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都不陌生吧,藉助事蹟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事蹟材料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教師事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1

  邊俊梅,女,漢族、1979年出生,專科學歷,2009年參加工作,現任小學語文高階教師。

  邊老師紮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14個春秋。她14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小學語文帶班主任。她師德高尚,模範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十四年來,邊老師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其主要事蹟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斷鑽研:

  2011年9月,邊老師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的座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聖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怎樣製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深知沒有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太陽底下最光輝的教師這一職業。她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示範課。

  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她對待每一學生如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從不耽誤學生一節課。在2014年她有孕在身,那時她的身體不是太好,好感冒。白天來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在診所裡輸水,她每天帶著病還託著笨重的身體來給孩子們上課,我們學校領導知道了她的身體狀況,讓她回去修養一段,當時她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若回去了,我不放心我們班的學生,我人在家,我心也是在學校的。”就這樣她一直堅持到寶寶出生。寶寶出生了,而她的寶寶卻有四斤多重,大夫問她孕期你沒吃些營養好食物嗎?當時她給大夫說明了情況,大夫說她你要請假一段在家,保養好別讓感冒,小孩也不至於這麼瘦,你孕期免疫力低又來回上下班受到風寒,怎麼會不感冒呢。直到現在她的孩子比著同齡的孩子還是顯的很瘦小。更難易想象的是,她滿了月就來上班,按規定是有三個月的假期,由於她身體虛再加上修養的時間比較短,又給孩子們站著講課,又往黑板上抄題等等,最後導致她現在腰疼,站的時間長了腿疼,往黑板上抄題,抄不到半黑板題,她的胳膊就疼的寫不成了。就這樣她教的學生考試的成績,每次在鄉鎮舉行統考中都名列前茅。我們學校每年新學期開學時,就會有好些家長要求讓邊老師教他[她]們的孩子,還有的家長這樣說,邊老師怎麼不教這班,如教這班了,我讓我的孩子從外面轉回來上。我們學校孩子的家長沒有一個不說邊老師,對工作責任心強,愛校如愛家,愛學生如愛自己的孩子。

  三、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卻盛於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邊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養,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邊老師所在的班級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裡有個男孩叫張闖。他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裡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他練習膽量,邊老師課上經常提問他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當發現他的英語很好時,就在學校每週一句的英語學習中,讓他帶著大家朗讀。漸漸地,語文課上的一分鐘演講,他也能夠大膽地走上臺來。後來張闖同學的學習更是突飛猛進,還當上了邊老師精挑細選的課代表。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她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邊老師的細心關愛就像水一樣載歌載舞,使班內的“鵝卵石”們日臻完美。

  這樣的例子在邊老師身上很多很多,她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無小事,育人需精心”。

  四、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任教十四年來,邊老師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歷年來,她所擔任的學科在鄉鎮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她輔導的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她本人也榮獲了“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邊老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托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峰;甘願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她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是完美的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2

  高芳,女,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8月出生,2013年畢業於寶雞文理學院,出生於陝北,長期隨父母居住在內蒙。現任西原小學校長、西原幼兒園園長,自2014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紮根鄉村教學一線,始終不忘當初選擇師範的初心:我是個農村娃,我熱愛鄉村教育事業。工作六年來,初心不改,愛崗敬業,紮實工作,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勇於探索實踐,敢於創新,先後被評為金臺區最美鄉村教師,陵原中心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一直以來,用愛心、細心、耐心對待學生;用誠心、寬容心對待同事;用衷心、奉獻心對待工作,也因此贏得師生和家長的一致讚譽。

  紮根鄉村,用愛心滋潤每一名學生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也只有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學生的感受,師生才能成為朋友。學校有個小夢同學,常聽班主任說這個學生不愛學習,各科老師都頭疼,已經採取了各種的方式,都不管用。其實,懲罰不當,會使他丟失自責的良心,走向其反面。於是,她找來小夢,不是批評,而是告訴她,讓她明天試試,只要自己用心聽講,老師講的課一定有自己聽懂的地方;作業會做多少就做多少,實在不行把例題弄懂,抄在本子上也行。第二天,數學老師講的題比較簡單,同時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她。這次她果然交了作業,數學老師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了表揚鼓勵的評語。就這樣,慢慢的這個學生變活躍了,成績也上來了。高老師說:“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我的根本來就在農村,我愛農村,更愛那些農村裡山花般美麗、純樸的孩子們”。

