受。每每看到孩子們陶醉在我們共同創設的情境中時,我的心裡就會感慨萬千。

  我們班上開展的角色遊戲很多,醫院遊戲是從小班就一直延續存在的。當初“醫院”剛開業那會兒,可以用“搶手”兩個字來形容,每次選擇遊戲時,幾乎所有孩子都是首選“醫院”,可是,現在選擇“醫院”遊戲的孩子卻寥寥無幾。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原來“炙手可熱”的醫院變成了現在這樣“冷冷清清”呢?我想,大概所有的遊戲都會像食物一樣具有保鮮期吧!那麼,該如何給“醫院”遊戲注入新的活力呢?

  一日,保健老師像往常一樣端來體重秤與身高架給孩子們測量身高和體重。在測量時,有的孩子問:“老師,我有多高?”“老師,我長高了嗎?”有的孩子則相互比較自己的身高……看來,孩子們非常關心自己的身高與體重。於是,我嘗試在“小醫院”的牆上張貼了身高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就看到,孩子們總是會、在自由活動時間走到身高尺前,請同伴幫忙測量或自己揮舞著小手在頭頂上比劃測量身高,一邊測量還一邊向小夥伴炫耀:“看,我長到這麼高了!”“我快到這兒啦!”這時,有的孩子向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老師,我能做個記號嗎?”接著,很多孩子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該如何有效地利用這個問題呢?於是,我反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可以嗎?想做個怎樣的記號呢?可以怎麼做呢?需要哪些材料呢?”

  孩子們開始了自由討論,有的說:“可以畫一個自己的頭像貼在上面。”有的說:“可以在紙條上寫上名字貼在上面。”當了解了孩子們的想法後,一次“自制標記”的創作活動就開始了,看到孩子們認真而專注的表情,我體會到作為教師準確把握教育時機是多麼重要。這時,尺度表的兩側已經貼滿了孩子們自制的標記,大家興高采烈地圍在一起觀看著:“這是我!”“我畫的自己多漂亮!”“我的標記是星星,我現在有這麼高了。”看到孩子們得意的神情,我不由佩服起孩子們的創新能力與想象力。

  就在這時,俞曉言說:“量尺上貼了許多標記,原先的數字都看不清了,就記錄不了我們的身高了!”聽她這麼一說,孩子們都著急了。看著他們著急的樣子,我決定趁熱打鐵:“你們想到把標記記錄在量尺上這點很好,但是因為人太多,都把量尺上的刻度遮住了,有沒有一種辦法既可以記錄你們的身高,又不影響我們看刻度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開了,最後,孩子們一致同意用病歷來記錄。“很好,還可以記錄在哪裡呢?我們會在什麼時候量身高和體重呢?”“體檢!”孩子們又開始熱烈討論起來。“我體檢過,除了量身高體重。還有很多。”這時,徐靜宜說:“我們可以在小醫院搞個免費體檢的活動!”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很快,我們就在“醫院”裡開設了“體檢”環節,並加入了“體檢表”“宣傳單”等新的輔助材料。一下子,“小醫院”裡又恢復了往日的絡繹不絕。

新教育隨筆2

  經過暑期“新教育”的培訓學習以及後期的自我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學生,對課堂,對自我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下頭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進理念談一點自我的體會。

  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立數碼學校、構築夢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向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他說,教育是為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教育就是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的發展,他將此理念作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應對太多的夢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必須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能夠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著必須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必須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一樣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必須會被淘汰!因

  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所以,今日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我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明白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樣能夠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應當是不一樣的,今日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教師。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裡,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今後我要加強自我反思的本事,善於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我的教育,反思自我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我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各方關係,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裡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穫”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於學習,勤於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我,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夢想",使自我的思想不斷提高,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教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夢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

新教育隨筆3

  走近新教育,最能感受到新教育倡導者以及實踐者們的那份熱情,那份夢想,那份對完美未來的企盼。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日,在我們深知不能改變目前教育現狀的情景下,在絕大多數人“萬馬齊喑”,如一潭死水般沉寂的時候,新教育人選擇了站出來。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與其苟延殘喘地活著,不如瀟灑地走一回;勇敢闖一闖,不管結果會怎樣,至少以往嘗試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教育人成了開拓者,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大聲地向世人宣告:我們要換種活法。

