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2篇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向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於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於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向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透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於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運動影象

  (1)位移影象(s—t影象):

  ①影象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影象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影象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影象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影象(v—t影象):

  ①在速度影象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影象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於物體的速度影象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影象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影象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2

  1.分子動理論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直徑的數量級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①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可以彼此進入對方中去。溫度越高,擴散越快。②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微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是液體分子對微小顆粒撞擊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的宏觀反映。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的變化比引力的變化快,實際表現出來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體的內能

  (1)分子動能: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是無研究意義的,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誌。

  (2)分子勢能: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做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著物體的體積變化而變化。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斥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能:物體裡所有的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著本質的區別。物體具有內能的同時可以具有機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機械能。

  3.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做功:其本質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2)熱傳遞:其本質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

  (3)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質的區別。

  4.★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

  5★.熱力學第一定律

  (1)內容:物體內能的增量(ΔU)等於外界對物體做的功(W)和物體吸收的熱量(Q)的總和。

  (2)表示式:W+Q=ΔU

  (3)符號法則:外界對物體做功,W取正值,物體對外界做功,W取負值;物體吸收熱量,Q取正值,物體放出熱量,Q取負值;物體內能增加,ΔU取正值,物體內能減少,ΔU取負值。

  6.熱力學第二定律

  (1)熱傳導的方向性

  熱傳遞的過程是有方向性的,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而不會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見表述

  ①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②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3)永動機不可能製成

  ①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第一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是不可能製造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②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沒有冷凝器,只有單一熱源,並從這個單一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熱機叫做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它雖然不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但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7.氣體的狀態參量

  (1)溫度: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兩種溫標的換算關係:T=(t+273)K。

  絕對零度為-273.15℃,它是低溫的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

  (2)氣體的體積:氣體的體積不是氣體分子自身體積的總和,而是指大量氣體分子所能達到的整個空間的體積。封閉在容器內的氣體,其體積等於容器的容積。

  (3)氣體的壓強:氣體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器壁單位面積上受到氣體分子的總衝量。

  ①產生原因:大量氣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碰撞器壁,形成對器壁各處均勻的持續的壓力。

  ②決定因素:一定氣體的壓強大小,微觀上決定於分子的運動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觀上決定於氣體的溫度和體積。

  (4)對於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PV/T=恆量

  8.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1)氣體分子間有很大的空隙。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分子直徑的10倍。

  (2)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可以把氣體分子看作沒有相互作用的質點。

  (3)氣體分子運動的速率很大,常溫下大多數氣體分子的速率都達到數百米每秒。離這個數值越遠,分子數越少,表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統計分佈規律。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3

  力和物體的平衡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向量。

  2.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 高中英語,垂直於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杆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數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4.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進行計算,其中FN 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4

  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作週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按正弦規律變化的電動勢、電流稱為正弦交流電。

  2.正弦交流電----(1)函式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線圈平面與中性面重合時,磁通量,電動勢為零,磁通量的.變化率為零,線圈平面與中心面垂直時,磁通量為零,電動勢,磁通量的變化率。

  (3)若從線圈平面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開始計時,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為i=Imcosωt。

  (4)影象:正弦交流電的電動勢e、電流i、和電壓u,其變化規律可用函式影象描述。

  3.表徵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瞬時值:交流電某一時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與線圈的形狀,以及轉動軸處於線圈平面內哪個位置無關。在考慮電容器的耐壓值時,則應根據交流電的值。

  (3)有效值: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規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跟某一交流電能使同一電阻產生相等熱量的直流電的數值,叫做該交流電的有效值。

  ①求電功、電功率以及確定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物理量時,要用有效值計算,有效值與值之間的關係

  E=Em/,U=Um/,I=Im/只適用於正弦交流電,其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據有效值的定義來計算,切不可亂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電中,各種交流電器裝置上標示值及交流電錶上的測量值都指有效值。