  無私奉獻,鑄就高尚師德

  高老師在工作中能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區上及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每次的政治學習都能及時參加,並能及時的寫出心得體會,她熱愛黨,熱愛教育事業,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待學生猶如自己的兒女,高老師一直從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2020年開始擔任西原小學校長一職,管理工作,責任重、擔子重,但她從不說一聲累,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盡職盡責。記得2018年9月份開學後是幼兒園316督導檢查,暑假期間,剛懷孕的她為了不耽擱檢查,從陝北老家坐了一天的車急匆匆的趕回學校加班整理檢查材料,整整工作了10天。最後,因孕期反應嚴重,勞累過度,被迫住院保胎。眼看快要開學了,為了不影響學校的開學工作,主動要求出院,醫生要求籤訂了後果承擔書。積極投入到開學工作中來,懷孕期間還承擔著學校營養餐的採購工作,資助工作、教學管理工作,同事小黃經常笑著說:“咱倆雖然說都是孕婦,可你卻不是孕婦”,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電腦壞了找她,下水道堵了找她,廚房忙不開的時候她又是幫廚。同事都說學校哪裡需要你,你就出現在哪裡,還好有你這顆螺絲釘,這位充滿愛心的年輕女校長成了校內校外最受歡迎的人。

  教育扶貧,搭建學生成才之路

  自脫貧攻堅以來,身為黨員教師的她,一直堅守在扶貧第一線,無論颳風下雨都能看到她在村裡奔跑的影子,面對三村60多個建檔立卡戶,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入村入戶摸底,清楚的掌握了每一位學生的資訊,同時她也一直承擔著學校的幫扶工作,她幫扶的建檔立卡戶學生小怡,父母離異,家境困難,從小由外公外婆撫養。孩子學習習慣較差,成績一直不理想。瞭解到孩子的情況後,她經常深入到孩子家中,和孩子外婆交流孩子學習、生活狀況,指導外婆做好家庭教育。在學校,她利用課餘時間給小怡輔導功課,和小怡談心,平時也會收集一些乾淨整潔的衣服送給她,讓她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在她的幫助下,小怡的學習、生活有了很大進步,孩子的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六年來,她用自己的汗水澆出了一園桃李芬芳。回顧自己的從教之路,雖然沒有顯赫的功績,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能紮根農村,播種知識,實現了自己“站三尺講壇,想千秋偉業,教一班學子,拂兩袖清風”的夙願,而感到無限地滿足。在教育園地裡她用滿腔熱情收穫了學生的敬愛,家長的認可,領導和同事的稱讚。回首六年的鄉村教師之路,高老師累並快樂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地行著她的承諾:紮根鄉村,奉獻鄉村,愛在鄉村。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3

  她是無數教師中的一員,在鄉村教育這片土地上,已經耕耘了二十七個春秋。雖沒有華麗的粉飾,沒有炫目的光環,但那三尺講臺和一面黑板就是她揮灑人生的舞臺。

  她就是張曉玲,關集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二十七年來,她勤勤懇墾、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她始終堅信:教育是愛的事業,需要教師付出自己全部的愛和智慧。

  “家裡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學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她熱愛自己的職業,更把它當作了自己的事業。她對教學傾入了自己全部的熱情。她常說在她心裡:家裡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學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2015年春季,她愛人因患腦梗住進了太和縣人民醫院,在住院期間,她沒請過一天假,沒耽誤過學生一節課。每天白天由他八十多歲的老父親陪著,只有到了晚上,張老師才匆匆趕到醫院陪護——為愛人按摩、擦洗身子,陪愛人說說話。即使到了雙休日,她也要一邊照顧愛人,一邊還把學生的作業帶到病房批改。看到如此敬業的張老師,她愛人的主治醫生趙主任說:“張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孩子交給她,家長放心!”