  是的,換種活法。這就是為什麼新教育出現的原因了。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理由的,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新教育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因為,夢想不會泯滅。經濟再發達,物質再先進,終歸還是有一些“精神守望者”,他們不願沉淪,他們拒絕平庸。於是,“於無聲處聽驚雷”。新教育一出,立時激活了這一溝“絕望的死水”。我們也欣然發現,沉默不等於滅亡,靜靜地蟄伏乃是等待那遲來的“吶喊”。新教育這一聲“吶喊”,喚醒了那些尚未沉淪的教育者們,喚醒了那些在黑暗裡“哀怨彷徨”的摸索者。於是,大家找到了共同語言,重燃期望的火苗。

  在新教育這面大旗的召喚下,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隊伍中,如同涓涓細流,逐步匯聚成大江大河。最終,浩浩蕩蕩,既天而來。

  新教育所倡導的,其實是一種信念。只要你願意,只要你拿起筆,你就能夠改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僅有堅持,才有奇蹟。見證奇蹟的時刻,就是你決定改變的時刻。

  是的,拒絕沉淪,拒絕平庸,換種活法,活出精彩。這就是新教育。

新教育隨筆4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首先要學會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等待。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做——有些爸爸媽媽寵孩子,對孩子的事一切包辦,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而且孩子失去了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包括犯錯誤的機會),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慾,遇到問題信心不足,就會急躁。孩子一急躁,爸爸媽媽在旁邊也著急,為安撫孩子便全權代勞了(事實上,這是潛意識解決爸媽自己的焦慮的行為),惡性迴圈,孩子就失去了耐性。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但是看到孩子做得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告訴孩子怎麼做永遠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玩益智玩具——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多玩團體遊戲——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讓孩子做適合他/她,稍經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孩童時期是孩子的自信心養成的時期,給孩子做合適的事情,讓孩子經過努力就能完成,從而獲得成就感。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東西,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新教育隨筆5

  新教育的路,曲折而漫長,思考、應對,重新出發:

  一、走著走著,別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xx培訓三年後,我依舊仍走在這條路上,用三個字來總結——不容易。

  1、應對內心的迷茫,不容易。xx培訓的資料很強大,看似表面聽懂,其實有很多的東西是真不懂,最最關鍵的是明明懂得卻做不到,那時內心的那個迷茫、那種無力、那種黑暗……不斷地懷疑、反問,不斷地尋求答案,最終發現所有的答案都在自我內心時,才漸漸開始平靜、淡定、從容。

  2、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容易。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不難,拿起過就能夠放的下。但人與人之間因為摻雜了情感,就顯得格外複雜,心與心的距離有時就如天與地般遙遠。同樣一段文字,因解讀人的心裡認識不一樣,會得出不一樣的解讀,也最終理解了校長培訓時說的那句話:如果上帝明白人類發明了文字,估計它會被氣死。

  3、做到“風不停,樹應靜”,真不容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新教育圈子也是一樣,同樣一句話可能會被解讀成各種版本,傳遍天下,原說話者也無法解釋,因為這一解釋,又將有各種不一樣版本的解讀,如此應對“風不停”,只能做的選擇是“樹應靜”。

  還好,我依舊走在這條路上,因為無論曾被他人如何誤解,或是被貼上多少標籤,我還是我——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再次反觀自我當初為什麼選擇新教育?最初因拜讀校長部落格中關於道德經的解讀部分而痴迷,隨後參加的培訓及送女兒入讀新教育學堂,皆因自我缺乏做人的智慧,缺乏為人母、為人妻的智慧,缺乏與人相處的智慧,如此,依舊走在這條路上,我的目標是提升自我的做人智慧。

  二、也許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幸福是什麼?沒有人能夠概括出定義,因為它只存在於你的心中,沒有外在標準的衡量。同樣的一天,有人為賺到300元錢而感到開心,有人卻為捐贈300元而感到開心,有人因感情而笑,也有人因感情而哭,而我的女兒可能因為吃到一碗味道可口的蘭州拉麵而倍感開心,那時那刻,她很幸福。然而幸福卻沒有終點和極限,就像沒有百分百純正的黃金,它僅是一種感受,當時當刻。

  既然如此,新教育最具價值的應是追求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沒有結果。有一天,朋友問什麼是新教育?我突然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所能概括的任何一個定義都不準確,也無法準確,我只能談談自我的經歷與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收穫了些什麼,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目標在遠方。