  (4)週期和頻率----週期T:交流電完成一次週期性變化所需的時間。在一個週期內,交流電的方向變化兩次。

  頻率f:交流電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角頻率:ω=2π/T=2πf。

  4.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2)電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5.變壓器:

  (1)理想變壓器:工作時無功率損失(即無銅損、鐵損),因此,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阻均不計。

  (2)★理想變壓器的關係式:

  ①電壓關係:U1/U2=n1/n2(變壓比),即電壓與匝數成正比。

  ②功率關係: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係:I1/I2=n2/n1(變流比),即對只有一個副線圈的變壓器電流跟匝數成反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匝數多而透過的電流小,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匝數少而透過的電流大,應當用較粗的導線繞制。

  6.電能的輸送-----(1)關鍵:減少輸電線上電能的損失:P耗=I2R線

  (2)方法:①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如採用電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②提高輸電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價較高,一般採用後一種方法。

  (3)遠距離輸電過程:輸電導線損耗的電功率:P損=(P/U)2R線,因此,當輸送的電能一定時,輸電電壓增大到原來的n倍,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就減少到原來的1/n2。

  (4)解有關遠距離輸電問題時,公式P損=U線I線或P損=U線2R線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況下,U線不易求出,且易把U線和U總相混淆而造成錯誤。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5

  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係。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於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動量守恆

  動量守恆

  所謂“動量守恆”,意指“動量保持恆定”。考慮到“動量改變”的原因是“合外力的衝”所致,所以“動量守恆條件”的直接表述似乎應該是“合外力的衝量為O”。但在動量守恆定律的實際表述中,其“動量守恆條件”卻是“合外力為。”。究其原因,實際上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予以解釋。

  (1)“條件表述”應該針對過程

  考慮到“衝量”是“力”對“時間”的累積,而“合外力的衝量為O”的相應條件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情況與之對應:第一,合外力為O而時間不為O;第二,合外力不為0而時間為。;第三,合外力與時間均為。顯然,對應於後兩種情況下的相應表述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在“時間為。”的相應條件下討論動量守恆,實際上就相當於做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無效判斷―“此時的動量等於此時的動量”。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針對過程進行表述,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為O”的相應表述中所包含的那兩種使“過程”退縮為“狀態”的無價值狀況

  (2)“條件表述”須精細到狀態

  考慮到“衝量”是“過程量”,而作為“過程量”的“合外力的衝量”即使為。,也不能保證系統的動量在某一過程中始終保持恆定。因為完全可能出現如下狀況,即:在某一過程中的前一階段,系統的動量發生了變化;而在該過程中的後一階段,系統的動量又發生了相應於前一階段變化的逆變化而恰好恢復到初狀態下的動量。對應於這樣的過程,系統在相應過程中“合外力的衝量”確實為O,但卻不能保證系統動量在過程中保持恆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證了系統在過程的始末狀態下的動量相同而已,這就是說:既然動量守恆定律針對的是系統經歷某一過程而在特定條件下動量保持恆定,那麼相應的條件就應該在針對過程進行表述的同時精細到過程的每一個狀態,就應該回避“合外力的衝量為。”的相應表述只能夠控制“過程”而無法約束“狀態

  ‘彈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彈性正碰”的“碰撞結果”

  質量為跳,和m:的小球分別以vl。和跳。的速度發生彈性正碰,設碰後兩球的速度分別為二,和二2,則根據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恆和彈性碰撞過程中系統始末動能相等的相應規律依次可得。

  “碰撞結果”的“表述結構”

  作為“碰撞結果”,碰後兩個小球的速度表示式在結構上具備瞭如下特徵,即:若把任意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示式中的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必將得到另一個小球的碰後速度表示式。“碰撞結構”在“表述結構”上所具備的上述特徵,其緣由當追溯到“彈性正碰”所遵循的規律表達的結構特徵:在碰撞過程動量守恆和碰撞始末動能相等的兩個方程中,若針對下標作“1”與“2”之間的代換,則方程不變。