  2016年秋,她78歲的母親因大腿骨折在縣醫院住了56天,在此期間,她只利用晚上放學後的時間和節假日去醫院陪護,並且還帶上教案,只要有空她就編寫教案、認真備課。同病房的人對她媽媽說:“你閨女真是個大忙人,白天不來,晚上來了又寫到半夜!”她母親無奈地說;“她事多,就學校裡的事在她心裡!”聽了母親的話,張老師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畢竟在媽媽最需要女兒照顧的時候,她卻沒能給母親太多的照顧!不過,最瞭解女兒的還是媽媽,在張曉玲老師的心裡,學生永遠是第一位的!27年了,她從沒因家庭的事請過一天假,從沒耽誤過學生一節課。

  “要讓孩子喜歡你,首先發自肺腑地愛孩子”

  27年來,張老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每每接到一個新班,她都感覺到她接過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接過的是一個家庭的寄託。從1、2、3·····的認識到言談舉止的示範,點點滴滴,張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體味著生活的味道,在孩子的笑聲裡尋找著快樂。

  在與孩子們的交往中她深深地感悟到這樣一個教育的真諦—要讓孩子喜歡你,首先要發自肺腑地愛孩子;尤其當他們幼小的心靈出現異樣時,老師的及時發現和引導能讓迷途的羔羊迴歸正道。

  現在的五(2)班是她從一年級帶上來的,五年了,每個孩子的性格、生活和學習習慣她都瞭如指掌,特別是李傑同學更讓張老師傾注了諸多的心思。

  李傑是一名留守學生,他的爸爸媽媽一直在崑山做青菜生意,他的弟弟跟著媽媽,他跟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由於忙於生意還得照顧小的,所以他的爸媽好長時間都不給他打電話,這讓他有一種感覺,認為爸媽不疼他,只疼他小弟,他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了。這樣,他上課經常不專心,作業常常不能按時完成,還時常違反紀律。瞭解了這一情況後,張老師把李傑帶到自己家中,給他講了爸媽在外賣菜的不易,同時當著李傑的面給他的爸媽打了電話,彙報他在學校表現得如何優秀。這下可真奏效,從此以後李傑上課特別認真,作業也能及時交送,課間還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

  現在的李傑陽光、自信。張老師也時時和他的父母保持電話聯絡,告訴他們如何施愛給兩個孩子,不能讓李傑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似的。李傑的爸媽無比感激。每次打電話,他媽媽總是“謝”字不離口。總之,李傑一有進步,張老師就設法給他“報喜”,使李傑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希望他進步。這樣他就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覺性,從而獲得了更大的進步,同時更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我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的種子。

  “如果有下輩子,咱還做教師!”

  自工作以來,張老師一直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也從中也體會到了做教師的幸福。每當榮獲縣“優秀德育工作者”、“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師德標兵”和“優秀教師”時,也都由衷地體會到做教師的光榮;每當看到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她都深深地感到教師職業的神聖;每當聽到一句句“張老師真好!”“張老師就像媽媽!”這樣充滿童貞的'話語時,她都從心底感到做老師真的幸福。她常說,孩子們的進步和幸福是對她最高的獎賞!她常說:“做教師是自己這輩子最正確的選擇,如果有下輩子,咱還做教師!”

  張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在鄉村教育土地上默默奉獻的小草,她很平凡,也很微不足道,但她會努力地生長,生長,用自己僅有的一點綠色裝點春的明媚,編織生命的美好。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4

  劉光明老師1983年師範畢業後,到會龍中學任教,在會龍中學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原來的一位英俊小夥子熬成了兩鬢斑白的小老頭。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一直熱心教育,矢志不渝,而且是位教學的多面手。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專業教師嚴重不足他代過幾何、語文、生物、地理、政治、勞動、歷史等,哪裡需要哪裡上,一切聽從學校的安排,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由於教學成績突出,第二年就開始擔任班主任,至今從未間斷。在班級管理中,他愛生如子,既有嚴父般的教誨,又有慈母般的呵護。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教學生做人、做事、成才。班級工作有條不紊,學生成績普遍較好,流失率極低,課前、課上、課後,班級學風濃厚。學生比學習,比做人,熱愛集體,互幫互助、遵規守紀。有老師時是這樣沒有老師時還是一樣。若不是親眼見證過的人,就不會相信一所農村中學竟有這樣良好的班級、良好的學風。因此,市教育局授予他”優秀班主任“稱號。