  三、最重要的目標應當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從接觸新教育後,我就異常想辭職,以往因為工作的選擇而異常糾結,一方面來自家人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於自我內心的不確定,不確定自我的“另類”選擇是否真的是自我真心喜歡的;有朋友說是因為我放不下此刻工作所帶給我的種種名和利,看似對又好像不對,直到有天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的選擇目標是“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選擇工作的種類,只要目標和方向是明確的,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對的,因為工作的動力和方向就是你“成為”的方向,如此,糾結了三年的事最終放下了。

  小x今年未被今日錄取,據說原因是孩子的目標感不強,剛聽到時還是有疑惑,如今也漸漸明白,目標清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教育中所提到的“喚醒”“發覺孩子的內動力”都離不開目標二字,一個人僅有目標明確,才明白自我平常要做什麼,也才有動力去自願自發的做。

新教育隨筆6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肩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與時俱進。在幼兒教育中,自認為我是一向尊重幼兒的潛能,尊重幼兒的個性,能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鎖。

  今日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午時,我班一個孩子在外面走廊裡發現了半個饅頭,看樣貌是中午的,於是我在班級詢問,沒有人承認。此事讓人頭疼呀,然後讓孩子們圍圈站,我說:“如果你此刻承認說明你是誠實的孩子,教師不會責怪你。”可是沒有任何反應,於是我便一個一個詢問,讓孩子們看著我的眼睛回答,最終還是沒有查到。我怎樣也想不通,猜不到,覺得自我對他們已經很瞭解,看眼神能夠分辨出來的,可是……於是我相信不是他們而是隔壁班,我拿著那個證據去了隔壁班,也沒有。很失落地回教室,這時在教室門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擺弄衣物,我又隨口問道:“這是你丟的嗎?”他看著我小聲說:“不是。”我又問道:“真的?”然後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淚,承認了。我問他為什麼剛才不說,為什麼不主動承認錯誤,他哭著說:“我怕別人笑話我。”

  瞬間我感覺自我錯了,不該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已經長大了,更在乎自我在團體中的地位,於是我承諾不再提這件事,不會讓他成為大家的笑話。今日也給我上了一課,但願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新教育隨筆7

  每學期要完成學期班級計劃、主題活動計劃、周計劃、每日活動計劃,每週兩次活動反思、兩個觀察記錄,學期總結;幼兒成長檔案中的圖文收集與製作;還有學期中好課設計、案例論文撰寫參評、課題研究;後來又增加了微信平臺釋出、美篇製作……為了應付這些工作,我曾經身心俱疲,每天都在"寫作業還債"中煎熬著。可讓我奇怪的是,在同一個單位,完成同樣的工作,有的老師工作任務比我還重,她們卻能應付自如,甚至有位老師的文章還頻頻獲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抱著請教之心與她交談,終於取得真經。現在,我也能做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了。這裡,願與老師們分享。

  用巧勁做雙贏的事兒--觀察先行

  教師的案頭工作種類繁多,要求各不相同。其實眾多工作猶如一張蜘蛛網,看似凌亂卻有章可循。就如我們每週要完成2篇觀察記錄,一個月就是8篇,一學期按4個月計算,總量就是32篇,而這32篇觀察記錄就是絕大部分案頭工作的"主線"。我會根據班級孩子的發展和自身的興趣,結合自己的學期觀察工作重點,進行系統有目的的觀察,而這些觀察就是我個人課題研究的素材來源。我只要堅持完成高質量的觀察記錄,我的案例、論文、課題研究的素材就在其中了。由於有真實鮮活的案例,我的案例、論文可讀性增強了,獲獎機率也提高了。觀察先行,核心引領,是一條既能完成園裡交給的工作任務,又能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雙贏之路。

  用巧勁做出彩的事兒--事事相連

  圖文並茂的美篇,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我們對一個主題、一個活動、一個精彩瞬間的敘述與解讀,而事無鉅細不加規劃胡亂製作的美篇,則反映出教師缺乏專業的思考,家長看了只會拉低對我們的專業評價。所以,我很重視美篇的製作,將其等同於一個案例的寫作。於是,案例與美篇有了很好的銜接。美篇釋出後會有各個層面的人員給予資訊反饋,我則根據大家的反饋意見,對原有案例進行新一輪的梳理、修改與完善。

  用巧勁做重要的事兒--統籌規劃

  對教師而言,需要以統籌的理念將案頭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安排,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力求有所收穫,助推專業成長。而對於幼兒園的管理者,如何幫助教師走上一條案頭工作統整規劃之路,讓新媒體為教師的日常工作錦上添花呢?