  “動量”與“動能”的切入點

  “動量”和“動能”都是從動力學角度描述機械運動狀態的參量,若在其間作細緻的比對和深人的剖析,則區別是顯然的:動量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久,動能決定著物體克服相同阻力還能夠運動多遠;動量是以機械運動量化機械運動,動能則是以機械運動與其他運動的關係量化機械運動。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6

  1.磁場

  (1)磁場:磁場是存在於磁體、電流和運動電荷周圍的一種物質。永磁體和電流都能在空間產生磁場。變化的電場也能產生磁場。

  (2)磁場的基本特點:磁場對處於其中的磁體、電流和運動電荷有力的作用。

  (3)磁現象的電本質:一切磁現象都可歸結為運動電荷(或電流)之間透過磁場而發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內部,存在著一種環形電流即分子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成為微小的磁體。

  (5)磁場的方向:規定在磁場中任一點小磁針N極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就是那一點的磁場方向。

  2.磁感線

  (1)在磁場中人為地畫出一系列曲線,曲線的切線方向表示該位置的磁場方向,曲線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場的弱強,這一系列曲線稱為磁感線。

  (2)磁鐵外部的磁感線,都從磁鐵N極出來,進入S極,在內部,由S極到N極,磁感線是閉合曲線;磁感線不相交。

  (3)幾種典型磁場的磁感線的分佈:

  ①直線電流的磁場:同心圓、非勻強、距導線越遠處磁場越弱。

  ②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兩端分別是N極和S極,管內可看作勻強磁場,管外是非勻強磁場。

  ③環形電流的磁場:兩側是N極和S極,離圓環中心越遠,磁場越弱。

  ④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處處相等、方向處處相同。勻強磁場中的磁感線是分佈均勻、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線。

  3.磁感應強度

  (1)定義:磁感應強度是表示磁場強弱的物理量,在磁場中垂直於磁場方向的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IL的比值,叫做通電導線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定義式B=F/IL。單位T,1T=1N/(A·m)。

  (2)磁感應強度是向量,磁場中某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即透過該點的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3)磁場中某位置的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觀存在的,與放入的電流強度I的大小、導線的長短L的大小無關,與電流受到的力也無關,即使不放入載流導體,它的磁感應強度也照樣存在,因此不能說B與F成正比,或B與IL成反比。

  (4)磁感應強度B是向量,遵守向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注意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處的磁場方向,並不是在該處的電流的受力方向。

  4.地磁場:地球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其主要特點有三個:

  (1)地磁場的N極在地球南極附近,S極在地球北極附近。

  (2)地磁場B的水平分量(Bx)總是從地球南極指向北極,而豎直分量(By)則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3)在赤道平面上,距離地球表面相等的各點,磁感強度相等,且方向水平向北。

  5★.安培力

  (1)安培力大小F=BIL。式中F、B、I要兩兩垂直,L是有效長度。若載流導體是彎曲導線,且導線所在平面與磁感強度方向垂直,則L指彎曲導線中始端指向末端的直線長度。

  (2)安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定。

  (3)安培力做功與路徑有關,繞閉合迴路一週,安培力做的功可以為正,可以為負,也可以為零,而不像重力和電場力那樣做功總為零。

  6.★洛倫茲力

  (1)洛倫茲力的大小f=qvB,條件:v⊥B。當v∥B時,f=0。

  (2)洛倫茲力的特性:洛倫茲力始終垂直於v的方向,所以洛倫茲力一定不做功。

  (3)洛倫茲力與安培力的關係:洛倫茲力是安培力的微觀實質,安培力是洛倫茲力的宏觀表現。所以洛倫茲力的方向與安培力的方向一樣也由左手定則判定。

  (4)在磁場中靜止的電荷不受洛倫茲力作用。

  7.★★★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

  在帶電粒子只受洛倫茲力作用的條件下(電子、質子、α粒子等微觀粒子的重力通常忽略不計),

  (1)若帶電粒子的速度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帶電粒子以入射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