  有一年因為一位教師做手術,語文老師不夠,劉老師曾代了三個班不同年級的語文課同時兼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剛送畢業一個班,緊接著學校的班級調整語文老師仍然不夠,校領導再次找到他,他二話沒說就接了下來。仍然代三個班的語文課,兼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像這樣超負荷的工作,劉老師曾堅持過多年,對於一個極其負責的教師來說,這樣超負荷勞動背後的艱辛懂教育的人都明白。

  劉老師不僅工作勇挑重擔,班級工作出色,教學水平也是一流的。在每年的中學生素質檢測中,他所代學科的學生成績和尖子生的數目一直都在全鎮名列前茅、年年如是。另外他所代的學生在市、縣級作文競賽,語文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演講比賽中多次獲獎,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市、縣級優秀輔導教師”稱號。他本人的論文也在市、縣級論文比賽中多次獲獎。還有多篇文章在報紙、雜誌上發表,劉老師也被縣人民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他人品高尚、不爭名、不圖利,的確無愧於優秀教師稱號。為了給其他老師讓崗,他從中教二級晉升中教一級足足等了10年,從中教一級晉升為中教高階又足足等了10年。正因為如此,劉老師在2012年被評為“會龍鎮教育系統十大感動會龍教育人物”、2014年榮獲“會龍鎮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獎”稱號、2016年被會龍鎮人民政府授予“德教雙馨”教師稱號。也正因為如此,他當年的學生如今都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劉老師所代的班級;他當年教過的“搗蛋鬼”都對他十分敬佩;他當年資助的孤兒張翔每年都千里迢迢領著孩子,帶著愛人來看他。

  劉光明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來,就這樣從初一到初三,換了一屆有一屆,輪了一輪又一輪。但他那顆對教學執著的心沒有變。每送走一屆學生,他臉上就多了些皺紋,頭上就添了些白髮。隨著歲月的流失,劉老師變了,變得腰板不那麼直了,身體不強健了,變得沒那麼英俊了。領導和同志們知道他的奉獻精神沒有變,學生和家長知道他愛戀教育的痴情沒變,他們更明白他變得蒼老的原因。劉老師是凡人,不是神,也不是一臺機器,為了工作,他以校為家。

  開始工作的近二十年裡,他始終住在“會龍人民公社”時期建的低矮的小屋裡,陰暗潮溼。就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生活,廢寢忘食地專心備課,批改作業,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他總是身先為範,每天學生沒有進班他先進班,把學生打掃過的課桌整整,桌子上的細灰檫檫,然後在門前等待學生的到來,告訴這個學生衣服穿的少了,問問那個學生昨天發生的事,給留守兒童的家長打個電話。如今學校開起食堂供起了茶水,劉老師又每天在學生早讀時給學生提兩瓶開水,每人倒半杯,特別是冬天,既可以解渴潤喉又可以暖手。這樣的事做一天、兩天不難,做一年兩年就不易,可劉老師堅守如初做了幾十年,這樣的舉動,沒有強烈的愛心是做不到的。超負荷的工作使他的生活極其不規律,即使是極其簡單的粗茶淡飯也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熱一碗、涼一碗,時常端著飯碗查資料,中斷吃飯去工作。長期的超強度工作,超負荷承載,身體透支太多,使他老得與實際年齡不相符,也漸漸地患上多種疾病:慢性胃病、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2003年他做腫瘤切除手術,從醫院回去的第二天就開始上課。特別是在2011年給圖書室買防水材料被違章摩托車撞傷,他脖子上掛著繃帶去上課。他從未因病因事請過假,也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

  在會龍一提起劉光明,當地百姓無不交口稱讚,都說他“人品好,教書有一套”。他常說:“我願意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無怨無悔,只求無愧於心”。

【鄉村教師事蹟材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