  1、對不同型別教師提不同的要求

  對於成熟型、研究型的教師,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主動統整規劃能力,可以自主完成案頭工作;而對於新教師和成長型教師,則需要藉助園部的頂層設計,幫助其慢慢養成自主規劃能力。園部可以根據學期需要完成的觀察聚焦、反思聚焦、計劃聚焦等,梳理學期案頭工作,結合教師個人興趣,幫助其確定學期撰寫的聚焦點,鼓勵督促新教師、成長型教師圍繞學期聚焦點做日常工作的有心人。如我園結合幼兒園的工作重點,將教師的觀察記錄主要聚焦到自主遊戲(戶外自主運動和自主遊戲)、美工區觀察、生活室活動幾個觀察點,教師可以選擇並確定自己的深度研究點進行跟蹤觀察研究,做有用之事。

  對於量可做些調整,如本學期一共23周,去除國慶和開學一週,還有21周,共42篇觀察記錄要寫,而我們只要求教師完成3個系列中36篇觀察記錄即可,因為環境中體現兒童深度學習的內容也是教師的觀察記錄,專用活動室中的觀察也是觀察,總量達標即可。

  2、美篇製作求質不求量

  案頭工作的化散為整、積少成多的統籌管理,可以讓教師對學期工作做到心中有數,不至於忙中出亂而出現毫無質量可言的文字資料。

  對美篇製作,園裡不做太多硬性要求,教師可以在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製作,也可以在一次精彩活動後製作,還可以在一個系列活動後製作。當然,一定要是孩子活動的真實記錄,要有教師的真情實感,要有理論與實踐的思考感悟。對於釋出的美篇,園部會先進行審閱,對質量進行把關,讓美篇成為教師展示自我專業素養的平臺,而非任務完成之地。

  新媒體的運用雖然給工作帶來了一些小煩惱,但只要我們管理層與教師有一個統籌規劃的思路,相信頂層設計一根線,定會織就教師的專業成長之網。

新教育隨筆8

  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應該怎麼做?

  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要具體分析:是明知故犯,還是失誤所致?是主觀錯誤,還是客觀錯誤?面對不同的錯誤,就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願能與君共分享。

  首次犯錯,先講理後警告。如果學生在沒有意識到這是錯誤行為的情況下,對此,我們要進行說理教育。告訴學生這種行為的危害性的同時重申正確行為,並警告下次不能再犯此類錯誤了。班上的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對初中生的行為規範並沒有多大意識,於是經常不守時,不能安靜自習。例如:開學初的一星期,學生經常在自習課時自由走動,要不借作業,借文具,要不交作業。有一個走動後,就有很多一些人走動,導致整個課室鬧哄哄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對的。於是,我叫停所有人,告訴他們以後在自習課時,不能離開座位走動,以避免混亂。經過我的強調後,第二天,只有一個同學在衝動下,還是走動了。直到接觸到我嚴厲的眼光時,才意識到自己犯規了。再三強調後,自由走動的現象就沒有發生過了。

  明知道不該這麼做,可是在虛榮心的誘惑,還是犯錯了。對此學生,首先要批評其明知故犯,然後告訴他虛榮心的危害性,最後警告學生,如果再犯此類錯誤,即將受到嚴厲懲罰。前幾天,班上的小軍在走廊裡和同學聊天,其中有位同學刺激小軍說:“小軍,你敢站在樓梯欄杆扶手上嗎?我打賭你不敢。”為了顧及面子,小軍二話不說就站在欄杆扶手上了,還在上面搖晃了幾下,同學們歡呼聲一片。恰好這一切被我看到了。我把小軍叫到辦公室裡。首先,詢問他是否知道這是錯誤行為。他說知道。其次,就對他進行了嚴厲批評:批評他帶來的壞榜樣以及對自身的不負責任。同時,告訴他如何化解這虛榮心的誘惑。告訴他下次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將受到嚴厲懲罰。