  (2)若帶電粒子的速度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帶電粒子在垂直於磁感線的平面內,以入射速率v做勻速圓周運動。①軌道半徑公式:r=mv/qB②週期公式:T=2πm/qB

  8.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運動

  (1)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做直線運動

  ①帶電粒子所受合外力為零時,做勻速直線運動,處理這類問題,應根據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

  ②帶電粒子所受合外力恆定,且與初速度在一條直線上,粒子將作勻變速直線運動,處理這類問題,根據洛倫茲力不做功的特點,選用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能量守恆等規律列方程求解。

  (2)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做曲線運動

  ①當帶電粒子在所受的重力與電場力等值反向時,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時,帶電粒子在垂直於磁場的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處理這類問題,往往同時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②當帶電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變力,與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粒子做非勻變速曲線運動,這時粒子的運動軌跡既不是圓弧,也不是拋物線,一般處理這類問題,選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恆列方程求解。

  ③由於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受力情況複雜運動情況多變,往往出現臨界問題,這時應以題目中“”、“”“至少”等詞語為突破口,挖掘隱含條件,根據臨界條件列出輔助方程,再與其他方程聯立求解。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和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的運動變化等現象。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找出其中的規律,瞭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並使同學們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和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7

  一、功的定義

  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與每一個力相對應的,每一個施加於物體上的力都有對物體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種力的作用效果,最終物體所承受的功應是各力做功的和。由於功等於力和位移兩個向量相乘,根據向量四則運算規則,功是標量,各力所做的功實際上都排在與位移的平行線上,有正有負,按數軸疊加得出總功,即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二、功的單向性。

  不同於力的成對出現,功是不對稱的。

  三、力與位移的夾角

  物體實際受力方向經常與位移方向構成一個夾角θ,無論是力線向位移線轉還是位移線向力線轉都是旋轉θ角,之間的關係都是cosθ,當θ=0,cosθ=+1,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θ=π,cosθ=—1,力對物體做負功。當θ=π/2時,cosθ=0,力對物體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與位移方向相同。

  四、兩種機械能,動能和勢能,它們的概念

  五、能量研究的體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體系內進行研究的,只有在一個特定完整的體系中才能應用機械能守恆定理,既然是體系,可以是兩個以上的物體。

  六、能量研究的適用範圍

  優勢是可以解決一些變力情況,缺點是不能解決有關加速度的研究。

  七、搞清功和能的關係。確定什麼時候用機械能守恆,什麼時候用動能定理。

  1、功和能的關係

  能量的轉換透過做功來實現,換句話說,做功產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損失能量(做負功),功有三種含義:

  一是等於物體單一能量的改變,如動能增加或減少。

  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轉換的傳遞中介物,如增加或減少的動能透過做功可以轉化為勢能,從而實現機械能守恆。

  三是可以表示出機械能以外的能量,從而可以傳遞給電能、熱能、光能等。

  2、動能定理

  應該這樣描述: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該物體動能的變化。這裡有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A、必須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對物體做功的總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動能定理才能成立。單個力可以對物體做功,但無法計算其貢獻的動能。由於合外力與位移方向永遠相同,所以沒有cosθ。

  B、因為功是以研究物件為範圍,與前面相同,即只針對一個物體,當兩個質量分別為m1、m2的物體疊加時,需要像前面一樣根據需要進行整體和隔離,必須分開討論。

  3、機械能守恆定律

  機械能守恆應該這樣描述,體系內各物體運動前總機械能等於運動後總機械能。機械能等於動能加勢能。這裡同樣有兩個關鍵問題,

  A、能量的研究範圍是體系,既然稱為體系,應包括所有參與的物體(包括地球),以及整個的變化過程。既然所有物體都參與研究,因為能量是標量,多個物體的能量就可以進行累加,形成系統內總動能和總勢能,進而形成總機械能。