  面對喜歡說謊的學生,首先要給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並講解謊話的危害性。班上的小珍是個性格酷似男孩的女生,當全部同學都交完校服費時,她告訴我,她忘記跟爺爺拿錢了。好,沒關係,我可以幫你先出錢,你下星期再給我。下個週一時,她說校車來得太快了,以致於沒有拿到錢。又下個週一,她說錢放家裡,忘記拿過來了。於是我無法淡定了,打電話給她爺爺,爺爺說她拿了校服費了。我找來了小珍,首先,詢問她的生活方式還適應麼?衣服夠穿麼?晚上會冷麼?然後把之前她說的一個個藉口重複一遍,詢問她這該怎麼解釋?為何與爺爺的話對不上號?並慢慢地說出謊話的危害性。最後,她終於告訴我:她把爺爺給的校服錢用來買輔導書了。並寫下了保證書:下週一定帶來校服費。在今天,她終於實現她的諾言了。

  面對種種錯誤,我們少不了對學生的教育與指導,更少不了關心和耐心。希望我將總結出更多的方法與技巧。

新教育隨筆9

  很多人都說,你們好辛苦呀,必須要有耐心才能夠,否則孩子們整天吵死了。其實做為一名幼兒教師光有耐心是不夠的,我們還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僅有這樣你不但能贏得孩子們的心,還能夠贏得家長朋友的心。

  愛孩子不是說在嘴上,要掛在心裡,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於是我和家長成了朋友,利用早上接待了午時離園的時間和家長交談,瞭解孩子們在家的表現,身體狀況和當時的情緒,以便我更好的在一日生活中觀察孩子的,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教育。

  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幼兒園因為特殊的原因,孩子們尿褲子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我總是不吭聲為孩子換下尿溼的褲子,因為這是孩子的小秘密。

  愛孩子就是尊重孩子,我們有個孩子鼻子上總是帶著鼻涕,我並沒有嫌棄他髒而不理他,相反當我看見他的鼻涕流出來是給他送上紙,或親自為他察干淨。

  愛孩子就是職責,因為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職責,我們才會做的更好。孩子們由於年齡小,自立生活本事差,自我保護本事也不強,所以我會教給孩子們如何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景下保護自我。

新教育隨筆10

  有人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有人說,教師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最親切、最智慧、最偉大的形象。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期望自我長大後能成為一名教師。1997年8月,我最終如願以償,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那時起,我在心中就暗暗發誓:必須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在從教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始終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工作中盡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我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回憶自我教過的學生,我十分自豪。他們有的上了大學,有的讀高中,有的上小學,還有的已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無論從哪一所學校、哪一個崗位,表現都很突出。看到他們的成長和提高,我感覺無比幸福,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我傾注了自我全部的愛與職責。

  在幼兒園我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孩子們身上,許多文字工作我是利用業餘時間做的。雖然比較辛苦,可是我卻十分歡樂。因為我的付出,收穫的是孩子們濃濃的師生情。偶爾,有幾天外出學習,孩子們常在爸爸媽媽面前唸叨:“教師去哪兒了,怎樣還不回來”有的甚至做夢也夢見教師。“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僅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

  因為在我付出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在幼兒園這片沃土中,我與孩子們每一天朝夕相處,共同成長。我用汗水和愛心澆灌著孩子們稚嫩的心田,同樣,孩子們也用他們的天真、坦率和真誠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促使著我一向奮鬥在幼兒教育的行列中。今年的七月我送走了我的第三批孩子,短短一年的時間,我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記得畢業典禮上,孩子們和我擁抱在一齊,不捨得離開的時候,我激動得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時,懂事的寶貝兒會在一旁不住地安慰我:“蔡教師,你別哭了,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每當聽到以前的家長報告孩子的好訊息時,我感到欣慰;聽到孩子們打來的電話時,我感到幸福。我為我選擇了這份在充滿歡樂與溫暖的樂園裡播撒愛的職業而驕傲、自豪、欣慰。把畢生的精力全都奉獻給幼兒教育事業,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愛孩子,我愛幼兒教育事業。

新教育隨筆11

  小班孩子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兒園中,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怎能照顧得過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戶外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脫了一大堆,立刻意識到:可以“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何不來一次穿鞋比賽。於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明瞭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了,只見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後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見他哭腔著臉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侯智涵不會穿鞋,他哭了”。我說:“沒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聽到我的鼓勵後說:“我能穿上的”。我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的學習穿鞋。就這樣,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終於把鞋穿上了,並高興得跳了起來,大家為他歡呼、為他鼓掌,我衝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透過多次這樣的活動,老師不吝嗇鼓勵、表揚和誇獎,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新教育隨筆12

  《新教育》對於“夢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我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夢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著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可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能夠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僅有雙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十分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提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提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當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本事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構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供給休閒消遣,它“應當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最佳化生命,激揚生命”。

新教育隨筆13

  綠綠的草地上,快樂遊戲的一群人——漂亮清純的女生,天真可愛的寶寶,是姐姐帶著弟妹,還是多年前大雜院裡的大帶小?

  猜出來了嗎?他們是快樂的幼兒教師和他的天使般的寶寶。

  陪伴天使般孩子成長的幼兒教師們,沉浸在對自身工作熱愛和對自身教育天職的責任中。期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小天才。期望孩子們在長大後有一對可以任他們翱翔的堅實的翅膀。因此,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對教案的反覆推敲之中,以及抓緊點滴時間向孩子傳遞知識之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們習慣了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習慣了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稚的孩童。懷著成人的擔心,教師的責任心,他們不停的糾正孩子的行為。就這樣,一心為孩子好的教師,天天和一群盼望成長的孩子們“鬥智鬥勇”,有時還要承受家長的不解與埋怨。

  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走進童心世界”這一響亮的口號,引導幼兒教師們重新反思,審視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使教育者逐步改變著對教育的認識:從傳統的師道尊嚴,到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個完整的人,發展中的人。從一刀切的統一要求到因材施教。從片面的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到關注孩子的需要。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孩子的主體地位並存。

  觀念的轉變使教師們越來越關注孩子們的所思所想,期望透過自己對孩子細緻的觀察,瞭解孩子不同的個性,興趣與需要。期望在對孩子充分了解後提供恰當的幫助。支援孩子的發展。並隨著孩子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教育策略。使教師真正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共同解決困難的合作者,不斷學習的引領者。

  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引領下,教師們從新的角度開始了新的思考:我們的孩童時代是怎樣的?那時的我們最需要什麼?什麼事情令我們感到最快樂?是什麼填滿了我們快樂的童年生活?

  他們努力閉上眼睛尋找記憶中的童年,回想當年的情景,聆聽當時的聲音。當他們再次睜開雙眼,眼中跳動著孩童目光中的晶亮與透明:“我小時候最愛玩跳繩,一下課就像劍一樣往外跑”“我小時跳皮筋最棒,大家都愛和我一頭兒”“我小時候一玩沙包就忘記回家,我媽一叨叨我就煩”……

  是遊戲填滿了他們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學會了與同伴交往,遵守規則,愉悅了他們的身心,使童年色彩斑斕。為了遊戲,他們曾想盡辦法與嘮叨的老媽、嚴格要求的老師周旋。

  現在他們長大了,成為了嚴格要求的老師,他們謹記成人,教師的職責,在遺失了自己童年之夢的同時,還煞費苦心的規範著孩子的夢,抹去孩子繽紛色彩中的不調和色,挑出孩子喧鬧旋律中的不規則音符。

  與童年的親密重逢,使幼兒教師們感受到童年階段不只是成年的準備期,他們應該與孩子共同為其成年做準備的同時,使孩子盡情享受童年本身的樂趣。

  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快樂的遊戲場景:教師在遊戲中感受了自己童年的“過去時”,理解了孩子童年的“現在進行時”。教師們在快樂的遊戲中體會:以一顆童心去貼近童心,理解童心,以一顆童心來引導童心。

  看著放下師道尊嚴的教師們,看著盡情玩耍和自己一樣瘋的.教師們,孩子們開心的笑了,笑聲中,他們覺得老師變小了,自己長大了,老師是自己的“哥們”“夥伴”了!

  家長朋友們,照片上孩子的笑臉打動您的心了嗎?您是否也和我們有著同樣的困惑呢?