  B、這裡不採用動能和勢能轉化的公式描述是因為它只適用於一個物體,沒有充分發揮體系的優勢,由於動能定理解決多個物體問題比較複雜,因此這個問題顯得比較重要。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8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線運動){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的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4、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係數(H)(線圈L有鐵芯比無鐵芯時要大),

  ΔI:變化電流,t:所用時間,ΔI/Δ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的快慢)}

  注:

  1)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判定,楞次定律應用要點〔見第二冊P173〕

  2)自感電流總是阻礙引起自感電動勢的電流的變化;

  (3)單位換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關內容:自感〔見第二冊P178〕/日光燈〔見第二冊P180〕。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9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mechanical wave)。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盪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機械振動產生機械波,機械波的傳遞一定要有介質,有機械振動但不一定有機械波產生。

  形成條件

  波源

  波源也稱振源,指能夠維持振動的傳播,不間斷的輸入能量,並能發出波的物體或物體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機械波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電磁波形成的必要條件。

  波源可以認為是第一個開始振動的質點,波源開始振動後,介質中的其他質點就以波源的頻率做受迫振動,波源的頻率等於波的頻率。

  介質

  廣義的介質可以是包含一種物質的另一種物質。在機械波中,介質特指機械波藉以傳播的物質。僅有波源而沒有介質時,機械波不會產生,例如,真空中的鬧鐘無法發出聲音。機械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率是由介質本身的固有性質決定的。在不同介質中,波速是不同的。

  傳播方式與特點

  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每一個質點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簡諧振動,即,質點本身並不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前進,也就是說,機械波的一質點運動是沿一水平直線進行的。例如:人的聲帶不會隨著聲波的傳播而離開口腔。簡諧振動做等幅震動,理想狀態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恆的運動.阻尼振動為能量逐漸損失的運動.

  為了說明機械波在傳播時質點運動的特點,現已繩波(右下圖)為例進行介紹,其他形式的機械波同理[1]。

  繩波是一種簡單的橫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拿起一根繩子的一端進行一次抖動,就可以看見一個波形在繩子上傳播,如果連續不斷地進行週期性上下抖動,就形成了繩波[1]。

  把繩分成許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個質點,相鄰兩個質點間,有彈力的相互作用。第一個質點在外力作用下振動後,就會帶動第二個質點振動,只是質點二的振動比前者落後。這樣,前一個質點的振動帶動後一個質點的振動,依次帶動下去,振動也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從而形成了繩波。如果在繩子上任取一點繫上紅布條,我們還可以發現,紅布條只是在上下振動,並沒有隨波前進[1]。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介質中的每個質點,在波傳播時,都只做簡諧振動(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機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的傳播,質點本身不會沿著波的傳播方向移動。

  對質點運動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對比前一個質點的運動;還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進行判定,即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向上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下運動,向下遠離平衡位置的質點向上運動。

  機械波傳播的本質

  在機械波傳播的過程中,介質裡本來相對靜止的質點,隨著機械波的傳播而發生振動,這表明這些質點獲得了能量,這個能量是從波源透過前面的質點依次傳來的。所以,機械波傳播的實質是能量的傳播,這種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來發電,這是維持機械波(水波)傳播的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機械波

  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稱為機械波。機械波與電磁波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電磁波由電磁振盪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而電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0

  力學知識點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變;改變運動狀態。

  力學知識點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力學知識點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接觸;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力學知識點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學部分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12個方程);

  三力共點平衡的特點;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萬有引力定律;

  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行星、人造地球衛星、萬有引力完全充當向心力、近地極地同步三顆特殊衛星、變軌問題);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衝量與動量變化的關係—功與能量變化的關係);

  動量守恆定律(四類守恆條件、方程、應用過程);