  請您也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想想自己犯下的可愛的小錯誤,想想兒時的自己對家長的評價和期望。

  試著每天清晨給孩子一個天真的孩子般的笑臉,試著關心,關注孩子感興趣的事,試著和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學習,試著理解孩子們那幼稚可笑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在生活中,在與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裡,走進童心世界,尊重,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朋友,夥伴和孩子共同成長。

新教育隨筆14

  正式走上教師崗位,已經一學期了。在這一學期裡,作為一名新教師,遇到了很多新問題,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既有經驗,又有教訓。回首望去,感慨良多。

  從大學到攻讀研究生學位,一向生活在師範院校。每日聽著名師碩儒的諄諄教誨,看著“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標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把自我樹立在一個比較高的道德優勢上。讀了這麼多年書,長大後,最終成了你。成了你之後,該如何去做呢?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概括地講,就是教書、育人。

  做學生的時候,看到教師在三尺講臺上,抑揚頓挫,深入淺出,聲情並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興奮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總有神聖的感覺。可是,另外一些教師的課,一上課瞌睡蟲就爬上腦袋。一下課就精神起來。大學時,有的教師的課爆滿,有的教師的課門可羅雀。一位老教授這樣講到,有的教師總埋怨自我的課沒人聽,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我的課有這麼多人呢?的確,這位教師講明清文學,說三國說西遊說紅樓,大家就像在進行一場文學的盛宴。爆滿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就在想,應當給同學們講些什麼呢?從前上語文課,我沒有一上來就講課文,而是漫談文學。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海闊天空地講了一通,看著同學們豎著的耳朵,我有些興奮,於是唾沫星子更加肆無忌憚了。這學期上公共關係課,這門課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新課題。我從一個字講起,“網”。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張大網,每個人就是一條線,每條線都會交織成不一樣的結。如何去解開這些結,就是公共關係這門課所要做的事情。我給大家講了兩句詩,一個是陸游的“書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是毛澤東的“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破青山人未老”。以此來勸勉大家,使大家認識到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要以為只是上課聽聽就完事了。

  講課,是一門藝術。如何把課講好,沒有定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易中天的以現代思維方式解讀古典文學作品,並雜以時髦詞彙,用身體來演示,是一種方式。紀連海學侯寶林的相聲,把曲藝引入到講課當中,是一種方式。有的教師上文學課,攜一古箏,焚香沐手,邊彈琴邊吟誦,是一種方式。但他們的講課方式,我想都不是白開水,都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布。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是,講課亦如是。鳳頭、豬肚、豹尾都是需要的。“起句如爆竹,結句如撞鐘”,如此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誠然,講課不是曲藝,不是表演,是育人而不是娛人,它必然肩負著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應用本事的重任。作為教師,不能為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精彩只是講好一門課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在精彩的講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是教師應當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教書與育人不是截然分離的。育人是在教書的過程中實現的,教書也要以育人作為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我們講,培養人才要追求“德才兼備”。有德無才謂之庸才,有才無德謂之奸才,最次之莫過於無才無德,只能稱之為廢才了。在教學活動中,僅有把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人才結合在一齊,才能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勸人為善,讓學生認識到真善美,能有一顆感恩的心,是育人的一個目標。真善美,是這個世界最為完美的東西,也是最能令我們感到歡樂的東西。此刻這個世界,競爭激烈,社會壓力比較大,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滋生了很多現代社會病狀,有著或多或少心理問題和疾病。如何讓學生學會適應並去感受這個社會,在緊張中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愉悅,真善美是一劑良藥。當然,我們不是為了上述問題而追求真善美。所謂“貽人玫瑰,手留餘香”,愛與被愛,佈施,奉獻等都是一種美德。而我們的學生,此刻還缺少這個方面的教育。坐公共汽車時,我們的學生堂而皇之地理所應當地牢靠地坐在座位上,視旁邊搖搖欲墜的老弱婦孺於無物,視旁邊站著的教師於無物。為之,乃缺少善。為了不上課,尋找理由請假,打著堂而皇之的旗號,洋洋得意,以騙取了教師的信任為一大快事。為之,乃缺少真。盲目地哈日哈韓,穿著奇裝異服,畫著濃濃的眼影,塗著重重的口紅,以為是個性,其實是在跟風之中消失了自我對生活的理解,惡俗至極。為之,乃缺少美。真善美,看似很宏大的一個東西,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必去努力尋找,只要你用心去留意,她就會伴你而存在。

  常識,我們很多人都缺少的東西。說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個性,我不敢苟同。對於個性的理解,不一樣人群的理解有著很大的誤差。個性,不應當只是奇裝異服,而應當是把奇裝異服和自身的精神氣質完美的結合在一塊。九十年代初的魔巖三傑,用自我的搖滾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看著他們飄逸的長髮和獨特的服裝,我心有悸動。為了擺酷而在褲子上打洞,只能是無知淺薄的一種表現。個性,不應當是在公共空間做著私人的事情,明目張膽地歇斯底里地苟合,罵人、吐痰、抽菸、酗酒等等。男女之間的事情,神聖而美麗,卻是私密的。經過罵人、吐痰、抽菸、酗酒等行為來發洩自我心中的壓抑和委屈,實際上是給他人帶了壓抑和委屈。追求自由卻干涉了他者的自由,智者所不為。所以說,我們應當回到常識。什麼是常識?對於學生來講,上課鈴響,教師走進教室,學生已經恭而侯之;教師在講臺之上,學生應當認真聽講;平時見到教師,應當主動地問候,而不是斜眼而過。對於教師來講,上課鈴響,應當走進教室,而不能讓學生空等;在講臺之上,應當把講臺視作自我的安身立命之所,不敢有一絲懈怠;學生有疑惑,應當主動幫忙解決。僅有回到常識,整個教書育人活動才能走上一個良性迴圈之中。

  這只是自我的一些想法,估計實施起來會有很大難度。比如真善美,自我又能做到多少,又如何能去苛求學生。常識問題,自我是否有在以身作則。作為教師,慢慢地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好為人師”,講話之中不禁流露出來,向別人灌輸著自我的所謂好的東西。慢慢地,就把自我建立在一個很高的道德優勢上,有時候,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是我自我嗎。有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往引發過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一個學生說,教師講課就像是孔夫子。我來自孔孟之鄉,我敬仰先師孔子,然而成了夫子自道,卻是始料不及的。一個學生問,教師你是黨員嗎?我一時詫異,問何故此言。她說,教師講課就像黨員一樣,宣傳一些道理。講課,成了佈道,也是始料不及的。此後,我以往有段時間很是自豪,經常以此向朋友炫耀。其實,這些問題背後,也隱藏著很大的問題。夫子自道,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佈道,成了純粹形而上的宣教,卻少了應用本事的培養。我在以無形的道德壓力剋制著自我,卻無法得學生更大的理解和認同,感到莫大的失敗。

新教育隨筆15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總是不經意間的從我們身邊溜走,很快來到這個學校工作已經一個月了。回想這一個月,心裡總是有很多的感觸,當自我真正踏上這個崗位時,才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還是挺難的,但我對這份工作充滿信心,我期望能經過自我的努力,儘快使自我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教師。

  這一個月下來,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可能剛剛接觸新的學校,新的教師,新的學生,新的領導,這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新的,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那真是忙得不可開交,那裡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本來我是當任副班主任的工作,跟張教師一齊來管理一個班級的工作,心想這下能夠跟著老教師多學點知識了,可沒想到,在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卻接到一個使我震驚的訊息,讓我直接來當任正班主任的工作,當時一下子傻眼了,不明白應當怎樣去做好班主任這個神聖而又艱鉅的任務,辛好還有林教師和餘教師一齊跟我搭配,那晚就覺得自我也安心了許多,三號那天學校開學了,一大早我就到學校了,看見許多的家長送孩子來上學,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也常常提醒自我要以微笑應對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到親切。第一天的工作量就顯得異常的多,和學生搬桌子,分配座位,發書等等一些事情,忙得自我總是在跑,一天下來腳上都磨出了水泡,當時有種異常想哭的感覺,但還是把眼淚強忍著,因為我告訴自我不能被這小小的困難打倒,以後遇到的事情可能更多,更難,我相信每個教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僅有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會慢慢的變得更加成熟吧!

  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告誡自我要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總對這份職業充滿了的堅定信念,滿腔的熱情,而缺少的是老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所以我要虛心的向她們學習上課中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和課堂管理技能等等。今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師徒結對的工作,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成長空間,我們更要虛心的向老教師認真學習,在教學中反思,摸索。

  在班級管理方面,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深知自我肩負的重任。可能是年輕氣盛吧,在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時還過於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努力改善自我的不足,發揚自我的優點,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新教育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