  功能基本關係(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係(重力、分子力、電場力、引力做功的特點);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係);

  力學的基本規律之:機械能守恆定律(守恆條件、方程、應用步驟);

  簡諧運動的基本規律(兩個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動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單擺的振動週期公式);簡諧運動的影象應用;

  簡諧波的傳播特點;波長、波速、週期的關係;簡諧波的影象應用。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1

  1、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

  ①接觸面粗糙;

  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

  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係。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於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12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對物體受力分析,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分析方法有“整體法”與“隔離法”兩種。

  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可以說貫穿著整個高中物理始終,如力學中的重力、彈力(推、拉、提、壓)與摩擦力(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電場中的電場力(庫侖力)、磁場中的洛倫茲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難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別,最容易錯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個力。在受力分析過程中,特別是在“力、電、磁”綜合問題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雖然解題思路正確,但考生往往就是因為分析漏掉一個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個力做功,從而得出的答案與正確結果大相徑庭,痛失整題分數。

  還要說明的是在分析某個力發生變化時,運用的方法是數學計算法、動態向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滿足一個力大小方向都不變、第二個力的大小可變而方向不變、第三個力大小方向都改變的情形)和極限法(注意要滿足力的單調變化情形)。

  2、對摩擦力認識模糊

  摩擦力包括靜摩擦力,因為它具有“隱敝性”、“不定性”特點和“相對運動或相對趨勢”知識的介入而成為所有力中最難認識、最難把握的一個力,任何一個題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難度與複雜程度將會隨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傳送帶問題”,這問題可以將摩擦力各種可能情況全部包括進去,建議高三黨們從下面四個方面好好認識摩擦力:

  (1)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永遠與其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這裡難就難在相對運動的認識;說明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略小於靜摩擦力,但往往在計算時又等於靜摩擦力。還有,計算滑動摩擦力時,那個正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

  (2)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永遠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顯然,最難認識的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的判斷。可以利用假設法判斷,即:假如沒有摩擦,那麼物體將向哪運動,這個假設下的運動方向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向;還得說明一下,靜摩擦力大小是可變的,可以透過物體平衡條件來求解。

  (3)摩擦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但它們做功卻不一定成對出現。其中一個的誤區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總是負的。無論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都可能是動力。

  (4)關於一對同時出現的摩擦力在做功問題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可能兩個都不做功。(靜摩擦力情形)

  可能兩個都做負功。(如子彈打擊迎面過來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做負功但其做功的數值不一定相等,兩功之和可能等於零(靜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於零(滑動摩擦)

  也可能大於零(靜摩擦成為動力)。

  可能一個做負功一個不做功。(如,子彈打固定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不做功。(如傳送帶帶動物體情形)

  (建議結合討論“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對彈簧中的彈力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彈簧或彈性繩,由於會發生形變,就會出現其彈力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形變不能發生突變(細繩或支援面的作用力可以突變),所以在利用牛頓定律求解物體瞬間加速度時要特別注意。

  還有,在彈性勢能與其他機械能轉化時嚴格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以及物體落到豎直的彈簧上時,其動態過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

  4、對“細繩、輕杆”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在受力分析時,細繩與輕杆是兩個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細繩受力永遠是沿著繩子指向它的收縮方向,而輕杆出現的情況很複雜,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5、關於小球“系”在細繩、輕杆上做圓周運動與在圓環內、圓管內做圓周運動的情形比較

  這類問題往往是討論小球在點情形。其實,用繩子繫著的小球與在光滑圓環內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透過點就意味著繩子的拉力為零,圓環內壁對小球的壓力為零,只有重力作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著的小球則與在圓管中的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透過點就意味著速度為零。因為杆子與管內外壁對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為零。還可以結合汽車駛過“凸”型橋與“凹”型橋情形進行討論。

  6、對物理影象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物理影象可以說是物理考試必考的內容。可能從影象中讀取相關資訊,可以用影象來快捷解題。隨著試題進一步創新,現在除常規的速度(或速率)—時間、位移(或路程)—時間等影象外,又出現了各種物理量之間影象,認識影象的方法就是兩步:一是一定要認清座標軸的意義;二是一定要將影象所描述的情形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關於影象各種情況我們已經做了專項訓練。)

  7、對牛頓第二定律F=ma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第一、這是一個向量式,也就意味著a的方向永遠與產生它的那個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個分力)

  第二、F與a是關於“m”一一對應的,千萬不能張冠李戴,這在解題中經常出錯。主要表現在求解連線體加速度情形。

  第三、將“F=ma”變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這在“力、電、磁”綜合題的“微元法”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幾年連續考到)。

  第四、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是必須掌握的重點實驗,特別要注意:

  (1)注意實驗方法用的是控制變數法;

  (2)注意實驗裝置和改進後的裝置(光電門),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盤與小車質量的關係等;

  (4)注意資料處理時,對紙帶勻加速運動的判斷,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會從“a—F”“a—1/m”影象中出現的誤差進行正確的誤差原因分析。

  8、對“機車啟動的兩種情形”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機車以恆定功率啟動與恆定牽引力啟動,是動力學中的一個典型問題。

  這裡要注意兩點:

  (1)以恆定功率啟動,機車總是做的變加速運動(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以恆定牽引力啟動,機車先做的勻加速運動,當達到額定功率時,再做變加速運動。最終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額/f。

  (2)要認清這兩種情況下的速度—時間影象。曲線的“漸近線”對應的速度。

  還要說明的,當物體變力作用下做變加運動時,有一個重要情形就是: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時,速度有一個最值。即有一個“收尾速度”,這在電學中經常出現,如:“串”在絕緣杆子上的帶電小球在電場和磁場的共同作用下作變加速運動,就會出現這一情形,在電磁感應中,這一現象就更為典型了,即導體棒在重力與隨速度變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會有一個平衡時刻,這一時刻就是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極值的時刻。凡有“力、電、磁”綜合題目都會有這樣的情形。

  9、對物理的“變化量”、“增量”、“改變數”和“減少量”、“損失量”等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研究物理問題時,經常遇到一個物理量隨時間的變化,最典型的是動能定理的表達(所有外力做的功總等於物體動能的增量)。這時就會出現兩個物理量前後時刻相減問題,小夥伴們往往會隨意性地將數值大的減去數值小的,而出現嚴重錯誤。

  其實物理學規定,任何一個物理量(無論是標量還是向量)的變化量、增量還是改變數都是將後來的減去前面的。(向量滿足向量三角形法則,標量可以直接用數值相減)結果正的就是正的,負的就是負的。而不是錯誤地將“增量”理解增加的量。顯然,減少量與損失量(如能量)就是後來的減去前面的值。

  10、兩物體運動過程中的“追遇”問題

  兩物體運動過程中出現的追擊類問題,在高考中很常見,但考生在這類問題則經常失分。常見的“追遇類”無非分為這樣的九種組合:一個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去追擊另一個可能也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顯然,兩個變速運動特別是其中一個做減速運動的情形比較複雜。

  雖然,“追遇”存在臨界條件即距離等值的或速度等值關係,但一定要考慮到做減速運動的物體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除利用數學方法外,往往透過相對運動(即以一個物體作參照物)和作“V—t”圖能就得到快捷、明瞭地解決,從而既贏得考試時間也拓展了思維。

  值得說明的是,最難的傳送帶問題也可列為“追遇類”。還有在處理物體在做圓周運動追擊問題時,用相對運動方法。如,兩處於不同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某一時刻相距最近,當問到何時它們第一次相距最遠時,的方法就將一個高軌道的衛星認為靜止,則低軌道衛星就以它們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運動。第一次相距最遠時間就等於低軌道衛星以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做半個周運動的時間。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